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63章 求医

从长江到戈壁 第63章 求医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8 15:42:4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红卫自从到了新疆,就一直拉肚子。时好时坏,胖嘟嘟的小脸因为拉肚子小了一圈。

仝兰芝三天两头带着红卫到公社卫生院去看医生,医生给开了各种药,可总是不见好。

马嫂子、尤家娃女人都以老新疆人的经验告诉仝兰芝:“小娃娃,刚到一个新地方,水土不服,慢慢就好了。”

一个多月后,红卫的腹泻越来越严重了,瘦得眼窝下陷,皮肤松弛,头发也稀稀拉拉的没几根了。

仝兰芝看着拉得不成人样的儿子,已无心再去出工挣工分。她坚持让丈夫请假带孩子到上级医院治疗。

陈广良看看哭声都已很小的儿子,也焦心地坐不住了。

两个人商量好去火车站求助二妹。

于是,他们先从队里预支些钱,因为当天肯定是回不来,也不好借老社员家的驴车用。

仝兰芝将三个女儿托付给张耀祖和刘一德帮忙照看后,和陈广良两个人抱着红卫向北一口气穿越了三十多里的戈壁。

中午,他们来到了火车站。供销社门市部中午关门下班了。陈广良和仝兰芝抱着孩子找到二妹家里。

二妹的婆婆见一下来了两个大人,脸瞬间就拉得很长。

仝兰芝刚坐下,红卫小屁股里噗嗞一下拉一滩豆花状的东西。仝兰芝给红卫换了尿布,和二妹说着儿子的病情。红卫屁股里又噗嗞一声,接着是噗噜噗噜声音。仝兰芝的心立刻紧缩起来。

陈秀菊看侄子屁股里在不停地往外拉着泡沫状带点白红的秽物,顾不得留哥嫂吃午饭,直奔铁路医院而去。

三个人急匆匆地来到不远处的火车站铁路医院。

医生简单的给红卫做了检查,责怪地看着仝兰芝和陈广良,说:“孩子都拉脱水了,怎么才抱来看病?”

仝兰芝瞬间哭出了声,恳求着:“医生!你救救俺孩子吧,俺们刚到新疆才一个多月。在公社也没少看医生,吃了药就是不见效呀,都说是水土不服,让俺不要着急。”

医生果断地说:“收住院。”

很快,医生、护士一起过来抱着孩子进入治疗室,不一会儿里面传来红卫挣扎地哭声,随后头上扎着针、吊着盐水瓶子的红卫被护士抱了出来。护士把孩子交给仝兰芝,并陪同送到病房。

陈广良小心地靠近挂着吊瓶的儿子,担心地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陈秀菊和铁路医院的医生都很熟,她来到医生办公室询问侄子的病情,恳请医生一定想想办法。

医生说:“这会化验室还没有上班,等下午一上班做个大便化验,就有治疗目标了。眼下孩子重点是把体液补上来。”

陈秀菊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安慰着大哥大嫂说:“在铁路医院挂几天水看着,医生说拉脱水了,挂几天水会好点。不要着急,等会儿上班了,我去给院长打个招呼,请他多关照关照。”

红卫住进医院后,一瓶接一瓶地挂着水。

第二天中午,陈秀菊和火车站邮电局里的一位彭姓大姐过来探视红卫。她亲切的对仝兰之说:“我和陈秀菊是五八年一起支边的同乡好友,你有啥困难尽管给我说,晚上我给孩子熬点米粥送过来。”

仝兰芝的脸上挂满了焦虑与担心,彭大姐的话温暖了她惴惴不安的心,小声的回彭大姐:“彭大姐,谢谢你!你们上班都挺忙的,孩子现在拉成这样,啥也不愿吃。”

“喂几口米汤也是好的。”彭大姐说。

陈秀菊看着焦心、面色蜡黄的仝兰芝,提高嗓门说:“嫂子!到了医院,孩子交给医生,你尽管放心。你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要不哪里来的奶水喂孩子?”

陈秀菊对彭大姐说:“彭大姐!你给孩子熬米粥,那我就不客气了。”说着她从提兜里取出干粮,“大哥!我给你和嫂子带的饭,就着咸菜吃吧。”

彭大姐看着陈秀菊说:“就你那婆婆,要让她天天熬米粥还不得要她的命啊!”

三天以后,红卫精神了许多,皮肤也饱满了起来,拉的次数在减少。

仝兰芝见丈夫在医院里也做不了什么,又操心家里的三个女儿,二妹为给他们俩带饭,每天都要和婆婆吵架。她便让陈广良先回家去了。

仝兰芝昼夜守护在娇儿的身边,祈盼着 小儿早日好转;她每餐强咽下饭菜,为的是孩子能有一口奶吃。

陈广良每隔几天就会步行走上来到医院看看,顺便给妻子带几块馕饼。

红卫经过救治,精神好了许多。和妈妈对视时有时能咿咿呀呀的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露着甜甜的笑脸。

红卫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拉肚子总算止住了。医生又给红卫做了一次全面的会诊,通知仝兰芝说可以出院了。

这时,离过年已经不远了。

陈秀菊给联系了去往火箭公社的邮政车,顺路把仝兰芝母子送到了家。

小芳、小萌、小燕背着书包放学回到家,推开门见到了一个月没见的妈妈,三个人兴奋的扑上来拥簇着仝兰芝。

小芳抢先说:“妈,我们放寒假了,我和小萌姐都当上红小兵了!” 说着还抬起胳膊让妈妈看别在右臂上的红小兵袖章。

小萌也高兴地抬起右胳膊说:“妈!你看,我也有。”

上一年级的小燕手捧着奖状,递给妈妈,说:“妈,我有这个。”

仝兰芝搂着小燕高兴地夸赞道:“妈妈的闺女都是好样的。”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火炉开心的剥棉桃,小燕缠着爸爸讲故事。陈广良讲的《急性子和慢性子》诙谐的故事情节,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夜深了,小萌睡醒一觉醒来,看见妈妈还在油灯下缝着什么。起来披上棉袄,从炕上下来,走到仝妈妈跟前,说:“妈妈!你怎么还不睡呀!弟弟生病你在医院照看了一个月,你不累吗?”

仝兰芝停下手里的活,把小萌揽在怀里,说:“妈不累!从你跟我来,妈光顾得家里事,没有和你好好说过话,告诉妈,还习惯这儿吗?想你妈妈爸爸吗?”

小萌想了想说:“有时想,但又不敢想。怕坏人知道了我的秘密。妈,你说我妈妈为什么是资本家出身呢?”

仝兰芝说:“孩子!出身是自己不能选择的,但你要记住你的妈妈没有剥削过任何人,她很早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你爸爸和你陈爸爸一样,也是参加革命的复转军人。你现在和妹妹不是都当上红小兵了吗?你现在是我们的女儿,贫下中农的女儿,没人敢欺负你。”

“去睡吧!明天早起来和妹妹一起打扫卫生,快过年了,妈给你做新衣服。”

第二天早上,躺下没有多会的仝兰芝起身下炕,把炉灰扒拉出去,生好火,烧了一壶开水,把脏衣服泡起来。

早饭后,小燕照看弟弟,小萌和小芳洗衣服,仝兰芝和丈夫把从生产队领来的口粮送到村头的磨坊里磨成面粉。

磨面坊里等着磨面的人很多,因为还有七、八天就要过年了。

磨好面粉,陈广良扛着回家的路上,遇见绕子队长和他的羊缸子热衣汗大姐。绕子队长热情地问候了一圈,突然想起了什么,忙问:“老陈!你当过解放军,你会开车吗?”

陈广良摇摇头说:“绕子队长,俺不会那玩意儿。”

“哎呀!现在嘛,有一个麻烦事情,公社给我们一个拖拉机,拖拉机你知道吗?”

陈广良一听绕子队长说到拖拉机,高兴地说:“绕子队长,拖拉机俺不会开,但俺会修理拖拉机,俺在拖拉机厂工作过。”

绕子队也高兴地说:“现在拖拉机的事情解决了半个问题,开的问题你再帮忙想想办法,支边青年里面劳道的人有。”

陈广良说:“俺帮你打听打听。”

绕子队长看着陈广良扛着的面粉,又说:“马上要过年了,家里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陈广良连忙说:“没有,没有!喝的吃的都有。”

绕子队长说:“我们老社员每家都有羊,你们新社员也要学习养羊。这几天天山上的羊要回来了,给你们每家分一头母羊,明年它给你们下一个羊羔子,过年的时候就有羊肉吃了。”

陈广良十分高兴地说:“绕子队长,有你在,我们新社员心里就踏实。”

仝兰芝问绕子队长:“你和热衣汗姐姐到哪里去?”

绕子队长说:“我的羊缸子爱漂亮,公社供销社门市部新到一批好看的花布,我们刚买上,去五小队找裁缝做裙子。”

仝兰芝说:“五小队还挺远的呢,把布给我,我给姐姐做怎么样?”

绕子队长给自己的老伴说了一遍仝兰芝的话,热衣汗大姐惊喜地连连点头,用维语说:“这个妹妹是个劳道人!”

绕子队长给仝兰芝翻译道:“我的羊缸子说你是匠人。”

热衣汗大姐把用绿色方巾包着的布料递给仝兰芝,仝兰芝让陈广良扛着面粉先回去,自己要随热衣汗大姐和绕子队长到他们家里去拿了件旧裙子做样子。

绕子队长的家 在村子的西边,一进门是一个大院子,有个和平房一样长的大凉棚,三间土坯平房的其中一间屋里有一面大炕。炕的四周墙上,有两处长方形的洞,被子褥子整齐地叠放在洞里。

热衣汗大姐热情地请仝兰芝坐到热炕上,拿出葡萄干和馕招待着仝兰芝。

仝兰芝用手丈量好热衣汗大姐身体尺寸,要了一件热衣汗大姐喜欢的旧裙子,匆匆别过热衣汗大姐和绕子队长回到家。

回到家,陈广良嘲讽地说:“少数民族的裙子你会做吗?”

仝兰芝生气地说:“没有这个金刚钻,就不会去揽这个瓷器活,你等着瞧吧。”

当天晚上,几个孩子趴在土桌子上写寒假作业,红卫早早地睡下了,仝兰芝做着针线,陈广良与张耀祖坐在炕前的火炉旁边开心地说着什么。

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刘一德过来串门,高兴地说:“仝大姐!俺明天准备回老家呢,俺担心你给俺介绍的对象,如果看不上俺可怎么办?”

仝兰芝一边做着针线,一边回答说:“俺估计没啥问题,只要你舍得花钱,保准能成。”

刘一德憨笑着说:“嘿嘿!俺把这几年挣的钱都带上了,三百块钱呢?”

仝兰芝鼓励着刘一德说:“你就放心回吧,结了婚就把媳妇带来新疆,要不然你那几个钱,可撑不住你那个老丈人折腾。”

几个人又聊了会,仝兰芝说:“不早了,你明天还要赶路,叫上耀祖弟回屋休息吧。”

张耀祖起身跟着刘一德走了。

仝兰芝让孩子们洗洗睡下后,把手里的布料铺到桌子上比划着。陈广良从墙上挂着的布兜里取出一封信,递给仝兰芝,低声说:“关祥飞回信了!”

仝兰芝立刻来了精神,问:“信上都说什么?刘老师和孩子们都好吧?”

陈广良叹口气说:“都不太好!缺吃少喝的还好说,就是处处受人排挤,黑五类的日子能好过吗?哎呀,你自己看信就知道了。”

仝兰芝极速地看完信,转头端详着熟睡的关小萌。

刘光华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刘老师悲痛欲绝,关祥飞里外跟着生怕妻子有什么意外。

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排挤和压力,两个男孩子时常为此和同学打架,最小的女儿为此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出门儿,只好在家里由妈妈教她学习。

生活的变故对两个大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就是对孩子的影响太深远了,这也是刘老师最焦心的事。

不论多难,刘老师都想要孩子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放学以后,为了免受同学们的辱骂,刘老师不让孩子出去玩,躲在家里和妈妈一起看书,自得其乐。

信中特别提到关小萌,刘老师庆幸小萌能在你们身边像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阳光的成长,感谢你们地不离不弃。

仝兰芝读完信,深切地感受到刘老师深陷泥潭的举步维艰。

仝兰芝和丈夫说了半夜的话,她说出自己的想法:“俺们要设法帮助刘老师一家离开那个地方,老家人多嘴杂,人难做呀。要是能来新疆和俺们一起生活在戈壁上,兴许生活会大变样呢,这里的人都非常的纯朴。”

陈广良挠着头说:“现在支边的政策有了变动,想个什么理由把他们迁到新疆来呢?”

仝兰芝想了想说:“就用投亲靠友的理由准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