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 第四百二十六章九品工匠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四百二十六章九品工匠

作者:倔强的烤羊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1 19:08:2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画饼?”

李芳心中念叨着这个词汇,知道陛下不准备露面。

皇帝有皇帝的职责,身份,不能像是在菜市场上讨价还价那样,去为了一些小事。去争论。

身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李芳这样的太监,便承担了很多本应该皇帝不去的场合。

去宣读圣旨,也代表皇帝监督。

“不过,这也不是画饼。”

李芳心中摇头,眼下大明工匠日子比农民略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能吃饱穿暖,但一年四季无空暇,全靠手艺吃饭。

一旦失手,伤到自己,这辈子便再无前程可言。

这是封建时代,没有任何社会保障体系,雇佣者会第一时间将其赶走。

“召集他们,宣读圣旨!”

他大声,立马引来无数人关注的目光。

工匠们更是被从刚才的喜悦当中抽离出去,呆呆地看向那几个太监。

李芳位居中间,当下便在朱高煜一眼便能够看到的地方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的大明虽为世界最强国家,然国内仍旧百业荒芜,若要振兴百业,先要重工业,以冶炼匠造为先。”

“然我大明天宫院中工匠不过数十人,虽为精华,能为火种,却不能照亮整个大明。今召集朕的大明无数工匠,便是要让这大明百业日益强大,我大明民富国强。”

“从今日起,我大明工匠待遇分为不入流,入流二种,不入流者俸禄与吏相当。入流者与同等级官员一致,从九品到一品,皆有。”

“五品以上工匠可以进入工部,充当同等级的官员,为我大明效力。”

朱高煜也好,李芳也罢,都没有说工匠的俸禄实际上是高于大明同等级官吏的。

不是他给的多,而是自己皇爷爷朱元璋给官员的钱太少。而且这破规矩居然一直延续下去,搞出海瑞吃不起肉的破事儿。

若非现在不是时机,朱高煜已经给官员加薪,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轰!”

如同一道惊雷,无数人的心中泛起涟漪。

惊蛰?

种子该发芽了?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朝廷会将工匠划分为九品,但他们明白,一旦入流,那便有一个不知道有多大作用的官身,不在是民。

身为百姓,在大明户籍制度下,他们仅仅是商人更高一等。

但这仅仅是名义上,工匠往往为低自己一等的商人做事,一部分工匠自己也会成为商人。

哪怕他们并无商籍。

场面死寂,即便是没读过书,没有多少知识的工匠也知道在皇帝面前喧哗,是何等的大不敬。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颤抖着跪下,不断磕头。又在一个人的带领下,那一声带着哭腔的“万岁”,成为引燃情绪的火把。

烈火烹油般,一瞬间情绪便被点燃,无数人跪下磕头,山呼万岁。

这不是方才程序化的磕头,行礼。

而是他们由衷的感激,他们只是在感谢。

洪亮的声音让朱高煜不禁叹气。

“老百姓,还真苦。”

他呢喃,声音被万岁声盖住,没人能听到。

“抓住一个稻草便感激涕零,却不知道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你们自己的。”

朱高煜喟然长叹,并不喜欢做救世主的感觉。

他的心思都在煤炭上面。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吃饭都要生火,生火便要用煤炭。

南方还好一些,一直都在开发当中,加上降雨不少,植被还未被大规模的破坏。

但在大明北方,无数百姓居住的错落内外,只有黄沙漫漫。

柴也需要去大山里面才能砍回来。

于是,这片土地上向来勤劳的老百姓便将目光投在了石炭上面。

后来石炭被称作为煤炭,成为贫寒人家取暖的关键。

至于做饭,春夏秋的时候,城中百姓还得买柴。

冶炼所需仍旧是煤炭,焦炭在大规模的冶炼之前,不会投入使用。

“多建一些高炉,尽可能的生产焦炭。”

朱高煜拍拍手,将手上面的煤灰拍掉,看向身边太监:“准备一些黄泥,一些煤炭碎屑。”

“再来几个木匠,打造一个类似于蜂窝的模子,大小就比一个拳头大就行。记住,要统一标准,规模化。”

“规模化?标准化?”

一旁记录的小太监眼中尽是佩服,他虽然不懂这些词汇真正的含义,却不妨碍他盲目的崇拜大明皇帝。

工匠们迷迷糊糊,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千百年来,有经验的铁匠都是一眼就能打造出一个几乎一摸一样的东西。没经验的就算摸索再久,也只能造一个四不像出来。

“就是建立标准,用统一的尺子衡量,不管是谁,必须按照规矩来,错一点都不行。规模化就是在标准化之后,从一变成一万的过程。大明很大,朕没有时间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推广。”

“但大明北方以及南方很多地方,都需要这个东西。必须确定标准。”

朱高煜重复,又想到了跟蜂窝煤同生共死的煤炉子:“用铸铁打造煤炉子,通体大小一致,中间要有隔热层,口径先打造能够放一块煤。铁的不会,就木匠先做一个木头的。”

朱高煜不断吩咐,左右人纷纷领命而去。

方才还在跪拜的工匠们也纷纷领了任务,在太监们不厌其烦的重复下,歪歪扭扭的朝着正确方向奔去。

“这样能行吗?”

木匠张老三看着自己做出来的模子,眼睛瞪大,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啥。

“标准化,先量一下。”

一旁的小太监见状立马上前,用尺子丈量了一下,道:“误差不到三分之一寸,应该没问题。”

“那就行,铁炉子呢?”

他又问。

铁匠打造炉子需要时间,木匠只需要木材。

“那边有大别山来的篾匠,编了一个煤炉子的雏形。”

张老三立马靠近,看了又看、

圆形的小炉子下面开口,上面空洞,大小正好能够放入一块蜂窝煤。

可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不只是张老三,余下的人都一知半解,他们好奇,却又得不到任何答案,都默默地忙完手中的事情之后,看向玩泥巴的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