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玄幻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

作者:宸庭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3-05 15:55:0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显然中原大灾以及流民蜂拥而至,不仅仅是刘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刘备的一纸调令之下,作为吴郡如今钱粮大管家的糜竺更是压力山大。

看着那一车车的钱粮不断地运出府库粮仓,看着大批大批的调动钱粮文书从自己的手中签发……

糜竺感觉自己的心就像是被钝刀割肉那样,一点点地不断用力且深入。

更重要的是,糜竺原本已经大体依照李基对于吴郡的开发计划,做好了近一年的钱粮规划。

不想,不过朝夕之间,那些钱粮规划全部作废不说,糜竺甚至不禁要开始担忧如何填满吴郡之中那一个个无底洞了。

这让颇具责任心的糜竺下意识以着糜家的家产又算了算,发现就算是将整个糜家都给丢进去,恐怕都堵不住窟窿。

李基拍了拍糜竺的肩膀,温声道。

“子仲勿忧,且身为臣下,自当支持主公的仁德之举。”

“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啊!”

糜竺感叹了一声,然后一把抓着李基的肩膀,声音带着几分恳求地开口道。

“子坤,现在还来得及,只要你金口一开,以主公对你的看重和信任,绝对会考虑收回成命的。”

“你知不知我找了一部份士子了解这一次的大灾,所波及的范围之大囊括青、冀、兖三州之地且还爆发了瘟疫。”

“如此一来,倘若吴郡大肆接济流民的口子一开,蜂拥而至吴郡的流民将会更多,乃至于将整个吴郡所压垮。”

“倘若是你李子坤设想之中开发了三年的吴郡尚有一丝可能做到的,但这不是如今的吴郡以一郡之力所能解决的灾情,也不是如今的吴郡能承担得住的流民数量!”

“收手吧,李子坤,一旦口子一开,你不会不清楚到时候吴郡之外外面将都是流民、灾民。”

糜竺的言辞恳切地说着,言语之中的忧虑与悲切更是让人闻者落泪。

并且糜竺与李基的见面根本就不是偶遇,而是糜竺特意在这里蹲守李基,为了就是通过李基去劝阻刘备收回成命。

“子仲能得出这个结论,想必在钱粮耗费上计算了良多,辛苦了……”

李基有些感慨地看着糜竺,对于糜竺所言之语没有丝毫生恼。

尽管糜竺所发出的声音与刘备、李基共同的决策相悖,但是能够听闻这种出于公心的声音是好事,李基自然不会介怀。

且李基也同样承认糜竺的担心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吴郡的钱粮用度关乎吴郡的水利开发,水利开发又关乎开垦耕地、灌溉良田、防备天灾等问题。

可以说,唯有完成了水利开发,吴郡这一兼有五湖的水系发达之地方有那一句“太湖熟,天下足”的潜力。

因此,在糜竺成为了吴郡的钱粮大管家,且也接触到了李基几乎将整个吴郡的水网完成一次大改造的恢弘计划后。

对李基的治政之才深感震撼之余,亦明白这一计划一旦成功,那便是“利在当代且功在千秋”之大好事。

吴郡的一切,都务必需要在不会干扰到水利开发的前提进行。

“子仲,且放宽心,并且就算我在主公的心中地位尚且算是重要,但也不可能让主公放弃仁德之念,乃至于朝令夕改的。”

李基温和的劝慰着糜竺的情绪。

如今,调动吴郡上下之事中,无论缺了少都不能缺了这么一位钱粮大管家。

一旦糜竺倒下了,又或者是撂担子不干了,可以替代糜竺的人选之中李基没空,顾雍也没空。

而糜竺也似乎是真的急了,高声反问了一句。

“子坤,那你这就不算是朝令夕改了吗?你为了改造吴郡水利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又承载了多少希望,你就甘心看着这一切前功尽废吗?”

李基的神色略微一怔,转而笑了笑,答道。

“子仲,我可是李基,李子坤,被主公誉为可作社稷基石之才,我心中已有定计。”

糜竺闻言,足足数息过后,方才连忙躬身向着李基行礼道。

“抱歉,子坤先生,适才竺心中焦虑,失礼了。”

“不,子仲所担心的确实都是有理有据,主公将吴郡钱粮尽交于子仲之手,可见识人之明。”

李基道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

“主公料想也等我良久了,还请子仲恕基失陪,他日再宴请子仲细述。”

随即,李基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去。

只是,不等李基消失在转角,糜竺便忍不住再度开口道了一句。

“子坤,诸事当宜稳,万万不可影响水利开发。”

李基回首看了糜竺一眼,然后神色沉稳自信的点了点头,方才离去。

随即,李基重新转头看回面前糜竺所看不见的角度,刘备赫然正站在此处。

对此,李基不由得感慨:糜竺此人也当真不简单啊!

或许刘备一开始便在此处听完了李基与糜竺的对话,又或者是半途才到。

但是糜竺的目的显然易见,糜竺深知直接劝说刘备不可行,亦担心自己同样说不动李基。

因此,糜竺才特意在这里拦下李基,且料想刘备在得知李基返回府衙之下,必然会出自来迎。

在这种情况下,糜竺拦下李基所说的话不仅是向李基进言,更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向刘备进言。

‘果然,但凡是君子就没有一个心眼是单纯的……’

李基暗暗地吐槽了一下糜竺这一位浓眉大眼之人,然后走入到转角之中向着方才向着刘备行礼。

只是,刘备一把抓住李基的肩膀,略微摇了摇头示意李基无须多礼后,便直接拉着李基往自己平日理事的侧厅而去。

随后,刘备令夏侯博亲自在侧厅正门守备,不许任何人打扰自己与李基。

待入了侧厅之内,刘备拉着李基坐下后,方才开口道。

“子坤,适才子仲之言你怎么看?”

李基闻言,心中亦是有了几分感慨,充分地感受到了几分身不由己的感觉。

随着开发吴郡的水利计划渐渐铺开,此事纵是李基想要停下,也同样有着一批支持者会推着李基继续完成这个计划。

糜竺的反应,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片公心,更是由于如今糜家已经完全与刘备、吴郡绑在了一起。

因此,在糜竺意识到水利开发持续进行下去对吴郡深远的有利影响后,几乎会全心全意的支持着这个计划。

可以说,但凡是反对开发水利之人,某种意义上几乎算得上是糜竺的政敌。

‘政治,有时候当真是朴实无华又有趣……’

李基的脑海之中闪过这个念头,转而答道。

“子仲所言,想必也是如今吴郡上下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只是碍于主公与基的威望,无人能正面反对主公的决定罢了。”

“那子坤可是支持于备?”

刘备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基,甚至眼神之中透露出着一丝忐忑与紧张。

“倘若子坤当真反对的话,备亦不是一意孤行……”

不等刘备说完,李基笑着开口道。

“基与主公,同心同德!”

刘备闻言,脸上不由得一喜,道。“子坤如此说,那备便放心了。”

不过,刘备的神色再度生出几分忧虑,开口道。“只是,子仲所言不无道理……”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从身旁将一个装着五六卷竹简的托盘推到了李基的面前,道。

“时间紧迫,这是锦衣司目前调查到的全部消息。”

李基见状顾不得失礼,连忙从拿起那一卷卷竹简一目十行的翻阅起来。

迄今为止,朝廷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且锦衣司的情报网络也同样还没有伸到中原地带,除了吴郡之外,仅仅有一小部分开始尝试着往徐州拓展。

而这些情报,大多是锦衣司从各个逃难的流民之中汇总而来的信息。

片刻之后,李基的脸色略有些凝重地放下了手中竹简,开口道。

“情况比子仲所知的还要来得严峻不少,大旱、大疫算是凑到了一起。”

不过李基对此也算是早有心理准备,内心称不上吃惊,但也是颇感压力。

以着后世的研究来看,此刻的大汉正处于将会持续百年以上的“小冰河时期”的开端。

“小冰河时期”所代表的是容易出现极端气象,各种天灾更易频发。

因此,李基对于吴郡水利的重视,其中也有着一部分是为了应对干旱、水灾等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

只是,李基没有料到才第二年,中原便再次发生大旱,且还是波及到冀州、青州、兖州足足三州之地的大旱。

时逢春季,面临干旱的百姓们根本无法正常播种,更遑论是接下来的收成了。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为了活命只能逃!

可以预料的是大旱之后,便是大饥!

且饥荒恐怕也已经初步形成,大疫也是由此连锁产生的。

前年方才爆发了“黄巾之乱”,尸骨遍野,汉军纵使会特意掩埋尸首,但必然也做不到细细处理。

饥荒之下,恐怕是有饥民为求活命而饥不择食,继而形成了瘟疫。

“子坤,最让备为之担心的便是那瘟疫不知状况如何?又是否被控制住了?”

刘备则也是忧心忡忡地道了一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