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断头刀 > 第1章 未命名草稿

断头刀 第1章 未命名草稿

作者:尚雍散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05:35:29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而关家吃这碗饭却吃得尤其长远,且人丁兴旺,几代下来也未见颓势,据村中知道些虚头细脚的人讲,这个都是因为关家的刀曾得过神仙的指点,被去了刀头之故。刀必有刀头,一来可以砍削,二来可以突刺,可一旦去了刀头,便煞气顿减,能将一番血腥活儿变成解刑徒牢狱之苦,送其入阴司轮回的好事儿。不论刑徒多么穷凶极恶,经过这样的死法儿,化作厉鬼也能感恩三分,护卫其家福佑绵长。

其实确切说来,他家的刀就是截头刀而已。若说起截头刀,确是古来罕有,历史上只有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孟获惯用此刀。其人刀法奇绝,上阵杀敌之时万人难挡,但时隔千年刀法早已失传了,而关家也只是机缘巧合,学会了其中的“推”法罢了。他家的“推”法较之其他两家更要讲究一些,不但运刀要准、平、稳,更讲究一个快字;推时须墩身,滚肩,缩胯,身如反弓,远看就如同给刑徒作揖似的,刀锋过处人头竟能稳稳地停在刀面上,真是给足了死者面子。所以当时有钱的大户人家倘或有子弟要出大差,便争相来请关家行刑,为此不惜送上大把的花红财礼,还得满嘴的奉承话儿,生怕对方一个不答应,使受刑的人遭了最后一遍罪。

关家的祖上也非泛泛之辈,曾被御赐黄封为八旗勇士,并官至都统,颇有战功。可他的后辈儿孙却个儿个儿的不争气,真是“黄鼠狼下豆处子,一辈儿不如一辈儿。”几代下来,不仅被渐渐踢出了官场,且连半个读书人也没有供出来,只好退而求其次吃起刽子手这碗末流的武行儿饭了。好在关家做起活儿来一向地道,江湖上颇有名号,以此还算混得下去。可是天底下没有永远不破的铁饭碗,到了关三儿这代却怎么也混不下去了。因为什么呢?您再接着往下看。

关三儿是关家的独子,本来生得浓眉大眼、相貌不凡,可偏偏在小时候得过一场天花儿,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落了一脸麻子,算是破了相了。可他为人仗义,好个打抱不平,左近的一帮子“呀咋子”、“琉璃球”全都敬他、畏他、惧他,便一齐给他起了个“麻三儿”的绰号。后来村中人叫的久了,本名儿倒没人再去提了,都只叫他麻三儿了。

关家虽说吃的是官饭,却不是在册的官人儿,按月有月银可以领,而是仅有一个挂名儿的差事,能不能有收入得看这个月出大差的人多不多,就这还是老爷子攀了庆王的门子,花了银子才运动来的。在大清朝好的那会儿,八旗子弟总有月银可以领,必有老米可以吃,根本用不着出去做活儿,早就轻省惯了。然而就算是铁杆的庄稼也经不起岁月的消磨,过了百十来年,八旗人家大都没落了,而关家老爷子倒是有着八旗子弟的骨气,不肯就这么辱没了祖宗,便立志从军,恢复祖业。然而那会儿的清朝官场早就**透了,敢在门口儿挂着大秤卖官儿,普通百姓真要是闭着眼睛从军,只能做个战场上充数的大头丁,白白枉送了性命。没法子,老爷子只好翻出家谱,拼了老命才算攀上了庆王的包衣奴才,又打点了些银子,这才从衙门里谋了个挂名儿的刽子手,聊以为生。

这份差事来之不易,老爷子当然把它看得比命还重要了,总指望着能借此发迹,重振祖上的雄威,于是那把祖传的断头刀就成为传家之宝了。为了显示这把刀的尊贵,老爷子特为它修了一座祠堂。说是祠堂,其实比村里的茅坑儿也好不到哪去,不过是茅草为顶,芦席为墙罢了,一入秋冬之季,只要朔风这么一刮,祠堂就会东倒西歪,让人看着脊梁根儿也跟着发凉。

您别看祠堂简陋,其中还依例设了香案,终日里青烟缭绕,远看还真有几分仙气呢。可是村子里的人只要看见了摆放香案的供桌,便能猜出供桌及香案必是从村头的破庙里偷来的。每当有人如此质问,老爷子便会理直气壮地说:

“尔等凡夫俗子而已,肉眼凡胎怎能知晓这宝刀的来历?如若将它说明,真真能惊杀尔等。此刀乃是顺治爷御赐的宝物,刀锋上附有龙气。想当年我家先祖将其悬于腰际,南征北讨,杀人无算。刀锋过处犹如电光破空,砍头劈甲更胜削瓜切菜。用上土地庙的供桌怎么了?要说这还是土地爷托梦求我搬的,能接三分龙气儿,也是他的福份了。”

总之对于八旗子弟的那副腔调和一张酸脸,老百姓早就看的够了,于是再也没人愿意与他拗口,只是土地庙的老鼠跟绿豆蝇也尾追而至,见天儿在一块儿起腻。

至于那口刀,闲常便架在供桌之上,下面垫了一块土红色的方巾,半尺长的刀柄上用细绒绳坠着三枚铜钱儿,风一吹就叮当作响。老爷子还在刀的对面儿悬起了一面铜镜,说是刀锋太锐,务必用铜镜向回影射,否则杀气就能伤及路人。可对于一般人来说,这都是无稽之谈,大家伙儿下地干活儿,见天儿打这儿过,也没见谁被伤着一根汗毛,只有村尾的张屠户曾试过宝刀的锋芒,用它杀过一口年猪。

在麻三儿小的时候,他当然不明白什么叫做皇封御赐,却也知道他家这口刀来头不小。叵耐张屠户性子粗夯,不识高低贵贱,只晓得刀能杀猪,借去用了一次竟然用顺了手,第二次便又想来借。麻三儿他爹心中不快,但又怕得罪了屠户,到了年根儿没有猪肉吃,只好拉长了声调说:

“您总用宝刀杀猪,那就是糟践东西,若是犯了冲,损了我大清的武威,岂是儿戏的。”

张屠户鼠目寸光,眼睛只能看见肉案子,他才不管什么大清国的运数,只想着生意好做,硬是死气白咧的讨了去,可这一回就用出了事儿。后来听有人说,那口刀实在太快了,只轻轻一削就将整个儿猪头砍掉了,然而刀势却不减,连同底下的长条儿凳子一并给砍断了,还捎带脚儿削去了张屠户的半个脚掌,成了废人。

就在麻三儿长到十六岁的时候,他的爹娘便作了古,就剩下他独自一人支撑家业。家里并没给他留下什么像样的东西,仅有几间破屋,一副铺盖,还有那口刀。他只好四处打短工,吃百家饭,来填饱肚子。家里虽然穷,但“豆腐散了豆渣在”,祖宗的规矩却也不能坏,那就是关家的男丁在成人之后,都要举行个仪式将刀起了,起刀后便要学刀、用刀,凭着刀出去挣饭。可麻三儿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发愁,哪儿有钱举行什么仪式呢?而没有仪式,起刀便名不正言不顺,难以得到列祖列宗的护佑,一旦有了一差二错就连进祖坟的资格也没有了。为此他绞尽了脑汁,最后只好去求村里的神棍成瘸子,来帮这个忙了。

成瘸子只是个来闯关东的穷汉,因为走路有些跛脚,便被人唤做瘸子,至于他的腿是怎么伤的,到了后面自有详述,当下暂且不表。起先,他到村中只是要饭,待看到乡下人有些怕他,便信口胡诌,说自己在终南山上学过道法,可以呼风唤雨,拘神遣将,倘或哪家有妖鬼作祟,由他捉拿定是手到擒来。可时间长了,他的底细便被大家伙儿摸透了,这位爷不用说降妖捉怪,就连批八字儿都算高看他了,于是乎再没人肯买他的帐,他便只好继续讨饭为生了。

然而“一千人有一千种性格,一万人必有一万种打算”,村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他看不上眼,麻三儿他家的老爷子就觉着这个“成大逛”是个能人。所谓“大逛”是东北老时年间对闲汉的蔑称,那会儿老爷子已经在衙门口有了差事,能时不常的弄回点儿花红赏银,日子便渐渐有了起色。俗话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老爷子既然能吃的饱了,便有资格偶尔发发善心,于是在成瘸子要不到饭的时候,老爷子便给他弄些清淡的饭菜,而逢年过节甚至还能带挈他些炖猪肉和槽子糕。对于要饭的人而言,一块儿干饼也能成为救命粮,更何况好酒好菜呢。于是两人间便有了交情,还学着戏台上的样子捻土为炉,插草为香,拜了把子。若是按年龄排序的话,成瘸子为弟,老爷子为兄,论起来麻三儿还要称呼他一声“叔儿”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