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97章 曾经的北境之光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97章 曾经的北境之光

作者:旗鼓相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9 20:54: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素闻鲜卑人英勇好战,不擅阴谋诡计,竟然能令百战的关西军中计,对方必然有善于用兵之人。正如朝廷之上各位大臣所言,对上谷郡用兵得不偿失。大军出动,日费千金。

即使夺回上谷郡后,也极难治理,何况还要驻守重兵于此,随时防范鲜卑、匈奴等外族的入侵,钱粮在贫瘠的当地无法自给自足,都需要朝廷的提供。当年秦国崩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北上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以及五十万大军南平百越之地。”白起淡淡的说道。

“那依武功侯所见,关西军溃败,大将郭汜被杀之事就算了?”李儒又问道。

“现在的情况不宜对外用兵,而且还是对我们几乎没有威胁的上郡之地的异族用兵。如今关东联盟虽然瓦解,但是他们仍然将董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一旦战事不利,或者陷入拉锯战、消耗战,天下必将再次云集响应。到时候还能否击退诸侯联军,犹未可知也。

董公此时此刻当主修仁政,收揽人心,方为上策。否则一旦外部遭遇战事,内部又开始反叛,内忧外患之下,关东之地不复为董公所得。

徐州牧陶谦治下的新政,深得人心,百姓拥戴,希望董公能仿效之。”白起语重心长的劝谏道。

“武功侯你现在越来越放肆了,公然指责董公不修仁政。”李榷脸色冷厉的说道。

“仁政不是你我说了算的,而是要看董公治下的百姓如何认为。诸位大人不妨私下去关中以及河南郡的各地巡察,看看治下的百姓生活如何?在安排人去徐州看看,就可一目了然。”白起侃然正色的说道。

董卓听闻白起之言,脸现不悦之色,喝道:“蔡伯喈博学多闻,被世人推崇备至,大家都赞你乃旷世大才。这些年你北居五原郡安阳县,南临江东吴郡,向西游历陇西,又在徐州避世数年,必然了解百姓们的生活情况。你来说说看,关中地区以及河南郡百姓的生活,真不如其他地方?”

蔡邕当初因为得罪灵帝身边的不少人,被人诬陷,在外避难十数年。董卓进京掌权之后,采用麾下谋士们的建议,亲近士人,征召名士,蔡邕也正是如此被董卓征召。

蔡邕知道董卓暴怒无恩,并非社稷之臣,所以推辞自己有病,不能前去朝廷赴任。

但是在董卓恩威并施之下,才不得已的来到京城赴任。董卓和蔡邕交流后,对于蔡邕的才学非常震惊。三天之内,历任御史、尚书、谒者,遍历三台,深受董卓的器重与尊敬。

蔡邕被董卓亲自点名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说道:“徐州之地原本就富庶,近些时日徐州牧陶谦驱逐境内的群盗,迎回彭城王刘和。改革变法,励志图新,调低赋税,百姓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已经俨然成为乱世之中的华夏乐土。

而关中地区连年征战不休,近些年又多有天灾,朝廷也没有给于百姓相应帮助,以至于关中百姓生活困苦,人人皆脸有菜色。”

“哼,既然徐州如此富裕,税赋可有按时上缴朝廷?”董卓不满的冷哼道。

“启禀董公,徐州确实按时上缴税赋,并且还进贡一些海产品给圣上,圣上非常喜爱这些食物。”李儒如实禀告道。

“徐州富裕,我们能否调高税赋,让他们每年多缴纳一些钱粮?”董卓问道。

“万万不可,如今愿意向朝廷缴纳税赋的郡守刺史本就不多,如果调高税赋必然逼他们与朝廷决裂,到时候不但无法收到税赋,反而让董公的敌人越来越多。”冯异急忙劝阻道。

“董公,我们是否可以仿效徐州的税赋和律法?”贾诩突然出声问道。

“徐州的改制变法适合我们吗?”董卓沉吟片刻,灵机一动的反问道。

“徐州兵临大海,极少遇到天灾,境内盗贼已除,又无战乱,他们制定的政策乃因地制宜,如果其他地方一味效仿,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过,他们其中一些适合我们关中地区以及河南郡的措施倒是可以采纳。”蔡邕见到董卓如此询问,内心激动的上前说道。

“既然伯喈对于此事如此上心,就由你全权负责,根据徐州新颁布的法制税赋为我关中地区以及河南郡重新拟定一份。等我过目之后,再和群臣讨论一番,没有问题之后,就尽早实施。”董卓当机立断的下令道。

“董公英明!此乃百姓之福也!”冯异当先拍掌称快的说道。

“董公英明!”其他人也随后称赞道。

“哎,确实多少年没有为百姓做过这样的大事了。”董卓见到众人心服口服的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称赞,非常高兴,这是他多少年来都没有遇到过的。

这些年来,他手下之人不是对他阿谀奉承就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做错事,被惩罚。而他自己也慢慢养成骄纵、凶残的性格。

今日下定决心为百姓做一件大事,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自己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那个在边境为大汉守国门,与麾下士卒同甘共苦,得到赏赐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的北境之光。

边境的百姓见到自己都会热情洋溢、发自内心的上前问好。

只是可惜,那样的时光永远回不去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自己是否还会变成现在这样?

…………

次日,大汉朝廷接二连三的接到好消息。

代郡太守刘备兵出雁门郡,击败乌桓首领能臣氐,将雁门郡境内的乌桓军队驱逐,重新夺回了阔别大汉无数年的雁门郡。

朝堂之上。

司空杨彪老泪纵横的说道:“雁门郡自高祖建立汉朝,将韩王信分封到雁门郡的马邑县开始,这里就是大汉不可分割的领土。

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远征异域,威震大漠。雁门郡更是从防备匈奴的第一战线变成进攻匈奴的中转站。

王莽篡汉后,雁门郡丢失,被胡人占领。

光武帝复国之后,用了许多年才重新夺回雁门郡。

几代之后,雁门郡再次丢失,距今已有数十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