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大国科技 > 第五百二十四章 BCI技术和聚变技术的第一次交集

大国科技 第五百二十四章 BCI技术和聚变技术的第一次交集

作者:九月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7-22 00:16:0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华物院紧张地进行着惯性约束聚变装置最后测试的同时,另一边,帝都,一座红色的房子里,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也正在进行之中。

会议的议题与聚变有关,但又并不完全是技术方面的讨论,实际上,这些聚在会议室里的、整个国家战略最关键的执行者所讨论的,是有关核聚变商用化运行成功之后,将会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每一次新能源的革命都不是小事,在上一次,硫硅电池技术已经将传统的化石能源秩序冲击得七零八落,现在之所以还有一口气吊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石油和化石燃料产品广阔的边缘产业、以及现代航空业对化石能源不可替代的需求。

当然,除此之外,各国官方有意控制着化石能源淘汰的速率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谁也不愿意看到因为一次能源革命导致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崩溃、甚至导致整个社会秩序崩溃。

石油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和工作岗位超乎想象,一旦进入大规摸淘汰阶段,大量劳动力涌入市场之后,导致的必然是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而那些在原有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辈子的普通人,他们很难有能力再去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在失业后再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并不困难,由于粮食增产技术的大规模使用,“让人不要饿死”这个目标,已经基本上退到了华夏战略目标的边缘----它太简单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在运用了基因增产技术之后,整个华夏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粮食储备之充足,甚至于到了已经不需要对粮价进行额外管控的程度----它的价格已经稳定在了官方指导价格上,行政强制力保障了它不会继续下跌,不管市场供需关系如何变化,都是如此。

但,能活着、能不被饿死,绝对不是华夏人的唯一目标,要怎么活得更好,怎么维持住他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个华夏人的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需要考虑的东西。

“情况大家都已经清楚了,我们就不再过多说明,现在直接进入讨论环节。”

“讨论的议题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核聚变发电铺开之后,我们传统的电力企业应该何去何从。”

“第二个,在技术大规模更新换代,传统工人无法适应核电技术的情况下,工人们应该何去何从。”

“下面进入自由发言,谁先说?”

提问的是坐在最中间的中山装男子,他的眼神扫过会议室,其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立刻举手示意。

这名老人名叫胡双友,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社会学家,他清了清嗓子,正打算从椅子上站起来,被中山装男人举手制止。

“您老就坐着说吧,今天人不多,坐着也能听得清。”

“不,我还是站着----这么重大的问题,起码态度上要先端正。”

胡双友执拗地站起身来,他一直是这样一个刻板的、老派的学者形象,其他人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也并不再劝。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工人教育的问题。”

“产业转型、技术革新、社会变革,这所有的问题,其实都要归结于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

“如果能够让我们的工人学会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那么这一大批工人就不用失业,而是可以直接转入新的产业之中,成为新的可用劳动力。”

“这一点能够做到的话,那么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当然,预期中的那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也就基本上不会出现了。”

听到胡双友的话,会议室中的所有人都点了点头,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基础、但也非常稳健正确的解法,提高工人的受教育水平,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直接转入新的工作中去,确实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这样的解法速度太慢、培训的周期太长,对于企业来说,与其等待工人培训完成,他们还不如直接招一批新的有能力的工人。

毕竟,哪怕是国有企业,也是要考虑自身的经营效率的----这么大的基数下,财政资金很难扛得住,尤其是在已经有众多大型项目进行中的情况下。

“您老说的是根本性的解法,但是这个解法的问题您也清楚,周期太长了,我们很可能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既需要治本、又需要治标的问题。”

“正如您老说的,工人教育是治本的方法,但在这个方案完成之前,我们还需要去治标。”

反驳胡双友的是一个中年人,名叫楚**,跟他大气的名字不一样,实际上他是一个瘦瘦小小、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

胡双友点了点头,回答道:

“**,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工人教育完成之前,我们确实需要一定的过渡性手段----实际上不只是发电这个领域,最近几年我们的技术更新速度太快了,全国几乎所有产业都在进行变革,工人学习速度跟不上技术更新速度已经非常严重。”

“可以说,我们现在几乎已经是到了生死边缘,如果再不进行大规模的工人教育工作的话,那么很快,最多一两年时间内,大规模的失业潮就会到来。”

“这就是所谓的新技术陷阱----虽然前期我们已经非常努力地在控制节奏,但这样的陷阱仍然出现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说到这里,胡双友苦笑着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叶舟那个小朋友啊.......他真是一方面在给我们解决难题,一方面又在给我们出难题。”

听到他的话,会议室里的众人都笑了起来,气氛也随之轻松了一些。

正如胡双友所形容的一样,这其实是一个“甜蜜的烦恼”,虽然嘴上偶尔抱怨,但谁不愿意看到这种大踏步的前进呢?

笑了片刻之后,楚**开口说道:

“您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有太好的解决方法,无非就是社会保障、财政补贴这两条路,我先说说我的看法哈。”

“实际上,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主要就是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讲,现在衣食行都没有太大问题,最核心的,还是住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大规模建设公有住房;第二个,彻底放弃旧有的土地财政政策,寻找替代发展策略----这一点,我们以前做不到,因为‘水源’不足,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在事实上占据了世界技术高地,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放弃一部分专利、出口一部分技术、降低利润地大规模出口技术成品,三板斧下来,足以弥补土地财政的缺口。”

“第三个,我们要规范市场秩序,有些企业,该死的就让他们死了,运用强制手段收回财产----不要考虑道德不道德的问题,RSA解密技术红利期即将过去,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最后的窗口期。”

楚**的这一番话说出来,整个会议室一片寂静,那些第一次接触他的人到这时才明白,为什么他能背得住这么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因为他所提出的策略也真的就跟楚霸王一样,一往无前,杀伐狠厉。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是所谓的“技术出口”、所谓的“RSA技术红利”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清楚。

中间的中山装男人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你这策略是要搞的,但是具体执行上还需要讨论----莪们要刮骨疗毒,但不能直接截肢。”

“在你的策略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更温和的策略来过渡。”

“过渡策略的过渡策略。”

“有人有想法吗?”

“有,人员出海算一个吧?现在我们的航线已经开始遍布全球,大飞机架次达到了世界第二,出行难度进一步降低,我认为,适度地让我们的人走出去,也是一个方案。”

“我也有想法,通天河项目在设立之初本来也承担了吸收劳动力的功能,我们不如把这个项目的日程往前提一提。毕竟这个项目本身在施工上技术难度不高,用来吸收淘汰下来的产业工人正合适。”

“我的看法是补贴不能缺位,说句实话,钱,我们现在有的是,发下去,精准定向地发,先解决了问题,至于经济上的通胀压力,我们可以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通路引向南岛。”

.......

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到了最后,所有人都不再说话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学者举起手,开口说道:

“我有一个想法。”

“你说。是叫小松是吧?”

中山装男人点头示意道。

“是的领导。”

小松的神情明显有点紧张,他举起手上的PAD对众人说道:

“我刚刚跟总技办和浙大BCI团队进行了确认,他们认为,BCI传输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副作用基本消除,规模化设备生产条件基本具备。”

“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可以大规模使用了。”

听到他的话,所有人的神情都为之一滞。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胡双友,他看向中山装男人,后者缓缓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

“看来这次,胡老,您的方案要上升到第一优先级了。”

“培训,也许不一定需要人来做,也不需要我们以为的那么长的时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