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比?

星火2003 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比?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05 04:16:3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232章 光刻机!只有老美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陈念并没有为张瑞的遭遇感慨太久-——不,应该说他这不是遭遇,而是报应。

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所以,他的心里其实连一丝波澜都没有起,只是暗暗想着,国内像他、像他家一样的情况应该不少。

什么时候把这批人都清洗干净了,国内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才能算是真正走上正轨。

不过,这不是自己应该担心的问题。

以陈飞云为代表的那一批专家会去处理的。

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配合陈果交给自己的白皮书,去帮助国家,在美国让出来的那些空间里,火速去抢占领先阵位。

趁着对方溃败的机会拿下越多阵位,以后的仗就越好打。

要从哪里开始呢?

电池?稀土?粮食?

正当他在脑子里默默规划的时候,一旁的李想突然开口抱怨道:

“话说,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贵了?”

“本来技术发达了,应该越来越便宜才对,你猜怎么着,那天我去看手机,居然要大好几千块钱!”

“一堆不知道能有什么用的功能,好像把我当冤大头似的,我都不知道那些功能有什么用”

陈念心思不在这里,听到他的话,也只是随口敷衍地答了一句: “没办法,高通税嘛.”

“高通税?什么玩意儿?”

李想莫名其妙地问道。

陈念猛然回过神来。

他突然意识到,这年头还没有高通税这一说。

毕竟,高通现在主要的发展,还是在基站芯片上。

他们的业务还没有大规模扩展到手机这类终端产品,因为,需要强大芯片性能的智能手机,压根就还没出现. 这恐怕是个机会。

现在是2006年4月,距离明年苹果发布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

如果我们自己的企业能抢占这个先机,先一步发布智能手机,那很有可能,以后智能手机的市场,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并且,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对于一款在未来适用最多、影响范围最大、普及程度也最高的智能设备来说,它的长尾效应极为惊人,技术裂变所产生的收益也必然是可观的。

甚至于,它的一些小小变动,就会牵动无数相关公司的发展。

刚才自己还在想要选择哪一个阵地,现在看来,智能终端市场,不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吗?

想到这里,陈念压下心里纷乱的思绪,开口回答道:

“高通是家公司,他们有很多专利,在手机和通讯领域收了很多钱,所以手机价格就被拉高了。”

“这就是所谓的高通税,不过,现在这个说法还不算普及.”

听到陈念的话,李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他开口问道: “所以高通的专利,主要是在哪些领域?”

“很多。包括通讯协议啦,芯片啦,传输设备啦.等等等等。”

“简单地来说,跟通讯、智能化相关的领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哦那就是说,如果要让手机价格降下来,我们还得先把高通干倒?”

“那也太复杂了吧还是算了,这个体量,搞不好又是一个移山项目了。现在移山项目都还没做完呢吧?”

陈念微微皱眉,随即又舒展开。

他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 “是没做完。”

“不过,这一块的项目规模,应该用不了那么大.”

“我们只需要解决核心的问题就好。”

“至于干倒高通.有人会出手的。”

告别了李想,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陈念立刻坐到桌前,开始准备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很显然,陈念口中所说的“核心的问题”,指的就是芯片。

但实际上,他还想要更进一步,直接打到光刻机上。

原因很简单,按照他从前一世获取到的历史经验来看,在芯片领域,我们被卡脖子最严重的,无非就是EDA、光刻机这方面。

而EDA,本质上并不涉及太多“硬障碍”。

或者说,它是一个靠钱砸就能砸出成果方向。

归根结底,最难的东西只有一件,那就是光刻机。

解决了光刻机的问题,芯片问题的窘境就能迎刃而解。

因为,它不仅仅能解决最核心的芯片制造问题,还能作为某种交换条件,去换取更多的东西。

想到这里,陈念铺开白纸,开始逐一写下一条一条的判断。

客观的来讲,在这个时代,国内芯片工业的发展是极度落后,并且前景渺茫的。

虽然因为陈念穿越者的身份,所谓的汉芯事件在陈念取得影响力之后就已经被叫停,但基础的薄弱,仍然使得这个行业发展极度缓慢。

典型的表现就是,中芯国际连工厂都建到第九座了,但生产标准却仍然停留在300微米的级别,连纳米的门槛都没摸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自己强行要上纳米级别的光刻机,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技术有了,但基础建设不足,工艺不足,导致科研人员只能对着图纸望洋兴叹。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基础技术拉上来。

但问题是,芯片所涉及的基础工业太过于繁琐和复杂,如果一个一个去突破,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最好的办法,还是用“旗舰项目”拉动产业发展的方式去解决. 一时之间,陈念不由得陷入了矛盾之中。

这完全就是一个悖论。

想要搞光刻机,就得先发展基础。

但是要发展基础,光刻机的项目又必须存在。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心里暗暗想道: 果然,有些涉及到底层规则的事情,哪怕是开挂也解决不了的. 要不然,就直接把问题丢出去,让星火小组来解决?

对啊!

为啥所有事情都要压在自己手里? 如果所有问题都靠自己解决,那还要星火干嘛? 念头通达了。

陈念的脸上一下子有了笑容。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打开系统,开始研究光刻机的解析源点需求。

现在,他自己手上有6.8个源点,这是上一次移山项目把他榨干了之后,好不容易才攒出来的。

而根据系统的提示,3nm光刻机所需要的源点达到了19个点。

哪怕是5nm,也到了16个点。

唯一在接受范围之内的,就是20nm级别的光刻机技术。

仅仅只需要5.2个源点。

相比起前世他司空见惯的10nm以下的技术似乎有点不够看,但转念一想,这毕竟是光刻机啊。

哪怕是20nm技术,那也是在2014年以后才发展成熟的。

2007年,苹果使用的S5L8900芯片还是90纳米级的呢。

现在拿出来,提前了整整8年,足够了。

有了这个基础,国内的光刻机技术就算是抢占了先机,不需要自己继续去解析,应该也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这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了。

陈念稍稍定了定神,随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始解析。

海量的信息涌入了他的脑海中,整整4个小时之后,他才把这些信息全部吸收完毕。

随后,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陈果的号码。

电话接通之后,他开口说道: “陈教授,我这里有一个大难题,需要你帮忙解决一下。”

“多难?我不好说不过,我相信伱们一定能搞定的.”

几天之后,中芯国际的一间办公室里。

张如锦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脸上带着一丝苦笑,一边翻动着手里的文件,一边开口问道: “陈教授,你今天带过来的这东西,不会又是跟上次汉芯那样的样子货吧?”

坐在对面的陈果笑着摇了摇头,回答道:

“当然不是,这次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你先不用从我这里找答案,看一看这份技术文档,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你自己就会有答案了。”

听到陈果的话,张如锦勉强地点了点头,继续看了下去。

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刚才的那个问题是不礼貌的,但他却又没办法不问。

因为,汉芯事件给国内半导体产业带来的阴影实在太大了,虽然它已经被及时叫停,但长达一年多的“骗局时间”,还是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甚至,有一些不法之徒还从中看到了机会,以为只要重复汉芯的路线,就能像它一样骗到资金。

所以,这几年里,拿着虚假的技术企图上门骗钱的骗子不计其数,甚至有很多都还有官方背景,乍看之下,几乎没有破绽。

谁知道眼前这个陈教授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骗子呢? 虽然他有民发办的背书,但民发办也终究是一个刚成立的部门,说不定,他们也被骗了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如锦一页一页快速地翻动着手里的文档,想要从中找出几个明显的破绽。

但直到他翻到最后一页,预想中的破绽却都还没有出现。

这让他有些惊讶。

于是,他又再次把文档翻到了第一页,正式开始尝试去“阅读”、而不是单纯地去“浏览”这份文档。

而当他真正把内容看进去之后,更令他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他不仅没有在这份文档中看到破绽,反而是找到了许多极为前沿的理论和技术。

并且,这些理论和技术,只应用在了极小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它们相比起整个文档来说,还不够先进 张如锦越发惊讶,很快,他第二次看完了文档。

紧接着,就是第三次。

等他终于合上文档时,他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他猛地站起身冲到陈果面前,神情激动地看着陈果说道:

“陈教授,这东西是给我们的吗?是无偿的吗?”

“这是民发办的技术输出吗?我听说基建项目也有技术输出,是不是我们也一样?”

听到他的话,陈果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能确定技术的真假了?”

张如锦连连点头,回答道: “能确定,能确定!”

“这东西可能不完善,但一定假不了!”

“如果给我们的话,我们保证五年之内,就能配合各个部门,把上面谈的光刻机造出来!”

“那可不行。”

陈果立刻摇了摇头,随后继续说道: “五年的时间太长了,如果你们只有这样的效率,那这东西可就不能给你们了。”

张如锦愣了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开什么玩笑,五年还长?

要知道,现在整个中芯,在芯片制造这个领域还停留在微米级别,自己也不具备完整的光刻机生产技术。

组装一台光刻机,绝大部分的零件都还需要以来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想直接搞20nm光刻机? 别说能力跟不跟得上了,就算能力跟得上,想买的零件也买不到啊! 因为,哪怕是最先进的三星芯片,都还是用的45纳米级别的光刻机,而且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五年,已经是自己为了拿到这份技术说了大话了。

实际上,自己心里真正的打算,是先把东西拿到手,然后之后再一步一步慢慢来。

反正就是一个拖字嘛,你们也不能把已经送出来的东西收回去不是. 但现在,对面这个陈教授居然说五年还长了? 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对这项技术的发展是有明确的规划的,自己很可能,在这里面占不到便宜 想到这里,张如锦开口说道: “陈教授,事情是这样的。”

“我也知道目前我们芯片产业的发展具有迫切性,但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是有其固有规律的。”

“比如光刻机这件事情,就不是我们说搞就能搞的。”

“零件从哪里来?工艺怎么准备?设备怎么生产?高精度加工怎处理?这些都是问题。”

“要逐步去解决问题,确实需要时间.”

“那我不管。”

陈果坚决地打断了张如锦的话,随后开口说道: “这份文档里不仅包括20纳米光刻机的技术,应该说,它包含的是一整套有关光刻机的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接受你们在规定时间内搞不成20纳米的技术,但至少,你们要拿出次一级的技术。”

“比如,一年之内解决90纳米技术,两年之内解决45纳米技术,三年之内解决20纳米技术。”

“并且,继续往后,你们还要往10纳米,5纳米突破”

张如锦目瞪口呆地看着陈果,良久之后,采用难以置信的语调问道: “怎么做?”

“那就是你们的问题了。”

“我们只会以对赌形式跟你们签订协议,如果你们愿意接下这个任务,那么,资金、资源、人才的支持,都会源源不断。”

“但是,一旦达不成我们的项目目标,我们的惩罚,也是很严重的。”

“张先生,你一贯是敢赌的,这一次,敢不敢赌一把?”

听到陈果的话,张如锦脸上的神情陡然沉静下来。

就好像,他之前的激动、慌张完全都是装出来的一样。

沉思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 “赌了。”

陈果满意地点点头,麻利地从包里掏出文件递了过去。

他心里暗暗想着:

陈念逼星火,星火逼我,我逼张如锦。

至于张如锦怎么解决这个难题,那就看他的本事了。

不过,以张如锦的背景,他大概率还是会从美国佬和那个小岛身上下手。

这件事情,他以前在创建中芯国际的时候,就曾经干过。

现在再干一次,应该会很熟练吧? 很好,只有老美和.受伤的世界,很快就要达成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