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被短视频轰炸后,老祖宗们惊呆了 > 第120章 舜以孝行而闻名

被短视频轰炸后,老祖宗们惊呆了 第120章 舜以孝行而闻名

作者:月白烟轻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4:25:2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不过究竟是有多硬才能够吃一上午都没吃完。

老祖宗们表示他们也想试一试,他们对此持怀疑态度。

[你们懂一瓶止咳糖浆,被分着喝的感觉吗?]

“止咳糖浆!”

这几个字分开来看倒是看得懂,怎么拼在一起他们就不明白了呢?

医者们对此表示非常好奇,糖浆,甜的嘛,但是怎么能止咳?

莫非是把药熬成糖浆的样子了?

良药苦口,医者们很多时候开的药都是苦的,少部分不那么苦也是因为药材的原因。

但是后世人喝的止咳的药真的有那么甜?还好几个人分着喝。

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向。

如何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让良药不那么苦,这个问题值得医者们好好研究一番。

[因为追我的男生做的牛肉干好吃,她们非要我和人家在一起,为了吃到牛肉干。]

“牛肉!”

“怎么能吃牛肉。”

老祖宗们表示大为震惊,牛可是不能吃的啊,谁要是吃了,那不得在牢房里头住几天?

要知道,在老祖宗们眼里,牛可是重要的,除非是老死的亦或者是意外死的。

不然老祖宗们可不敢直接杀了牛吃肉。

“后世的牛很多吗,不然这可不够吃啊。”

后世人多是老祖宗们公认的事实,十四万万,要养多少头牛才够吃的。

不过老祖宗们也很好奇,究竟这后世人和那个男生在一起了吗?

因为食物在一起,老祖宗们可不会多想,这个年头,谁家粮食多,自然是香饽饽。

[怎么了呢?室友都在分享零食,我,一人一板健胃消食片,大家都很开心。]

健胃消食的…还能做成片?

后世人又给老祖宗们丢了个难题,历来吃撑了都是喝的消食的汤汤水水。

倒是没有人吃过片状的东西。

莫非是熬干了就成了片?

[我在本地上学,我妈周末经常给她们做吃的让我带过去,然后……周日晚上我回学校的时候就会收获五个嗷嗷待哺的大学生。]

老祖宗们联想到那个场景,怎么有点想笑呢?

这像不像鸟妈妈外出回来后,面对几只张大嘴的小崽子?

不过这后世人家庭条件不错,还在学堂私塾附近,看来也是不差钱了。

人也不错,对外来的学子也没有看不起。

……

【舜以孝行而闻名,即位之后,任贤使能,百业兴旺,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

【泰山曾被认为是群山之巅】

【舜在泰山举行了盛大的仪典,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祭祀,象征着君权天授。】

【舜召见东方各诸侯,为他们校正四时节气,核准日月时间,协同度量衡。】

【诸侯就是各部落首领,现在他们是舜的臣属。】

【帝舜时代的疆域纵横五千里,依靠众人之力,不仅辖区内政通人和,还在东南西北各方安抚了多个华夏族之外的族群。】

【每隔三年,帝舜会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结果显示,二十二位官员全都成就斐然。】

【其中功劳最大的是担任司空一职的禹,大臣禹在治水后界定了九州,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习惯了用九州来指称中国。】

【他既是我们对古中国的代称,也是帝舜创建的行政区划。】

【留下诸多传奇的那个时代,最终随着帝舜的离世而结束。】

【据《史记》记载,舜南巡时,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我们习惯将尧舜并称,共同指代上古那个令人景仰的时代。】

“这《史记》究竟是谁写的?怎么知道如此多前面儿的事情啊。”

要不是这天幕,他们这做小老百姓的,可从来都不会知道千百年前的事情和人。

不过照天幕所说,这舜应该算是个帝王吧。

帝舜时代,听着就不是普通人。

能用人名称呼的时代,可了不得啊。

听过不少口述史的帝王们倒是对那个时代的事情知道一些,但也不多。

毕竟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古籍,真实的情形没人知道。

[话说三皇五帝到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神农

五帝:轩辕,少昊,颛顼,尧,舜

还是三皇:轩辕,伏羲,神农

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

或者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到现在越来越迷,到底那个版本才是对的啊?]

“三皇五帝,这是后世人说的?”

做皇帝的,没人能拒绝这种称谓,就是不知道后世人所说的三皇五帝是根据什么评的?

但看这些名字皇帝们也知道,怕都是上古时期的领袖吧。

那他们是什么呢?

或者说,“千古一帝”这个称谓,后世人都给了谁。

皇帝们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答案。

[我是蚩尤的后代。]

“蚩尤的后代还能存在这么久?”

“究竟是不是还不一定呢。”

后世人惯常喜欢用地势来认祖宗,但有时候,住在那里的不一定是啊。

[泰山自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位置。]

君权天授。

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够拒绝的了。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

这几位皇帝都去过泰山。

泰山封禅,那是他们的天命所归。

宋真宗:所以我也要去!

[我在泰山捡到了文物,我会毫不犹豫的交给国家,如果捡到了传国玉玺,朕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老祖宗们:早已经知道后世人和他们一样对传国玉玺的念念不忘了。

谁拿到谁就是天命所归。

只可惜…

老祖宗们摇摇头,后世都没有帝王,恐怕后世人的这个想法,怕是不能够实现。

要说在他们生活的时代,那还可以拼一拼。

[宋真宗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

宋真宗:朕去泰山,那是泰山之幸。

什么叫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

封过禅的帝王们看到这句话,眉眼间有了一丝烦躁。

如此看来,那宋真宗怕不是去搞笑的?

突然觉得泰山封禅也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已经封过禅了的该怎么办?

PS:

@四路奥

《中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