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95章 新鲜事物

从长江到戈壁 第95章 新鲜事物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8 15:42:4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话说陈广良收到仝兰芝寄来的原单位公函,他马不停蹄地找到丹东原单位。

丹东很快按政策给陈广良做出了处理方案:全家回迁丹东,安排陈广良退休,给一个子女顶替上班的指标。当时,小芳已工作,小燕上高中,劲松红卫尚小。谁也不符合能去丹东工作的条件。

陈广良来信速让仝兰芝带着孩子举家迁去丹东。仝兰芝想起这些年来,丈夫东颠西跑已成常态,到哪里都不会长久。眼下,自己和孩子们在戈壁滩上刚有了些根基,一晃快五十岁的人了,再也颠簸不起了。

仝兰芝回信告诉了丈夫,自己和孩子们扎根新疆了,哪也不去。

陈广良办了退休手续后,单位还补发了他十几年的工资。

他又回到了老家,终日陪伴着母亲。陈刘氏心疼儿子身边没个伴,写信给仝兰芝说老家好了,如今不缺吃的了。让她带着孩子回来,好一家人团圆。

仝兰芝回信给婆婆,说自己和孩子们在新疆一点十几年,刚刚有了的生活出路,看到了希望,不好轻易放弃。假若举家回去,就又回到了从前。

陈刘氏见说不动仝兰芝,他又写信给陈秀菊,让陈秀菊劝劝大嫂。

生活告诉仝兰芝,为了孩子不能再颠沛流离了,谁说了也没用。

为此,陈刘氏对仝兰芝颇有微词。

八十年带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个体户也开始在边塞小城悄然兴起,不过,大多数人还都是持观望的态度。

仝兰芝第一次在生产队社员大会上听到这个名词时,心里也是懵懵懂懂的。但她明白这是对亿万百姓来说的特大好事。

仝兰芝开始天天关注报纸广播上的新闻,留心观望别人是怎么做的。

有一点她心里是确定的:那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店铺了。

同一时期,缝纫店里的几个小媳妇时不时的也不来了,后来,干脆把各自的缝纫机都搬回了家。。

天气转暖了,两只小燕子飞到仝兰芝新盖的北屋里安了家。

“妈!我回来了。”小萌让仝兰芝意想不到的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

“我的乖乖,你怎么有时间回家?“仝兰芝惊喜地看着小萌说。

“妈!我大学毕业了。”小萌说。

“工作分配到哪里了?”仝兰芝急切地问。

“妈!本来分到乌鲁木齐了,我想去年小香也出来上大学了,家里就爸爸和妈妈了,我就要求回来了。在县人民医院工作。“

“那建设呢?也回来了吗?“

“建设他保研去徐州大学做研究生了。“

第二天,红卫和劲松上学以后,仝兰芝特意和小萌一起去城里看小芳。

自从建国牺牲后,小芳没有以前那么活泼了。

刘老师把那辆崭新的自行车送给了小芳,目地就是让她回家时骑着方便些。

小芳每次回来都会看着建国的照片发呆。后天,刘光华把建国的照片收了起来。

小萌和建设放暑假回来后发现这个情况,小萌劝妈妈说:“妈妈!以后慢慢地你尽量少去小芳那里,她只要见到你,自然就会想到哥哥。这样只会加重她对哥哥的思念。小芳她需要开启自己的新生活,我们不要再去打扰他。只有这样她才能走出来。”

刘光华点点头,说:“还是你们年轻人理解年轻人,妈妈知道了。不过,小萌!你在学校里可要经常给她写信,你们是同龄人,从小一起长大的,多开导开导他。”

仝兰芝和小萌赶到电厂时,正好小芳刚下大夜班。

小芳和小萌一见面便嘀嘀咕咕滴说了没完。

“小芳!你稍睡会,一会跟妈妈去城里看看行吗?”仝兰芝问。

“妈!我们现在就去吧,回来再睡。”小芳说着,她脱去工作服,换了身干净又好看的水蓝色上衣和蔚蓝色的裤子。

小萌羡慕地瞪大眼睛说:“小芳!你穿这身衣服真好看,拿工资就是和我们穷学生不一样。”

“小萌姐!你很快就有工资领了。”小芳说。

仝兰芝也被闺女身上衣服的款式吸引,她说:“这件衣服你在哪里做的?”

“妈!在街上买的。”小芳站在镜子面前左转转右转转看了几遍,背起一个布包,“走,妈!出发。”

三个人自行车没法骑了,小芳推着自行车和妈妈,小萌上街了。

这次见到小芳,仝兰芝明显感觉到了闺女身上的青年人的朝气又回来了,眼睛里也有了光。

小芳和小萌陪着妈妈走在县城只有一条街的大街上,小芳指着一个门面一新的商店说:“妈!你看,我这身衣服就是在这个店里买的。”

“进去看看。“仝兰芝走在了前面说。

商店里的顾客还真不少,一位老者迎上来,客气地说:“这位大姐你需要的什么?我们日用百货,吃的穿的随便挑,买布不用布票,买糖不用糖票。”

仝兰芝新奇第在商店里看了一圈,她听那位老者说不用布票也能买布料,她给孩子挑了几块布料,柜台里面的服务员耐心地把仝兰芝选中的布料裁好,用一块牛皮纸卷好。还不忘微笑着说:“谢谢你的惠顾。”

从商店里出来,仝兰芝有些奇怪地说:“今天这个服务员态度真好,那个领导态度也好。不像有些服务员像向你欠他二百吊钱似的。”

“妈!这家是新开的个体商店,不是公家的。”小芳说。

“小芳!县里有几家这样的店了?”小萌也新奇地问。

“据我所知,目前就这一家。”小芳肯定地说。

仝兰芝停下来转身看了又看这家商店,自言自语的说:“现在私人真的可以自己开店了?这不是又修正了吗?”

小萌贴紧了仝妈妈说:“妈!乌鲁木齐像这样的店好多家呢。”

“妈!这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地,不允许坑蒙拐骗。”小芳笑着纠正妈妈。

“真不愧是工人阶级,小芳妹说的对,这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小萌哈哈笑着说。

“好了,带妈妈去看看刘老师,吃过午饭你回去休息,我回公社。”仝兰芝笑着说,她心里此时有了新想法。

刚下班回来的刘光华,正在厨房里做着饭。

小萌推开院子门大声地说:“妈!看我把仝妈妈请来了,还有小芳妹妹。”

刘光华端着和棉的盆开心地迎接着仝兰芝,她把盆递给小萌,说:“你和小芳妹做饭去,我抓紧时间和兰芝说会话。”

“刘老师,最近你还好吧?”仝兰芝关心地问。

刘光华双手在脸上揉搓了一下,说:“好的呢,兰芝!你放心吧,我们都要好好的生活着,否则就辜负了那些为国流血的孩子们。”刘光华停顿了一下,又说:“小芳每次来家我也是这样劝她的,你看她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变化?”

“我这次来发现她精神状态好些了。”仝兰芝说,“我听小萌说,她回到县里上班了。建设去老家继续读书去了,你和老关身边总算有个孩子陪着了。”

“你总是操我的心,你呢?我可是亲眼看到你自从跟陈广良结婚,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他就像个走马灯似的整天不着家,这又走五、六年了吧?说到这儿我到想起来,你现在还欠队里多少钱?”刘光华说。

仝兰芝想了想说:“去年的加上今年的,欠了不到200块钱。你不用担心,现在又不是从前,队里从来都没有缺我们娘几个吃的。”

刘光华去抽屉里拿出五百块钱,说:“我和老关平反以后补发了一些工资,老关和我说过好多次要帮帮你,这五百块钱你拿回去还了欠账。俗话说无账一身轻嘛。”

仝兰芝起身连忙摆手,说:“这了使不得,我手上零花钱不缺。你留着自己用。”

“我和老关每月有工资,小香上大学有国家管着,别和我客气,快拿着。”刘老师把钱塞进了仝兰芝随身的布袋里。

“小燕在石河子大学每月要你寄钱吗?”刘光华问。

仝兰芝手里攥着那五百块钱,说:“她学校里每月能给二十二块钱的生活费,这孩子会过,每个月给能省下十块钱呢。”仝兰芝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钱,又说:“我不能拿你的钱。”

刘光华有些生气地说:“啥时候和我分得那么清了?快装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