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开局就是城主,有点野心很合理吧 > 第130章 将忠

开局就是城主,有点野心很合理吧 第130章 将忠

作者:乾南辛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8 15:58:4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十月十三,霍方带着两千天道军降军回到了平中城。他先是将两千降军移交到募兵府,随后又去军务司军务处移交兵符,卸下兵权。

当日,军务平令熊智和军务司司长凌辩照例来到军营探望出征的将士们。跟随霍方回城的都是霍方手下的兵,经过与天道军的厮杀,回到平中城的仍有九百余人。熊智和凌辩分别向将士们说了几句勉励的话,随后霍方宣布全军歇息三日,众将士可离开军营,但不能离开平中城,引来众人阵阵欢呼。

待手下散去之后,霍方将两位上峰带到自己的公署内。霍方这一军常驻在平中城内,各项条件与驻扎在城外的军务司各军比起来,算得上是较为优越。

三人各自坐下,霍方丝毫没有面对上峰时应有的恭敬之情。

凌辩率先道:“小方,木已成舟,我们两个也不能改变什么。你尽快看开些,世事便是如此,没有公平可言。各人气运也各不相同,有起有伏皆是正常。”

霍方闻言不服,道:“君廷若是能出兵六千人,为何不一开始便让我带兵六千去平叛?若是我有六千兵马,还有那年辉张松年什么事?先让我去消耗叛民的锐气,再让他们两个就会耍嘴皮子的人过来摘桃子,谁能服气?”

“可谁让朱昆在前线战死了呢?那朱昆是什么货色你还不清楚?你还敢让他带兵去与叛民对碰,这不就是你的决策有误么。若不是朱昆身死,君廷也不会那么快便派援军出击,甚至是连具装重骑都派了出去。”凌辩继续劝道。

“我...”霍方觉得委屈,他知道朱昆不行,所以安排朱昆去解决城外的一小拨叛民,由他来应付城内叛民的大部队,谁知就是这样的安排,朱昆还是兵败被杀。其实朱昆并不是他们想的那么不堪,但也是霍方和朱昆二人的命不好,遇上了张乐的天勇军,致使一人失了军功,一人丢了性命。

“小方,如今我们在朝堂之上失势,许多事情由不得我们,你还是看开些罢。”熊智开口劝道。

“将军,我们军务司几万人,只要您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听您号令,还管朝堂之势做什么?那三公手上能有几个军啊?”

“住口!”熊智大怒,呵斥道。

熊智深吸了几口气之后,见霍方一脸不忿的样子,道:“小方,你是带兵之将,不是只顾听令埋头冲杀的小卒。为将者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忠字!军务司的兵只能姓炼,只能忠于君上,你自己好好悟一悟这个道理吧。”

熊智说完,不再理会霍方的反应,与凌辩离开了军营。

霍方目送二人离开后,呆坐在椅子上许久。

— — — — — —

十月十五,朝议。

五令阁右平令吴钧待三位司长说完便直入正题,拿出三份文书,道:“东领、福领和殷国先后送来文书,内容大同小异,旨在免除今年岁贡,顺便借粮,与明年的岁贡一起交回君廷。诸位同僚觉得是否有必要听一听文书所写内容?”殷国的文书不出信君所料,还是送来了君廷。

殿内无人说话,吴钧看向信君,后者点了点头。于是吴钧将三份文书交予一旁的内侍,内侍恭敬接过,当堂宣读。

内侍宣读完三份文书后,众臣一阵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过只是场面热闹,过了有盏茶的时间,并没有人有要站出来的意思。

“你们是毫无意见?还是有意见不敢说?”信君不耐道。

谏议府司书王策出列道:“君上,臣认为东领与北领受君廷命令,出兵君土救灾耗费颇大,自身也遭受洪灾甚为严重,请求免除今年岁贡情有可原。可是这福领和殷国,受灾不如二领严重,又无出兵耗费粮草,却请求免除今年岁贡,此举欠妥,有跟风讨巧之嫌。”

“嗯。”信君虽未开口,却是听得频频点头。底下不少人见信君如此反应,纷纷附和王策的意见,对福领和殷国的举措表示抨击。

“之前北领的奏请,我们如何处置来着?”信君问道。

“今年不交岁贡,明年交上两年的岁贡。”总务司司长韦明答道。赵帛主动辞官挽救了韦明的官职,无人再因错误救济灾民导致民乱一事刁难韦明,但韦明近来在朝堂之上也是少言寡语,非他所答之事一概不开口。

“既然北领和东领受君廷之令出兵救灾,岁贡一事便用同样的处置之法,你们认为如何?太公你觉得呢?”

“臣附议。”

“那便如此。福领和殷国的奏请又该如何处置?”信君不等众臣答复,直接问了炼桓后便下令了。

这下又没人应话了。

“黄平令,你觉得如何处置比较妥当?”信君点名黄伦,问道。

“这...驳回他们的文书,该交的岁贡还得交。”黄伦答道。

“你们可同意黄平令的意见?”信君问道。

殿内先是沉默了一两个呼吸的时间,接着纪康便道:“臣附议。”其余三位平令大人紧随其后表示同意。

“那便依黄平令之见,拒绝福领与殷国免除岁贡的奏请。去年两地交了多少岁贡来着?”

民务司副司温延答道:“福领交了两万石粮食,殷国交了六万石粮食。”

信君想了想,道:“福领和殷国两地确实受到洪灾的侵害,今年便通融些,福领交一万六千石粮食,殷国交四万八千石粮食便可。总务司批复文书的时候把这数目写上,也算给他们一点慰藉。”

“是,君上。”韦明应道。

“诸位可还有事?”

“君上,臣还有事。君土的秋收已完成十之**,各地的田税征收也几近完成,不少城镇的账目统计已送至民务司,而军务司也已完成各城镇接收灾民人数之统计。臣经过这些日子与民务司、总务司的众多同僚商议、合计,已完成向平东、平北两府除平东城之外各城镇拨付救灾粮食的数目安排,平东城的粮食拨付需等年副司回君廷之后另行商议。”吴钧说完,拿出一份账目,这是他近来主抓的一项政事,也是上任右平令之后的第一项大事,自然是格外用心,格外卖力。

最终信君还是同意了吴钧的粮食拨付计划,小部分城镇近日便会运去粮食,其余则要等到君廷收到今年的田税之后再行拨付。

— — — — — —

颜正初带着狼影的千人大商队,出了平中城后将前往平中城东北处二十余里之外的安平渡,在这乘上商船,顺着中炎河一直向北进入赤林河后,在北岸北领的抚南渡泊船卸货。

由于商队规模不小,在安平渡等了小半日才上了船。尽管狼影财大气粗有自己的商船,但安平渡是平中城外唯一的渡口,能泊船的位置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这铺天盖地而来的船只。颜正初也只能耐心等候,等了半日才等到商行的船,将粮食全部搬上八艘商船又耗费了小半日,待商队启程之时已是傍晚时分。

此时的中炎河明亮如白昼,河上不但商船多如鱼儿,甚至游船也不少,船上灯火透亮。有的船上是男女二人在花前月下吟诗抚琴,也有的船上是富家公子在风月之地花天酒地。如此景象若是文人墨客来了,必是要感叹好一副盛世之景。

颜正初见此心中复杂,一边心中唾骂这些酒囊饭袋浪费家财虚度光阴,一边又遐想如此无志的人生岂不快哉?

尽管河上的船多如繁星,颜正初仍觉得有一艘甚至是好几艘船在跟着商队,船上无数双眼睛在紧盯着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