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63章 中医疮疡科,发物东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63章 中医疮疡科,发物东西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03 11:24:5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医生:老奶奶,今天晚上12点以后就什么都不能吃不能喝了啊,吃喝了做麻醉是要命的。

病人:啊好的好的。

医生:您有糖尿病,要是手术前心慌出冷汗有可能是低血糖了,您啊……

病人:知道知道,那我就自己吃点东西。

医生:不能吃!让病房大夫给您输液!

……

看着哭笑不得的老张,李介宾想起来王映骄给自己讲的一些医院里常见的趣闻。

医生:这个检查不可以吃早饭的啊,注意一下。

家属:OK。

第二天。

医生:不是说不可以吃早饭的吗?

家属:没吃早饭,就给喂了些粥。

医生: [无语]

规培生:[笑哭]

研究生:[笑哭]

进修生:[笑哭]

实习生: [哭笑]

……

老张真的不是有意隐瞒,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来就存在一些障碍。

他是真的没觉得羊腿跟牛羊肉有什么必然联系。

人群让开,李介宾扶着老张坐在诊台前,其他人好奇的看着这年轻小帅哥给病人诊查。

左侧脸颊红肿热痛,高高鼓起,眼睛都肿的眯成一条缝儿了。

听爸爸介绍老张病情,其实也没啥,就是牙疼,牙龈出血,脸颊生了痄腮。

本来内服外敷,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如今一条羊腿入肚,不仅前功尽弃,肿胀之势犹胜当初。

李介宾手指微微一碰,嘶,老张倒吸一口凉气,入口就化作热气喷出。

嗯,确定了,这只羊绝对是真的农家自养小黄羊,绝对没有喂人工饲料,看看这威力就知道,补的一比,给老张这个疮家病人吃了,简直是可耻的浪费!

李介宾查看舌象,一边号脉一边想着。

发物东西,自古有传,说法不一。

一些地方乡野经验,一般是讲,有阳性疮痈者,不可食牛羊肉。

名医秦伯未在《中医对病员的膳食问题》里面:“凡能引起口干、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的荠菜、韭菜、香菜等,都有发热可能,俗称发物。”

李介宾家传,生疮疡,忌饮食,秦(青?)椒蒜醋牛羊肉。

古代背后生疮,难逃一死,历史名人范增、孟浩然、徐达皆死于“发背”。

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徐达吃鹅的典故,他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国公,位列武将第一,晚年受到洪武帝猜忌。

听闻他旧伤难愈,患了“发背”,洪武帝便赐了他一只烤肥鹅,徐达明悟这是天家不容于他,所以含泪吃下烤鹅,随后便“走黄”而死。

中医所讲发背,又称“背疽”,一般表现为背部皮肤红肿、溃烂,伴有脓液流出,疼痛难忍,多发于老年人。

《名医别录》云:“疼者似针刺,剧者似刀割,甚则似火烧。”

背部这个部位很是要命,如果是在四肢,可残但能活命。

生在背部,一旦预后不良,极易走黄。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类似西医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抢救不及时,回天乏术。

想那么多,其实也就是二十个呼吸间,李介宾已经切诊完毕,脉象疾数,舌红苔黄腻。

他看了自己爸爸一眼。

李爸爸看李介宾这眼神,问道:“怎么?打算割了?”

一听到割了,老张吓一跳,“别割,别割!我错了,我听话!我再也不吃了!”

周围的人也好奇,割什么?用什么割?中医不是只有中药、针灸吗?

大信息时代,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固有印象引导下,轻易得到刻板结论,并以为这就是真实。

在学校里,有一人戏言:中医哪来的外科?

西医学生捧腹大笑,这人反过来又嬉笑说:莫笑,西医哪来的内科?

虽有浮夸,却并非空穴来风,无非侧重点不同而已,放大之后,跟真的一样,同行调戏一番当做耍子,非专业人士容易轻信,以为真是如此。

不过由于某些世俗的原因,中医疮疡外科确实比中医内科更为罕见。

李介宾食指轻点,感受着老张疮痈的红、肿、热、痛,老张那是吓着一动不敢动,连叫疼都忘了。

刚好,外公所传,有疮疡一门,而他李介宾又刚好学过。

“还没熟呢,暂时割不了,只是可惜了。”

熟了是什么意思?有那一旁看着,想偷学个一招半式的听迷糊了,这什么跟什么呀?

李爸爸也感叹:“是呀,可惜了我那之前的药......”

“可惜了这只羊了......”李介宾幽幽说道。

在场众人无语,人家的羊,你可惜个啥。

老张听到这句话,本来不是很灵光的脑袋突然智商上线,马上接口道:“阿宾呀,我这羊肉反正也吃不了了,放在那里也只是眼馋......刚好你放假回来,伯伯就送给你补补身子吧。”

憨厚的李爸爸跟李妈妈连连谢绝,而李介宾笑而不语,开始开方抓药。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没药、天花粉、浙贝母......”

仙方活命饮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李介宾所开就是此方加减而成。

金银花为“疮疡圣药”。

连翘为“疮家圣药”。

突然就想起来了加多宝跟王老吉,两个都号称全国凉茶第一,遥遥领先。

哈哈哈,一个外号而已,知道什么意思就行,没那么严谨。

学过方剂学的可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教材里明明有治痈剂这个章节,但是治疗阳性疮疡的,诸如疖、痈、丹毒等,却都是在清热解毒剂这个章节里面?

如仙方活命饮、四妙勇安汤、五味消毒饮......

因为在中医看来,早期阳性疮疡都是由于人体受火热之邪,气血在局部,郁而不开,就如同活水化死水一样,久而成痈。

因此,早期疮疡,大都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法。

中医没有西医的量化标准,往往习惯用词语来描述火热轻重,由热到火,由火到毒;所谓火毒,并非真的有毒,而是火热炽盛之极,故名火毒。

但是这也有个问题,每个人是以主观意识来判断的,不同医家天南海北习惯不同,用语自然也不一样,就连豫南豫北的方言都不一样,这里面的分寸往往天差地别,需要亲自手把手临床实践,所以中医在小范围流传有自己的道理。

此时,李介宾已经抓好了药,李爸爸则是摊好了一张“狗皮膏药”给老张贴上。

神奇的是,贴上后瞬间一阵清凉,老张竟然觉得好受多了。

刚刚质疑李家医术的那人此时探头探脑,想看看李爸爸那膏药长什么样,心里不知道打着什么嘀咕。

“药是回去煎还是自己煎?”李介宾问老张说。

“我这个样子回去也煎不了药,就在这里煎吧。”

“好嘞。”

然后李妈妈就将抓好的药拿去煎药室——里面专门有一台煎药机器,不一会儿就能煎好,然后真空包装。

本地亲戚见怪不怪,李家吉祥堂是县城里最早用起来中药煎药机的,比中医院都早,那帮外地亲戚频频侧目,不是说祖传中医吗?

这画风有点不对呀,难道不应该砍柴点火砂锅煎药,再拿着把小扇子扇火,这才正宗吗?

古装剧里面不就是这样演的嘛。

李介宾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洗手。

这时候外面停车声传来,一声车笛响起,他突然想起来有点不对,想躲到后堂,已经来不及了。

“你不是说你不是阿宾嘛!”外面冲进来一个美女一眼就看到了李介宾,气冲冲的说:“你知道我在车站等了多久嘛!”

知道,也就半个小时吧……

李介宾露出讪笑:“你找的是少年阿宾,跟我李介宾有什么关系?”

随后突然好像发现了什么,凑近了一阵端详。

那女生被吓了一跳,刚要发作,只听李介宾说道:“这下巴的痘痘,我能治,你想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