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玄幻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41章 无墙之城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41章 无墙之城

作者:宸庭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3-05 15:55:0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忙点正事?

对此,李基并没有多想。

夏侯博如今在刘备集团之中无疑也算得上是重臣了,不仅仅负责着刘备的保护以及吴县治安,如今更是锦衣司指挥使。

在一应武将之中,尽管夏侯博没有统兵权,也不适合走到战场之上统兵,但夏侯博的权势与地位如今已然仅次于关羽之下。

这无疑是刘备在为曾经夏侯博所付出的恩义所做出的回报,给与着夏侯博足够的信任与地位。

因此,在大量士子涌入吴县以及“仁德书院”成立之初,夏侯博确实有着大量事情需要处理也不奇怪。

旋即,李基与刘备一并返回府衙之内,细细商议着关于士子们担任临时官吏的问题。

大汉显然是没有“临时工”这种说法的,官吏的位置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这对于李基而言无疑仅是一个变通的问题。

甚至就连……俸禄?

省了!

士子们应当心怀感激地感谢刘备给予了一个验证自身能力的平台,且这也是一场作为进入“仁德书院”内门学习的考核。

刘备没有索取士子们参加考核的费用,已然是有心照顾寒门学子,心怀仁德了。

那些要求俸禄的……是什么想法?

保证一日三餐,发放象征临时官吏身份的袍子,那已经是极限了。

且在李基的提醒下,刘备今后的工作重心也将着重放在收拢流民、士子之心上。

流民暂且不用说,相对于收拢本土百姓的民心,刘备无疑更容易赢得那些颠沛流离的流民之心。

当外来流民不断稀释进吴郡之内,那么将会不断酿造出一个尊崇刘备的氛围,带动着更多的本土百姓,继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一个上位者被无数百姓所尊崇追随之时,所能爆发出的力量到底能有什么程度,这一点李基再清楚不过了。

莫说是再造大汉,便是改天换日也不过是等闲之间。

至于收拢士子之心,则是能让刘备牢牢地把控住官吏的忠诚。

这既是为了刘备掌控吴郡着想,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李基为了自己着想,以及整个刘备集团的未来着想。

只要刘备对于中层以及基层的官吏有着足够的掌控力,那么纵使李基等重臣再如何身居高位,再如何大权在握,也不会引起刘备丝毫的忌惮。

当然,或许刘备如今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这不重要。

身为臣属,李基会提前扼杀着任何一丝丝会威胁到主臣相知的风险,也以此回应着刘备的信任,证明自身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待。

‘主公,或许需要等到若干年后,你才能意识到收拢中层以及基层更多官吏之心会带来什么好处吧……’

李基心中暗暗地想着,目送着刘备离去府衙,方才走回到府衙正厅之中。

毕竟,李基又有好几天没有出现在府衙之中,还需看看自家的小工具顾雍怎么样了,免得当真要猝死过去了。

当然,顾雍要是敢偷懒的话,李基也绝不介意再敲打一下顾雍。

不过,当李基进入正厅之时,发现除了顾雍正在埋首处理政务之外,糜竺同样也在其中,并且似乎正在帮顾雍分担着处理一些琐碎政务。

“子仲!”

李基喊了一声。

糜竺见状,连忙站了起来朝着李基行礼道。

“郡丞大人。”

李基上前拉着糜竺坐下之余,说道。“子仲无须多礼,你我年龄相近且今后又是同僚,直呼表字即可。”

只是明明是作为商人的糜竺的做派,似乎更为在意规矩,依然是相当客气地拱手道。

“是,子坤先生。”

李基见状,也不在意,转而取来茶具泡上了香茗,亲自给糜竺倒上一杯,方才问道。

“子仲看来总算是清点完府库粮仓了啊?”

此前李基所需忙碌处理之事可堪是多如牛毛,且府衙之内的官吏人手也是严重不足。

因此大量钱粮送入到府库、粮仓之内,李基却始终没有精力进行具体清点,只能是派遣重点把守两处,并且钱粮出入皆需有刘备或李基二人之一的手令才可,以着这种方式进行严格管制。

而在糜竺接手吴郡财政之后,第一要务自然便是清点吴郡的府库与粮仓。

“正是,这是具体账目,请子坤先生过目。”

糜竺道了一声,方才从袖子中拿出一份被小心保管着的竹简递给李基。

李基眉毛一挑,拿过竹简打开看了起来。

糜竺在财政上的能力显然是毋庸置疑的,竹简之上所记载的种种明细可谓是相当之清楚,就连此前府库一应出入都尽数补充造册完整。

当李基一路看了下来,并且与记忆之中的钱粮消耗进行大体对照,确认有没有问题,直至看到最后竹简上所登记的钱粮数目。

纵是李基对于这个数字早有着大体预估,但看着被清清楚楚地盘算出来,还是忍不住喜上眉梢。

十位数……

世家永远值得期待一手!

只可惜,这一次连根都彻底拔了出来,不能像是韭菜那样割了又长,长了再割。

以后,同样也不会再有这等好事了。

为了稳定,则需要讲规矩,就算想要割韭菜也需要找到足够合理的由头。

而糜竺看着李基久久都似乎维持着思考的状态,忍不住问道。

“子坤先生,吾有一点始终不得其解,那便是子坤先生到底是如何使府库在极短时间内充盈至此?”

糜竺对于钱粮的敏感程度极高,且糜家的生意横跨数州之地,对于吴郡的钱粮赋税收入同样也是有所了解。

可以说,如今吴郡府库粮仓的钱粮,就算是吴郡十年加起来的赋税一次性收完也没有这么多。

“子仲无须在意那种旁枝末节……”

李基打了个哈哈,也不便跟糜竺这种君子谈什么“杀人放火金腰带”的话题。

毕竟就算教会了糜竺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怎么迅速敛财,糜竺也做不来这种事情。

且真到了那一步,李基便将贾诩扶上去负责财政,且想办法坑贾诩立一道保证财政的军令状。

做不到,那就砍贾诩的头。

想来,贾诩自然会想办法将财政的窟窿迅速补上,也无需糜竺费心。

当然,在李基为刘备与吴地所铺设的道路之中,道路之下已经埋了大量吴郡世家的尸骸,几乎不会再出现财政崩溃的地步。

在如今的府库粮仓之中钱粮耗尽之前,李基便会让吴郡进入到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之中。

“子仲,基有一个想法,你且听听是否可行。”

对于李基同样颇为尊崇的糜竺闻言,正色道。“子坤先生请说,糜竺洗耳恭听。”

李基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将此前的设想说了出来,道。

“‘仁德书院’将成,内门且不提,外门不设门槛,同样必然会吸引大量有意读书之人前来,只是‘仁德书院’距离吴县足足有二十里之遥……”

“且不说那些人每日来回于‘仁德书院’与吴县之间是否过于浪费时间,且不少学子颇为贫困,也无力负担在吴县城中住宿的高昂费用,吴县城内想来也难以容纳越来越大的人流量。”

糜竺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明白李基所说的必然会成为现实。

如今的城池为了治安以及安全问题,边缘都有着城墙的存在。

而城墙的好处自是不用多说,坏处也是显而易见,那便是完全限制了一个城池的发展潜力,限死了所能容纳的人数上限。

仅仅是现在,李基每日行走于吴县城内都已经感到拥挤。

可想而知,随着吴郡继续吸纳流民,“仁德书院”以及不断吸引来各方士子、商贾或有志学习的游侠、平民等等,吴县必然会难以负荷。

“那子坤先生的意思是……发展外城?”糜竺问道。

“不!”

李基摇了摇头,然后从正厅一侧的架子上取来了吴县周边的地图在糜竺的面前打开,手指在太湖边缘且以着“仁德书院”的位置为中心画了一个圈,道。

“以基之见,不如以‘仁德书院’为中心,不断地根据人流量的需求完善各种建筑,最终……或许会建成一座无墙之城。”

糜竺闻言,也不禁被李基的气魄所震惊。

那随手一指,便欲让一座无墙之城拔地而起吗?

只是,糜竺沿着李基的思路细细一想,骤然觉得这个提议其实并没有什么风险。

最为重要的一点,那便是这座无墙之城是以着人流量而一点点建造且往外拓展。

身为商人出身的糜竺很清楚,纵使没有着官府干预,在一个地区的人流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外,同样也会自发地形成集市。

李基的提议,只是提前将这个集市归于官府所管辖且提前进行规划罢了。

唯一的风险,则是对这个“集市”初期投资所产生的风险。

只是以着“仁德书院”的声势与规模,那点风险以着商人的角度去判断可谓是微乎其微。

也即是说……

可行!

渐渐冷静下来的糜竺越是设想,越是觉得可行,眼睛也不由得亮了起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