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 第236章 南宋,绝道之策

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第236章 南宋,绝道之策

作者:清闲自在时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7:21:0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潼关确实难以攻克,但从这一次蒙古的行军路线来分析,蒙古大军确实想攻打潼关。”一个南宋武将开口说道。

这是他们十几位武将集体分析出来的结果,因为现在蒙古人走的路明显不是去河北的,也就是说不会渡黄河去进攻金国,那么想进攻金国,只有走关中之地了,总不能是借道他们大宋吧?

这个说法太过于荒谬,而且他们大宋也不会答应,所以直接被十几位武将否决了。

“依我看,未必吧,河北方向的蒙古大军也在集结,大量的粮草、攻城器械和军队也在黄河边上集结,这是金国给我们的消息。

这些关中的蒙古大军,搞不好是吸引火力的,估计只是一帮牧民前来凑数而已,真正的蒙古精锐大军应该还在北方。”一位南宋文官开口说道。

毕竟俗话说的好,兵不厌诈,兵书上说的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帮子武将难道连这些都不懂吗?

现在蒙古大军确实集结起来了,但谁是诱饵,谁是主力,这还很难说呢!毕竟他们的探马也到不了蒙古大军的面前。

“官家!现在不能派着十万大军进入关中,最好的方式是将他们抽调出来,然后北上前去支援金国。”一位武将开口说道。

“黄河防线上的那支蒙古军队,应该才是真正的诱敌之兵,根本不是蒙古大军的主力,只是河北的一些世侯军队而已。”

现在将这十万大军派出去进攻关中之地,若是真和草原上的蒙古主力大军撞在一起,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十万大军可全是步兵啊!让他们攻城略地可以,但让他们对付大规模的骑兵部队,甚至是远胜于他们的骑兵部队,那基本上就是被屠杀的份。

甚至连一成的胜算都没有。

龙椅之上的宋皇赵询也是捂着脑袋陷入了思考之中,不过他却将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史弥远。

毕竟有时候这位大人说话比自己说话还顶用。

但史弥远也没有吭气,毕竟这种军国大事,他实在是不好判断,自己虽然位高权重,但论到打仗什么的,他确实不如这帮武将。

“诸位将军!汝等可以确认蒙古人确实要走关中之地来强攻潼关吗?”史弥远看向了众位南宋将领,开口问道。

兵者,乃国之大事也,自己要慎重考虑,还是先问问这帮武夫的意见吧!

“史大人!这是我等分析了十几遍得出的结果,现在这是最有可能的,就是黄河防线上的蒙古大军全部都是佯攻,而真正的蒙古主力大军绝对是去攻打潼关的。

即使潼关的城墙非常的坚固,但蒙古人确实是想要正面强攻。”一位南宋武将开口说道。

尽管这个说法非常的不可思议,因为强攻潼关,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蒙古的大规模骑兵部队也不擅长这种攻城战。

围起来倒是有可能,但根据金国回馈给他们的情报,潼关当中储备的粮食足够守军吃上一年多,蒙古人即使围困也不一定起效。

史弥远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若真如这位将军所说,那么确实不能出兵关中之地,而是要在关中地边界线上尽可能的防御蒙古大军突袭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留守一些兵力,防守汉中、川蜀之地,然后再调集一部分兵力,北上前去支援金国吧!”史弥远说完,看向了坐在龙椅之上的赵昀,询问起这位皇帝的意思。

“史大人言之有理,我们应当收缩防线,不再进攻关中之地了。”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也是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这个提议,这一次倒是没有再嘲讽武将,而是选择站在了史弥远这一边。

“且慢!官家,诸位大人,如果蒙古人真的要走关中之地,前去进攻潼关。

那么我们更应该出兵攻打关中之地,而不是调集兵力北上前去支援金国。”一位文官却是起身开口说道。

“刘卿家!你这是何意呀?”赵昀略微疑惑的开口问道。

“官家,还有诸位大人,大家都知道黄河防线的力量,蒙古人想要正面突破黄河防线,那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如果黄河防线上的那支蒙古军队真的只是用来吸引金国火力的,那么必然不会发生什么重要的战争。真正的决战之地一定在潼关。

我们北上去支援金国,无论派出多少大军,都是无用,因为蒙古人根本不会进攻。

这是完全的浪费兵力,我们应该集中优势兵力,直接进攻关中之地,在蒙古人忙着攻打潼关,和金国人死磕之时,切断蒙古大军和草原上的后路粮道。”刘姓文官说道。

这话一出,让满朝的人物百官顿时大为惊讶!这有没有搞错?派出十万大军去切断蒙古人和草原的后路,断掉他们的粮草供给。

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风险好像有些大吧。毕竟蒙古人可是几十万大军南下,估计下也有二三十万人的大军。

且大多数都是骑兵。

“刘卿家!此计怕是不妥啊!我等只有十万之兵,恐怕难以切断蒙古人的后路。”赵昀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官家!兵行险招,若是派兵支援金国,那么我们只能干瞪眼,完全没有别的办法。

可蒙古人攻打潼关,绝对没那么轻松,金国刚好也可以从黄河防线上抽调一部分兵力。

然后和我们组成联军,将这支蒙古军队彻底歼灭,哪怕不能将他们歼灭,也能重创蒙古国,给我们赢得数年,甚至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时间。”刘姓文官说道。

“是啊,刘大人说的对,我们在关中之地,可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关中之地的百姓一定心向我们大宋。

关中的地形,也不利于骑兵大规模作战,再加上蒙古军围困潼关,短时间之内必定不能克,若是此时出兵攻打关中之地,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对啊!以后我们哪怕打下关中之地,也要防备蒙古人前来偷袭。但若此计可成,那么蒙古人就只能干瞪眼了。”

一时之间,满朝的文官似乎都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位刘大人提出的策略确实是个好策略。

蒙古人确实要走关中之地,也确实有大军,但他们未必是来攻打南宋的,而是去围攻潼关的。

他们派出军队,出川蜀,进攻临洮府,只要拿下临洮府,就可以扼住关中之地,和西夏草原联系的咽喉部位。

让他们的粮草补给路线直接断裂开来,到时候只要守住临洮府,蒙古人就没有丝毫翻盘的可能性,因为他们连撤军的路线都被断掉了。

一帮武将倒是想出言反对,但仔细想一想,现在的大宋好像真的就只能兵行险招了。

若不兵行险招。金国搞不好就要被灭,而下一个就要轮到他们大宋了。

而且,这条计策也确实有可行之处。前提是金国人必须得死守潼关,短时间之内绝对不能让蒙古人攻破潼关。

然后他们南宋这边能够迅速的攻破临洮府,这样才能派遣军队对蒙古大军进行合围,将他们困死。

“官家若行此计,那么需要的大军可就不止是十万人了,至少十五万甚至二十万大军,此计才可。”一位南宋武将起身开口说道。

这还是要加上金国援军的情况下,因为这是几十万蒙古大军,可不是个小数目,若让他们冲出来,那就完蛋了。

“我们大宋几年前才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现在百姓也是不堪负重了。”一位文官摇了摇头说道。

还要派出3万人马北上前去支援金国,这是和金国已经谈好的。再加上10万大军出川蜀。足足13万大军的调动,已经让大宋的国库见底儿了,再调集大军,恐怕南宋的经济就撑不住了。

南宋毕竟不是像蒙古那样的军事管理的草原国家,大汗说调集兵力就立刻可以调集。

“不如将川蜀之地的五万守军全部调集出来,然后加入这一次的远征大军凑齐十五万人马。”一位武将开口说道。

别的地方抽调不出来兵马,但川蜀之地却可以,那里原本的守备军队,还有大量的屯田军,就可以抽调出来。

“可这样的话,川蜀之地根本就没有兵力防守了。”一位武将开口说道。

“我等进攻蒙古人的地盘,也不需要留后备部队防守,若此计不成,我等也可以退守川蜀之地,由十几万大军守川蜀之地。”

“就依此计吧!我们这样做也可以减缓一下金国人的压力,抽调川蜀之地的所有守备军队,配合十万大军,北上攻打关中之地。

同时派出三万大军,带一些粮草前去支援金国,传令,密切关注蒙古大军的动向。

在蒙古大军开始围困潼关的同一时间,我们派出大军前去攻打临洮府,切断蒙古人的后路。”史弥远说道。

这条作战方案应该是最有利的。

最终。南宋的文武百官商量出来了一条可行的计策,关中之地还是要打,而且是加派人手去打。

而这条战略方案,也被送到了金国人的手中,金帝完颜守绪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召集了文武百官。

“陛下!南宋的意思是我们在,潼关之地,拖住蒙古大军,等到他们拿下关中之地的临洮府,就可以切断蒙古人的草原退军之路。

十五万大军,堵住蒙古人的退路之后,我们金国大军配合,到时候两国合围,全歼蒙古大军。”

“这条计策开是可行的,但前提是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我们能够守得住潼关,这自然不成问题。潼关城高墙厚,更有数万精兵,还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守城器械也是充足。

惟一要担心的就是南宋他们能不能打下蒙古人的城池,对蒙古人进行围困。”一位女真族将领开口说道。

南宋方面想出来的计划确实有可行性,并且成功几率也很大,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能不能攻下?蒙古人城市,甚至守住那里,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十五万大军前去进攻临洮府,还是有些希望的。”

“我们这一次征掉了全国的兵力,足足凑齐了十二万可战之兵,若真能配合,南宋确实有希望能够全歼这些草原大军。

而且听说这一次领军的并不是成吉思汗,而是新任蒙古大汗窝阔台。”

“窝阔台词人的领兵能力,是不如他父亲成吉思汗的,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诸位爱卿,此计若是失败,那又该当如何呢?”完颜守绪开口问道。

“这个计策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南宋方面攻不下临洮府,但这就不关我们金国的事情了。

除非南宋能够攻下临洮府,否则我们的大军决不出潼关,和蒙古人决战。

若是南宋行动失败,十五大军也会成为蒙古人的仇恨对象,到时候,蒙古大军必然会掉头和南宋大军决战,我金国刚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此际无论怎么想,对我大金国都是百利而无一害。”金国武将开口说道。

最好,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南宋和蒙古死磕,在关中之地斗一个你死我活。蒙古人就算能赢也会伤到一些元气。

到时候他们金国大军出潼关,以逸待劳,就可以击溃蒙古大军,甚至收回关中之地,到时候就又有了和蒙古掰手腕的资格。

当然了,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以大宋军队的战斗能力,想靠十五万人重创蒙古大军显然不太现实,不过能够消耗一下蒙古大军也是很好的。

“嗯!那我们就同意南宋的作战方案。但要告诉南宋,我们金国会死守潼关,可他们若是拿不下临洮府,那就和我金国没有关系了。”完颜守绪说道。

毕竟这作战方案是你提出来的,我们金国人守住潼关,那肯定没问题,但你们能不能拿下临洮府,切断蒙古大军的后路,就是你们的问题了。

金国的上上下下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也是同意了南宋的作战计划,再一次向潼关方向增加了兵力。

南宋方面也没有闲着,立刻动员所有军队,就等着蒙古人围困潼关,猛烈攻打潼关之时,他们从后背杀出,捅蒙古人一刀了。

时间就这么悄悄流逝,转眼之间,一个月过去,窝阔台的草原大军也已经来到了关中之地。

一路上张勇派兵安抚了当地的百姓,并且和窝阔台碰面,和他一起带着大军前进,以防蒙古大军有什么扰民的事情发生。

官路附近的百姓已经全部被告知,在蒙古大军路过期间,不得出门。

这日,窝阔台的大营之中。

“张勇,我听说了,南宋那边好像集结了大规模军队,确实想要攻打你的关中。

我们是先收拾南宋呢,还是先收拾金国啊?”窝阔台站在地图前看着张勇开口问道。

“岳父大人!我是真没想到,在得知您的大军已经来到我关中之地之后。

南宋竟然在边境集结了如此数量的军队,足足十五万大军,看样子他们是铁了心要去关中之地了。”张勇笑了笑,开口说道。

本以为草原大军来了之后,即使下也能把南宋军队下回去,但南宋居然又派出了五万军队。

甚至将川蜀之地的防御力量全部调走,凑齐了足足十五万人马,想要进攻关中。

“你说金国和南宋,是不是已经秘密结盟了?看他们这架势,好像想要在关中之地合围我们。”窝阔台说道。

“岳父大人,若我所料不差的话,南宋和金国应该已经秘密结盟了,而他们的想法,我也能猜到一二。”张勇观看着地图,开口说道。

“你说说。”窝阔台说道。

南宋出兵进攻关中之地,而且派出如此之多的人马,目标肯定是切断蒙古大军的后路。

说实话,这计策不错,若真的能够成功实施的话,这几十万蒙古大军也就只能强行冲出南宋的包围圈,然后撤回草原了,而关中之地肯定是保不住。

但问题是。南宋恐怕不知道自己这边的实力,或者说有些高估南宋自己的军事力量了。

穿越前,网上有个什么说法,说宋朝的军队对外作战的胜率很高,是历朝历代当中最高的。

但这说的是北宋,不是你南宋啊!

而且人家打的那是防守战,他的防守战胜率确实挺高的。

可出去打仗对外作战,无论是打西夏、打辽国,打金国,那都是没赢过的。

“南宋方面肯定知道潼关的坚固程度,所以他们想让金国人死守潼关,在潼关方面拖住我们的主力大军。

然后他们派出军队从川蜀之地杀出,切断我们的后路,将我军围困在关中之地,然后金国兵出潼关,重创甚至歼灭我们。”张勇说道。

“哈哈哈!好,那我就留五万大军在这里,加上你的守军,和你的一万牧民骑兵,把这些南宋大军全部给歼灭在这里。”窝阔台说道。

这一次,自己足足领了二十五万军队,而按照张勇的估计,最多半个月时间,他们就可以攻下整个潼关。

二十万大军前去围攻潼关是足够的。(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