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176章 顶级公文的威力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76章 顶级公文的威力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176章 顶级公文的威力

当天晚上徐学聚就把书信写好,第二天便着人寄往京城。

在书信之中徐学聚特意点出了王文龙在这篇文章之中的贡献,这也是他想要帮助王文龙的做法。

对此王文龙并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反对。

齐、楚、浙、东林党哪家对他满不满意,于王文龙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

王文龙的身份并没有什么涉入朝堂太深的问题,他就是个监生而已,基本是游离在朝堂之外的人物,只要不去作死很多事情都牵扯不到他身上。

而以后他写的书越来越多,在事上引起的讨论也会越加热烈,他没有太高的功名,反而更方便做事。

就好像李贽一样,辞了官才可以写那么多文字,如果不是因为攻击程朱理学太过于辛辣写也就写了,而他即使隔三差五骂朱熹也要写到七十多岁才终于被抓起来。

但李贽如果还留着官身,别说写到七十多岁,能活过五十就算不错。

……

徐学聚的文字送到京师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王文龙的文章已经在京城之中引起纷纷议论。

京师乱作一团。

常州文告的余波远未过去:大家结党在一起互相斗争,有的人对这篇文章大家称赞,有的同意王文龙的文章中部分观点,有的却斥王文龙浪笔乱言。

骂完王文龙后许多议论又转而攻击内阁,认为内阁不该和稀泥,应该要用票拟的权利在圣旨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真这么做了,内阁的声音但凡倾向哪一派,其他派别肯定会把内阁骂惨。

赵志皋到文渊阁坐了两天就又回家养病了,偌大的内阁再次只有沈一贯一个人做事,沈一贯被吵的一个头两个大。

这时沈一贯终于接到了徐学聚从福州寄来的书信。

徐学聚在信中先是委婉建议他上疏表明态度,然后又不居功的表示王文龙写篇了上疏或可参考。

“又是上疏……”沈一贯听到这词脑袋就开始疼。

沈一贯知道此刻他最好的做法就是上疏表明自己态度,但偏偏他又知道万历忌讳言税监之事,上疏内容万一一个不小心就会触怒皇帝,这文章可是万分难写。

他对于王文龙的文章没有抱多少期待。

沈一贯自己的叔父沈明臣就是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之一,作为浙江名士,沈明臣当年就以秀才功名进入胡宗宪府中做幕僚,曾经和名满天下的“有明第一卿客”徐渭徐文长共事,跻身俞大猷、戚继光等一代人杰之**理浙江。

沈一贯从小和伯父在幕府出入,对于这些知名幕僚的能力也是十分清楚。

幕僚们人才、水平都是有的,但即使惊才绝艳如徐渭,文章花团锦簇,但他们在写公文的本事上依旧平平。

最简单的道理——若是徐渭能够写出好公文,自己科举当官就行了,何必给人当幕僚?

沈一贯以为王文龙此文大抵也是如此。

但好歹徐王也是从福州千里迢迢寄来书信,沈一贯还是给予应有尊重。于是他叫来自己府中卿客,将王文龙和徐学聚合写的上疏递过去。

“我今日颇费精神,没心力看文字,还请先生念来。”

那卿客点点头,双手捧过,稍浏览了一眼,便开始念。

沈一贯最开始并不对这文章抱什么希望,只是在那儿闭目养神,竖一只耳朵,但是听着听着他就渐渐睁开眼睛。

沈一贯脸露惊讶,而给他读文字的卿客也是眼睛发亮。

这文章太好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这文章水平比如今朝堂之上纷纷扰扰的各派上疏水平,不知要高多少,不光是文采上优胜,在“持论”方面妙到毫巅的把握更是那些大嘴巴的六科给事中以及御史台官员拍马也比不上的。

那些个货只知道用花团锦簇的文章互相攻击,往往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求一个可以搏出位的机会,但作为沈一贯这样级别的官员对于上疏文字的要求则是严格的不得了。

阁老的文章字字珠玑,必然经过反复修改,绝对不能有冒昧之言,这样的文章光是工本费一篇一二千两都买不来。

而这篇文字居然完美符合这样的要求。

这是自然——这篇文章可是在《明史·朱赓传》作为朱首辅一生的光辉事迹留下记录的,可见写的只好,可以说整个大明二百年多的阁臣文章之中都有一号。

过了一会儿沈一贯也没法继续躺着了,他直接起身将那文章拿过来,叫仆人举了油灯仔细看。

沈一贯越看越是惊奇,最后忍不住大声称赞:“好文字!好议论!不想京师之外还有这样一支妙笔!”

沈阁老突如其来带着家乡话的一嗓子喊得他身旁伺候的仆人吓了一跳,仆人手一抖灯油直接滴到了文字之上。

“长些眼睛罢!”沈一贯瞬间脸色一变,吓得仆人手忙脚乱。

而沈阁老居然连忙将文字抱到身前护住,用上好的湖绸衣服将滴落在其上的灯油给擦干净,打开看见这文章的文字还都清晰,沈一贯这才松了一口气。

沈一贯的幕僚同样连连点头,已是满脸称赞:“阁老,此文可用!”

沈一贯道:“我这就办书信,你亲走一趟,拿我的帖子。”

思索一番,沈一贯又摇头说:“叫文书上来拟帖子,赵阁老处我也亲自去走!”

沈一贯口述让卿客动笔墨写了几封书信,然后沈一贯让幕僚揣着书信连忙去走访京中的浙党官员,沈一贯也亲自去拜访赵志皋。

王文龙的这篇文章实在太好,不光可以让浙党一起发力,甚至这篇文章中的论点沈一贯可以和赵志皋一起分享,由他署名两人联名上书——面面俱到,这就是极品公文的力量!

很快京城之中一场串联就开始了。

沈一贯和赵志皋一起上疏,提出“守成、遣使、权宜”三论。众臣纷纷跟随。

和常州文告不同,此三论中正平和又极富可行性,甚至文章还部分包含了王文龙的观点但因为写的太好,无论支持或反对王文龙的派系都对这三论说不出任何毛病。

被常州文告掀起的舆论风波瞬间就被统一起来。

齐、楚、浙、昆、东林党人都被这篇文章惊艳,政治动物们很快找到各自位置,各党都能接受这篇文章的观点,于是众人团结在一起,再次联合起来一起对万历施压。

朱赓文章之高明事实上摸到朝中所有派系的最大公约数,甚至连万历皇帝都对这篇文章生不出太大的气来。

被逼无奈,万历都只能出面对文章之中的事项表达部分同意,两年了,皇帝第一次在税监之事上退缩!

朝中文官群情振奋,浙党则添一大功绩。

瞬间整个浙党的声望都高了一筹,这些声望都能够实实在在的变成党派利益,沈一贯只要不死,定然就是下任首辅。

……

福州。

王文龙的房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吧。”

李国仙推开门道:“这是陈会财家送来的果子。”

陈会财是《旬报》印刷作坊里头的一个管事,汀州人,之前在建阳的书坊里头打工,有印大报的本事,是邓志谟专门从建阳挖过来的。

王文龙问道:“他怎么会送果子来的?”

“王大哥忘记了,陈匠头的老婆快要生孩子了。”

“噢,还真是,”王文龙想起前几天听陈会财提起过这事,拍拍脑袋,“该给他家准备个红包了,孩子哪天生?”

李国仙说道:“按陈会财说也就是这几日了。”

她又看看书房,“我能进来吗?”

这几天吃过饭,李国仙还常常留着不走,乐得在王文龙这里跟他多接触。

王文龙请她进屋,李国仙在王文龙书桌前坐下,看见王文龙的桌上放着刚刚拆开的信封,末尾赫然写着沈一贯的名字。

她颇为好奇地看向王文龙。

王文龙略略装逼说道:“这是京城来的信,我之前帮一位老先生写了些东西。”

王文龙这篇文章对于浙党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大。

事情尘埃落定后沈一贯再次亲手写了一封回书给王文龙——这个情浙党记下了。

李国仙惊讶说道:“王大哥你好厉害,连沈阁老都要你写文章。”

李国仙也是大户人家,家里的父兄经常讨论朝政,她对于当朝阁老的名字还是听过的。

“只可惜我的文章写的不好,写到《旬报》上的内容都没有什么回应。”

李国仙之前应王文龙的邀请给《旬报》上写过关于日本情况的内容,但是因为她不愿署名牵扯上李家,所以读者反应并不热烈。

王文龙安慰她说道:“其实伱的文笔很好,文字细腻漂亮,只是不习惯写议论长篇罢了,如果写小说肯定能够成名。”

李国仙惊讶问道:“小说……我从没写过小说,也不知道怎么动笔。”

李国仙的母亲是日本出名的游女,年轻时极受李旦喜但是年老色衰之后还是被李旦轻视,后来她孤独病死在日本,甚至李国仙都是被李旦的正妻养大的,这种成长环境下李国仙其实是个心思很透彻的女孩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