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八十年代嫁屠户 > 第115章 第115章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115章 第115章

作者:骰玲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1-20 04:57:57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赵军没正规上过几年学,念得书不多,可这些年都在城里,见多识广,接触的大多都是像薛青松这样的知识分子,自然是知法懂法,更守法。

报复人的方式有许多种,没必要脏了自己的手,如今有妻有女的赵军更是谨言慎行,万不会把自己搭进去。

再说县城可不比阳湾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赵明和毛婷婷两个人没有什么根基,却整天想着兴风作浪,特别是毛婷婷,一点不知道收敛,什么人都敢招惹,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就看他们夫妻俩谁先被收拾罢了。

而赵军如今要做的,还是挣钱养家。

过了饥荒年,到全面开展计划生育这中间近二十年时间里,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仅仅阳湖县县城就有七万户居民,而周边农村户口是城镇户口人数的五六倍,整个阳湖县有一百一十多万人。

这些年农村分田到户分,城镇大力发展经济,九成九的人相比十年前,日子明显好过起来,阳湖县坐落在鱼米之乡,加上这两年风调雨顺,几乎很少见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手上一旦有余钱了,首先想要满足的肯定是口腹之欲,再有条件的就是买些布料做身保暖的棉衣。

临近过年,田地中也没有活,所以进城赶集办年货的那叫一个人山人海,而整条街上肉香四溢的饭店对人们的吸引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哪怕不是饭点哪怕各色卤味定价相对而言比较昂贵店里也几乎座无虚席。

客人多准备的食材自然就得跟着翻翻,姚晴天这些天几乎从早到晚泡在那个大厨房里,每天对账都得等到夜深人静,今日既然打算住在县城薛青松家中不回养殖场,姚晴天就想着抽空提前把店里的账目对一下。

至于镇上老店以及养殖场的账,前者成系统比较稳定,后者建立厂房招了工人后有专门管收支的人汇总好,都比较省事。

有道是熟能生巧,赵军和姚晴天做了这么久的生意,账目查对起来越发熟练了。

姚晴天盘着简单大方的发髻,在热闹嘈杂的店铺中,脸面柔和静雅,一手翻着账本,一手拨着算盘,素手翻飞,着实是赏心悦目。

赵军看了一会,不由有些出神,心想媳妇喜欢黄金,就该配个金算盘,哪怕店里人多眼杂,家里却是无碍的,何况家中打造的保险箱和地下室除了一些纸质账册还是空无一物的。

他们养殖场新盖的那房子,外表看着和县城一些楼房并无太大的差异,内里却相当结实,特别是地底下不止浇筑了厚实的钢筋混泥土层更钉下了十八根长长的管桩,就算以后江水上涨,漫过堤坝,大水泡上两三个月,房子也不可能下沉或是开裂,可以说是固若磐石一般。

而他们住的一楼下面,趁着打地基时,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了几间地下室,当然如今里面还是空荡荡的,赵军想着等道有需要时再装饰加固。

冬天昼短夜长,外面天早早黑了下来,虽然正街上有路灯,可人流消退的很快,倒是车辆多了起来。

这一年,正街上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最大的变化就是路上的车辆多了起来。

一年前能买上一辆摩托车或是三轮柴油车那就是轰动十里八乡的大事,如今四轮的小轿车县城都有好几辆了,更不要说摩托车和自行车,已经不那么稀罕了。

县城房子也盖了不少,正街两边两层的楼房都少,多是三到四层的。这边是县城新区,再往外不是在动土准备盖新房就是盖得七七八八的房子。

薛青松家的老房子在老城区,这边还多是瓦房,好一点也就和薛青松家一样的靠背椅式样的两层楼房,就二楼房子只有一楼一半大小,前面一半是楼板,后面盖了瓦房,不过也有不少人家在翻新或是扩建,整体显得拥挤陈旧。

因为要结婚,薛青松也请人将老房子进行了简单的翻新,院子内外稍微修整了一番。

其实薛青松也不是没有能力把旧房子推倒重新盖,当然他上班也就一年半时间,手上钱不是很多,可对于他来说钱从来不是什么问题,他只是担心将这旧房子推倒重新盖了新楼房,薛洪会想回来住。

要知道,薛洪当初彻底搬出这里在外面另买房子就是嫌这老房子破旧,住着不舒适。

如今薛洪老了,他那后买的房子也旧了,加上最近秦家出现了很大的变动,秦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没了,秦玫和薛丽华肯定想从薛洪身上挖钱,薛洪肯定想躲清净,薛青松这里便是最好的选择。

薛青松自然不能让他如意,所以每次见到薛洪,薛青松就先下手为强,哭穷,用各种名目试图找薛洪要钱,毕竟惟一的儿子即将结婚,娶的还是家大业大的林家女,薛洪一分钱不出自然是说不过去,可他也真是囊中羞涩,所以大多数时候薛洪躲薛青松都来不及,如此倒是你好我好相安无事过了这么些时间。

因为有赵昕悦这个小娃娃在,大晚上也不方便外出去饭店吃饭,赵军便从自家店里带了一些熟食,薛青松再去常去的那家老字号饭店打包了一些特色菜回来,一群人吃了饭,薛青松起身送林笑笑回家,等他回来时,赵昕悦早已睡着了,有爸妈在身边,小昕昕一点认生的迹象都没有,饿了吃,吃了睡,乖得不行。

三人就婚事细节再推敲了一番,因着第二日事情都安排好了,所以讨论得有些晚,第二天便起晚了。

这两年姚晴天大多跟着赵军的作息,这次赵军跟着姚晴天,也是难得睡了次懒觉,一直等到赵昕悦睡醒,一家三口才起来,然后高高兴兴去街上早餐店吃早饭。

既然家是在县城,种地的自然少,多是在工厂做工的,也有在各机关单位上班的,早上更多的是在外面买些吃的,也不贵,白米稀饭4分钱一大碗,杂粮馒头五分,烧饼一毛二一个,煎饼因为要用油,比烧饼贵上三分,和大肉包子一样的价,一大家子早餐也就一块钱的样子,省心省事。

县城人口多,早餐店也就多,大多卖的种类都差不多,远远望去就能看见堆得高高的馒头、包子和店里店外扎堆的人群,当然也有个别高档次的饭店,价格自然也高些,相对人会少很多,赵军对这一带已经很熟悉了,抱着闺女领着媳妇轻车熟路进了其中一家,这家就是光粥都有五六种,更不要说其他一些精致的吃食,相比寻常早餐店也更干净宽敞。

自家就是做吃食生意的,姚晴天很少有机会在外面吃饭,偶尔体验一次,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赵昕悦还是个奶娃娃,但是在家时已经开始添了鸡蛋羹、米汤之类的辅食,这会对面前泛着香甜气味的红薯粥很感兴趣,被赵军抱在怀里,饱满的嫩脸像白面馒头似的一个劲往前探着,仔细看那鼻翼还轻微得煽动着。

赵昕悦嘴里已经有两颗小小的白白的乳牙冒头了,长牙期,口水明显多了起来,这会加上食物香味的刺激,那口水就更丰富了,小嘴唇湿哒哒的,她还不停嗒吧着,赵军看了都忍不住笑了,一手揽着,一手用孩子脖子处系着的棉布轻轻擦了擦快掉下来的口水,而后将粥里大块的红薯捣碎,用从家中带出来的小勺子喂赵昕悦。

其实姚晴天也好赵军也好,都是不爱吃这红薯的,毕竟小时候吃太多了,那时候哪有多少白米饭吃,多是杂粮、杂菜饭,红薯算是那些杂粮中口感最好的,产量也算高,所以在农村家庭锅台上出现的频率最高,许多人家都挖了地窖专门存放红薯,就指着地里粮食青黄不接时不至于饿死,可仓储得再好,几个月时间一过,味道还是差了很多,甚至带着一丝苦味,再加上需要天天吃,顿顿吃,不吃完多少量的红薯是不给白米饭吃的,这样下来,哪里还喜欢得起来。

如今条件好了,姚晴天已经很久没再饭桌上看见红薯了。

可赵昕悦还小,那些五花八门的豆粥她吃不了,何况这会是在年前腊月里,红薯还很新鲜,店家选的还全是红心的甜薯,外皮全部削掉,切成大块和上等的稻米一起熬粥,又黏又糯,的确很香甜。

赵昕悦人小肚量却一点不小,赵军一勺连着一勺喂着,比姚晴天吃得还认真,姚晴天吃了半碗赤豆粥还吃了半碗豆腐脑,加上赵昕悦吃剩的半碗稠粥,赵军挨着碗摆开的顺序逐一将三个碗里的剩余的粥和豆腐脑吃完,原本姚晴天吃饭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赵军,可谁让他那边有只捣乱的胖团子拖后腿,不止困住了一只手,能动的那只手还得随时去阻止好动宝宝探索世界时可能遇到的磕磕碰碰,所以优哉游哉的姚晴天吃饭的进度还略微快了赵军一丝丝。

赵军全付心神在小昕昕身上,所以并没有发现在这家店里用餐的有位熟人薛洪,薛洪住的地方离这一片不是太远,骑着自行车十多分钟的路程,前些年享受惯了,是这家店的常客,哪怕如今手上没有早些年那么宽裕也不至于到了节衣缩食的地步,依然保留着原来的一些习惯,特别是最近秦玫买菜时专挑便宜的蔬菜买,鱼肉一概全无,薛洪在家吃得就更少了。

薛洪才坐下来便看到了赵军一行,他也发现了薛青松并不在,所以放心地吃起了早餐,一边吃一边还算计着些事情。

薛洪知道薛青松时常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去赵军开的卤肉店帮忙,他只道是为了在那店里吃两顿免费的饭,并不知道薛青松算是店里半个老板,帮着管店的。

在薛洪印象中,薛青松这个儿子一直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病弱模样,就这还能在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情况下找了一份打杂的活就为了养活自己,家中秦玫薛丽华母女却只知道伸手找他要钱,薛洪觉得她们娘俩不能一直在家中坐吃山空,该出去找份活干了,就是薛丽华最近自己也有这想法。

原先秦三有份油水丰厚的肥差事,秦三他媳妇更是有好几处门面和店铺,母女俩真想工作也不愁没地方去,可如今因为秦三在学校里犯了事,他媳妇也受到牵连丢了正式的工作,正和他闹着,这种时候但凡她看到一个姓秦的都要骂上几句,更不要说安排工作了。

倒是赵军那个店合适,据薛洪所知,那店生意特别好,店里服务员工资不可能低,并且隔三差五打包一些卤味回来肯定也方便,说不定都能学会做那些卤味,以后他们开个薛家卤味店就更好了。

如今啊,干个体户老赚钱了,薛洪可是知道,住他家楼下的一家子原是在火柴厂上班的,把工作岗位卖了开店做买卖去了,听说都成万元户了,几个儿子最近闹着分家。

他只有薛青松一个儿子,这家业以后肯定都是留给他的,相信他很愿意帮着安排谋划,不过这事得等过了来年正月再找他说……

心里算计着这些事,薛洪吃得就慢了,等赵军一行起身,薛洪自个的早餐凉透了才回神,大冬天的,凉了的早餐味道差了很多,薛洪勉勉强强吃了一半就放下了,将剩下的包子装起来塞到皮包里,骑着自行车去单位上班了。

其实这个点,薛洪早就迟到了,不过他这些年迟到早退是常有的事,同事和领导早就习惯了,一把年纪的人,又是单位老人,说了又不听,听了也不会改,反正升职加薪没他的份,碍不着旁人的事,大家也懒得管了,也就导致薛洪在工作上越来越混了。

吃完饭,赵军带着姚晴天去了店里,这时候处理好的鸭子已经送到店里了,这些是要做烤鸭的。

整个大楼是一个扁扁的口字型,一楼的话除了四个拐角处的几间店铺,其余后面都有很大的空地,可以划分使用,最近,赵军开了后门,在外面砌了两个大烤炉,专门用来做烤鸭,毕竟烤鸭这样的美食最好是趁刚出炉热乎乎的时候吃更佳,新鲜出炉烤鸭的香味也是勾着一群群人不停来店里消费的大杀器。

鸭子进烤炉之前需要用特制的料腌制浸泡,这些配料和各种卤汁经过姚晴天不停的改良、优化,味蕾上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也是卤味店的立身根本,如今都是姚晴天一人单独调配、熬制,配方除了他们夫妻其余人都不得而知。

过了中午,和薛青松一起吃了中饭,姚晴天才抱着赵昕悦坐上了三轮车回村里,赵军去学开车了。

县城里如今有好几辆轿车,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和林家相熟的一位于姓老板刚刚购置了一辆私人轿车,两家交情非比寻常,主动提出将轿车出借,让林笑笑可以坐轿车出嫁。

薛青松原本想着开三轮车迎亲也很好,到时候赵军陪着他一起去,赵军人高力气大,既可以做司机又能帮着搬嫁妆。

如今换成四轮轿车,薛青松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司机,于老板是女方亲友也不合适,干脆还是赵军来,毕竟他开三轮车之前也是现学现开走的。

离过年也就还有三两天,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备年货,杀鸡杀鸭、腌鱼腌肉的,还有那更宽裕的,麻花、丸子都炸起来了,年味十足。

赵军今年刚盖了新房子,自然要在新房子里过年,倒也正好省了不回上湾村过年的借口。

他还是家中长子,其实该将父母兄弟都接来新屋一起过年,可赵军没提这事,赵磊也就知趣的没问,反正如今知道门道的赵磊,觉得就赵壮壮身世的问题完全能捆绑赵明和赵大强的全部心神,这个年那两人怕是只得龟缩在家中,没脸在村里露头找族里那些叔叔伯伯、爷爷奶奶们说道赵军一家不回来过年、不孝顺之类的问题。

赵磊一家肯定是要回去的,他可盼着这个年许久了,这一年赵磊有了儿子,有了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可以说是事事如意,衣锦还乡。

夫妻俩早好些时日就暗暗准备回去的行囊、礼物,包括之前上街买的衣帽鞋袜,从养殖场拿的鸡、鹅还有万燕红利用空隙时间制作的各种吃食,已经堆满了房间一半的空地。

赵军一家人不回去,该行的礼节却一点不漏,让赵磊帮着带齐了各种正月拜年时需要的罐头、糕点、烟酒,除了赵家一大家子,自然也少不了下湾村姚家的。

两边店里一直营业到腊月二十九,因为薛青松的婚事要紧,年后开门时间定在正月初九。

赵磊和万燕红在腊月二十九下午回乡过年,到时候赵磊会开三轮车回去,因为要带的东西太多了,况且他在大年初二去万燕红娘家拜过年就会赶回来,帮着忙活薛青松的婚事。

这个年,姚成军也会回去,三十多年,姚家三兄弟都是在一起过年的,从来没有例外。

其实姚成军是想带着一家都回去,最起码回去吃年饭,但是高兰妹不理睬,只说他要回去,她不会拦着,但是她肯定不回去,甚至初二回娘家,高兰妹也决定不去了。

她不再回姚家,也不强求姚成军陪她回娘家,早早带了信回去,说过年也要干活挣钱,好早日盖房子。

三兄弟中,姚成军绝对是最孝顺最听话的一个,离家一年没回去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他觉得那次吵架已经过去很久了,该过去了。

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却不想,在高兰妹这里一辈子也过不去,

还是上小学的姚水兰眼看着父母越说越激动,又想着爸爸回去肯定要散一波压岁钱,她站出来主动提出陪爸爸回去,这场压抑的争吵才平息下来。

赵军将在县城买回来的各种鞭炮和烟花放置好后,经过姚成军他们住的房间外面走廊时,有听到一些争吵的声音,他没做停留回到房间也没有只字片语。

姚晴天已经梳洗好,坐在梳妆台前很有兴致地一边哼着童谣一边涂抹香脂,忙碌了一年,难得有两天清闲日子,心情好得不行。

大概是感染了妈妈的好心情,穿着一身红彤彤新衣服的赵昕悦这会也没有睡着,胖乎乎的小手将姚晴天做的布偶玩具拽得紧紧的,往嘴里送,口水都染湿了布偶的耳朵。

“热水烧好了,赶紧去洗洗吧。”

腊月年边除了制备各种年货,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辞旧,除尘、换洗衣被、洗澡理发……以一个全新的形象迎接新年。

除了过年,薛青松结婚时也需要用,所以赵军买得烟火炮竹特别多,刚刚搬了半个多小时才搬完,身上难免沾染了许多灰尘和炮竹的火药味,所以没往闺女和媳妇身边凑,老老实实进了卫生间,从头到脚都洗干净。

赵军不久前理发,寸头,头发比较短,他洗好头后用干毛巾擦一擦就差不多干了。

姚晴天已经做好了皮肤护理到床上哄女儿了。

架子床三面围栏,所以赵昕悦一直睡在最里面,这会姚晴天面对着床里边的赵昕悦盘腿坐着,赵军上床后从姚晴天身后揽着,下巴托在媳妇肩膀上,看着闺女眼睛还是圆溜溜的,非常有神,看到爸爸来了,还咧开嘴笑起来,露出两颗白白的小乳牙。

姚晴天用细软的纱布小心将闺女的口水擦干净,有些无奈说道:“她下午睡多了,这会越哄越清醒。”

赵军伸出一只手,戳了戳闺女那胖乎乎的脸,一脸认真说道:“宝宝没有脖子了。”

赵昕悦如今下巴都不能用层来算了,整个脸圆圆的,像个蒸熟的白面馒头,脸盘挤占了颈脖的位置,姚晴天每次给她清洗和上爽身粉都需要用手去扒开,是有些超标了。

“都是奶膘,再过几个月就会慢慢退掉,到了明年夏天肯定会瘦下来的。”

赵昕悦是有些过胖了,不过好在如今正是天寒地冻时节,一身肉正好保暖,还不至于长痱子、淹脖子。

等过了头半年,不管姚晴天吃得多好,母乳质量必然会下降,加上孩子大了,能坐能爬的时候,活动量大了,自然会瘦下来,姚晴天一点不担心。

想是这么想,姚晴天拿来一个大靠枕,放在床中间,然后让赵军将还不会翻身的赵昕悦拎起来使她趴在大靠枕上,胖昕昕为了能看见爸爸妈妈,只得使劲昂起头,两手划拉着,咿咿吖吖喊着话,有时候从后面滑下去,有时候从侧边摔下去,然后赵军再将她拎上去……

夫妻连手,半个多小时后,可算是将孩子累趴睡着了。

孩子睡着后,夫妻俩又折腾了许久,接近半夜声音才停息。

睡得晚,自然就醒得晚,天都大亮了,母女俩脸红扑扑的,依然沉浸在梦乡中。

赵军轻手轻脚起床后,到东边厨房看了,高兰妹早早做好的早饭,正热火朝天在准备中午年饭。

阳湖县下面十二个乡,有的乡中午吃年饭,有的会安排在晚上,五谷乡基本上将年饭安排在中午,赵军他们自然延续了这个习惯。

年饭除了鸡鸭鱼肉,像香菇、腐竹之类的食材,有条件也是要准备的,这些需要提前泡发,所以要早早准备起来。

不止姚成军一家,连身怀六甲的吴薇都起来了,和杨婶一起坐在厨房旁餐厅桌子边剥干桂圆,应该是待会做甜汤要用的。

经过一段时间温养,吴薇母子俩脸上的高原红和皲裂明显好多了,特别是小娃娃何烨,小脸儿虽然还算不上白皙,看上去也细嫩多了,脸颊处明显饱满起来,长肉了,穿着一身大红的新棉衣棉裤,乖巧地坐在吴薇身边使着吃奶的劲在啃甘蔗。

双胞胎同样穿着新衣服在下面玩闹着,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格外动听。

哪怕是昨晚吵了一架,这会高兰妹也抛之脑后了,脸上笑意就没有停下过。

姚成军也吃过早饭了,他这会正兴奋地拎着装满年味的提篮往车棚走,要回村里吃年饭了。

赵军在后面喊了一声:“二哥,摩托车我们这边可能要用,你骑自行车回去行吧?”

北边养殖场的鸡、鹅的数量一直保持着动态平衡,所以哪怕过年,那边也一直有人在守着,除了何伯何杨叔还有养殖场的核心技术员也被赵军用三倍工资留下来加班了,晚些时候会一起过来吃年饭。

姚成军听了,也没做他想,说管,他都可以。

然后拐了个弯,将大提篮拎到自行车后座上绑好,再将一年来长高、长胖了不少的大女儿姚水兰抱到车前杠上坐着,骑着车出发了。

要知道一年前,姚成军连自行车都没得骑,东西都得肩扛手提的,如今有自行车,又快又轻松……骑了十几分钟,姚成军发现也不是那么轻松。

前面大闺女穿得厚,连人带衣服得快有六十斤了,后面提篮里装得满满的,别的不说,光玻璃瓶装的水果罐头姚成军就放了十瓶,原想着侄子们好似很喜欢,去年年边姚母开一瓶给几个孩子们分着吃,和吃肉似的高兴,一块二毛钱一瓶呢,的确是精贵,也是真的沉。

骑车没一刻钟,汗都快出来了,姚成军停下车,将大棉袄脱下来,让姚水兰抱着,正好可以给她挡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