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两颗卤蛋,有了系统咱就图这个? > 第116章 猜测的猜测

两颗卤蛋,有了系统咱就图这个? 第116章 猜测的猜测

作者:还是老周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4-29 13:24:4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所以说,这哪是研究物理,这就是研究玄学呀。”老周说道。

“倒是偏理论了一些。晓月,那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林教授问道。

张晓月低了一下头,有些不好意思,“我的研究方向,是要找到这些模糊介质。”

“诶?不对呀,你们刚才不是还说,离动手早着呢,离找到它,更早着呢吗?”老周问道。

“这两句并没错,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更早,尽早地开始研究如何动手,如何找到它呀。然后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确定一个靠谱的行动方案。”张晓月说道。

“就是在前一个猜测的基础上,再继续猜测呗?”老周说道。

“周老师,其实冯彻前辈之所以对这个方向如此地专注,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模糊介质,已经在咱们的不经意间,出现过了。”

“啊?出现过了?长什么样?有图吗?”

张晓月摇头,“这是他凭借数据分析,推断出来的。”

“这么初期的推测,还能有数据分析?”林教授问道。

“是的,尽管这些推测都很初期,但冯彻认为,总会有一种物质或能量,是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现状的。”

“目标是挺宏伟的,可现在给充电器套个壳,广告都敢这么吹吧?凭什么是他的这个……什么模糊介质呢?”老周说道。

“改变世界的,很可能不是模糊介质,并且也很可能不是暗物质,甚至不是目前大家研究的任何一种,但我们都相信,改变世界的物质是存在的,我们必须用这种信念去追求目标,否则可能大家都会撑不下去的。没了骨架,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崩塌的。”

“嗯,晓月说的对。”林教授说道。

“因此,冯彻说,既然这种东西能够改变世界,那么就不会永远不可知,永远不可触达,这种东西,肯定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被我们感知到,甚至已经被我们感知到了,只是被淹没了。可能藏在历史典籍里,也可能藏在烤箱的面包里。”

“这么说的话,我真有些好奇,他是怎么做的分析了。”林教授说道。

“在上世纪**十年代,世界各国都进行了比较频繁的小型粒子加速试验,也正是因为这些试验的结论,才让世界诸强,最终决定建设了大型粒子加速器。冯彻以这个时间段作为时间参数,对全球范围的异常气象、自然灾害、战争、饥荒、流行病毒、物种灭失速度、海洋污染事件等进行了分析,当然,也包括国家级的经济危机以及超自然异常现象报告。”

“他的小组有多少人?分析这么多数据?”林教授问道。

“不需要太多人,他的分析只是停留在算数层面,就是以年和月作为颗粒度,与那些粒子加速试验进行比对。结果发现,自然灾害和超自然异常现象,这两项的数量,与加速试验是正相关的。而自然灾害方面,可能的上游因素则更为复杂。”

“所以,就只剩下了超自然异常现象?”老周说道。

“对。”

“这不还是玄学?”

“不止您这样质疑,当时的小组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也有人将这些超自然异常现象的案例增多,归结为通讯手段的进步。”张晓月说道。

“是呀,可能的因素太多了,这样推导出来的结论,立得住吗?”林教授问道。

“冯彻对这些超自然异常现象也做了逐个排查,他发现这些现象的类型,与其它时间段内的类型都不太一样。”

“类型?不一样?”

“是的,这一段时期内,案例的大多数,无法提供实物证据,只有口述和人证。”张晓月说道。

“那这几乎可以等于没有证据呀?我本人对这些现象历来是不相信的,他们提供的证据也大多经不起推敲,但至少会提供一点录像呀,残骸呀什么的。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仅凭一张嘴,那这造假的成本也太低了。”林教授说道。

“但冯彻发现,这些案例中,大多数的报告人,都不是出于登报和在电视上露面,甚至有的案例只记录了报告异常的人数,连人名都没有披露,这就与以往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张晓月说道。

“也有可能是为了吸引游客,不留名也正常。”林教授说道。

“可这些事件大多没有在媒体上公布,却在一段时间内,在多个国家内发生,有些不约而同的意思,冯教授对这一点也考虑了很长时间。”

“异常报告的内容还记得吗?给我们说几个?”

“嗯……罗马尼亚,有几个人,一起报告,说是走在马路的这一边时,就会看不清东西,换到马路另一边,就一切都正常了。”张晓月回忆道。

“可能是天气原因。再说一个。”

“另一个好像是在西班牙,有一个人在游泳的时候,说里面有东西在咬他,但大家检查泳池,也没有任何发现。派对的其它人也去尝试,有三个人也说有东西在咬自己,而其它人进去,却没有什么反应。”

“可能是水温对流。再说一个。”

“还有一例,是在柏林,一个人独自爬山,爬到山腰时,会感觉到非常恐怖,但离开那个区域就不会有那种感觉。之后又有几个人去尝试,也都诉说了相同的感受,几周之后,就慢慢再也没有人报告了。”

听到这里,林教授思考了一下。“都不是一个人的证词,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异常。异常现象的时间可能不会持续太久,最为关键的是,都发生的人的身上。”

“是的,只有人亲身到达现场,才会有这些异常,没有其它的实物作为佐证。而这些现象,与同期的热门事件,比如UFO之类的,受关注程度就差得远了,大家都对这些案例,没有关注的兴趣。”张晓月说道。

“而没有受到关注这一点,又恰恰符合冯彻的前置假设,它被淹没了。”林教授说道。

“是的。因此,冯彻又对这些案例的各方面信息做比对分析,他在地理位置这角度,找到了突破口。”

“是特殊的形状吗?”

“原本以为是的,他将同一时期的事件发生地点在地图上做了标注,位置初看起来,总是感觉好像是有规律的,好像是个什么图案,但又确实看不出来。总觉得很别扭。然后他们研究小组又转头去研究其它的参数去了,但也没有什么亮眼的结果,相比起来,地理位置这方面的结果,还更让人期待一些。”

“这就是研究的低谷期呀,大多时候都是很迷茫的。”林教授好像很有感触。

“没错。为了缓解停滞期里,大家的焦躁情绪,有人提议去看电影,然后,转机来了,冯彻在看一部美国电影的时候,受到了一样东西的启发。”张晓月卖了个关子。

“哦?什么东西?”林教授问道。

“南瓜灯。”张晓月说道。

“扑”的一声,老周把一口茶喷在了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