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 > 第60章 大明第一祸害!朱标和朱楷彻底交心!

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 第60章 大明第一祸害!朱标和朱楷彻底交心!

作者:二哈囚笼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18 00:57:2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打定主意,朱楷对朱标说道:

“大哥,你就别操心国事,去外面转转,了解一下真实情况,对大明、对你未来治国理政,都是一个很好地助力。”

朱楷见朱标还在犹豫,直接拍手决定:“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咱哥俩换上简单的衣服,去外面转转,最好离开应天府,到乡里去转转,那里比二伯的菜园子,更能反应百姓真实的生活。”

“这……行吧。”

朱标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以国事为重,但偶尔偷懒一下也无妨。

老爹都能不早朝,他一个当太子的那么费心费力干啥?

虽然和朱楷约定好了,但是,朱标还是先到谨身殿去见了正在召见他不认识的人,朱标想在一旁等候,等人离开了再说,朱元璋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招招手示意朱标过来。

朱标走到朱元璋身边,朱元璋就拉着他介绍眼前的两人道:“老大,咱给你说一下,这俩人是父子,他叫沈荣,儿子叫沈森,他们是那个不要脸的商人沈万三的后代,咱派人把他们两个找来,是准备为咱所用。”

沈万三么?

对于这个名字,朱标并不陌生。

他只是知道,朱元璋很讨厌商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沈万三!

只是让朱标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会用沈万三的后人,他想到朱元璋曾经和他说过的话。

这天底下,都是为自己所用的人,无论人品高低,只论能力。

朱标眼睛扫在沈荣和沈森身上,上下打量。

沈荣和沈森,知道朱标是太子,自然非常恭敬:“草民拜见太子殿下。”

“嗯。”

朱标对两人没有什么厌恶和嫌弃,语气很平和的说道:

“父皇要用二位,希望二位可以殚精竭虑,为父皇做事,父皇不会亏待尽心做事的人的。”

如果伱们父子俩没有尽心,那就不是亏待,而是罪有应得。

“行了,你们两个回去吧。”

朱元璋随即看向元奇:“元奇,把他们两个送到咱安排好的地方,不允许任何人靠近他们。”

“是,陛下。”

元奇做了个请的手势,带沈荣和沈森离开。

等他们离开后,朱标问道:“爹,您找他们来做什么?你平时不是很恼怒沈万三的么?怎么现在又要用他的后人啊。”

“今非昔比啊,而且咱要准备管控商人,自然得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朱元璋把他的目的说出来:

“标儿,你要记住,你是皇帝,只要这个人对你有用,你就要用,至于他的人品之类的,只要你知道那就不是问题,这两个人有一大把的毛病被我抓住,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全心全意的帮咱做事,否则,咱随时能要了他们一家的性命!”

所以,朱元璋喜欢有能力,人品又不怎么好的人,他们有一大堆的毛病抓在自己手里,用完了可以随手放弃,用不完就放在一边当摆设,绝不担心他会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朱元璋的用人方法,朱标不敢苟同,但也保留自己的意见,只是询问朱元璋:

“爹,您准备发展商业了么?”

“不,我准备用他们去查账!”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眼神里露出森森寒意,说道:“前些日子,我翻看各地送来的账目,发现有些地方上的账目不对,户部的人,咱是不能用了,所以得从外面找人,沈荣和沈森一直在做生意,而且他们老沈家也有家族经商的渊源,对账目会很熟悉,咱要一个个的查,那些试图用账本糊弄咱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咱哪一个都不放过!”

朱元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敢掏国库钱的硕鼠!

朱标点了点头,他认为朱元璋这么做没问题,那些贪官罪有应得!

只是,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突然意识到各地官员送来的账目不对呢?还有……自家老爹现在都有精力学算学了吗?

看着老朱,朱标思忖道,看来二弟说的对啊,老爹的确太闲了啊。

念及于此,朱标直接对朱元璋说道

“爹,明天我和二弟出宫一趟,去外面转转。”

“出宫?”

朱元璋似乎很意外的样子,却还是很开心的说道:“去吧,别光顾着玩,你是太子,得把各地的情况瞧仔细咯,别再像朝堂上一样,被百官蒙骗。”

“楷儿聪慧,你去了外面,多听楷儿的。”

“知道了爹。”

朱标说完,就离开了,他很不明白,自己的老爹,怎么比娘还啰嗦。

第二天,朱标换上一身蓝色丝绸长衫,准备跟着朱楷一起出宫,可看到朱楷穿的粗布衣服,朱标顿时瞪大了眼睛:“二弟,你穿这个?”

朱楷看到朱标的穿着,也同样很惊讶:“大哥,你穿这个?”

“呃……我这么穿,有什么不对么?”

“太不对了啊,哪有你这么穿的,在应天府里面还好,去了乡里谁会穿这种衣服啊,一看身份就不一样,说不定你还没走两步,人家村里的村正就过来揭穿你身份了啊。”

“低调,咱们要低调行事!”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的这种低调。

朱标回到东宫,换了一身和朱楷差不多的粗布衣服,但也是崭新,怎么看都不像是干活的农夫。

“算了,就这样吧。”

朱楷很无奈,朱标再找估计也找不到合适的衣服:“走,大哥,兄弟我带你出去耍耍!”

说到应天府,整个皇宫里没有人比他再熟悉的了啊。

……

朱楷完全就是个社牛,而且脑子也很好使,一路沿街走出去,每家店铺朱楷都知晓其中来历,朱标不需要自己仔细观察,朱楷就能把事情说的明明白白。

遇到有相识的店家,朱楷还会和别人聊两句,说两句荤话,听得跟在身边的朱标面红耳赤。

自己二弟,连婚都没有成,为何会懂这么多?

调侃那街头卖炊饼的女子,说她风韵犹存,那女子非但不气,反而回怼朱楷,说要等攒够了钱要把朱楷捉回去做压寨丈夫。

还说朱楷年轻、壮实……

这、大明民风,都开放到这种程度了吗?

其实不然,大明反而是规矩很多的国家,之所以这般,完全就是因为战乱而导致。

朱元璋刚刚建国四年,可迄今为止,各地仍没有平息叛乱,朱元璋北征残元的同时,还要派遣将士去平息各地叛乱。

虽然应天府很早以前就是朱元璋的地盘了,但直到定都应天之后,应天府里还非常凋敝,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定都应天,所以有很多在老家活不下去的人,纷纷来到应天府,来到天子脚下寻一条生路。

朱楷告诉朱标,应天府里这些卖炊饼、卖豆腐的小生意人,有不少都是从外地赶来的,他们有不少人都饿死在路上,能活着来到应天府的,基本上都是见过死人的,这样的人他们岂能不豪迈?

朱标听到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还是说道:

“这般,的确有伤风化,不过咱大明越来越稳,这种不正风气必将遏制。”

“遏制,遏制这些干嘛?我就喜欢这些混不吝的荤话,现在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天一黑,百姓们仅有的活动就是造娃,他们说点荤话也很正常,越下流百姓说的越开心。”

朱楷似乎也乐在其中,朱标听到后笑骂道:

“你这厮……我看是你乐在其中吧?”

“那是自然。”

朱楷非但没有隐藏心中所想,而且还很骄傲的说自己喜欢:“我就喜欢市井里的烟火气,而且还喜欢人多的地方,大哥,你别觉得百姓们说这些荤话下流,其实真正下流的人是那些士大夫。”

“百姓们只是说说,说点口头上的荤话,而那些士大夫,他们满嘴的仁义道德,做的事却比百姓口头的荤话还要下流,你知不知道,那些士大夫晚上睡觉时暖脚,都是两个丫鬟抱着脚睡,还得是处子,说处子才有体香。”

朱标闻言非常惊讶:“还有这事?”

“昂,李善长就这么干的。”

说完,朱楷又加了一句:

“李祺就是这么说的,当儿子的还能编排自家老子不成?”

如果没加后面那一句解释,朱标大概率就信了,要论敢编排自家老子的,朱楷绝对是应天府第一人,不过,朱标却也是把朱楷说的话记了住。

这种奢靡之风必须要制止!

“欸,大哥,说到造娃,你怎么样了啊?”

朱楷用肩膀碰了下朱标,狐疑的说道:

“你都结婚这么长时间了,怎地还没有动静?不会咱爹给你的活太多,你都没时间和嫂子……”

“竖子,胡说什么呢!”

朱标恼怒的瞪了眼朱楷,随即解释道:

“你不是告诉我,生孩子早,对女人身体不好吗?我……我准备晚几年再要。”

“呃……大哥,你真是好男人啊!”

朱楷也无话可说,“不过,你可以先找两个妾,解决一下生理问题嘛。”

“竖子,你大哥岂是会被**控制住?”

两人一路有说有笑的来到朱雀大街的尽头。

在牌坊下面,毛镶和蒋瓛两人和二十名力士已经在街头等候。

当然,这只是在明面上露出来的守卫力量,暗处也有。

朱楷和朱标,都是朱元璋心中最重要的家人,他决不允许两人置于任何危险之中,况且一个是太子,一个是二皇子,这两个人,值得朱元璋大费周章。

昨天晚上,毛镶、蒋瓛两人都已经知道朱楷要带着朱标出宫的事,郭兴亲自叮嘱两人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

朱楷和朱标掉一根汗毛,他们就等着掉脑袋吧。

“楷哥。”

毛镶和蒋瓛上前,按照朱楷教的规矩喊江湖诨号称呼朱楷。

但再看向朱标的时候,两人都有些尴尬。

到底该怎么称呼朱标呢?

以前没打过交道,难道称太子?

朱标倒是对朱楷的江湖诨号很感兴趣,也觉得‘楷哥’这两个字很有气势,很霸气。

看着纠结怎么称呼自己的毛镶和蒋瓛,朱标笑着说道:“喊标哥!”

“呃……”

毛镶和蒋瓛两人有些难为情,这标哥听起来,怎么傻乎乎的呢?

他们可是知道,朱楷有时候骂别人傻,可是会喊“彪呼呼的傻子。”

彪和标同音,朱标怎么能说自己是‘标哥’呢?

呃……不对。

彪呼呼……二皇子不会是觉得太子殿下是傻子吧?

毛镶和蒋瓛顿时有种破案了的感觉。

“你们两个狗东西,想什么呢?”

朱楷对着毛镶和蒋瓛两人一人踢一脚,随后才说道:“大哥,你还是别叫标哥了,这名字听起来太傻,而且咱们这次出来,为防止被人瞧出端倪,也为了咱们以后出城方便,得用其他人的名字。”

朱标听到朱楷的话,实在是想不到‘标哥’这两个字是如何傻的,可朱楷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我决定了,大哥你叫李祺,我叫李祐。”

朱楷背着手,上了马车:“大哥快上车,我们出城游玩。”

李祺、李祐。

朱标听到朱楷起的这两个名字,就不由得摇了摇头。

他总感觉朱楷起这两个名字没安好心,但好像有其他的想法。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我在旁边劝着二弟,想必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吧?

……

“来来来,大哥,我来为你驾车!”

毛镶和蒋瓛两人驾车实在是太稳当,朱楷一点不喜欢,他要自己来。

建国后,朱标没怎么出过皇宫,所以对外面的一切都显得非常好奇,他听朱楷说要驾车,虽然迟疑但还是答应下来道:“好,不过二弟你可要慢一些,不要坏了旁边的庄稼。”

“大哥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乃应天府第一车神,漂移、漂移你听说过吗?这就是我发明的,胡恬最喜欢玩漂移。”

朱楷对朱标的提醒并未放在心上,只是指着毛镶和蒋瓛:“你问问他们俩,他们都喜欢坐在我驾的马车上,以后咱应天府要有规矩,所有车夫都应该像我一样,有了我驾车的能力才能给别人驾车,否则就是无证驾驶。”

“……”

好像,让朱楷驾车,就是个错误。

……

半晌过后,朱标头晕眼花的从乡间路边的马车里爬出来。

刚刚,朱楷驾车飞快,玩到兴头上,突然要给朱标表演一个马车漂移!

这一漂,直接漂到了田地里!

如果不是毛镶和蒋瓛两人反应迅速,充当了朱标的肉垫,朱标少不了得在侧翻的马车中休息一会。

“你这竖子……这就是应天府第一车神的实力?”

朱标很生气,看着没心没肺的朱楷,他很懊恼。

自己也真是失了智,没事相信朱楷的话干什么。

“二弟,以后你还是别再驾车了,如果整个应天府的车夫都像你这般横冲直撞,估计应天府的府尹孟端,每天处理马车撞人案都能让他睡不着觉了啊。”

想到刚刚坐在马车上,风驰电掣的感觉的确让自己心跳加速,但害怕还是真的害怕。

朱楷被从马车上掀翻下来,一头栽到田地里,但并没受到什么伤,所以此时他并没什么在意,反而振振有词的说道:“我就是突然想到,大哥好不容易跟着我出来一次,岂能一直坐在马车上?还不如在我的督促下多走几步,就当是锻炼身体了,这才把马车停下来。”

朱标听到朱楷胡诌的解释,直接笑出了声,指着朱楷笑骂道:“你这竖子,就你理由多,你要我下来走两步,直接说不就好吗?何至于把马车掀翻到田里?”

“大哥,不必在意这些细节。”

朱楷搂着朱标的肩膀说道:

“走,大哥,兄弟我带你去瞧瞧,咱应天府真正的风土人情。”

朱标大概是跟朱元璋一起呆的时间太长,染上了某些恶习。

现在也不喊二弟、二弟了,张口就是竖子。

其实,朱标也不想,可朱楷这厮太过气人。

自诩应天府第一车神,但驾车却直接栽到田沟里,朱标哪能不生气?

如果在闹市中,朱楷驾车不知道得有多少百姓因此遭殃。

应天府第一祸害,名不虚传呐。

说归说,骂归骂。

毛镶和蒋瓛把侧翻的马车从田里拉出来,然后又赔了些钱,这才继续向前走。

朱楷对此是不满意的,他们现在是李祺和李祐。

就算百姓去告官,那也是李祺和李祐的责任,和我朱楷有什么关系?

可朱标非是不听,一定要赔了钱再走,朱楷也没办法。

“大哥,赔钱这种事怎能你来呢,你的钱本来就不多。”

朱楷惋惜的摇了摇头,然后又是说道:“你回头给李祺李祐下道命令,说他们破坏耕田,让他们掏钱不就行了吗?李祺和李祐钱多,你让他们赔,他们敢不听话?”

朱标一听朱楷说的有道理,立刻骂道:

“你这竖子,怎么不早说?你不知道大哥囊中羞涩吗?竖子!竖子!”

“现在说也不晚啊。”

朱楷笑嘻嘻的说道,“大哥,要不你把给出去的再要回来?然后留下李祺的名字?”

“……”

算了,朱标做不出来这么无耻的事。

看着自家二弟,朱标无奈的说道:

“二弟啊,我发现谁要是成了你的敌人,那将会倒了八辈子血霉,就你这做的事,谁能撑得住?”

朱楷大笑起来:“哈哈,谢谢大哥夸奖!”

……

很快,朱楷和朱标来到了一处田地边。

现在真是禾苗旺盛生长的时候,百姓们不敢有任何怠慢,一个个都忙的直不起腰。

今年风调雨顺,他们都还期待着,今年能是个丰收年。

百姓们干活的同时,心中也在盘算着。

今年的两茬水稻收下来,除了税赋和口粮,自己家还能剩下多少,没几个月就要过年了,他们也想过个有肉吃的好年。

朱标也不多说话,就在旁边看着。

他也不需要多说什么,田里他能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看了许久,朱标感慨万千,对朱楷说道:

“二弟,爹说的对,咱们大明,靠的不是那些士大夫,而是这些百姓,百姓和大明一条心,大明就会日月永照。”

朱楷则回应道:“所以,爹才让你离那些士大夫远一点,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得轻巧,咱大明治国,还得靠他们,要不然咱家凭什么治理好大明?”

朱标说完后,觉得朱元璋的理念中,有一个很大的悖论。

朱元璋要君与百姓共治天下,可士大夫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朱元璋要士大夫和他一条心,共同让百姓过得更好,可士大夫和百姓,本来就是站在对立面的啊。

这还如何是一条心?

隐隐的,朱标的脑海里似乎有一道开关被触碰,但却有些摸不着门路。

朱楷也同样说道:“为官是一条路,百姓们也心有向往,可状元及第后,他们就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享受特殊待遇,所以这中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凭爹这一代,根本改变不了的。”

“是啊……爹太急了啊。”

朱标哪里不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他想留下一个稳定的江山交给朱标,想到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朱标忍不住心中的失落:“也怪我没用,如果我能让爹满意,他也不至于这么着急的去做事。”

“大哥,这也不怪你。”

朱楷劝说道,“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上千年,哪能轻易改变?但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去做,总会能做好。”

“没错。”

朱标攥紧拳头道:“二弟,你的土豆和地瓜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我准备用地瓜和土豆的种子做饵,吸引百姓到湖广去,如果把土豆和地瓜种好,三年不到,湖广就能重新成为天下粮仓。”

“大哥,只是移民没用,你要想办法,增加大明的人口。”

朱楷说道,“鼓励百姓造娃,你得让他们有足够的口粮去养活人,你要保证他们的孩子生病,家里能拿得出钱去治病;移民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不能解决一世的问题。”

“土豆和地瓜亩产高不假,也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口粮,但还是要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玉米大豆、高粱,也只是些粗粮,想让百姓养得活孩子,小麦和大米,不能少啊。”

朱标点点头,认同的说道:“嗯,二弟说的是,我记住了……短时间内获得足够多的人力去种地,也只有对外作战这一条了,那些俘虏可以成为我们的民夫,帮助我们种田。”

说完后,朱标突然打开了思路:“没错,就该如此,我回去就给爹说,让他在北征的时候,尽量活捉,不要杀俘,还有……现在中原大地,产粮高的行省人口稀疏,我们应该把那些俘虏送到内地,而不是留在边疆苦寒之地,施以教化,让他们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

嗯,这倒是个办法。

朱标能想出这种办法,朱楷并不意外。

自己的这位大哥也是从乱世走出来的。

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是朱标的老师,他们可不是酸儒。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朱标一直挂在嘴边,他也想着把那些异族变成同族,现在看来,他似乎已经找到了让大明人口增长的窍门。

“大哥,别人说你宽厚仁慈,我看他们是不了解你。”

朱楷对朱标说道,“就你刚刚说的那些话,少不了被那些酸儒骂成刽子手。”

“哈哈……我是太子,他们是臣子,想的本来就不一样。”

朱标摇了摇头,说道:“而且,现在他们都有私心,教我东西时总想着让我认同他们,听他们的治国办法,呵呵……他们是臣子,我是太子,再加上爹站在士大夫的对立面,我和他们终归不是一路人啊。”

朱标已经看明白了一切。

只是他不赞同朱元璋太过急躁的去解决问题,有些事……急不得。

“嗨,今天是出来玩的,和你说这些干啥?”

朱楷明白了朱标的想法,也没有再继续说关于朝堂上的话题:“大哥,咱们今天是出来玩的,不说朝堂上的那些事,说一次……罚一百两银子。”

本来是想说金子的,但想想朱标也不宽裕,他要是没钱了还得找自己要,朱楷干脆就换成了银子,这样自己还能多薅几次。

“哈哈,你这竖子,也把我当成韭菜了吗?”

朱标笑着,追上向前走的朱楷:“前面有些农夫,咱们过去和他们聊聊去。”

“可以。”

朱楷没有拒绝,“不过大哥,你不能这么斯文,你现在是李祺啊,那厮在应天别提多嚣张,你要装的像一些。”

朱标疑惑:“怎么装?”

“瞧我的。”

朱楷快步走上前,看到那些干完农活的农夫,大声喊道:“喂,你们几个给我听着,我乃韩国公府李祐,这些地是你们的吧?卖不卖?”

“……”

农夫们看着朱楷的样子,像是看着傻子。

可他们也知道韩国公的名头。

那可是当今陛下钦封的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的爵号。

而且……

农夫有些为难,对朱楷说道:“李少爷,这些地……本来就是你们家的。”

“啊?”

朱楷听着愣神,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地竟然是李善长家的。

“怎么可能!”

朱标闻言走上前来,对农夫询问道:

“我听说,应天府的田亩,是百姓的口粮田,凡满八岁者皆有田五亩,这地怎么成了韩……”

刚想说韩国公,朱标突然想起,他现在的身份是李祺,于是赶紧改口:“这地怎么就成我家的了啊?”

“啊,这……”

农夫有些为难,看向朱楷。

朱楷刚刚自报家门,农夫们也没见过李祐,自然相信他的身份。

可刚刚说话的那位公子,身上带着上层人的气场,说话虽然温和但却一点都不客气,农夫有些吃不准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看向朱楷。

“这是我大哥,李祺,咱韩国公的大公子。”朱楷介绍了一下朱标冒用的‘李祺’身份顿了顿,,随后说道:“有什么话直接说,我老李家家大业大,家里有多少田产,我大哥也记不清楚。”

“哦哦哦,拜见李少爷。”

农夫拜见后,赶忙解释起来:“我们家有六口人,的确有三十亩地,这些地原来是荒地,官府当时丈量土地的时候,并未记录在册,所以李少爷家来人,把这些荒地开垦出来,交给我们去耕种。”

荒地?

朱标的脸色阴沉下来,“简直荒唐!这些地本就应该是大明的。”

“……”

老农看着朱标,觉得这孩子真彪。

明明是自家的土地,为什么非要说是大明的呢?

此时,在老农心中,根本不在乎眼前的这个‘李祺’是不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家的孩子,他只是知道,明明是自己家的地,却偏偏说是别人家的,这就是傻,就是彪。

李善长家的大公子,败家子无疑!

朱标算是明白了,这官府的地只记载了百姓们手里有的土地,其他的土地都是没有记录在案的荒地,这些荒地经过一番的倒手,就变成了个人的私产。

这怎么能行!

朱标很生气,怪不得爹说要清查各地的账目。

连天子脚下尚且有漏洞,其他的地方呢?

越想越气,朱标怒不可遏的说道:

“不行,我要上奏天子,这些地本就是天家的,岂能作为私产!”

听到朱标的话,老农顿时急了,连带着其他一起休息的人也都着急起来,慌忙跪在地上向朱标请求:“李少爷,您千万不能把这些地交给官府啊,不行啊李少爷!如果这些地交给官府,那我们可就真的没有活路了啊。”

没有活路?

朱楷还以为这些老农担心他们吐露出实情,怕被李善长知道后责难呢,傲然说道:“有什么不可以的?这是我大哥家里的地,想怎么处置怎么处置,你们管得着吗?”

有一个磕头的农夫抬起头,充满哀求的眼神看着朱楷,道:“李少爷,您要如何处置自己家的地,我们哪能管得着,只是这地不能给官府啊少爷,否则的话,我们家哪里还有什么活路?”

“胡扯!”

朱标先怒起来,大声呵斥:

“田亩交给官府,还能少得了你们的那份?”

农夫磕头如捣蒜,不停地哀求道:“少爷,皇帝心疼咱老百姓,给咱安排了口粮钱,可是……官衙的税收,俺们确实承担不起啊,还请少爷大发慈悲,为我们百姓留条活路吧。”

“……”

这算哪门子的活路?

朱楷看到这一幕,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过头对愤怒的朱标说道:

“大哥稍安勿躁,这其中应该另有隐情,咱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说完,朱楷看向农夫:“老头,和咱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是,这就说、这就说。”

农夫哪里会隐瞒,老老实实的把该说的都说出来。

大明建国后,百姓身上的税赋并不是很高,比如百姓种田的税就是什一,也就是说,这一年收成十石粮,交一石粮的税赋就好。

朱元璋以前是佃户出身,他很清楚,粮税中道道很多。

就拿粮税这一块来说,国家收一石粮的税赋,各地衙门就要从百姓身上收走四石粮食。

为什么会这么多?

原因很简单,运送一石粮食的税赋,得往京城运吧?这一路上人吃马嚼不得花钱?你们把税赋交上来,咱找仓库把粮食储存起来,不得有租赁仓库的费用?

运送粮食得过路吧?

这各个地方都设有哨卡,这过哨卡不得缴费?

所以,各种税赋加在一起,怎么着都得四石粮。

朱元璋为了让百姓不受这些杂七毛八费用的压迫,所以在收税这块,朱元璋下令可以以钞折粮,百姓可以不交粮食,用等价的铜钱来代替。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是两贯钱的价格,你们只要把两贯钱交给官府就行。

这样一来,各地盘剥百姓的名目就少了,可即便如此,想盘剥百姓的人,也有他们的办法。

不交粮可以,但你们得把运送这些铜钱的费用交上吧?

于是,曾经的关口粮、车脚粮、口食粮等等杂七毛八的税费,变成了水脚钱、车脚钱、库子钱。

老农告诉朱楷和朱标,他们在应天府还算好的,这是皇城根,天子脚下,他们需要缴的钱不多,但却被加了一项神佛钱……

说朱元璋以前是和尚出身,是天上的佛祖,他下凡来拯救利民苍生,得用钱供着,否则没了供奉,他就回到天上继续当佛祖,不再管百姓的事。

而其他地方的,也收神佛钱,说在运送途中要经过陆路或者水路,万一遇到天灾**,就得再收一次税,他们收神佛钱,是为了向漫天神佛上供,借此保佑运送税钱时保佑平安的。

反观这些李善长家的‘荒地’,就不需要如此。

这些人因为立下功勋,在大明享有一定的特权,他们虽然也需要缴纳粮税,但他们并不需要缴纳各种巧立名目的税赋。

百姓们租种他们的地,产十石粮只需缴纳一石半的粮食,其他的就都是自己的……两者相害取其轻,百姓们又哪里会租种其他的土地呢?

这也就是农夫不想让‘李祺’把荒地的事告诉朝廷的原因所在,现在看来,这些士大夫是为百姓着想,其实不然,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算计,他们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喜欢从长计议。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无论天下朝代如何变化,他们士大夫的利益,是没有人会动的。

就比如这些荒地,他们拿在手里,低价让百姓去种,得来的粮食除去交税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百姓们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会记得士大夫家的地需要交的税少,而官府却更像是横征暴敛,巧立各种名目进行收税。

久而久之,他们就对官府不满,而认为士大夫阶层是好人,士大夫人少地多,粮食自然而然的就存了下来,而等到荒年或者谁家有病有灾,百姓收成不够需要钱的时候……那这些百姓岂不是都得向他们求救?

借钱可以。

但得有可以抵押的东西吧?

没有东西?

那把你们家的地抵押给我们。

连本带利的还钱,地还是你们的。

如果你们还不上钱,那就得把地抵押给我们,如果地钱不够,你们人也是我的,但我不会杀你,而且还会养着你,但你家的祖祖辈辈,都得成为我家的奴仆,帮助我们种地。

久而久之,士大夫们的土地越来越多,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官府收不上税,但为了完成上头的任务,只能把更重的税压到土地越来越少的百姓头上面。

这种现象在后来被称为:土地兼并!

只是,可怜的百姓被温水煮青蛙,沦为士大夫的仆奴。

而官府呢?

能收税的土地越来越少。

他们为了完成上层任务,不得不对百姓再加更重的税。

最后闹得天怒人怨,百姓为反抗苛捐杂税,被迫造反。

反正推翻的是王朝,和他们士大夫没任何关系……这些士大夫们摇身一变,就成为新朝的臣子,要说无耻之徒,这些士大夫们,就是天底下最无耻的。

……

听到这些五花八门的税赋,连一向稳重的朱标都目瞪口呆。

“神佛钱……特么的这是什么税赋?”

朱标忍不住爆粗口,看向朱楷,语气很是愤怒的说道:“二弟,岂能如此收钱?咱、咱打下这大明,可不是靠的神佛。”

“没办法,这钱不管如何,都得有人交不是吗?”

朱楷也觉得好笑,可现实中就是有这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要么说戏剧来源于生活呢。

农夫听着李祺和朱楷的对话,有些担心的询问道:

“两位少爷,这地……”

“地的事情当然得上奏!”

朱楷立刻说道:“咱老李家,世代忠良,当然得把这件事禀告朝堂!”

“对,必须禀报!”

朱标同样说道,“那些税……”

话还没说完,就被朱楷接了过去:“那些税你们该交就得交,我大明皇帝陛下一心为民,对硕鼠非常厌恶,剥皮充草者皆有之!你们都应该被剥皮充草!以儆效尤!你们一个个的,等我李祐把事情禀报陛下,定会来收拾你们!”

“啊?”

百姓哪里见过这么凶神恶煞的公子。

可是,这个公子怕不是个傻子吧?

明明是自己家的地,还偏偏往外拿,那税赋不都得跑到官府口袋里去了吗?

韩国公,怎么生出来这么两个败家子啊!

他们不顾我们老百姓的死活,一味的奉承皇帝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