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142章 发财扬名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42章 发财扬名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眼前人王文龙认识,名叫张燮,是漳州龙溪县人。

之前王文龙在高宷府上做事时就和他有所往来,还不是王文龙无意中遇到的,而是张燮主动来找。

张燮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伯父和父亲全都考中进士。

不过张燮的父亲却在三十岁时就被罢官。

张燮自己在文章记载他的父亲张廷榜是被“无故罢官”,但其实看看那年发生的事情就能明白。

那正是万历九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伴随着一条鞭法,还有一个考成法,会对各地的官员进行严格考绩。

当年张廷榜担任镇江海防同知,下属丹阳、当涂两县被海盗袭击,张廷榜就被牵连,连降三级调用。

这明显是被张居正抓了典型。

张廷榜是旧官僚遇上新制度,不适应,只能自道倒霉。

但张廷榜被调去管边防杂职却心中烦闷,他想到自己进士出生直接被撸到这种级别,一生气索性辞官回家。

而张燮自幼通经史,看到父亲“不善事上”而被论罢的经历,可能也是被父亲从小教育做官不好干,反正家里有钱,于是对于做官也没什么兴趣。

张燮二十一岁中举之后就没有再去科考,而是在家里潜心著书,还在漳州同名流一起开了诗社。

他对于历史和漳州海贸情况非常感兴趣,看到了王文龙所写《葡萄牙国史》之后就主动找上王文龙。

在漳州时张燮和王文龙就有些交情。

王文龙也乐于和张燮交往,因为他知道张燮在后世历史之中留下过一本真正的大作——《东西洋考》。

这本著作在原历史之中要在十几年之后才能写出,内容涉及明代后期海外贸易的交通、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海洋航线基本情况,是后世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必读资料。

而经过和张燮的交往后王文龙也很确定,写作此书的张燮是此时八闽研究海外情况和经商掌故最优秀的人才。

由他来执笔主编《旬报》的新闻板块绝对是最佳人选。

王文龙让已经在《旬报》编辑部混熟悉了的张燮带着席浪仙去熟悉工作环境,然后才询问一下邓志谟他所做书籍的消息。

他一问才知道,自己离开福州这一段时间,他所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正版书籍销量已经突破万册。

这在蜡版印刷使用之前简直是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虽然王文龙的书稿利润不过是三百多两,可是余象斗用的蜡纸和油墨也是从王文龙这里购买的。

这也是王文龙必须给邓志谟配备几个副手的原因,因为王文龙手下的许多生意都在由邓志谟帮他经营。

此时王文龙手下的几家作坊,王文龙的平均占股都在五成左右,伴随着蜡版油墨技术的飞快普及王文龙的身家已经超过六千两。

跟随他一起做事的邓志谟以及王家也全部跻身豪富之列,邓志谟以及王金贵都已经在福州置产,王平保一家人也被接来福州。

而王文龙的名声也伴随着他所写书籍的火爆,继续在百姓之间传播。

最近王文龙在文会上所写的《声律启蒙》就很受八闽百姓追捧。

这书籍的字数很少,正版书籍是熊清波的诚德堂刊的,熊清波将《声律启蒙》《对数原理》《简明对数表》《天演论》全部凑在一起,出了一个《静观先生文理合集》,名字不伦不类,销量倒还可以。

而且此时诚德堂已经开始研究比较精致的蜡版印刷技术。

之前哪怕是余象斗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都不过是用蜡版印刷的简本而已,因为蜡板印刷的技术还是有缺陷,最大的问题是不防磨,纸张在运输之中很容易将油印的字迹蹭到相邻的版面上。

对此技术的改造,诚德堂已经有一套方法,主要是使用毛面的厚纸,只不过印刷出来的书籍对于此时人来说,暂时还有些难以适应。

这次他们就是在《静观先生文理合集》上首次使用蜡版印刷刊印正规书籍。

而王文龙的《静观先生文理合集》真正销售大头其实还是翻版书,这一本文理合集中的许多内容可以被拆分开。

《声律启蒙》可以给小孩做声律和对学开蒙,《天演论》很受这时的读书人欢迎,《对数原理》和《简明对数表》更是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翻版书商将这书做成三册小开本的书籍,便宜贩卖,非常受普通百姓的欢迎。

甚至诚德堂的试印刷版本根本没有往福建省外发卖,但是江西浙江都已经出现了《静观先生文理合集》的翻版书,还是拆的没头没尾的那种。

这就足以证明销量有多好。

这时的书籍市场虽然不完善,但也已经出现许多相关职业,最重要的就是点评家。

优秀的点评本书籍在这时几乎可以和原版书籍放到同等地位。

像王文龙所写的这种实用小书一般是没人点评的,可是《静观先生文理合集》居然在市场上也出现了点评版。

点评家们一致叫好,特别是对于《天演论》光是福州市面上的点评版就已经出了四本。

同时王文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也火了。

真正的书法家看不上这种入门作品,也不会在意研究,所以这书刚刚发行的时候,还没有获得什么讨论热度。

但是当许多人实际使用了《欧体楷书九十二法》学楷书之后,到这时已经有一批受益者出现。

用心者得其门而入,发现依照《欧体楷书九十二法》练习,只用一两个月就能掌握基本楷书的法门。

书籍出版几个月,终于打开口碑。

不过在福建的书法名家之中,王文龙得到的评价并不算高。

王文龙的正版《欧体楷书九十二法》后面附有他亲自临摹的一套《九成宫醴泉铭》,虽然是蜡版印刷,但是依旧能够看出王文龙的水平。

一些书家颇为轻蔑的表示王文龙的字功力有余,格调不足,不应是书法上要求更进一步人学习的标准,甚至有人圈圈点点指出王文龙字体中的种种粗俗问题。

但王文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销量在一片骂声中却不减反增,主要是获得了很多乡野教书先生的称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