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178章 红白绛紫青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178章 红白绛紫青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08 20:16:39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现实中正常舌象其实并不好遇到,但即使不是正常舌象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有问题。

这是个思维问题。

西医的标准思维将人分为了生病跟不生病,很多人会有种错误的概念就是非正常就是病,而吃了药病就会好,而病好了就是健康。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以至于延伸出了更多奇奇怪怪的言论。

但是真实的医院是什么样子呢?症状有所缓解就出院,然后加重了再住院。

以前流传一句小道消息,到现在都不分真假,近视眼不能戴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

眼科给的科学解释是矫正视力是为了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而近视度数增高跟戴眼镜完全是两回事儿。

还有配眼镜的时候,家长会故意要求度数配低一点......

西医概念中的病是治不好的,病不是落在身上的灰,而是长在身上的肉,从疾病得了那一刻起,就不会恢复到得病之前的状态了。这不是打游戏,用个净化就能清除一切负面buff。

从这个意义上说,吃药、手术各种治疗,只是去缓解病痛带来的痛苦。

孟教授讲了十年西内最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砖头那么厚的西内书,能治好的就一个大叶性肺炎。

所以,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舌象,发现不是正常舌象不要觉得自己就生病了,而是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不舒服,觉得舌象不正常就是生病了,这是典型的西医思维。

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

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

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

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粘不腻。

大家相互看,自己也看,发现好像真正能符合标准的没几个。

“我们讲望舌质,分为神、色、形、态。其中最实用的,就是色。不过大家注意一点,这里的舌色跟我们之前讲的望色不是一回事儿,注意区分。”

舌质的颜色就是舌体的颜色。

一般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紫、青。

何老师一边讲一边点开各种照片让学生们看,不看图不行的,不然同样一个舌头,也会有说淡红跟红的;或者淡白跟紫的;这个需要临床多看,往往你看着觉得这个舌头挺红的呀,结果下一次遇到个更红的,发现之前那个其实是淡红舌。

淡红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舌体气血荣润之象,说明全身气血充足、寒热均衡、气血畅顺,是正常舌色。

淡白舌,淡是因为血虚,像女性同胞每月来事儿的时候,口唇淡白,就是因为失血;还有就是阳虚,阳虚不能温化水湿,就也会出现淡白舌。

大树看着自己的舌头,不仅淡而且胖大还有齿痕。

为什么说阳虚水泛呢?想象一下把馒头扔到水里泡过的样子,是不是挺像的。

红舌,看到这里,李介宾其实又想吐槽一句,古人分级全靠修辞描述,比淡红舌红一点的就是红舌,而比红舌再红一点的就是绛舌。

这些都主热,学过中基会知道,火热会迫血外出,如果热盛就会导致气血奋涌,舌体充盈,就会舌色鲜红。

那么绛舌呢?这个舌象是温病学派提出来的,主热入营血。

何老师接着往下说:“比如说那些患有肾衰竭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舌头通常会呈现出一种深红色或者暗红色,这被称为‘绛舌’。另外呢,心力衰竭并使用利尿剂的病人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啊,你们将来有机会走上临床岗位时,可以多多观察和体会一下。”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着学生们,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将这些知识活学活用。

李介宾心里明白,那是因为机体津液盛衰的问题,这也是温病学的核心关键。

绛色,指的是红色中少量黑色的成分,红为热象,黑为瘀象,在外感病为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为阴虚火旺。

许多刚开始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人常常无法准确区分什么是热入营血证和阴虚火旺证。其中一个相似之处在于它们仅从症状和体征上看非常相似。

这是中医诊断学后面所涉及到的辩证论治的问题,说重要吧,好像不怎么重要,说不重要的话,好像又需要注意一点。

还是那句话《中医诊断学》这门课是纵向的堆砌而成,问题多的去了,学的时候不可不信,不能全信。

李介宾不禁心里吐槽道:“就好比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张卫健版的孙悟空以及陈浩民版的孙悟空,大家争论不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孙悟空呢?”

对了,还有大话西游里面的孙悟空,不过那个就能说是至尊宝了,毕竟跟原着差别太大了。

总不至于是赛亚人吧,这就离大谱了。

这个比喻其实很形象地说明了对于不同版本角色诠释的差异,也暗示了在医学领域中对病症判断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每个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解读病症,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因此,正确的辨证论治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更好地区分这些证候,还需加倍努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反复演练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紫舌,很有意思了,跟大多数人想象的紫色不一样,而是红色中带有一点点蓝色,蓝也是瘀象,因而紫舌主瘀血。

说到这里,下面的学生就有点理解了。

你看,绛舌也有瘀,紫舌也有瘀,但是绛舌主打的是个血热生瘀,而紫舌是寒凝血瘀。

最后是青舌,舌色如皮肤暴露之“青筋”,全无红色,称为青舌,古书有形容如水牛之舌。属于阴寒内盛,阳气郁结而不宣,血液凝而瘀滞,故舌色发青,主寒凝阳郁,或阳虚寒凝,或内有瘀血。

黑舌......没有黑舌,之前说了,黑人也是淡红舌。

所以虽然都是各种颜色,舌色跟面色要区分清楚。

黄舌......也没有黄舌,舌苔有黄色的,所以虽然都是各种颜色,舌质颜色跟舌苔颜色也要区分清楚。

李介宾慢慢就思维发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