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 第260章 王可知否?

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第260章 王可知否?

作者:清闲自在时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7:21:0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260章 王可知否?

不返回去打金国,你这话什么意思?张勇瞬间有点懵住了,这小子到底想说什么?

“陶阶,你此话怎讲啊?”张勇将陶阶叫到了自己面前,开口问道。

这个叫做陶阶的文官还是非常有学识的,处理内政和军务是一把好手。也正是因为如此,张勇在关中之地就将他带着。

一直录用至今,甚至今天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帮忙处理军务,但今天这货蹦出来的一句话,让张勇有些听不明白。

“关中王,您在夺取川蜀之地之后,您更应该在川蜀之地留更长的时间,而不是立刻返回北上去参与对金国的战争,这对您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陶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

跟着这位关中王,也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当年还是一位北方普通学子的他,来到了关中的京兆府,想要在这位兴奋的关中王这里讨一份差事。

刚开始的日子确实不是很顺畅,直到他做了随军的文官,这才开始在关中王的眼界当中出现,在一批文官当中,他也最受这位关中王信任。

最近这几天,关中王一直在交代一些川蜀之地的布防之事和后续的发展问题。他看得出来,关中王是想尽早离开此地。

然后北上前往蒙古大军主力部队那边,指挥对于金国的战斗。可如果这样做,会对未来的发展不太好,所以他才将这话说了出来。

可这话一旦说出来,那么就相当于在挑唆,这位关中王和蒙古之间的利益关系。

但跟关中王这么长时间,他也看出来一些事情,这位关中王表面上虽然对蒙古服服帖帖,甚至说是忠心无比,但这位关中王却隐隐有自立之意。

这一点他还是看的出来的,不过关中王表现的很好,除非在他身边的人,而且是那种计谋权术极高的,否则根本看不出来一些东西。

“你倒是挺敢说的,本王给伱一炷香的时间,你说说你的想法?”张勇慢慢的将手中的书卷放下,看向了陶阶开口问道。

“关中王,您想想看,现在您在蒙古确实位高权重,甚至受封了关中之地,而且现在又取下了整个川蜀之地。

甚至还有吐蕃的一些地区和西夏的一部分土地,也在你的统辖之中。你实际上占据的土地和人口,其实已经不比金国甚至大宋差多少了。

现在蒙古有着大量的敌人,有着金国,还有着大宋,但大宋这一次被夺取川蜀之地之后。

相当于失去了1/3的税收和粮饷,甚至人口损失都到达了1/4,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就像是一头快要瘦死的骆驼。

而金国,现在也就是一头即将死去的老马,根本没有能力阻挡蒙古,在这金国这匹老马和宋国这匹瘦骆驼死后,蒙古是不会停止扩张的脚步的。”陶阶看着张勇开口说道。

他是想要告诉这位关中王,您现在的地位其实和那位汉初的三杰之首韩信差不多,韩信有用的时候刘邦是极尽封赏,又是齐王,又是楚王的。

可韩信一旦没用了,那么等待他的是什么下场呢?是被彻底除掉,得到川蜀之地之后。

这位关中王手中实际的兵力控制甚至已经到达了十万人,而未来这个数字随着川蜀之地的获得,还会增长。

这在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不敢想象的,你手握如此重的兵权?还有土地和人口,怎能叫人放心呢?

在金国覆灭之后,在南宋覆灭之后,蒙古再也没了自己的敌人那么蒙古要对付谁呢?

“你想的倒是挺多的,但蒙古和其他的一些草原马背民族不一样,他们的征服目标可不只是中原地区。

甚至一些蒙古人都对中原地区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更想要的是西方的土地。”张勇开口说道。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的,中原地区虽然财富方面非常吸引蒙古人,但让他们在这里居住,蒙古人刚开始其实是不怎么喜欢这里的。

改变这一想法的,其实是忽必烈,但现在自己在蒙古的地位,忽必烈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而大部分蒙古将领,还有西道诸王,他们的想法都是向西挺进,这也是张勇为什么在中原地区敢明目张胆的原因。

“关中王!人心最难测,人心也是最善变的,您现在带兵北上,以您的军略,金国必然被灭,一旦金国被灭,那么下一个就轮到大宋了。

结束对大宋的战争之后,蒙古人就会发现大宋有多富有,到时候蒙古人会心甘情愿的将大宋的土地交给您吗?”陶阶开口说道。

在他看来,现在的南宋根本就没有什么战争潜力了,被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自古以来,由北向南攻,那都是一场极其快速就能结束的战斗,甚至说是碾压般的战斗。

他觉得最多十年时间,蒙古就可以灭亡大宋,到时候这位关中王的处境就尴尬了,而作为关中王幕僚的他们,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听到陶阶的话之后,张勇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当中。是啊,自己和成吉思汗还有窝国台等人制定的计划是挺好的。

等灭亡金国之后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其实要打的并不是南宋而是西征!

但在原本的历史上,西征的同时,蒙古人还发动了对朝鲜半岛的战争,还有对于南宋的战争,可以说是三路开花。

其中对于南宋的战争,可是相当重视的,甚至窝阔台还派出了自己最器重的儿子阔出和阔端。

这个说法在东西方是有争议的,因为西方认为蒙古的最精锐最主力部队在西征。

而去攻打南宋的只不过是一支小股部队,甚至偏师而已,而且也没有取得什么重要的战果就撤军了。

但西征的队伍,实在是太过于豪华了,诸王室的长子,领军的还是拔都,贵由,蒙哥,旭烈兀,速不台,蒙古名将云集。

也正因为这一次长子西征,才让西方承认了蒙古的战力,但蒙古秘史还有后世的一些历史,说明了一件事。

蒙古第二次西征确实很庞大,但远没有第一次西征那样举国之力,大汗亲自上阵,甚至这场西征更多的是为了磨练黄金家族的后辈子孙。

对于南宋的战场,也是同样如此,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西征取得了硕大的战果,而南征攻宋,只能用惨败来形容了。

而张勇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扩大长子西征的规模,让长子西征到达一个空前绝后的地步,将蒙古主力大军,彻底推进到西方去。

但这样做却影响到了蒙古东道诸王,甚至河北汉人世侯的一些利益,因为这些人是希望蒙古全力攻宋,南下一统天下的。

这和张勇的想法形成了两个极端,现在窝阔台和成吉思汗还有西道诸王是比较赞同张勇的。

甚至成吉思汗极度反感蒙古贵族势力、黄金家族势力去中原地区居住,因为这会让他们丧失斗志。

夺取中原地区的财富,统治中原地区可以,但黄金家族的子孙却不能去那里享受生活。

因为一旦享受,一旦脱离了蒙古原本的生活,那么他后代的战斗力就会下降。(这个在历史当中也是有记载的,成吉思汗不允许自己的后代去中原地区居住,改变者还是忽必烈,忽必烈在蒙古可是反骨宗王,继位之后,金帐汗国,察合台,窝阔台汗国都相继叛乱。)

可将命运交在别人的手中。自己只能做一些推波助澜,而不是决定性的事情,确实有着很大的变数。

原因很简单,现在距离金国在历史上,真正灭亡的时间还有五年左右,提前将金国攻灭。

那么这场西征会不会提前五年发生呢?或者说自己要想办法拖延五年?

“关中王!在您统治川蜀地区一年甚至两年之后,金国灭亡是最好的,到时候川蜀之地,就没有任何胆敢反抗您的声音了。”陶阶说道。

陶阶并不知道张勇穿越者的身份,自然也不会想到张勇的一些考虑,所以他说这些话,做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在为张勇考虑,因为这样做确实对张勇非常的有利。

而且保持原本时间线的那个长子西征也非常的重要,因为在长子西征的后期,窝阔台会病死。

而窝阔台死后,就是他妻子乃马真后上位监国,法蒂玛获得最大权利的时期甚至到时候法蒂玛的权利,比现在的自己还要牛逼一些。

乃马真后当政的五年,才是自己的黄金时期,到时候张勇就会完全的开始扩大地盘了,朝中有法蒂玛帮忙运转,自己将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等到第三次大汗选举的时候,金帐汗国派出十几万大军,就帮助蒙哥夺取了汗位,到时候自己的实力会比金帐汗国差吗?

这蒙古大汗之位我要了,中原皇帝之位我也要,权利这种东西,从来不嫌多,一旦开始,那就根本停不下来。

甚至你的妻子,孩子,父母、亲戚朋友,皆可算计。

大汗之位,为何不可一争呢?

只要你有绝对的力量,那么一切都是你说了算。

经过一番思虑之后,张勇瞬间觉得陶阶的话有些道理,自己确实要让蒙古全力西征。

但必须是要在原来的时间点上,而不是让这场戏争提前。

“你的话言之有理,但我要以什么理由拒绝,或者说是拖延前往金国的时间呢?”张勇看向了陶阶,开口问道。

听到张勇的话之后,陶阶顿时大喜过望,太好了,自己的谏言总算是被关中王采纳了。

“关中王,您的理由有很多,首先川蜀之地刚刚被您平定,还需要时间巩固防御,一是要防止当地的叛乱。

二是要防御云南大理,方向的偷袭,三是要防止南宋从汉中之地前来反扑,还要稳固当地的一些税收。”陶阶说道。

偌大的川蜀之地刚刚打下来,留在这里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

“那么你觉得可以拖延多长时间?”张勇开口问道。

“一个月,关中王,再拖延一个月,现在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了,蒙古人受不了炎热的天气,现在的战斗力肯定大减。

而且最近的战报传来,我也是观看了的,现在和金国已经陷入了一种僵持状态。

蒙古应该会避暑一段时间,今年冬天若是粮草足够,蒙古人肯定会趁着冬季发起攻势,若粮草不够,蒙古就只能等到明年开春,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起下一次的灭金战争。”陶阶说道。

蒙古这一次的战争之所以发动的这么顺利,和关中王您可不无关系,您支援的粮草就占到了蒙古总粮草的一半多。

也是因为您的飞雷筒大炮,还有炸药包,配合投石车的战术,才让大军能够迅速的攻克潼关,现在和金国大军僵持住,其实也在陶阶的意料之中。

前期太过于顺利的攻势,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会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且蒙古军中也并非铁板一块。

拖雷和蒙古东道诸王,甚至一些汉人世侯,若是有些远见的话,也只是出工不出力而已。

这种情况下,蒙古能够迅速攻灭金国才奇怪呢!而且这一次指挥蒙古大军战斗的核心人员关中王,您可是来到了川蜀之地的。

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让蒙古大军的战斗力下降了,毕竟领导他们的是新大汗窝阔台,而不是成吉思汗。

“你的想法不错,再拖延一个月的时间,本王再北上。

到时候蒙古大军就要撤军了,到时候我不要别的理由,就可以返回川蜀之地。”张勇笑了笑,开口说道。

“正是如此,关中王,而且您可以再给窝阔台大汗送一些礼物,比如说川蜀之地的粮草和金银珠宝,这些东西对您来说无用。”陶阶开口说道。

蒙古人十分看重物质层面的东西,一些钱财和粮食,对于占据川蜀之地的关中王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事。

现在四大府库当中存放的粮草就有一百多万石,再等两个月秋收之后,这个数量会更加恐怖,而且这一次的秋收,全部都是关中王的。

等到明年的时候,才需要将一成的收入上交出去。

听到陶阶的话之后,张勇点了点头,确实如他所说,给窝阔台送一些礼物,说明一下原因,再拖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因为原本计划的两个月,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天,窝阔台也没有派人过来催促。

而且也有时间差的问题,古代交通传递可不那么方便,现在窝阔台搞不好才刚刚收到自己已经拿下整个川蜀之地的讯息。

“本王打算准备二十万石的粮草,调集两万民夫,五千蒙古骑兵护卫,走金牛道,前往凤翔府,再前往蒙古大营,将这些东西全部送到窝阔台大汗之处,你觉得怎么样?”张勇开口问道。

两万民夫从当地征召一些普通的驮马,再加上蒙古大军备用的马匹,运送这些粮食问题不大。

“关中王二十万石的粮草,是不是有些多了,二十万石的粮草足够再支撑两个月的战争。”陶阶开口说道。

“不多!送到蒙古大营的时候,可能也就剩下十五万石粮食而已,几万人的运粮队伍,路上也要消耗一些的,而且从川蜀之地押运粮草,走到中原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粮草大军出发,二十多天之后,本王再出发。”张勇开口说道。

没错,他这一次的想法就是押运粮草,粮草部队先行出发,等到快到窝阔台那边的时候。

自己再骑乘快马出发,到时候就可以赶上押粮队伍。

自己将这些粮草献亲自交给窝阔台,而到时候应该已经进入最炎热的月份,气温升高,蒙古应该已经停战了。

到时候前线没有战事,自己就可以找理由返回川蜀之地,继续发展稳固川蜀之地,搞好秋收,在汉中一带做好防御工事。

“关中王高明,属下不及关中王也!”陶阶点了点头,赞同了张勇的做法。

二十万石的粮草送过去的时候肯定会损失一部分,能送个十五万石粮草过去就不错了。

粮草部队先行出发,而关中王后面会追上他们,到时候就更加毫无破绽了。

毕竟关中王留在川蜀之地,是为了给大军争取粮草的,耽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是为了征集护送粮草而已。

等粮草送过去的时候。因为炎热的天气,战争就要结束了,而金国人又会获得三个月的喘息之机。

蒙古大军确实擅长在冬季作战,但当地的一些河北汉人军队却不擅长。

所以,这场战斗一定会被拖到明年开春,到时候川蜀之地就会被夺下一年的时间,关中王起码也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了。

“你小子不错,以后就跟在本王身边,当本王的军师吧!”张勇拍了拍陶阶的肩膀,开口说道。

说起来,我现在在蒙古也被称为军师。

“属下陶阶,多谢关中王知遇之恩,愿为关中王效于死命。”陶阶立刻兴奋无比的跪在地上,开口说道。

庆祝一下本书百万字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