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三十七章 路径

星火2003 第三十七章 路径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03 00:44:1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发现了AL-31FN发动机问题的人自然是陈念,而他也正是以此为筹码,说服了林永明暂时推迟这台发动机的引进计划。

当然,单单指出AL-31FN的缺陷,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件事情的未来发展,要想真正取得最好的结果,其关键还是要制造真正可用的、且性能强劲的自有发动机。

而要做到这一点,自己就要好好利用手里有限的源点了。

光是按照系统预设的模块去解析是不行的,还必须要精细化操作。

想到这里,陈念摊开了一张白纸,开始在上面逐条梳理建造一台发动机所需要的所有关键技术。

首当其冲的是材料,其中包括扇叶材料、燃烧室材料、隔热涂层材料、轴承材料等等。

随后,是铸造工艺,其中最困难的是粉末合金挤压成形技术,其次是电子束焊接和线性摩擦焊接技术。

再次一级,就到了真正的内部结构设计的领域了。

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燃烧室和压气机设计,其中涉及许多前所未见的新构型、新设计,哪怕一直到20年以后,这部分的设计都没有真正公开过。

但当然,只要有了图纸,其实复制起来也不困难,所以,这应该是所有关键技术中最简单的一部分。

只需要投入一个源点解析完发动机结构就行了。

理清楚了主要技术难点,陈念又开始规划自己的源点使用。

他现在手里有1.15个源点,动力系统结构图需要1个源点,这一点是没办法节省的。

那其他的呢?

他思索片刻,开始逐一检查各项技术所需要的源点。

单晶镍铁合金,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不再考虑。

但是,现在制造单晶镍铁合金,材料所那边使用的是热等静压 包套锻造的工艺,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损耗。

所以,自己还需要去解析热等静压 挤压 超塑性锻造工艺,其核心就是超塑成形机。ωωw.

这玩意儿国内现在已经有了少量引进,北机电研究所里就有一台GLEEBLE1500。

但性能相对来说不太够看,所以,自己要做的,就是有针对性地解析,优化超塑成形机的性能。

而影响超塑成形机性能的主要是液压电控系统、高压加热系统。

那就直接在这两样下功夫好了。

想到这里,陈念立刻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

GLEEBLE3500高压模块、GLEEBLE3500液压模块。

随后,他唤醒系统,得到了这两个模块需要的解析源点数。

每个居然都需要0.2源点!

擦,都差不多跟一个单晶镍铁合金的制造工艺一样贵了.....毕竟那玩意儿才花了0.25的源点呢。

不过也没办法,谁让这个技术领域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呢。

陈念摇摇头,在这两个词后面分别标注了0.2的数字,随后便继续开始下一步的推演。

AlloyC阻燃材料,0.08点源点。

陶瓷基TBC,0.05点。

外涵道涂层,0.01----这玩意儿咱们自己也能造,还是别浪费源点了。

后面三种材料主要是配方问题,不涉及配套设备,总体来看源点消耗倒是不大。

汇总到这一步,材料的问题基本全部解决,随后就是工艺问题。

粉末合金挤压成形这块已经在材料那边顺路解决了,那就只剩下焊接问题。

电子束焊接和摩擦焊接这两种工艺陈念都是听过没见过,甚至可以说半点了解都没有,也不知道其中的技术难点是什么,所以也只能先上网搜了具有代表性的设备写在纸上,大致看了看源点需求。

然后他就傻眼了。

每种设备都需要0.5个源点。

这不纯扯犊子吗?这哪花得起?

还是得找人先了解了解,从最核心的技术开始解析吧.......

陈念长舒了一口气,他看了一眼白纸上密密麻麻的名词和数字,全部加总起来一算,造出一台发动机,居然总共需要3.4个源点。

这个结果让他脑门子直跳。

得学多少东西,才能换回来那么多源点啊?

空气动力学入门课程的潜力已经基本被榨干了,更进一步,就只能是那些更复杂的研究课题了。

看来还是得从材料学入手。

这是一个自己相对陌生的领域,理论上说,源点积累的速度也会更快。

想到这里,陈念又看向了他之前根据陈果的安排整理好贴在墙上的课表。

正好第二天就有一门材料学的课,到时候就看看效果吧。

二十二号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发动机项目也是箭在弦上,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陈念晃了晃脑袋,驱除掉纷乱的思绪,随后,他打开系统,选中了F-22的动力模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始解析”的选项。

一瞬间,大量信息冲向他的脑中。

剧烈的疼痛如期而至,伴随而来的,是对这台发动机的全新认知。

三级风扇、六级高压压气机。

中介轴承、高压转子轴承。

双层浮壁燃烧室、瓦块薄板散热、甚至包括矢量喷口......

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呈现在他的脑海中,这一刻,那些困扰了航空人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难题全部得到了解答。

他还记得自己的前一世,在F119发动机的粗略结构图获准公开之后,因为一个“为什么F119发动机存在高低压导向器”的问题,一大批专家曾经吵得不可开交。

一部分人认为在使用CT对转涡轮技术的前提下,整流用途的高低压导向器根本没有必要,也许只是设计冗余。

一部分则认为,导向器既然存在,就一定有作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这个争执到最后也没有结果,有人提议说直接找美国方面的学者咨询,毕竟这算不上什么核心技术问题,又已经公开,如果是出于学术交流目的的话,也许有机会。

可是,基于学术的咨询被人家一句话----不,是一个单词就顶了回来。

“why?”

凭什么?

对啊。

就算不是核心技术,可你不还是不知道吗?

既然你不知道,那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呢?

没有人能指责美方做的不对,大家只觉得憋屈。

后来,这个问题无疾而终,出于稳妥考虑,在WS-10、WS-10A的设计中,都使用了CT下的导向器。

可它到底有什么用?!

当时真没人知道。

而现在,这个问题在陈念这里有了答案。

它的作用跟整流没有任何关系。

它居然只是一个结构支点!

之所以保留了它,只是为了增加风扇框架的刚度。

而WS-10、WS-15所采用的可不是F119的扇叶一体成型技术,工艺不同,保留导向器,完全就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其实这根本就是美国人给我们挖的一个坑!

陈念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样的坑不知道还有多少。

但至少,有自己在,这样的坑,华夏人不会再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