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八十年代嫁屠户 > 第74章 龙抬头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74章 龙抬头

作者:骰玲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02 10:30:59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不管赵磊父母为了什么心思过来, 的确给赵军和姚晴天帮了很大的忙。

赵婶娘时时记着小儿子儿媳妇如今靠着赵军才有了房屋住、有了田地种,经历过战乱、饥荒年月的妇人,最能懂得那房屋田地的珍贵。

她前头男人就是为了一家子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而去深山帮着抬石头, 不想炸山的时候被坍塌下来的石头山压死了。

留下她和亮子孤儿寡母的,二嫁到赵家,赵金华前头本来就有两个儿子,如果她不护着点亮子,亮子早就饿死了。

所以这些年为了亮子一直委屈磊子,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赵军和他媳妇让赵磊两口子有了落脚地, 有了谋生手段, 可以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

赵金华和赵婶子连家里活都放下了,大老远跑来镇上一趟, 自然是能多干一点活就多干一点。

赵军因为要去屠宰场运送肉到肉铺和查验送过来屠宰的鸡鸭鹅,所以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出门,可他出门的时候, 赵婶子已经烧好了热水搓洗完一大桶的衣服,在屋檐下晾晒了。

如今元宵节都过了,屠宰场干活的人都到岗了,也不需要自己调人过去帮忙,赵婶娘正好留在家中帮忙照应姚晴天, 赵磊父子去了养殖场。

赵磊父子先是着养殖场杨叔一起检查、疏通周围河沟,秋冬落水期, 河沟几近干涸,又有落叶枯草掉落其中,阻塞河沟, 得进行疏通。

还有那三层篱笆, 也需要检查是否有损坏空缺, 外层的木头基本完好,里面的杨柳枝条和荆条层,扦插明显没有存活的后续需要补上。

从过去大半年情景看下来,这两道河沟三层篱笆的作用还是可以的,赵军已经打算在山脚照着这个围一圈。

那么大片山,鸡会越养越多,靠着一点渔网围着,没有多少保障,等山脚和池塘荒地连成一片全用河沟和篱笆围起来,再雇两个年轻力壮的看山、巡查,就安全多了,到了夜里何伯何婶也不需要听到一点响动就起来查看。

山上密密麻麻那么多的树,村里只要求三年以上的不能轻易动,一些小树正好趁着还未满三年全砍了拉到山脚筑篱笆墙,空出来的山地,正好在三四月草长莺飞的时节补种上板栗和果树。

所以接下来会非常繁忙,不早早做好计划,时间稍纵即逝,过来合适的种植季节便又要等一年。

高兰妹回村里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属于他们的房屋卖掉了。

瞒着家中其他人,甚至连姚成田也瞒着,高兰妹和夏小雨私底下立了字据,五百块钱加上一辆自行车,姚成军家的房屋和房屋里的两张大床、大衣柜以及高兰妹养的猪和鸡都给老三了。

夏小雨手上没有五百块,她还回娘家借了一点,很爽快的把钱给高兰妹了。

高兰妹找姚母借了板车,把属于他们的衣服、被子、锅碗瓢盆等等一切东西都搬上板车,等姚成军从窑厂下工后,见了字据,把姚成田那辆八成新的自行车也推了出来,夫妻俩连夜离开了。

大正月的大儿媳和二儿媳闹了一场,姚母帮了大儿媳,二儿媳拖着男人孩子连夜跑了,姚母以为他们是去了儿媳娘家,想着儿媳娘家那个情景,也安置不下他们一家子,窑厂的活和家里的田地还等着人干,老二很快会回来。

果然,元宵节一过,人回来了,还在气头上,二儿媳夫妻也不喊人,姚母也没在意。

三个孙女都没带回来,姚母就不相信,高兰妹娘家哥嫂会同意亲家带着三个孩子,要真愿意,她还省事省心了。

两天一过,人也厚着脸皮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姚母想着这气性就是再大也该过去了,正准备敲打两句,夫妻俩就开始搬家了。

最后还把三儿子自行车搬走了,三儿媳看见了不止一句话不说还拉着上前理论的三儿子回房了,姚母这才觉得事情不对。

姚母要上前拉扯,被陈玉拉住了,陈玉正高兴这么容易就把老二一家气走了,她才不管老二娘家能不能容下他们,她娘家那么远,两口子怎么回来种地,反正人是自己走的,不是她赶走的,走了最好就不要回来。

“妈,妈,我肚子不舒服,你快扶我去房里躺会!”

如此,姚母也顾不得去拦二儿子夫妻俩,再出来两人已经走远了。

姚母站在门口看着空荡荡的房屋,只觉得手脚有些虚浮,骂骂咧咧:“这叫什么事啊?为了这么一点口角,这老二家的气性也太大了,老二也不是个东西,老子娘都不管了?”

这边姚母气还没顺,三儿子又来喊了,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想到老三被拿走的自行车,姚母住了口,沉着脸进了老三夫妻俩的房间。

陈玉在房里听到响动,知道姚母离开了,一骨碌子从床上爬起来,穿着鞋踱步到了东厢房里。

真好,床也留下来。

既然走了,就别想着回来,暂时她先安耐几个月,等天气转热,西边晒,房间热,她怀着身孕就更怕热了,到时候同公婆讲,搬到东厢过渡一下,反正这房间没人住,公婆不可能不答应。

到时候两个大孩子在西厢一人一间,三孩直接生在这个房间里,她总有理由拖着不搬出去,住着住着,这房屋不就都成她的了?

接下来就是田地,老二家三个丫头片子都分到田地了,这是让陈玉怀这个孩子唯一觉得不快的地方,要是这孩子当初和老二也是双胞胎,一落地就分田地那多好?

不知道老二家这些田地怎么处理,高家同下湾村隔着好几个村头呢,他们总不至于大老远辛辛苦苦每天来回?到时候他和姚成才做兄嫂的帮着种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这样想着,陈玉心情甚是美妙。

而此时老三姚成田房里,姚母脸色明显也好看了不少。

原来二儿子夫妻不是去高兰妹娘家了,而是去了镇上。

姚母早忘了女儿怼她的事,总想着女儿总归是她女儿,二儿子夫妻去投靠女儿比去投靠岳家让她心里舒服多了。

并且听话里的意思是,二儿子还会回来去窑厂干活,所以姚成田才会把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自行车送给姚成军骑,这样他往返镇上和村里就快多了。

况且,夏小雨也不说高兰妹夫妻把房间卖给他们了,只说大嫂和二嫂合不来,不如分开,她和二嫂在一屋住着,公婆去西边二嫂的的屋住。

姚母听了哪有不乐意,直夸夏小雨懂事。

至于姚成军房里的大床和后屋姚成军夫妻给女儿打的新床自然要搬过来,而曾经说一直给女儿姚晴天留的房间如今是陈玉大儿子姚斌斌住着,他肯定要跟着姚父姚母一起搬离出去。

姚成军夫妻离开的第二天,姚成田便催促二老搬家,马上要春耕了,也的确早搬早好。

正好,小学今天还是报名的日子,因为昨天也是报名,今日不怎么忙,夏小雨让姚成田借了姚成才的自行车去学校帮她请半天假,她得在家看着这房子交换好才放心。

所以等陈玉起床一出房门就看到堂屋里乱乱糟糟的情形,等她好不容易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气得饭也吃不下了。

陈玉才不相信夏小雨那么好心,可她一时也找不到证据。

此时,陈玉还不知道,房屋换好的当天夜里,姚成军回来过,那俩兄弟抛开老大姚成才单独和两老重新签订了新的分家文书。

因为新安排没牵扯到姚成才夫妻,所以根本就没通知他俩,姚父姚母只当是他们两老的和老二夫妻换了房屋,居不知老二分得的房屋早就低价卖给老三了。

接下来几天,姚成军晚上暂时住在东厢后屋——曾经说给姚晴天留的房间里,白天去窑厂干活,晚上回来闷不吭声上两老饭桌上吃饭。

老二还生着气,姚母也从不提饭钱的事。

二儿媳和三个孩子也没有音信,特别是三个孙女,姚母也是照看着长大的,大孙女还能帮着洗衣服、摘菜、烧火等等,一走这么多天,还怪想的。

想着想着,姚母便把几个好些的菜色往姚成军这个从不受重视的儿子面前推,把陈玉气得够呛。

而镇上,赵军和姚晴天两人是忙得热火朝天。

卤味店生意日益火爆,姚晴天专心做卤味,一刻都脱不了身,家中卤制的时候有万燕红和她婆婆帮忙,店里有两个徒弟照应,倒也运转得当。

虽然去年年前有个三只鸭的竞争对手,可人家就卖了三天,就消失不见了,虽然三只鸭的牌子还挂着,店里却卖起了衣服。

高兰妹一回到镇上,便带着三个孩子去了养殖场。

那边既要盖房子又要对着整片山脚挖河沟和栽种篱笆,山上既要砍树又要栽树,周围村庄里能出来干活的全被赵军和姚晴天请来做短工了。

大多数人自带茶水,自管三餐,但是盖房子那里有一些石匠和木工师傅得给他们烧茶水、烧饭,并且伙食不能太差。

养殖场的伙食从来不会差,姚晴天现在怀着身孕也不能两头跑,养殖场这边茶水和饭菜就交给高兰妹负责了。

姚成军很快换好家中的田地,卖掉窑厂工作岗位,拿着钱也来了。

赵磊看管盖房进度,姚成军和赵磊父亲赵金华去山上跟进栽树、栽种篱笆的事宜。

姚成军和高兰妹现在手上有将近一千块钱,还有辆自行车,两人都在姚晴天手底下干活,比种地轻松,两人加起来一天至少有两三块钱的进账,姚晴天还管他们一家大小的吃喝,虽然现在是住在小木屋里,可等到了秋天,两人说不定能去镇上买个小房子,最起码能先租一套,大孩子送进镇上小学,两个小的也可以放到幼苗班上,或者跟着高兰妹在养殖场。

总之,比曾经在乡下家中,天天受气,三个孩子还照顾不到强多了。

赵军更是几头跑,他不止要管着卤味店和肉铺的总账,还要去外地采买鱼苗、果树苗,好在县城里薛青松如今认识的人面广阔,加上一个林家,基本上有什么需要,他们打几通电话,能很快问询到,不需要赵军一次次跑,省了很多事。

原本养殖场的的电是从阳湾乡一农户家中分拉出来的,随着赵军房屋盖起来,后续还要在山里建鹅苗孵化基地,那根分拉的电线根本不够,需要正规的大宗电量供应。

县城到镇上的公路便在赵军新房屋对面,而路两边的电线杆就负责将电从县城运送到镇上。

在薛青松指点下,赵军向县城供电局打了申请,等房屋盖好后,有专业的电工下来给分拉电线到他们的养殖场。

并且,薛青松帮他们争取到了一部固定电话名额,赵军和姚晴天作为民营企业家,带动阳湾乡甚至阳湾镇经济,应该配备一部电话。

二月二,龙抬头,两栋同时盖的新房第一层要上楼板了。

而今天其实还是赵明回村里给他儿子办百日酒的日子。

对于盖房子的人来说,上楼板是一件大事。

姚晴天和万燕红都早早过来了,村里赵家、姚家都通知了,虽然如今村里开始春耕了,赵大强和赵家几位叔伯兄弟都特地赶过来了。

上湾村、下湾村最好的房屋也只是红砖青瓦房,倒是有两家计划着盖靠背椅式样的两层楼,可还只是计划,没真正动手盖起来。

而赵军这里已经在盖两层甚至三层的大别墅了,不怪赵家人都兴师动众大老远跑过来帮忙,也算是见证他们赵家辉煌的时刻。

姚成田和姚父姚母也来了,姚成才这次没来,听说陈玉最近在家里同姚母吵了几次,如今跑回娘家住着了。

关于陈玉夫妻俩的消息,姚晴天和高兰妹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往心里去,她们如今忙得很,有各自的前程要奔,哪里顾得上为那些不值得的人费心神。

姚母最近同大儿媳吵多了,也烦她了,不至于为着大儿媳再同已经生分了的二儿媳理论。

今天是赵军、姚晴天新房上楼板的大日子,其他扫兴的事都不提,大伙一起鼓足干劲,吆喝着忙得热火朝天。

最忙的时候,高兰妹和姚母等妇人也都到前面和泥、挑沙子、碎石头去了,姚晴天带着万燕红和高兰妹家三个孩子在准备饭菜。

这上楼板有讲究的,说要一气呵成,得全部安好才停工吃饭,而石匠给出的大致完工时间在下午一点半,所以姚晴天和万燕红得掌控好时间,饭做太早了也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