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146章 先来一箱安宫牛黄丸漱漱口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146章 先来一箱安宫牛黄丸漱漱口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03 11:24:5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送王映骄回家后,李介宾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晚上是学生夜生活正丰富的时候,有从教学楼图书馆回来的,去操场锻炼身体的,也有去澡堂洗澡的……

多少年后,会发现学生时代充实的生活是多么的难得,每天无论是学习或者玩耍都是愉悦的,哪怕不学习每天躺宿舍打游戏都是开心的。

李介宾双手插兜,站在西篮球场外,看着里面朝气蓬勃的男生们。

脑海里回想着刚刚王映骄的眼泪。

当年他外公去世的时候,他没有哭出来……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叹了口气,他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李岐黄。

“师哥,是我,记得你那边,安宫牛黄丸积压了不少?”

“这安宫牛黄丸保真吗?”

“保真呀!那先给我来一箱。”

“顺丰速递发一箱给我,记得把邮费结了呀,别给我整个到付。”

挂了电话,李介宾回宿舍洗漱休息了。

————

很多玄幻小说都喜欢描写今不如古,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中国人有厚古薄今的习惯。

这种习惯可能从“孔子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其他疾病暂且不提,中医对于中风病的认识,有迹可循的。

张仲景有没有治疗中风的方子?(此处中风指的脑中风,非桂枝汤太阳中风证。)

有,但是说出来你可能理解不了,张仲景治疗中风的方子,是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不是治疗太阳病,外寒里热的嘛?一个治疗感冒的方子,怎么又能治疗中风了?

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麻黄用量是麻黄汤的两倍,所以现代经方研究自然而然会说发汗降颅压。

而大青龙汤加减的续命汤,则是正式用于脑中风的方剂。

治疗脑出血、脑软化症等疾病后遗症的药方中,有续命汤,是由大青龙汤加当归、人参、川芎,干姜代生姜而组成。

中医对于中风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张仲景之所以用大青龙汤,用麻黄剂治疗脑中风,是因为那时候认为中风是外风——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便可看出。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张仲景是第一个定下中风病名的,但是他对中风的了解,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可能以当时人口的平均寿命,很多人都活不到中风吧......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面同样说道:“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

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载有:“如其经络空虚而中伤者,为半身不遂。”

唐宋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都是以外风立论,认为中风是由于外邪入络而致,虽然会讲到人体气血亏虚、脉络空虚,卫外不固。

但是本质上,还是把中风当做一个外感疾病。这也是为什么会以青龙汤为主,演化治疗中风剂。

而唐宋之后,诸多医家才渐渐开始意识到,中风病不是因为外因,而是由于内因,主张以内风立论。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认为“心火暴甚”导致中风;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强调正气自虚;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以“痰湿生热”立论。

咦,怎么好像少了一个?哈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攻邪派,他持古论,认为中风是外邪。

所以金元四大家,在中风病内风立论的观点上,三比一。

到了元代,名医王履又结合诸多医家的经验,根据中风病因不同分为“真中风”与“类中风”。也就是如今方剂教科书中那几个治风剂主治名词的来历。

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指出:“大指次指麻木,三年内,必中风。”

明代张景岳创“非风学说”,指出本病的发生“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感风寒所致。

清代则是中风病的重要发展期,叶天士综合各位医家学说,结合自己临床经验,阐明精血内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上亢导致“内风旋动”的致病机制。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主张重视中风先兆,及早预防。

晚清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等人总结前人的证治经验,又结合了西医知识,进一步认识到中风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中大脑。

至此,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医中风病的致病机制发展全貌。

诸多医家着作,尤其是唐宋之后的医家着作,中风病都是放在最前面的,像现代中医院校教材中中风病的分类方法,是取自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 杂病心法要诀 中风总括》:

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

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当分中络经腑脏,更审虚实寒热痰。

脱证撒手为脾绝,开口眼合是心肝。

遗尿肾绝鼾声肺,闭证握固紧牙关。

初以通关先取嚏,痰壅不下吐为先。

————

“这就是你给我搬来一箱子安宫牛黄丸的原因?”王老师看着李介宾搬来的一箱子安宫牛黄丸,嘴角抽搐,看这情形,是也想中个风尝尝味儿道。

“大力出奇迹嘛,一天一丸鼻饲,醒脑开窍。”李介宾讪笑道:“我当时凑近看了看,神识昏迷,痰涎上壅,不能言语,口眼歪斜,两手握固,牙关紧闭......这是中风闭证,当用开窍!”

“安宫牛黄丸适合中风阳闭......您老进去瞧一眼,只要属阳证,我们就给老爷子用上。”

“咱也学学他们火神派,只要辨证准确,属中风阳证,把安宫牛黄丸嗑上去,加量!超级加量!”

学火神派呀,老王看了看自己抱得这一箱子安宫牛黄丸。

要是学火神派,这一箱子,是不是有点不够用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