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岁时有昭(双重生) >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岁时有昭(双重生)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作者:八月于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29 10:37:52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容舒放下团扇, 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其一,我此去扬州,需要查一些事。为稳妥起见, 我想向你借两名武艺高强的护卫, 你身边能人不少, 我也不同你客气。”

“小事。我把落烟与青园给你, 她二人自小跟着我,行事一贯稳妥, 过两日我便将她们送来。” 穆霓旌快言快语道:“还有一事是何事?”

“这第二桩事倒是不急, 等你回去大同再办也不迟。”容舒起身从箱笼里取出个小匣子, 笑眯眯道:“我想在大同府办牧马场养马,银子我备好了, 就差大同府的马政给我开个便引。”

穆霓旌瞠目:“牧马场那东西就是个无底洞,填再多银子进去都不定能回本,朝廷每年不知砸多少银子养马。你可是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陈叔有个侄儿从前在牧马场给人做过账房,说那牧马场能经营到不亏便是本事,能挣银子更是天大的本事。”容舒笑道:“我不怕亏银子, 这些个不挣钱但又于国于民有益的行当, 总要有人去做。”

都说商人重利轻义, 只容舒的外祖不是这样的人。

启元太子监国那几年, 大胤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外祖父开粮仓又开善堂、药堂,不知救了多少贫苦百姓。

彼时花出去的银子就如同扔进激流里的石子, 捞都捞不回来。

外祖父给她起名“舒”, 便是要她懂得“舍”, 也要懂得“予”。

开牧马场,便是一场舍,也是一场予,容舒觉得值得。

再者,她惯来不是个莽撞的人,只要她手里有旁的生财之路,便不怕牧马场亏银子。

容舒眉眼间的坚定让穆霓旌咽回了到嘴的话。

她很了解容舒的性子,这姑娘一旦下定决心便会勇往直前地去做。

怎么办?觉得自家兄长配不上财神昭昭了?

穆霓旌忽然嫌弃起自家兄长。

“你想清楚了便好。”她道:“放心,大同府马政的人与穆家一贯熟,你要的便引我回去大同便给你办。”

顿了顿,她右手握拳,抵着左掌行了个江湖礼,郑重道:“容大姑娘,我代表边关的百姓同你道声谢。”

容舒瞥她:“就只道一声么?我差不多把所有的银子都砸进去了。”

穆霓旌道:“道一辈子成了吧?”

话落,二人相视一笑,容舒也不同她闹,笑道:“今个在鸣鹿院用膳罢,阿娘可是盼你回来盼了许久了。”

穆霓旌在鸣鹿院用完午膳,又同容舒说了一晌午的话方回去护国公府。

穆融今个没去吃席,一直在府里呆着,听底下人说县主回来了,忙放下一张舆图,出去院子等她。

穆霓旌老远便见着他了,同他招手道:“我要去祖母那儿,兄长可要同我一道去?”

穆融睨她,有点无奈,“我在大同府埋着的那三坛梨花白归你。”

穆霓旌这才住了脚,笑道:“成吧,祖母差不多也要就寝了,我明儿再去给她请安。”

她自来是风里来火里去的性子,穆老夫人又爱惯她,从来不会拿寻常大家闺秀的规矩来要求她,夜里不去请安也没甚事。

兄妹二人在院子的凉亭坐下,穆融挥退左右,望着穆霓旌道:“说吧,她与顾御史,因何和离?”

穆霓旌歪头打量着穆融,道:“昭昭因何和离与兄长又有甚关系?”

穆融知晓这妹妹又在故意为难他,笑道:“他们成亲了半年便和离,这上京不知多少人在猜他们和离的原因。昨儿个吃席,我倒是想去会会那位顾御史,这不是碰不上他,这才来问你吗?你若是不说便算了,我过几日正好也要去都察院拜见孟总宪。”

穆霓旌皱眉:“你不用去问他,昭昭说了,她就是不喜欢了。那顾大人心里头有人,当初娶昭昭本就不是心甘情愿。”

穆融瞥她,低眸呷了一口茶,不咸不淡道:“你从前分明同我说,容姑娘十分喜欢那位顾大人。”

穆霓旌耸肩:“那时的确是喜欢,谁说喜欢一个人就得喜欢一辈子了?我们姑娘家若是觉得一个男子不值得喜欢,断起情来可比你们男子要干净利落多了。况且,昭昭若要喜欢顾长晋喜欢一辈子,这会也没得你的事了。”

穆融一口茶差点儿呛在喉咙里,狼狈地抬起袖子拭去唇角的茶液。

穆霓旌在心里嗤笑。

想当初,她刚与昭昭交好时,兄长在大同还特地给她寄信,说甚容家大姑娘接近她兴许动机不纯,让她莫要轻易交心。

直气得她信都不愿意回,来年他回京述职,还非要装成她的护卫,跟她一起去见昭昭。那时兄长存的什么心思,穆霓旌自是知晓的,不就认定昭昭接近她是别有所图,想要考查一番么?

这一番“考查”倒是考查得红鸾星都动了。

穆霓旌起身拍了拍他的肩,道:“兄长先前就迟了一步,这回可莫要再蹉跎了。学学我,喜欢了就先定下来,管我日后有命没命,至少我得让世人知晓那男人曾是我丹朱县主的人。过几日昭昭来将军府,你记得好生表现。你生得不如那位顾大人俊,至少要在旁的地方找补回来,懂不懂?”

穆霓旌十三岁那年相中了大同府巡抚崔按之子崔寺,直接便让父亲登门定下了亲事。

那崔寺是个文弱书生,生得面如冠玉,穆霓旌会看中他倒是出乎穆家一众将军的意料。

到底是他们穆家唯一的姑娘,几位叔伯、兄长怕穆霓旌被骗,提着把剑杀气腾腾地去崔家相人去了,好在那崔寺不是个没胆量的,被一众人围观也淡定得很。

手执书卷坐在柏杨树下,问他们有何贵干。

后来父亲去提亲,崔家倒是应了,只崔寺虽贵为巡抚之子,却无半点功名在身,那几位叔伯嚷嚷着要崔寺抓紧考个功名再来迎娶穆霓旌。

彼时穆融还在国子监做监生,听说了这事简直是哭笑不得。谁曾想正是这么句话,令霓旌至今都不曾出嫁。

崔寺为人淡泊,满腹才华却不肯入仕,至今仍是白身。

穆融去岁原是想让崔寺来下聘的,殊料霓旌说叔伯从前的话不得敷衍,非要崔寺先考个功名再来下聘。

只崔寺若真要考功名,早就考了,霓旌这般,不过是在同崔寺犟。

非要崔寺真心想娶她了,方许他下聘。

穆融被自家妹妹说得一噎。

却又不得不承认,霓旌在感情一事上的确要比他果敢。

“成,这次我不会再瞻前顾后。”他笑着道:“若不然,我大抵要被你笑一辈子了。”

穆霓旌抿唇笑了下,“昭昭说以后会去大同开牧马场,兄长,天时地利都有了,你若是不加把劲儿,就等着被我笑话一辈子罢。”

过完端午没几日,穆霓旌便派人去鸣鹿院将容舒接来。

“先前落烟与青园出了趟任务,今儿才回来,我带你去认认人。”

穆霓旌手下有一百亲兵,这一百亲兵里泰半都是女子,其中落烟与青园是她身边最得用的。

落烟生得高大清瘦,性子十分沉稳。青园则生了张娃娃脸,笑起来时能轻易让人卸下心防。

二人恭谨地向容舒行礼。

穆霓旌道:“你们跟着容大姑娘不吃亏,容大姑娘是你们县主的财神爷,你们给她效力的这段时日,月俸大抵比我给的要多两倍。”

容舒失笑道:“你还怕我短了她们的月俸不成?”

说笑间便进了穆老夫人的院子,穆老夫人在上京的地位不比英国公府的老封君差,也是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

只穆老夫人与那位喜欢设宴又处处吃席的老封君不一样,她不爱出门,往日里就爱在家里练拳,把个身子练得极矫健。

容舒进去时,穆老夫人刚耍了一套拳,正端着盘点心果子吃。

瞧见自家孙女领着个生得眉目如画的姑娘进来,爽朗笑道:“可是昭昭?”

容舒规矩上前行礼,不卑不亢道:“容舒见过老夫人。”

穆老夫人从前一直在大同,穆融去了大同府后方才回来上京,容舒与穆霓旌交好了三年有余,这还是头一回见这位传说中巾帼不让须眉的老夫人。

穆老夫人精神矍铄,眉目慈祥,十分的平易近人,与容舒的祖母还有英国公那位老封君完全不一样。

穆老夫人招呼着婢女给她们上果子茶上糕点,待得两个小姑娘吃完一盏茶后,方笑着道:“霓旌说你想去大同府开牧马场,同老身说说,你是如何想的。”

容舒便将先前与沈氏和穆霓旌说的话再说了一遍。

“有些事想做而不去做,小女怕日后会后悔。”她笑笑道:“比起大胤那些守护边关的儿郎们,小女能做的事委实是太少了。”

穆老夫人一双看穿世事人情的眼,自是知晓这小姑娘说的是真心话,不是场面话漂亮话,她是真的想去做一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不由得握住容舒的手,赞赏道:“好孩子,你有这个心已是比许多人都要好,难怪我们家霓旌喜欢你。”

除了阿娘与舅舅,容舒从不曾在长辈身上得到过这样善意的肯定,一时有些赧然,顿了半晌,方落落大方地道:“多谢老夫人。”

穆老夫人从前也是儿孙满堂的人,只如今孙辈就只剩下两个孩子,好不容易来了个甚得她心的姑娘,自是拉着絮絮地说个没完。

多半是穆霓旌与容舒在说,老人家笑眯眯地听。

容舒足足吃了三盏茶,直到穆融过来给老夫人请安,方止了话匣子。

穆老夫人瞥了瞥孙子,有些没明白她们一群姑娘家在吃茶说话,她这孙子过来请甚安?

穆融笑道:“我带两位妹妹出去看戏。”

穆老夫人恍然,今儿上京那百戏楼要开锣演傩戏,霓旌那丫头最爱看傩戏。

“你们去罢,你是兄长,记得好生护好两位妹妹。”

百戏楼。

二楼角落的一处厢房里,柳元给顾长晋斟了一杯茶,笑道:“昨儿下朝皇上特地将大人留下,想来是因着老尚书与潘贡士的案子罢?”

顾长晋不动声色道:“新近几日在养心殿伺候皇上的都是贵公公,本官因何入宫,柳公公怎会不知?”

柳元笑笑,糜丽的脸并未因着顾长晋这话而露出半点不悦。

杨旭入狱后,原先的御马监掌印贵忠接了杨旭的位置,成了御前秉笔兼东厂督公。

贵忠在裴顺年手下原是最不得用的义子,嘉佑帝大抵是为了敲打裴顺年,特地重用他最不喜也最不看重的义子。

如今的司礼监不再是裴顺年一派独大,贵忠与裴顺年面和心不和,正在一点一点蚕食裴顺年的势力,与之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贵忠离开御马监后,柳元成了御马监的新掌印。

顾长晋知晓柳元安然无恙地擢升后,便知晓了,被杨旭派去监督贵忠的柳元已经同贵忠结了盟。

杨旭倒台,柳元与贵忠是司礼监一众宦官里最大的受益者。

柳元有如此能耐,怎可能不知皇上留他是因着何事?不说旁的,昨儿在养心殿伺候嘉佑帝便是贵忠。

他与嘉佑帝的对话,贵忠一字不落地听了进去。

听出顾长晋的言外之意,柳元道:“贵公公只同咱家讲顾大人要去扬州,倒是不曾同咱家细说因由。顾大人若是不想说,咱家自是不勉强,咱家今日请大人来,实则是有一事相求。”

顾长晋挑眉:“柳公公但说无妨。”

“这趟的扬州之行,咱家希望同大人一道前去。”柳元慢声道:“若无意外,圣上会点咱家去扬州任监军,配合大人调查廖总督一案。”

昨日在养心殿,嘉佑帝的确说了会派人协同他调查廖绕的案子。

至于为何要调查廖绕,自然是因着那封用“回形阵”藏字的书信。

顾长晋将那信呈给嘉佑帝时,这位高深莫测的帝皇盯着那信看了许久,旋即淡淡道:“查,去扬州查到底。”

在觐见嘉佑帝之前,顾长晋曾去了趟大理寺狱见潘学谅,问他可识得廖总督。

潘学谅一头雾水道:“廖大人乃击寇英雄,江浙百姓谁人不知?”

顾长晋一看他这模样便知晓了,潘学谅只听闻过廖绕其人,不曾见过他。

潘学谅不认识廖绕,那廖绕又如何识得潘学谅?还不辞辛苦地给老尚书去信,助潘学谅杏榜留名?

再者,廖绕寄来这样一封信,寻常人大抵会阅过既焚。老尚书历经三朝风雨而屹立不倒,心智过人,便是要帮廖绕,又怎会留下这么封信?

这是觉得不会东窗事发,还是有旁的谋算。

顾长晋有一个强烈的直觉,老尚书是在指引他去扬州。

扬州。

潘学谅来自扬州,柳元也来自扬州。

顾长晋掀眸望着柳元,半晌,他道:“柳公公是皇上定下的人,本官岂会置喙?”

诚然,嘉佑帝将这桩案子全权交与他去查,他寻个借口要嘉佑帝换个人选,大抵也是使得的。

但顾长晋不会如此做。

柳元缓缓一笑,手执起杯盏,轻轻碰了下顾长晋的茶盏,道:“多谢大人成全。此番前去扬州,咱家会带上勇士营的人,定会拼尽全力护好大人与潘贡士。”

话音落,他朝外做了个手势,没一会儿外堂便传来“咚咚”的敲锣声。

“今儿请大人看一出傩戏。”

百戏楼的厢房皆在二楼,成环绕形,把门板往左右一拉,便能直接从厢房看戏。

如此自然是比挤在大堂看戏要舒服,唯一一点不好,便是把门板拉开之时,能瞧到对面厢房的人。

比如现在,顾长晋甫一抬眼,便瞧见了端坐在对面厢房的三人。

穆家兄妹还有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