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322章 钍基熔盐四代堆(晚上还有两章)

星火2003 第322章 钍基熔盐四代堆(晚上还有两章)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8-28 20:30:1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322章 钍基熔盐四代堆(晚上还有两章)

从陈念手里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仅仅是复刻上一世的094A那么简单。

实际上他很清楚,虽然很多人把094A当成华夏最强的“阴影之剑”,但如果客观地评价,这一型核潜艇的性能也仅仅是“够用”而已。

是的,我们的确可以依赖它来发起战略核反击。

但除此之外呢?

由于反应堆功率不足、船体设计落后等问题,094型部分关键指标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依然很大。

至于巨浪-2型受制于射程,如果想要打击到北美全境,则094至少需要前出到菲律宾海东侧,也就是说要从海南岛向东前出第一岛链航渡3500公里左右才能抵达发射阵位。

这个区域已十分靠近第二岛链,潜艇极容易被探测和攻击。

所以,要做到真正“好用”,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升级。

这就是096项目的真实意图。

陈念要做的,就是一艘能碾压现阶段活跃在海洋中的所有潜艇、能对北美造成实质性威胁的潜艇。

所以,他在094A项目的基础上做了全面升级,甚至在某些技术参数上,设置了极其夸张的项目目标。

极低的噪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条-——按道理来说,海洋自然噪音就接近90分贝了,一艘战略核潜艇要低于这个分贝,其实是很难的。

虽然看上去只有5个分贝的差距,但5分贝从纯粹的“声音大小”来看,可是差了不止一倍啊 但这并不是说就无法实现。

实际上,依靠浮筏减振、消音瓦、综电 无轴泵推、螺旋桨整流罩等等方案综合,达到85分贝的目标还是有机会的。

—— 当然,就不能指望项目组科研人员了,陈念得自己上。

这并不是因为陈念看不起他们的能力,纯粹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技术过于复杂繁琐,如果从零开始,消耗的时间太多,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进程。

于是,陈念花费了26个源点解析出了这套消音系统的全部技术,又花了几天的时间去输出。

技术组的同事们还没来得及为这个离谱的目标而担忧,文档就已经送到了他们手上。

项目顺利启动,在解决最核心的小型核反应堆的问题之前,至少他们不至于无事可做了. 成都办公室里,陈念手里拿着096项目组最新的反馈,开口对陈果说道:

“他们要求还真不高啊,第一批文档只是给了一部分方向性的建议,他们就满足得不像话了,还特意发了函来说明之后的工作安排。”

“这反而还搞得我有点惭愧了——本来我是想着先晾一晾他们,免得他们对星火产生依赖性的。”

“现在看起来,我算是小人之心了。”

听到陈念的话,陈果笑了笑,回答道:

“你的想法是没问题的,本身科研人才的培养就是需要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老是靠星火去提供技术也不行。”

“你要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兜底的角色。”

“他们搞不定了、或者说在咱们要求的时间之内搞不定了你再出手好了。”

“话说回来,消音技术解决了,反应堆的问题伱打算怎么解决?”

“核动力研究院那边已经表达了意向了,但他们的技术也不行,要尽快启动、尽快出成果的话,估计需要你深入介入。”

陈念微微皱了皱眉头,对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有考虑好。

去吧,自己的时间必定被占用,影响自己在其他技术领域的投入。

不去吧.他们在短时间内还真就搞不定。

—— 在大多数人眼里,一个国家只要跟“核”相关的技术部门,所代表的应该都是国内科研领域的最高水平,无论是在能力、资源还是效率上,都得是拔尖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长时间的封锁,再加上这种季度敏感的技术压根就不存在各国间的技术交流,所以华夏的科研人员根本无从参考,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缓慢几乎是必然的。

别说现在核动力研究院的技术不行,这话哪怕放到10年之后说,其实都还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现在的094使用的还是从092上搬下来的三代压水堆,功率只有区区90兆瓦。

而到了10年之后,094A改型了,但改进过的动力堆也只有120兆瓦的功率。

相比之下,俄亥俄级核动力反应堆的功率是260兆瓦,比起094翻了两倍还多。

要追平这个差距,光靠核动力研究所的力量,谈何容易?

是的,在十年之后,他们确实搞出了玲珑一号反应堆,但这座反应堆解决的其实大部分都是“模块化”的问题。

说白了,科研人员研发出的是一个通用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用在商用发电领域、可以用在船舶领域、可以用在稠油开采领域,用途很广泛、适用性也很强。

但问题是,它的动力并不够强。

仅仅125兆瓦的功率,比094A的三代堆都好不到哪儿去。

这样的堆如果用在096项目上,对整个项目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有可能是拖累。

毕竟,125兆瓦,28万匹马力的数值,是远远推不动一艘排水量超过18000吨的巨型潜艇的. 想到这里,陈念开口说道: “我还是直接介入吧。”

“从目前来看,在核动力这个领域,我们还是太弱了。”

“虽然说这是一个见效很慢、成果反馈时间很长的子项目,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必须要走过的一步。”

“把这一步走好,以后我们继续去做商用堆、小型堆、甚至是聚变堆,都能更顺畅一些。”

陈果赞同地点了点头,这也是他的想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念所做的项目都是短期内见效的强应用型项目——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一些极端化的救火项目。

包括五代机、包括航母、导弹、高铁、大型机械.都是如此。

它们所指向的全部都是华夏紧急需要的薄弱环节,虽然确实发挥了作用,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

没能从根本上增强华夏的底层实力。

而随着两极对抗的格局逐步形成,决定胜负的关键,会越来越倾向于底层实力。

这个矛盾是必须要解决的,金属氢是一条路线,核动力同样也是一条路线。

“那我就去跟研究院那边安排了——也挺好的,都在成都,至少不用两头跑了。”

“让他们来见你,还是你去研究院找他们?”

陈念犹豫了片刻,回答道: “我去找他们吧,明天就去!”

而与此同时,核动力研究所内。

陆擎舟正进行着216核潜艇反应堆陆上模拟堆的第三次模拟测试,他神情凝重,眼神中透露着一种深切的无奈。

正在进行测试的216堆的综合保护系统,测试流程涉及保护系统的所有模块。

按照技术设计要求,这次的测试本来是不应该遇到太大问题的,毕竟所有的功能都已经进行过了模拟验证。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测试才开始不到一个小时,试验组就已经检测到了十多条异常反馈。

反应堆保护系统(RPS)与TXP接口数据传递异常、RPS与AV42连接异常、RPS与ATWT连接中断、RPS跳停堆断路器异常启动、落棒试验状况频出、安注安喷误动作 该怎么去形容这次的RPS测试呢? 简单来说,它几乎就是一场灾难。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最轻的说法,更客观来讲,这套系统应该说是“完全不可用”。

看着眼前的结果,陆擎舟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转向一旁的研究员,开口问道: “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问题?到底是设计参数本来就有问题,还是执行建造过程中的问题?”

研究员犹豫了片刻,回答道:

“两方面的原因都有。”

“从初步分析来看,RPS系统的敏感度过高,各传感器布设存在问题,这导致了测试过程中数据流量过大,对中央处理器的运算能力造成了挑战。”

“其中大部分的误动作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而各方面的连接异常问题,就是工艺流程不过关了。”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哪怕是现在在用的191堆,也时不时会出现同类问题,只不过我们加入了大量冗余设计,算是用笨办法把问题解决了而已。”

“所以,191堆的能量效率才会那么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听到这里,陆擎舟默默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216堆本来就是为了解决191堆能量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在设计方案时,他着重关注的也是所谓“轻量化”的问题。

但很显然,以研究所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根本撑不起这样的轻量化设计。

盲目追求增效,带来的就是稳定性的大幅降低。

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想办法提高己方的技术能力,突破矛盾的阈值。

然而,这哪里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

任重道远。

陆擎舟突然觉得有些惭愧。

距离彭士禄彭老爷子搞出第一代堆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当年他们在深山里没日没夜地研究,才最终打破了那个“0”的魔咒。

他们所期望的,无非是后人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努力再向前攀登,彻底奠定华夏核动力工业的基础。

但实际上呢? 自己这一代人做得,确实不尽人意。

看到陆擎舟失落的神情,身边的研究员也大致猜到了他的想法,于是便开口安慰道:

“陆总,没关系,这些问题我们再想办法解决。”

“确实是有客观因素的,老美的技术封锁太严重了。”

“传感器传感器买不到,材料材料不提供,要不是去年芯片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连专用处理器都没有了。”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跟捏泥人一样,咱们总得先把胚子捏出来,再慢慢地去造型。”

“你倒还安慰起我来了?”

陆擎舟突然觉得有点好笑,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心里到底是稍稍放松了下来。

他带着众人离开实验室,正打算返回办公室整理数据,做进一步的优化,但等待多时的秘书却告诉他,有人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

陆擎舟疑惑地推开了办公室的门,而当他看到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时,脸上的神情瞬间由平静转换成了惊喜。

“陈工!”

坐在办公室里的人自然是陈念,早在深蓝16项目刚启动的时候,他就跟陆擎舟有过一面之缘,讨论过有关航母上核动力的事宜。

但由于动力系统的不成熟,这个方案最终没有落实。

不过,两人也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主要是陆擎舟联系陈念。

“是准备要搞核动力了吗?”

这是陆擎舟的第二句话,他甚至等不及跟陈念寒暄,便直截了当地开口问道。

陈念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

“是的,本来就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时机成熟了,就不打算往下拖了。”

“好啊,太好了!”

陆擎舟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这一刻,他心里有许多话想说,但最终却全部压了下去。

诚然,作为一个科研学者,他深知一切技术突破终归都是要靠步步为营的努力,但星火所创造的“奇迹”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当这个机会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也很难不激动。

毕竟,核动力研究院确实需要技术援助,也确实需要一些强大的外力,来打破因为技术封锁所导致的停滞不前的现状。

深吸了一口气,稳定住自己的情绪之后,他开口问道: “陈工,咱们是个什么计划?是要做三代堆吗?”

“不是。”

陈念摇了摇头。

陆擎舟微微一愣,但还没等他来得及发问,陈念便继续开口说道: “我们要上钍基熔盐四代小型堆。”

“钍基熔盐堆?不是高温气冷堆?”

陆擎舟大惊,随即略有些急切地说道: “这条路线不好走啊,氟盐腐蚀太严重了,熔盐堆的工作温度也高,光是循环管道抗腐蚀材料就是一个大问题。”

“另外燃料循环方式也更复杂-——我们现在连三代压水堆都做不好,要上钍基熔盐堆”

“但它是反应堆小型化最好的路线。”

陈念开口打断道。

陆擎舟沉默下来,心里还是有些怀疑,但很快他便反应过来: 如果搞不定,那陈念来这干嘛? 难道是来逗自己玩的吗?

于是,他赶紧问道:

“陈工,已经有把握了?”

陈念神秘莫测地笑了笑,回答道:

“不敢说百分之百有把握。”

“大概也就.99%吧。”

最近更新时间不稳定,主要是因为涉及一些后续剧情的调整,会尽快搞定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