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二十八章 野心

星火2003 第二十八章 野心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03 00:44:1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一周之后,601所,二十二号项目启动开工会现场。

陈念坐在会场的边缘,看着陆陆续续进场的那些专家和学者,心里不由得生出感慨:

这可都是真正靠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拼出来的狠人啊。

相比起他们,自己能坐在这里,实在是运气爆棚了。

要不是系统加持,自己还真不知道要多少年之后,才能跟他们见面。

想到这里,他又低头看向了自己手里的笔记本。

在此之前,他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陈果笔记的学习,而这不仅意味着他在空气动力学这门学科已经基本入门,在流体力学和风力基础知识上,也已经达到了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标准。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就一跃成为了空气动力学领域的专家,实际上,他最多只是算跨过了门槛而已。

这就好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现在他已经能站起来了,可如果你要他去走、去跑、去跨栏,那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且不说那些最前沿的湍流模式、流动稳定性和边界层转捩问题,哪怕只是课本上提到的旋涡、势流、边界层等等理论,都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消化。

好在陈念也并没有那么着急,有了系统加持,他只要掌握基本原理,就能迅速地依据系统数据建立对特定模型的理解,相当于跳过了分析研究,从结果反推过程。

这无疑是对效率的巨大提升,也是他最新实验出来的系统的用法。

这玩意儿不仅能推动应用技术发展,只要妥善的做逆向解析,连基础科学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系统真是个好东西!

陈念打开系统界面,在源点数量那一栏,此时已经来到了1.09。

也就是说,他拥有了再次进行解析的机会。

但是现在,他不打算立刻就用掉这个机会。

原因很简单,他要先听听看,这个项目后续到底会以哪个方向为重点发展。

如果是优先解决机体强度、材料等等问题,那就把源点拆散来,继续往材料学的方向点。

如果足够相信自己,打算挑战一把极限冲发动机,那不用想,就直接点动力系统、燃料系统。

至于操控、起落、液压气压........这玩意儿可点可不点。

就算系统不给任何加持,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伴随着歼二十项目的发展,这些领域上我们也能迅速追上美国。

而现在,就看上头的决策了。

正当他在心里计划着要用什么样合理的方式逐步跑出技术时,会场前方的主席台上,雷刚已经开始了发言。

“各位好,今天是我们二十二号项目正式开工的日子。”

“关于这个二十二号项目,之前我们都已经给大家做了汇报,现在就不再赘述了。”

“由于这个项目的特殊性,我们领导班子在前期并没有对整个项目的任务做出最终决策。在接下来的会议中,我们的议程有且只有一个!”

“那就是解决项目重点工作的问题。”

“在这次的会议上,我们将要决定未来几个月、甚至是数年内的主要投入方向,最终的结论与各位息息相关,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今天的讨论是没有预演的,也就是说,在前期没有任何人提前跟我打过招呼。”

“我对你们的想法一无所知,所有的想法都要拿到会上来说!”

“好了,项目保密原则你们都清楚,现在正式进入讨论环节!”

他的话音落下,会场中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在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所谓的“开会讨论”,其实都不过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形式。

也许在过程中会有讨论,但结果肯定是早就通过气的、确定好的。

下层的执行者如果没有足够的权力和地位、不能在会议开始之前把自己的意见传达上去,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在讨论之前,就已经失去了讨论的权利。

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

慢慢的,窃窃私语的声音开始响起,雷刚也并不制止。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在陈念建议下的尝试。

他想要看看,如果真的把决策权下放到基层研究人员,最终的结果会不会跟他所想的一样。

足足等了五分钟,才有第一个人举手发言,雷刚惊讶地发现,那是平时在601所内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工程师,名叫赵穗。

“赵穗,你来说。”

雷刚点了他的名,赵穗立刻站起来,甚至紧张到连手都有点发抖。

“各位领导、各位,各位同事好,今天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能表达我的看法。”

“关于这个项目,我认为它首先是正确的,具有远见的,也是上级关心、领导关切.......”

“别说废话!”

雷刚立刻打断了他,赵穗尴尬地笑了笑,继续说道:

“那我就直接切入正题了.......我的看法是,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一次风洞实验,甚至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机体的结构验证。”

“如果要做,我们就真正做一架全新的飞机。”

“基于这个目标,我认为,我们这个项目前期的重点工作首先应该是基于风洞数据结果的内部结构推演和设计。”

“其次,就要着眼于最困难的问题,也就是动力系统匹配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在航空事业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心脏的问题,如果发动机不解决,那无论多好的机体设计、多优秀的结构强度,都没办法真正发挥出一架战斗机应有的实力。”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拓展项目的维度,把它真正变成一个造飞机的项目。”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表面上是造飞机,实际上还是用我们的成果来给其他项目输血!”

这话一说出口,会场内的众人全部面面相觑。

当然不是因为赵穗说错了,而是因为........他太敢说了。

二十二号项目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真正造飞机的项目,这是在场很多人共同的想法。

吹风洞、拿数据、做结构优化、甚至制造新材料.......然后呢?

然后,就是永无止境的技术验证了。

甚至有可能验证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有一架真正的飞机起飞。

这是一个悲哀的现实,但也是绝大多数人都意难平的现实。ωωw.

一个搞航空的,谁愿意永远在幕后,谁不想自己手里,能有一架真正冲上云霄的飞机?

但问题是,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