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两颗卤蛋,有了系统咱就图这个? > 第119章 算命

两颗卤蛋,有了系统咱就图这个? 第119章 算命

作者:还是老周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4-29 13:24:4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这个问题可是很基本的了,难道冯彻的解释,比彩票更离奇?”林教授问道。

“简单来说吧,冯彻前辈认为,粒子加速试验,可以产生宇宙。我说完了。”

张晓月安静地坐着,等待两人的质疑。

等了一会儿,也没人说话,就抬头看了一眼老周。

“不用看我,我这点知识储备,根本听不太懂,哪能质疑冯彻呀。”老周笑着解释道。

张晓月又看向了林教授。

“是产生微观宇宙?”林教授猜测道。

张晓月拼命点头。

林教授也略微点头,“的确是一个会受到不少质疑的想法。冯彻的意思是,通过粒子加速试验设备,进行的碰撞试验,可能会产生宇宙?但由于那些加速器的能量和设计所限,可能不会产生我们通常认为的宇宙,最多会产生微观层面的?是这个意思吗?”

“对的,对的,林教授。”

“但并不是每一次碰撞,都一定会产生微观宇宙,所以尽管进行了那么多次的试验,可能够被研究的,也不多。”

“对的。”

“然后接着你刚才说的那个理论,所有宇宙的模糊介质又是连通的,这样,别管产生的宇宙有多微末,都得遵守这个法则,所以模糊介质才会以波纹交汇的形式展示出来。”

张晓月得觅知音,一直在点头。

“如果确实是微观宇宙,那它的模糊介质的尺寸能有多大?按你刚才描绘的情形,波纹半径至少几百公里了吧?”林教授问道。

“林教授,我真的没想到,您对冯彻前辈的设想,理解得如此深刻。”

林教授看了一老周,没有说话。

“您的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上世纪**十年代的设备,能量和设计上都差不多,所以猜想能够产生微观宇宙的尺寸也差不多,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尺寸,就像您说的,产生的波纹半径竟然会有几百公里,甚至更大,这一点,冯彻前辈开始也是没有预料到的。”张晓月说道。

“如果按他一路以来所作的假设来判断,这个半径,可能还真的是个常数了呢。”林教授回应道。

“是的,由于最开始对模糊介质的表现形式根本没有概念,所以当一步步抽丝剥茧,到了波纹半径的时候,冯彻还是很高兴的,就像您说的,至少我们在开没有开始动手之前,就已经提前掌握了这种试验设备所产生的模糊介质的尺寸量级。”张晓月说道。

“那这么说来,以后你们进行试验的时候,还得用那些上个世纪的旧设备?”林教授问道。

张晓月点头,“是的,至少冯彻在试验建议里是这么写的,因为如果换成更高级的设备,尽管产生的可能仍然是微观宇宙,但要差上不知道多少个数量级。而现在这个波纹半径也只有这一个尺寸,我们也根本没有经验去判断,如果微观宇宙的尺寸大上一倍,波纹半径是大上十倍,还是十万倍。”

“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真是大上了十万倍,你们可能就要到天王星上去找模糊介质了。”林教授笑道。

“这怎么刚才还在说彩票,这么一会就到了天王星了,这跟看科幻电影似的。”老周说道。

“有人说,很多科幻电影都是把发现的事实拍成电影给大家看,这样等到现实来临时,才不会吓到大家。”林教授回应道。

“是的,但科幻电影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会影响未来的科研方向。”张晓月说道。

“哦?这个看法倒是不多见。”林教授有点好奇。

“如果一伙人,希望能够在开普勒行星上找到生命,那么他们可能会拍一部探讨火星人的电影,让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看,那么就会在数量庞大的孩子当中,埋下寻找火星人的愿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可能为了这个目标努力,而如此多的人的努力,最终形成的合力,又会不断产生新的影响,寻找地外生命这个方向,就可能会被不断研究,产生的成果,就会远远超过火星人了。”

“嗯,这样看的话,你说的这伙人,不但省掉了启智成本和宣传成本,还能赚一大笔钱呢,哈哈。”林教授笑道。

“科幻电影的作用我是没啥感觉,但那整容染发的,应该和那些外国明星脱不了关系吧。”老周说道。

“嗯,虽然周先生说的已经属于社会问题了,但其实和晓月刚才说的科幻电影影响科研方向也是同一个道理。”林教授肯定道。

“这个方向,在冯彻之后,就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了吗?”林教授问道。

“冯彻前辈去世后,他的那些同事,我知道有一位去了美国,还有一位去了意大利,其它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但基本上就慢慢淡出科研一线了。”张晓月说道。

“挺好的一个团队,可惜了。”

“我说一句哈,晓月你别多想。”老周说道。

“周老师,您说吧。”

“如果这个方向真的有前景,咱们国家不会就这么不管了吧,总会再攒一些人,继续干的吧?所以,是不是这个模糊介质,就没什么用呢?”

“周老师,您说的话,其实是很中肯的,我们也承认。但现在我们可能是在隔着几十层的薄纱来研究未来,信心和挫败,都可能只是在一念之间。冯彻前辈相信,信息就是能量。我们总能找到办法,利用这些信息,利用其中的能量。”

“要说能量,为什么要用这些不知道在哪的能量?咱们现在不是有核电站吗?未来要是再找到了暗物质,能源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吧。”老周问道。

“周老师,您觉得,未来的能量会被主要用在哪里?”张晓月问道。

老周摇摇头,林教授回应道,“我猜是算力?”

“是的,按照目前AI行业的发展来看,在提升算力这条道路上,人类肯定要开始加速跑了,应用得越广泛,算力的消耗也会越大,人们的**也会像打开了新一层的盒子,迸发开来,而这背后的能源缺口,肯定是极为惊人的。”

“算力的提升,导致能源的消耗,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但产生缺口?这个缺口,难道还会超越我们对核裂变的研究吗?”林教授问道。

“林教授,要问缺口有多大,就要看人们要用这些算力,去计算什么了。”张晓月答道。

“算什么?我能想到的也不多,可能要算虚拟现实?更复杂的气候模拟?还有我们的生命科学领域,药品研发,还有你的物理学,研究宇宙的本质吧。不知道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是遗漏了一个方面,而且是最关键的一个。”

“哦?那是要算什么?”

“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