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199章 大强论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199章 大强论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15 07:06:5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但是,大强喝完玉屏风散和跟喝完四君子汤一样出现了偏头痛问题。

这似乎说明,大强似乎不能直接补气,或者说应该压制一下不要让气逆上头。

李介宾听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朗了,大强不读经方呀,一开始用葛根汤发汗之后,还在出汗,可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

但是他一直在用补气固摄之法,所以会出现气上冲的情况。

大强喝了玉屏风散的下午,已经感觉到明显的虚弱和精神萎靡了,人也有点无力乏力,甚至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头晕,只是晕的不严重,他说这是表虚汗漏不止而亡阳导致他虚脱了......

到这时,大强终于开始担心和后怕了,但是依然想着试最后一次,如果还是没效果的话,就去找个老师给他兜兜底。

当天晚上,他又干了一包当归六黄汤加减:黄芪12g 、当归12g 、生地6g、熟地6g、黄芩6g、防风3g。

发汗过度,漏汗亡阳,汗为心之液,总之此时此刻,大强觉得自己就是虚啊。

得补!补血!补气!滋阴!顺便带点防风助力黄芪的固表作用,加上前一天晚上睡觉时口干咽干唇干,他觉得是漏汗之后心血虚而心火上行,所以又加了黄芩,去了黄柏和黄连。

李介宾撇了撇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大强喝了一碗后,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到晚上10点多的时候,大强感觉出汗缓解了不少,有点放心了。

早上醒来,人已经感觉好多了,完全没有虚脱的感觉,昨晚睡着也没有盗汗,也没有口干舌燥,起床后稍微扒拉动了动,晒了晒太阳,也没自汗的症状了,这才放心。

自觉这命算是救下来了,甚至有点洋洋得意,一碗而已,简直神效!

于是上午又继续喝了一碗昨晚剩下的当归六黄汤。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大强确实觉得自己不再虚脱了。但是有新症状出现的,加上旧的症状未除:

新症状1:喝完当归六黄汤加减后,早上醒来时发现面部一直在发热,而且有些地方起了轻微的荨麻疹(以前一直有脸部的荨麻疹)。虽然到了上午的时候,荨麻疹已退,但脸部一直在发热,室友说他的脸色看上去很不健康,感觉刚睡醒一样,实际上就是轻微的没有血色感的暗淡。

新症状2:大强觉得自己的头发干枯了!手摸上去感觉又干又脆,可怕!不会喝中药喝的掉头发了吧,自己还不想变强呀!

旧症状1:鼻音鼻塞一直没改善,从头到尾都没改善。

旧症状2:脚底板容易流汗。

旧症状3:痰较多,这些痰在鼻腔后方接近嘴的地方以及喉咙处,痰较难咳出,像是粘在鼻腔后一样,需要大力地吸并酝酿一会才会吐的比较干净,痰内部比较白、粘。

关于鼻塞,大强又喝了一碗苓桂术甘汤。

为什么喝苓桂术甘汤呢,大强的解释是,因为这几天的鼻塞他发现自己一躺下就加重,人体站立和躺下之后有所变化的,他觉得是水液代谢问题,以前他鼻塞的时候有中医这样给他治过,一碗药就行。

这次也一样,这次喝完苓桂术甘汤之后鼻塞确实就好了,但是鼻音一直顽固地存在,真的难以理解。

剩下的症状就是面热、鼻音、脚底板容易流汗,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大强又实验了几种不同的药方,但是......直到今天遇到李介宾,还是没有效果。

听完大强的描述后,李介宾已经心下了然。

“阿宾,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李介宾等这句话已经等很久了!

“我给你开个方子,你喝完剩下的症状就会好了,以后别这样自己给自己身上实验了,简直把自己当成小白鼠了。”

大强带着浓重的鼻音憨笑。

李介宾飞快的写下了方子,药止四味:茯苓15g、桂枝15g、甘草10g、五味子8g。

然后递给了大强。

“学长就按这个去抓药吧,一剂就好,时间不早了,我先去上课了,喝完后给我说说变化。”

说完,就赶紧提上书包去教学楼了。

留下大强看着这个四味小方,有点怀疑的想,管用吗?

反正都已经喝了那么多药了,不差这一点,大强拿着方子起身去抓药去了......

坐在教室里,听着虚怀若谷的膏药老师在上面讲课,李介宾还在想这拿自己身体当实验鼠的大强。

精神可嘉,但不提倡......

幸好喝来喝去,没有什么峻剂,葛根汤着实称不上什么峻剂,一般而言,判断不出来到底是太阳或者阳明发热的,用葛根汤是比较安全的,因为葛根虽然是解肌退热的,但是性味辛凉。

很有意思吧,张仲景的方药是不怎么讲性味的,更讲药物的功效,这一点在前面其实有提过,重视性味将其用于组方,自张元素、李东垣起,名为灵素。

所以后世人编教材的时候会说,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风热,葛根均可用。

这个结论不是一个人得出来的,而是从很多医家那里推导出来的,因为张仲景的原文中从来都没说过什么风寒、风热,这些也都是后来的注家添加上去的。

力求“原汁原味”的古方派自然是很反感这种行为。

李介宾对此,不作评价,搁置争议。

10g麻黄有那么大的威力吗?在很多医案,或者公众号,会有一大群人,然后说,这个什么药,我用到多少多少,或者说,古人说了什么什么,是错误的,我试过,巴拉巴拉。

讲个真实的笑话,一代名医恽铁樵用桂枝怎么用?桂枝泡水,然后用这桂枝水去煎药。

其小心谨慎,堪比诸葛亮了。

无他,因为他在用桂枝的时候栽过跟头,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读张仲景的经方,正治就那几个方子,如果张仲景真的是药到病除,喝了就好,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篇幅去讲误治、坏病。

看到大强这自我服药的实验鼠经历,大概就能体会到伤寒论为何写成那样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