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玄幻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263章 出征在即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63章 出征在即

作者:宸庭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04 01:05:2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当然,李基本就不是冒险的性格,愿意亲往海外自是有着十足的把握。

海上风浪大,天气变幻莫测不假。

只是以着如今李基对天象的掌握,再加上天象本也是属于谋略所需考虑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动用“计谋模拟器”推演。

所以,假如这是个存在职业航海士的时代,李基估摸自己也会是当世一流的水准。

因此,可以说惟有是李基亲率这三万大军,方能最大限度保障大军的安全。

考虑到方方面面,不是李基一定要去,而是李基不得不去。

眼下,李基只能拱手拜道。

“谢主公厚爱,基纵使粉身碎骨亦难报答,但此去关乎成败,行路虽艰,但山海不可移吾心志也,唯有如此方可助主公迅速平定乱世。”

“吾与主公时间或尙长,但天下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长,故还请主公应允之。”

说罢,李基再度躬身而拜,等待着刘备的反应。

或许眼下似乎吴郡的形势一片大好,但以着先知先觉优势的李基清楚还不够,远远还不够。

一旦董卓如原轨迹那样入京,正式拉开乱世的帷幕。

那么董卓、袁绍、袁术等将会迅速拉上超过十万的兵马,更遑论刘焉、刘表、陶谦等州牧也是遥遥领先刘备一步直接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动辄也同样能够拉出超过十万兵马。

而眼下,刘备所实际掌控的不过吴郡与会稽郡,兵不过五万,唯有大肆开垦良田后,如今在粮草上才略显丰足。

可人口、钱财、器械等等方面,依然远远不如进入乱世时期其余诸侯。

目前刘备的状况无疑是进入乱世后称霸江东有余,逐鹿中原不足。

而不管是刘备与李基就算占了江东目标也不是割据一方,否则那样跟原轨迹之中的江东杰瑞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李基内心是焦虑的,清楚吴郡即便不断吸纳流民保持高速发展,牌面上的实力依然是不够的。

直至片刻后,刘备的双手放在了李基的身上,开口道。

“子坤,三万兵马不行,四万!带上四万兵马去瀛洲,并且把子龙也带上放在你的身边,只有这样备才能放心。”

李基睁大着眼睛,有些愣愣地看着刘备。

对于吴郡当下的兵力状况,李基自然是一清二楚。

四万兵马,除了留下一些必要的士卒外,恐怕得将吴郡的兵力完全掏空,甚至还要从会稽郡抽调一部分才有这个数字。

“不行!”

李基感动于刘备的信任之余,连忙拒绝道。

“主公身边必须留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并且基已然将翼德带上,那么主公身边也必须留有可用之将。”

刘备摆了摆手,态度以及口吻表现得尤为坚决,道。

“吴会之地已被子坤所平定,余下的庐江、丹阳、九江、豫章四郡大体又与备交好,再加上徐州陶使君就在左近,大汉秩序尚存,纵是有一二蟊贼犯境,又有何忧?”

“再者,备亦算是知兵之人,对付区区蟊贼还是不在话下的。”

原本李基已经被刘备说服大半,但是刘备自信也是“知兵”之人,这反倒是让李基有些慌了。

假如李基领兵远征,然后家中出现蟊贼,刘知兵去送了一波,那岂不是完蛋?

“不行,主公身边必须要留可用之将,以护佑主公周全。”李基语气严肃地开口道。

“有季常便足矣。”刘备答道。

夏侯博一辈子就没统过军,当游侠,当锦衣司头子还行,真将夏侯博放在战场,与其相信他能保着刘备杀出重围,还不如觉得刘备自行开润成功。

“季常不妥……”

只是不等李基说完,刘备就往上拱了拱手,打断道。“子坤难道忘了卢师亦在吴郡,有卢师在,何愁宵小胆敢犯境。”

这一句倒是将李基给说服了,无奈地应道。

“那便依主公的吧。”

刘备听罢,脸上这才随之露出了笑意,但又忍不住叹息了一声,道。

“子坤此去瀛洲,若是大事可为,那便尽力而为,若是事不可为,亦不必勉强,便是没有瀛洲的金银,只要有子坤在身边,备亦自信可平定乱世。”

“是,主公。”

……

而纵有海船,远去瀛洲也绝非是什么易事。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即便李基的计划是来年开春之后再出发,但却也需要提前开始调动士卒,筹备一应出征事宜。

尤其是粮草,更是早早就开始运往幽州开始存储,否则等到来年开春再运送粮草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除此之外,考虑到关羽率军前往夷洲之时出现了大量晕船现象。

考虑到瀛洲的距离比夷洲要远上不少,且需要尽可能地保障士卒的战力,所以早早便开始组织士卒开始适应航行。

除此之外,李基还需要提前将吴郡接下来两年的发展框架给定好,并且安排好一应辅助刘备的官吏,以免发现些后院失火的事宜。

这一刻,李基莫名体验到了几分原轨迹之中诸葛亮七出祁山的心态,不仅仅是需要为前方战事所准备,后方更是需要小心布置,以免出现了什么差池。

尤其是粮种问题,此事迟迟未能彻底解决,无疑是让李基有些为之发愁的。

此刻的吴会之地所种不乏水稻,但更多的还是除了水稻外的其他五谷。

皆因此时的水稻产量不仅难以与其余五谷拉开明显差距,且种植水稻的环境与条件也相对苛刻不少,因此不少农官都会因地制宜地在不同的田地种植不同的粮种。

而在具体的种田上,论经验别说是李基,就算是刘备等人都远远不如那些埋头农耕的农官与老农来得丰富。

因此除了粮种之外,李基能够一定程度辅助提供粮食产量的,也唯有是曲辕犁以及推广肥料了。

只是,李基很清楚长江以南种田产量上的最优解是水稻!

而稻种问题,李基也从来没有放缓过寻找的步伐。

可李基模糊记得一种名为“占城稻”的水稻在封建时代普及后,彻底改变了长江以南的种植生态,让粮食产量产生了飞跃。

只是李基翻遍了相关记载以及地图,在这个时代都找不到关于“占城”这个名称的记载。

这种情况要么就是“占城”这个名字还没有出现,要么就是“占城”离东汉太远,所以并无相关记载。

(PS:这个时代有占城国,但由于语言不同,在大汉书籍上的记录名称是林邑国。

直至唐朝时期被称为“占婆国”,全称是“占婆补罗”,“补罗”梵语意为“城”,所以后面才慢慢被记载为占城。

且位置就在西汉原交趾刺史部日南郡,即自古以来……)

不过,李基大体记得占城的方位应是在交州以南的区域,所以早早就抽调了一批锦衣司搭乘海船一路往南寻找粮种。

唯有等找到了“占城稻”或者培育出其余更高产宜种的稻种,然后在吴会之地普及开来,方能真正让刘备集团再无粮食之忧。

诸如此类,林林种种……

等李基忙忙碌碌地将诸事都安排妥当,并且细致地交代到刘备的手上,便又已至春耕期。

随着远征期间将至,李基即将率兵出海之事已渐渐被众人知悉。

为此,刘备临时出征之日,还特意让李基休沐三日,意在让李基能够好好陪一陪还处于牙牙学语时期的李相。

只是,休沐归家的李基几乎是毫不犹豫便将李相丢给奶娘照看,自个儿则是好好地陪蔡昭姬去了。

对于李基而言,儿子只会影响自己的发挥。

父爱什么的,不存在的。

而得知了李基即将去远征海外的蔡昭姬,这几日心中难耐不舍,但却没有出言阻止夫君之大志,反而是尽可能地保持温柔全力伺候迎奉李基。

其中种种,不便细说。

只是休沐结束之后向来习惯了步行前往府衙的李基,这一次却是乘着马车去府衙与刘备汇合,然后一并前往吴郡港口。

很是自觉地上了李基马车的刘备,下意识地道了一句。

“子坤与相儿离别可有不舍?不过子坤也无须担忧家中,备定会待相儿如己所出,定不会让相儿受到任何委屈的。”

只是,等刘备在马车之中坐稳,抬头看向李基之时,骤然发现李基的脸色略显几分苍白,忍不住皱着眉关心道。

“子坤这几日休沐在家莫非并没有好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反而是耗费心神去推演了远征之事?”

顿时,刘备的眉眼忍不住流露出浓浓的担忧。

眼下李基的状态与曾经平定黄巾多次耗费心神推演计谋一般无二,看得刘备直心疼,温声问道。

“子坤,不若出发之日推迟些许?且待子坤养好身体再出发也不迟。”

李基摆了摆手,道。

“三军将士皆已准备完毕,焉能推迟?主公放心,基无碍,且基休沐在家并没有去耗费心神,反倒有好生休养了一番。”

刘备对于李基的这一番话显然是不信的,哪里会有人越是休养气色就越差的。

明显就是子坤一如过往那般暗自耗费心神,却是不愿说出来,生怕自己担忧罢了。

这让刘备倍感揪心之余,亦是越发地感慨感动。

说到底,李基亲身涉险海外,又如此耗费心神,终究还是为了自己准备迎接乱世再兴大汉的本钱。

‘为了备,却是辛苦子坤了……’

本在李基出征在即而压抑着不舍的刘备,这一刻有些忍不住暗自抹泪了起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