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190章 看舌苔,泡茶饮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190章 看舌苔,泡茶饮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15 07:06:5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中医诊断学课堂上,何老师接着前一节课的内容,继续讲解舌诊相关知识。

只见他站在讲台上认真地说:“同学们,相比于观察舌质,看舌苔其实更有讲究,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先谈谈舌苔的不同形态吧。”

话音刚落,何老师便直接打开投影仪放出了几张图片,并解释道:“我觉得啊,还是让大家直接通过图片来学习更为直观有效些。毕竟,许多情况下,你们得靠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果不其然,当两张舌苔照片出现在屏幕上时,差异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左边那张图里的舌头呈现出明显的红色,仅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白色舌苔;而右侧图片中的舌苔则布满整个舌面,厚厚的白色将原本应有的红色舌体完全遮盖住了。

“看到了吗?同学们,左边这张显示的就是薄苔,右边这个则属于厚苔。”何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用指着图片示意。

底下的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这种一目了然的方式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就是李介宾说的,见底,不见底,见底为薄,不见底为厚。

舌苔厚薄反应了疾病的病程长短,以及病邪深浅,胃气有无。

一开始的表证,都是薄白苔或者薄黄苔,随着病程变长,邪气增多,舌苔就会越厚。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舌苔厚了不完全是坏事儿,因为至少表示此时胃气还是充实的,一旦遇到病情危重,胃气衰败的时候,邪气虽多但舌苔可能全无。

而用药上也可以根据舌苔用药,厚苔,就可以用理气药、破气药、芳香化湿药,比如厚朴、枳实、藿香、佩兰。

尤其是那种经常口甜、口臭的,用芳香化湿药准没错。

何老师轻轻点了几下鼠标,屏幕上瞬间弹出了好几张图片。

左边那张图里的舌头看起来水嫩嫩的,仿佛能掐出水来;而右边那张则截然不同,不仅干巴巴的毫无光泽,甚至还能清晰地看见舌体表面那些粗糙的颗粒。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润燥情况。" 何老师用手中的激光笔指着屏幕说道: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左边这张图片展示的就是典型的润苔,而右边呢,则是燥苔无疑了。"

正常情况下,人的舌面应该是润泽的,既不会过于湿润也不会太过干燥,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这

种润苔表明人体内的津液并未受到损伤,如果出现异常,就可能意味着身体出了问题。在温病学领域,津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观察舌苔时首先要辨别其润燥程度。

如果水液太多,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流涎,就是滑苔,表示有湿有寒,此时慎用滋阴药,像麦冬、甘草呀什么的,就不能乱用了。可以用温阳补气药,比如桂枝、黄芪什么的。

很多人现在赶时髦,网上到处卖的什么中药茶饮,她们自己也总喜欢捯饬几样中药泡茶喝,但是缺乏中医常识,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其实完全可以对着镜子多看看自己的舌头,至少大体方向差不了太多。

然后就是燥苔了,望之干枯,扣之无津,为燥苔,由于津液不上承导致,多见于热盛伤阴、阴液不足,但要结合舌体判断,如果是红舌、绛舌,那就是热;

如果是淡舌、嫩舌,那小心了,有可能是阳虚不化津,比如口渴、小便不利的五苓散证,并非缺水,而是水湿不化,身体里有水但是病态的无法运输到身体各处。

何老师再次展示出两张照片。他解释道:“这张图片中的舌苔厚实且颗粒粗大,就像一堆豆腐渣一样堆积在一起,如果能够用工具将其刮除,则属于腐苔。

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但通常与阳热过盛有关,可能由痰浊、食积以及胃肠瘀热引起。

另一张图片则显示出一种舌苔细腻而紧密,无法刮去,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这就是腻苔。

它更为常见,多数时候表明脾脏功能失调,导致湿气和浊气在内积聚,同时阳气受到阴气邪气的压制所致。这种症状常出现于痰湿内阻、湿浊停滞等病症之中。”

接着,话题转到了松牢苔身上。对于这种舌苔类型,并没有太多需要特别关注之处,其实际意义相对较小。

然而,当谈到花剥苔时,却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看看,这种,本来有舌苔,忽然全部剥落的,是剥落苔,若全部剥脱,就像这种,没有新苔的,光滑如镜,称镜面舌或光滑苔......”

同学们看着,确实像镜子一样光滑。

“还有剥脱不全,还能看到斑斑驳驳的残存舌苔的,这是花剥苔。”

“不规则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的,是地图舌。”

“若剥落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这是类剥苔。”

......

大树举手问道:“老师,这舌苔都没了,是不是人就要死了?”

下面的同学大笑。

还别说,有个同学比较紧张,因为他看了看自己的舌苔,好像就是地图舌。

何老师回答道:“前面我们说过,舌苔是胃气上蒸而成的,剥苔是胃气不足所致,体现脾胃功能损害,跟前面胃气邪盛的厚苔是相反的存在。”

“所以剥苔面积越大,反应脾胃损伤越严重,但也要结合病情去判断,有些是天生的镜面舌,有些是过敏体质,也容易出现剥苔。”

“至于病性的判断,还是要结合舌质的颜色跟润燥情况而定,剥苔且干燥的表明是气阴两伤;剥苔湿润,舌淡白的,表明脾胃阳气不足。”

原来如此呀。

何老师继续讲到:“同时,舌苔的从有到无,反应的是脾胃受损,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薄白苔,是邪去正胜;脾胃渐复之佳兆。”

李介宾在下面补充说:“但是无论是舌苔的增长或者消退,都是逐渐转变为佳,如果舌苔骤长骤退,多是病情暴变征象。”

何老师点头肯定道:“李同学说的很对,然后就是看舌苔有根无根,无论舌苔厚薄,紧贴舌面,似从舌里长出的,是有根舌苔,又叫真苔;如果苔不着实,好像是涂上去的,这是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虽然病情严重但是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

舌苔所涵盖的知识相当繁复,即使已经讲解许久,也仅仅完成了对苔质部分的阐释,至于苔色方面,只能下次再讲了。

那位患有地图舌的学生在下课后主动找上了李介宾:"宾哥啊!看我这种舌苔情况究竟有什么办法呀?"

李介宾端详片刻后回应道,尽管眼前这位同学的确属于地图舌,但其苔面湿润度适中、舌头颜色亦属正常范围内,实际上并无大碍,极有可能是天生地图舌。

但见对方求医心切,李介宾略作思索之后还是给出建议:"以酒萸肉3-15g用来泡茶饮用一段时日看看效果如何吧。"

"不用配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么?"该名学生继续追问着。

李介宾稍作犹豫后回答说:"嗯……如果想要再加一些的话,可以考虑加入几片西洋参片进去,只是这样一来成本就会相对较高,医保不报销西洋参。"

"好嘞明白了,那我先照着这个法子试一试吧,真的非常感谢宾哥!"

“不客气,为人民服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