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 第92章 龙场悟道

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第92章 龙场悟道

作者:口嗨王者小梦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9 13:04:48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阳明22岁考进士不中。】

【25岁第二次参加科举时,再次落第。】

【他的父亲王华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王阳明却说:他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

【时年28岁的王阳明高中进士。】

【受官场斗争影响,退居南宫第二,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二人。】

【受命观政工部。】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秋。】

【恰逢北地事紧急,王阳明遂上陈早年所作《边务八事》。】

【虽未被采纳,声望却与日俱增。】

【不久,出任刑部云南吏司主事。】

【奉命前往直隶、淮安府等地,会同各巡按御史审判重囚。】

【其后一段时间,王阳明日子过得十分清闲。】

【经常与文坛领袖李梦阳等对诗作赋,一度沉溺于词章仙佛之间。】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31岁的王阳明幡然醒悟。】

【随即上书告病还乡。】

【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潜心静修。】

【其间时常与恩师许璋共参妙道,并自号为“阳明山人”。】

【经年静修,使得王阳明得以大彻大悟。】

【终放弃佛老之学,皈依儒家正统,继而开始积极入世致用。】

【弘治十七年,夏。】

【王阳明回京复命时,恰逢山东乡试在即。】

【遂被聘为乡试总裁,其间所有《试录》皆出其手,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王阳明就此开始广收门徒,授业讲学。】

【同年九月,王阳明改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官秩不变。】

【弘治十八年,王阳明与翰林院湛若水在京师一见如故。】

【两人旋即约定,共以昌明圣学为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十一月。】

【王阳明上书劝谏营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

【挨了四十大板,被贬。】

【明武宗正德三年,夏,王阳明赴任龙场。】

【历史上有名的“龙场悟道,一步入圣”便是在此处发生的。】

后世实时弹幕——

“放眼小说界,龙场悟道,一步入圣,也是相当炸裂。”

“前途坎坷,却成就了王阳明的成圣!”

“回复楼上:不成圣,终为蝼蚁(笑的露牙)。”

“王阳明所悟之道,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知行合一,当时他所悟,却悟尽了知行合一。”

“王阳明之前两千年五百年的华夏哲学是专属孔老的。

王阳明之后,至今五百年的华夏哲学是他一人开创的。”

“回复楼上:本质上还是没有脱离孔孟。”

“回复楼上:王阳明基于孔孟而得出的一个全新的道理。

推翻了程朱理学,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道。”

“放在修仙小说里面,这叫成仙(狗头)。”

“哪个大神简单说一下,王阳明的心学讲的是什么?”

“回复楼上:其实心学的定义很玄奥,但是心学的行为准则很明确。

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意思就是你的行为要符合你的内心。

你对他人的行为要符合你的良知。”

“回复楼上:知易,做到行最难。”

“回复楼上:心即是道,行中知知中行,知行合一。”

“作者能不能讲一下,龙场悟道到底悟出了什么?我洗耳恭听。”

“龙场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春秋时期。

颜回神色激动道:“快看,后世华夏两千五百年的华夏哲学是属于孔老。”

“这岂不是在称颂夫子的伟绩。”

“后世王阳明一步成圣。”

“那岂不是夫子也是圣人。”

诸位弟子皆兴奋无比。

反观孔子神色淡然,口中咀嚼着“知行合一”四个字。

秦朝。

“后世有圣贤竟然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

始皇嬴政徐徐道:“寡人观后世华夏人的评论。”

“依稀看到了王阳明心学的边边角角。”

“虽不甚明白。”

“但仍然能感觉奇妙之处。”

公子扶苏连连点头道:“王阳明可以基于孔孟之道,创出属于的道理,难得啊。”

汉朝。

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刘彻,莞尔一笑道:“不容易啊!”

“后世人竟然还推崇儒家之术。”

“更是让朕没有想到的是,有人能利用孔孟之道,创出自己的学派。”

唐朝。

李世民轻声喃喃道:“能和孔老两分后世华夏哲学的圣人。”

“倒是勾起了朕的兴趣。”

“只是看只字片语,颇有圣人风范。”

“不知道具体的龙场悟道是个怎么样的存在。”

明朝。

帝王空间。

明武宗笑道:“王阳明心学,朕可是喜欢的紧。”

嘉靖帝:“王阳明是个不凡的人物。”

“在他之前,儒士们研究的是朱熹理论。”

“阳明心学一出,都全部钻研他的心学了。”

“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后世华夏竟然这么尊崇他的心学一说。”

朱棣开口道:“既然你觉得他很厉害,为什么重用严嵩父子。”

“而不是重用王阳明?”

”这……“嘉靖一脸尴尬。

武宗朱厚照冷冷道:“嘉靖任用大臣,听说是青词写的好。”

“才能获得重用。”

“我估计,王阳明不太喜欢写青词。”

朱棣把手上的打帝棍递给朱厚照道:“一听到青词我就气。”

“给我再打嘉靖一百下。”

“让他好好长长教训。”

虽然朱厚照把皇位传给了嘉靖,但是对于嘉靖在位期间,沉迷丹药之术,也是厌恶的很。

还没有来帝王空间的时候。

在天幕上看到嘉靖在位期间做的一切,他就想进来狠狠教训他一顿。

这下可算是逮住机会了。

啪啪啪!

朱厚照狞笑接过打帝棍,一棍子一棍子抽在嘉靖脸上。

一旁的隆庆皇帝扭过头不去看,小声道:“倒是可惜。”

“我在位期间,王阳明先生已经去世。”

“要不然面睹先生的风采,请教一下阳明心学,想来也能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崇祯连连点头道:“虽没有目睹阳明先生的风范。”

“但是有幸我也读过他的心学。”

“他能被后世华夏人这么尊崇,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