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二百七十九章 电磁炮、鹰击-21

星火2003 第二百七十九章 电磁炮、鹰击-21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5-08 22:35:3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286章 电磁炮 鹰击-21 实际上,对于电磁炮的规划,官方比陈念还要早。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电磁炮理论论证就已经基本完成。

这听起来挺魔幻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恐怕会觉得更加魔幻。

毕竟,仔细回想一下,当你还踩着自行车、穿着喇叭裤、农村的孩子一到晚上就一窝蜂地钻到村长家看黑白电视、攒一个冬天的钱就为了夏天吃一口保温桶里的冰棒的时候,国家居然已经开始琢磨电磁炮了. 怎么想都会觉得很割裂。

然而,事实确实就是如此。

不仅仅是理论研究,从80年代开始,国内电磁炮的实用化进程进展飞快,到2007年这个时间点,就算没有陈念的加持,我国的第一台车载反坦克电磁炮也已经诞生。

这台电磁炮的功率从未公开过,但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其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5发,炮口初速3500米每秒,能够轻易击穿所有现役坦克的装甲。

网络上甚至还流传着一个没有被验证过的传说,那就是,伊拉克战争中一辆M1A2侧面装甲上被击穿的神秘弹孔,就是这台电磁炮的实验型号造成的。

当然,这种说法必然是不可信的。

但有这样的传说流传,也侧面反映了华夏在电磁炮领域的研究的确是走在前列的。

而现在,陈念需要解决的,也不是电磁炮综合设计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那些浸淫已久的工程师们比他更懂。

他要解决的只有两个问题,大功率电容,和高温炮口烧蚀。

有关超大功率电容器,原理其实很简单。

电势差越大,在短时间内释放的电流也就越大,而电流越大,电磁炮所能产生的导轨电磁力也就越大,炮弹的初速度上升,威力相应上升。

所以获得更大功率的电容器,就是电磁炮威力提升的关键。

早在4年前,陈奶奶就已经通过热等静压设备的研发为这项技术打下了基础,发展四年之后,华夏的大功率电容技术早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满足电磁炮的要求毫无问题。

但是,电容解决,并不意味着电磁炮就能轻易制造了。

因为电容解决的只是“威力”问题,想要让电磁炮真正达到可用的“寿命”,陈念还必须解决一个更严重、也更具有破坏性的问题,那就是集肤效应。

用一句话来说明,集肤效应就是电磁产生热量的过程,这样的热量足以对炮弹和电磁导轨产生严重烧蚀,甚至将发射时的炮弹尾部直接等离子化。

而这样的电磁烧蚀在电磁炮发射过程中是无可避免的,想要跨越这个难关,就必须在材料学上有所突破,采用极耐高温烧蚀、同时强度也足够的材料来制造导轨和炮弹。

虽然陈念已经制造了一系列的高耐热材料,但相对于电磁炮集肤效应所造成的破坏力来说,这些材料无论是在强度、还是在耐热性上都仍然有所不足。

所以,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就只能是为电磁炮导轨“定制”一种新材料。

陈念计划中的解决方案很简单,那就是对导轨部分喷涂不影响其导电性能的薄膜涂层,用以保护因集肤效应产生的巨大火球对导轨的烧蚀。

而这种薄膜涂层的材料,陈念也早就有了打算:

用阿尔法碳化硅。

这玩意儿的硬度高、密度低,且耐磨耐高温,最重要的是,它的导电性虽然不如铝合金、不如钨铜合金,但也不至于差到能影响导轨电流工作的程度。

并且,根据陈念之前的科技树规划,αSiC完全就是点在了碳材料的垂直发展路线上,由于有前期研究打底,目前α-SiC的整体解析消耗极低。

只需要不到3个源点。

相比陈念现在接近160个点的源点,简直就跟不要钱没区别。

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陈念就完成了α-SiC材料的解析,让他惊喜的是,这一次他所获取到的技术,居然并不仅仅局限于碳化硅本身的制取技术和工艺,还包括一系列的扩展技术。

其中,最具有实用性的,就包括SiC中的掺杂和缺陷在诱导本征磁性起源中的作用、通过缺陷工程调控半导体磁性、4H SiC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利用 SiC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及 SiC/石墨烯复合材料等等几个,更超前的部分,甚至直接将碳化硅的应用扩展到了光催化领域。

这是什么概念? 简单来讲,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就是由碳化硅和氮化镓构成的,现在,因为自己的技术解析,碳化硅的完整发展路线提前建成,许多原本需要缓慢发展和突破的技术,将再一次被提前。

陈念隐约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潜力。

如果碳化硅技术能提前实现大规模商用化,那么国内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也将得到重大助力。

毕竟,碳化硅模块是实现电池快充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电取代油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这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陈念乐呵呵地打开电脑,开始输出相关的技术。

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全部技术整理完毕,他找到了文兴东的内网邮箱,直接把文档发了过去。

邮件同时抄送的还有陈果,毕竟这项技术不仅仅会被用于军工,民用领域的潜力同样巨大,所以,民发办也要参与到技术开发的工作中来。

而就在邮件发出短短几分钟之后,他便接到了文兴东的电话。

“陈工,邮件收到了!”

“碳化硅涂层,这个我们在前期的研发过程里也考虑过,但现在国内的碳化硅产业太弱,工艺流程落后,材料性能也差,所以一直没有作为主要方案。”

“现在好了,如果能按照您的技术建成配套工业体系的话,后续我们就直接按照这个路子去发展了!”

文兴东的声音里透露着明显的喜悦,陈念微微一笑,回答道: “你别跟我绕弯子了,不就是想问问什么时候能量产吗?”

“这个问题你可以去找陈果陈教授咨询,我只管技术,不管落地。”

“不过,我估计需要的时间不会太久,国内还是有几家厂商在尝试做碳化硅领域的突破的。”

“我建议伱们可以先做实验室制取,搞出样品之后,再去大规模量产”

“明白明白!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文兴东嘿嘿一笑,自己的心思被陈念猜出来,他倒是也没有觉得特别尴尬。

反正都是为了项目,脸皮厚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两人又聊了几句,陈念便问起了055项目的进展。

“.目前基本的船体建造工作已经完成了,14所那边雷达也已经就绪了。”

“下一步,我们准备开始垂发系统模块的建造和安装,不过这个导弹的问题嘛.”

“知道了知道了.”

陈念无奈地打断了文兴东,直截了当地说道: “我会尽快给你个答复的。”

“无论是海红旗-7、还是鹰击-9E,相对于这艘战舰来说都太弱了,我会想办法升级的。”

“你等我的消息吧,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好的好的-——用不用先暂缓垂发模块的建造?”

“不用,先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

听到这话,电话对面的文兴东有些不解。

要知道,垂发系统的设计是跟弹体的设计息息相关的,现在既然导弹都还没定型,那么急着搞垂发干嘛? 等导弹出来了,再去对症下药地设计和制造,不是更合理吗?

然而,他却还不知道,陈念所说的“很快会有结果”,其实是“一天之内会有结果”。

所以,他们的工作暂不暂停,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 挂断了电话之后,陈念挠着头坐在椅子上,不由得有些感慨。

其实说实话,如果是在普通的职场中,文兴东这种作风还真不一定能混的下去。

用后世某些外企的说法来讲,他是太“aggressive”了。

也就是太激进、太具有侵略性、甚至是太“狼性”了。

为了一个目的,他会用尽一切手段去推动相关人、甚至完全不顾及自己身份地反复强调、反复请求。

然而,这种性格真的不好吗? 起码在陈念看来,对目前正在上下求索的海军,乃至于对现在的华夏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才,都是极为难得的。

搞技术就是搞革命,技术领域的争锋就是战场。

如果没有一个不择手段的领头人,我们怎么去适应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 不得不说,上级在用人这方面,还是很具有前瞻眼光的。

既然这样,自己也不能让他失望。

休息了片刻之后,陈念再次打开了系统。

这一次,他要解决的是两种导弹的问题。

其中,防空方面,他选择的是在他的前世刚刚露面,还没有服役过的海红旗-26第三代三阶段中程防空导弹,海红旗10E第三代近程防空导弹、以及针对弹道导弹打击的海红旗-29第四代防空导弹。

这三种防空导弹涵盖了近、中、远三种范围,基本上能应对包括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陆基弹道导弹在内的所有空中威胁。

有了它们的加持,055的防御能力将达到一个极为可怕、甚至是匪夷所思的程度。

尤其是在海红旗10E一坑四弹的布局下,它的抗饱和打击能力阈值应该说是超越了现役所有舰艇的饱和打击能力极限的。

你尽管来,拦不住算我输好了. 哪怕是美方最强大的盾舰,在它的面前也只不过是个弟弟。

当然,除了防御能力之外,攻击能力也必须有足够的提升。

虽然在未来,低成本、高投送密度的电磁炮肯定会成为主流,但在近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导弹仍然会是反舰的主力,陈念不可能做那种步子太大扯着淡的事情,所以反舰导弹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这一块,他就没有再去考虑前世普遍使用的鹰击-12导弹了,这玩意儿虽然也很强,可终归还是属于常规反舰导弹的范畴。

既然要整,那就一次性整个大的。

直接上DF-21。

—— 应该叫鹰击-21E。

这型导弹在前世也已经诞生,只是没有大规模服役。

经过改进之后,它完全可以适应055D的垂发系统,哪怕是一坑一弹,也可以配备48单元以上的配置。

到时候,超过6马赫的高空巡航速度、以及超过10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将会成为所有海上舰艇的噩梦。

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一到两枚鹰击-21E,就能带走一艘满编舰艇.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玩意儿实在太贵了. 所以,为了保证平稳过渡,陈念非常善解人意地新增了一个备选项:

鹰击-18。

这是一种亚超音速结合导弹,突防能力同样很强,但相比起强到夸张的鹰击-21E,又要便宜了不少。

算是现阶段能用的起、并且能大规模装备的程度。

确定好了全部的装备计划之后,陈念没有犹豫,打开系统便开始解析。

5种导弹,源点消耗总共达到了47点,一下就干掉了陈念三分之一的源点积累。

不过,这也是值得的。

等这些武器全部搬上055之后,别说朱姆沃尔特了,就算是《超级战舰》里的外星矿船过来,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一艘055收拾的. 花费了近一周的时间,陈念终于完成了全部导弹的解析和技术输出,而在拿到技术的第一时间,他就立刻联系上了朱学军,打算让她来主导这一系列导弹的研发工作。

原因也很简单,朱学军有主持DF-17导弹研发项目的经验,在鹰击-21这款导弹的研发上,有相对的优势。

接到陈念电话的朱学军倒是并不惊讶,在她心里,陈念已经在“导弹”这个领域沉寂了小两年了,也该是时候想起陆军这个老情人了吧。

于是,她的态度格外热情。

然而,当陈念说出自己的目的之后,她却一下子又高兴不起来了。

“.全是舰载导弹啊?小念,就是说,你如果空的话,能不能琢磨琢磨怎么把咱们二炮的战斗力也往上提一提啊”

听着朱学军略有些委屈的语气,陈念也不由得有些惭愧。

思索片刻之后,他委婉地开口说道: “二炮吧咱们现在不是有东风-41项目了嘛,再加上东风-17,暂时是够用的。”

“就算要提升陆军,我估计我未来也会主要在直升机领域突破,毕竟这一块,我们差得太远了.”

“好吧.”

朱学军无奈地回答,随后又继续说道:

“那你说的这几款导弹的事情,我会跟CALT这边沟通,主导我会来做,但具体实施,还是要跟三院、二院那边配合。”

“时间上我暂时没办法给你一个准确的保证,尽量控制在1年以内吧——毕竟技术都有了,也不至于拖的太久。”

“明白了,那就辛苦您了。”

“不辛苦,你才是辛苦了。”

海陆两军的门户差异只是茶余饭后的调侃,实际上,朱学军并不会因此对陈念有任何怨怼。

相反的,她深知要设计一款导弹有多难。

哪怕是陈念这样的“怪物”,想必也不会容易。

所以,从心底来讲,她确实是有些心疼这个后辈的。

为了华夏的军工事业,他付出太多了。

两人随意寒暄了几句,陈念便挂断了电话。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发起了呆。

武器问题解决了。

至此,055、深蓝16项目的所有技术关隘全部打通。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落地工作了。

他很期待最后的结果。

这两艘大型舰艇的诞生,将彻底终结华夏海军积贫积弱的历史。

而走向深蓝的道路,也将由此启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