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玄幻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74章 大汉基瘟?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74章 大汉基瘟?

作者:宸庭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3-05 15:55:0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李基想了想,开口问道。“主公,你觉得胯下之辱是淮阴侯韩信的美谈,还是丑闻?”

“自然是美谈。”

对于辅助高祖皇帝建立大汉的汉初三杰,刘备可谓是知之甚详,开口道。

“此言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之中亦早有定性,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其寓意乃有具备才能之人在未显达时能够暂时忍受耻辱,”

“没错,然若是淮阴侯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未能显达,又或屠夫自此显贵于韩信更甚,那么‘胯下之辱’将是美谈?还是丑闻?”李基再问。

刘备设想了一下,方才缓缓答道。“这个……应是丑闻。”

而坐在李基下侧的贾诩,目光则是略有些明悟地看着李基,隐约已懂李基所欲行之计。

“正是如此。”

李基也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直接开口道。

“主公与曹国相拔剑相向,此算得上的矛盾,亦算得上是双方身为郡守国相的一点小丑闻。”

“然而,想要自然地淡然这一点丑闻,乃至于将其有如胯下之辱那般变成美谈,将侧重点转移到其余角度即可。”

对于这一点,李基不能说颇有经验,但也是司空见惯了。

什么一女子意外坠河,两男子跳河救人,结果某些标题党就写成:震惊!光天化日之下,两男一女居然在河里做那事,且令路人目不转睛地看个不停。

这无疑也是将侧重点刻意转移的一种方式,纯粹的抛开事实与起因不谈,只针对于一部分过程进行侧重。

只是在这个标题党尚未盛行,甚至少有这种思维方式的时代,刘备显然还是听得有些似懂未懂地问道。

“子坤,那如何转移所谓的侧重点?”

“玄德公,吾倒是明白了子坤的意思。”

贾诩颇有兴趣地开口道了一句。

“比如,玄德公可大肆宣扬子坤的名气与能力,只要子坤的名气达到了一定程度。”

“那么相对比于玄德公与曹国相为区区一幕僚而争执拔剑显得心胸狭隘,则自然变成了双方为求大贤而礼贤下士且寸步不让的美谈。”

“对否,子坤?”

说到了最后,贾诩不忘朝着李基问了一句。

李基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此事确实可以如此解开,只要侧重李基的存在感,那么刘备与曹操的矛盾自然就不会显得尖锐。

并且,此事宣扬出去对于刘备与曹操而言,完全算得上是双赢。

刘备为维护部下,不惜拔剑以对,寸步不让,对于今后吸引人才投靠有着颇大的好处;

曹操听闻有大贤,登门携礼拜访,诚意十足,此无疑也算是美德。

唯有李基感觉自己输麻了,会留下个不大不小的隐患。

须知,这个时代做官可不是什么科举制,而是征辟察举制。

其中,征辟察举制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征辟制,一部分是察举制。

所谓的察举制,则是被地方官进行考察判断,然后则会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举到朝廷为官。

类似于贾诩那般,则是年少之时举“孝廉”,担任过郎官一职。

另一种征辟制,则是由天子或朝廷对于遗野大贤或人才,直接进行任命授官,予以重用之。

其中,在民间名声已经极大的卢植则曾经多次被州郡征辟不应,直至被朝廷征辟为博士,方才上任。

而倘若细细观察这种征辟察举制,翻开上面的每一条条例,就会发现字里行间之中写满了两个字——“背景”。

没有背景,则不会被察举;

没有背景,又何来的名气,那自然也不会被征辟。

因此,这个时代莫说是真正草根出身之人,就算是寒门同时是施展才华无门,亦难以被世家把控的地方所重视。

你是有才不假,我族中有子弟才华略逊,但官位是固定的,那么为什么要察举你而不是察举我族中子弟呢?

然而,倘若如今李基的名气彻底地宣扬开来,那么很容易就会引起朝廷重视,说不准将会直接征辟李基入朝为官。

此刻,李基可丝毫不想进洛阳帝都那个动辄粉身碎骨的大漩涡之中,只想着在乱世将至的前夕,辅助刘备将吴郡打造成一个稳固的地盘,做好鲸吞扬州的准备。

而尽管李基同样可以对朝廷征辟推辞不应,但这无疑会是个麻烦事。

类似于卢植推辞不应,可卢植背后亦是有着世家背景。

可李基推辞,倘若有宦官又或是别有用心之人进谗言,称李基推辞不应乃是有不臣之心,到时候想要解释清白可就难了。

所以,就算李基知道年少成名的好处,但却始终都没有刻意宣扬的打算,本意是打算等当今天子驾崩大汉将倾之后,再宣扬名声既不算迟,也无隐患。

可惜,相对比如今刘备与曹操就产生矛盾,李基也只能是选择牺牲一下自己了。

毕竟此事对李基而言有坏处,但是好处亦是颇多。

若是李基名气渐大,对于今后担任吴郡郡丞治理地方,阻力自会减少,且与左右州郡进行什么合作或交流之类的,名气同样也是优势与筹码。

随后,李基细细地向刘备讲述了计划……

很快,一份在刘备看来堪称天衣无缝的计划就如此简单形成了,那似乎原本隐患颇多的矛盾冲突,顷刻间就成了三方共赢的美事。

尤其是,这一份计划能够大肆宣扬李基的名气,这让刘备觉得颇为满意。

‘以我家子坤之能,不该籍籍无名!’

刘备暗暗地想着。‘并且,此事亦可教世人知之,吾与子坤乃是主臣相知也。’

这一份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侧重点,则是在于寻到一个愿意为李基的名声“背书”之人。

所谓名气,本质上是人传人的过程!

而人传人最为重要的,则是需要一个李基口中的“爆点”。

比如曾经李基记忆之中的电子鸡瘟,最重要的催化环节无异于律师函警告!

然而,在李基诉说完计划之后,贾诩似是颇有感悟一般提出了几点激进的补充,并且建议可以将此计划命名为:“大汉基瘟”。

李基。

“基,强烈反对‘大汉基瘟’计划代号。”

李基一拍桌子,正色地拒绝道。

这让对于李基几乎是言听计从的刘备,不禁有些为难了起来。

刘备感觉贾诩所提出的“大汉基瘟”,还是觉得颇有道理以及前景的。

倘若操作妥当,那么届时刘备前往吴郡担任郡守之后,李基亦能源源不断地召来大量的崇拜者或小黑子,这些都将可能成为刘备治理吴郡的力量。

并且,李基之名或可横压当世,成为大汉历史之中留下赫赫威名之人。

“贾文和,伱且不要太过分了。”

李基黑着脸地对贾诩发出着警告。

“为何?”

贾诩笑眯眯地说道。

“既然子坤在推演之道上有着绝对自信,那么为何不多加一把火,制造一下子坤口中所说的……爆点?”

“如此一来,子坤之名声必如烈日当空,使大汉士子无一不闻子坤之名如雷贯耳。”

“且吴郡乃是江东之地,欲要开发之,所需人才何其多也?若是一味任用当地世家士子,有何隐患,想必子坤也是有所预料吧?”

“而倘若‘大汉基瘟’计划成功,那么子坤将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大汉人才前往吴郡一探究竟,纵使仅留下十之一二相助玄德公,那对于子坤意欲以一郡之地治天下的雄心大志也是莫大助力。”

随着贾诩一条条地列出好处所在,几乎是驳得李基哑口无言,并且这些无疑均是无可反驳的事实。

刘备的基本盘极小,如今麾下可用文臣武将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夏侯博、李基、贾诩六人罢了。

尽管这六人均算得上当世一等一级别的人才,但一郡之地尙且不可能仅有六人就可包办至方方面面,更何况李基后续还打算全吞扬州,人才缺口可堪巨大。

大量上传下达、执行落地、监督管理的官吏等都是肉眼可见的缺口,既是权力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其容易被当地世家所把持的位置。

而一旦能吸引大量士子至吴郡,那么容易被当地世家架空或占据大量位置的问题,几乎是迎刃而解。

并且李基的名声越大,刘备的名声越大,吴郡的名声越大,也更容易如李基最初的计划那般大量吸引流民,增加长江以南的人口数量。

可以说,只要李基本人受伤的世界似乎在这一刻完美达成了,除了李基本人之外,似乎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只是李基很怀疑,贾诩这绝对是报复,绝对是对李基之前挟持了他进行让人挑不出毛病的报复。

大汉基瘟什么的……

李基的眼睛不自觉地失去高光,这是未曾预料的局面,也是李基未曾设想过自己居然也要沦为这种主角。

而刘备看着李基那仿佛黯然之极的神色,略微一咬牙,开口道。

“既然子坤不愿,那么文和所补充之事就此作罢。”

李基艰难地开口道。

“不,主公,就按文和所说的那样做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