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232章 《疗疴录》发酵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2章 《疗疴录》发酵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杜松说:“九月黄河改道,耽误了我延绥的军粮运输,朝中官员百般推委,没一个来解决实事,我想要上疏,偏偏那文官又来阻拦。他们吵点屁事情,却要误了我边防大事。”

听到这话,冯从吾也不禁叹一口气,“原来是此事,这事我也有听闻。”

今年真是多灾多难,九月初八日,黄河在开封归德,一带绝口,直接于商丘出现洪峰,在肖家口冲开了一百多丈的河堤,河水尽数往河岸南部灌注,淹没许多村庄,而黄堌一带的黄河断流。

这已经不是黄河绝口,而是黄河改道,黄河绕道四十多里地。

这一下朝廷中就热闹了,各派言官纷纷成为大聪明。

给事中、御史各自上疏提出建议,有人认为应该疏浚下游,有人认为应该趁机让黄河改道,有人认为要小心黄河再次绝口危及老朱家的祖陵凤阳。

但说来说去也没个人敢拿大主意。

大家吵个没完,可是黄河下游已经一天一淤塞,因为上游改到黄河水分流,下游从徐州到邳县之间三百里的河段水深只剩几尺,运送漕粮的船只直接搁浅。

治水专家工部尚书刘东星连忙火线上马,刘东星决定疏浚泇河,联通淮海,方便漕运。

这项工程报上去最开始议论的费用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因为耗费太大朝廷犹豫不决,数次派遣官员实地查看,一人一个方案,上头谋划不一,致使刚刚开始的工程也中途停止。

而刘东星实地考察之后发现之前的官员全在胡扯,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钱,灾情如火,直接命令当地继续原本的疏浚工程,刘东星负责之下总共花费了七万两银子,三成的工程量就已经完工。

这就看出这些言官的不靠谱,报出工程费用一百二十万两,真的办起来有个二十五万两就能完成,前期费用究竟怎么算出来的,简直难以想象。

而这时朝廷看见投资不大便下定决心赶快办事,但刘东星已经身染重病,并就在工程执行一半时去世。

刘东星死了,黄河疏浚工程才做了不到一半,朝廷只能派新任工部尚书,在吵吵嚷嚷之中继续疏浚工程。

历史上刘东星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工程量的三成给做完,而后续这七成疏浚工程要做整整三年才能完成……都不知道是怎么拖出来的。

需要通过漕运支持粮草的京师和边塞可就倒了霉,还得要苦熬两三年时间。

以杜松的性格看到这场景,怎么不想骂人?

冯从吾劝说道:“如今情形就是这样,来清也只好办好自己的事。”

杜松苦笑:“你说来简单,当年上疏之时你不也是义愤填膺,要不如何会被罢官?”

冯从吾笑道:“来清以我为前车之鉴就好。”

杜松说道:“这事情办的倒像是我前日里看的一本小说的内容。”

冯从吾闻言好奇:“你杜黑子还会看书?什么书能入你法眼?”

“我哪怕识字不多,白话小说也还是看得了的。”杜松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册小说递给冯从吾说道:“这书写的真不错。”

冯从吾拿起书看了一眼,喜道:“原来是静观先生的小说,他又有新作面世了?”

杜松弄到的这书是前几日才传到陕西的袖珍本,虽然是盗版书,但印刷质量极为精美,价钱也颇为昂贵,冯从吾是买不起的,就杜松这样大手大脚的武官家子弟才能随意消费。

杜松难得先看了冯从吾没看过的书,此时也忍不住想要和冯从吾分享,连忙说道:“你快读读这本《疗疴录》吧,写的真好嘞。”

他坐下来喝茶,冯从吾点点头,便连忙翻开小说阅读。

这袖珍本非常薄,也就只放了两个月的连载不到三万字的内容,冯从吾花费大半个时辰也就把小说读完。

合上小说,冯从吾说道:“这书中所讲的事,倒真和这治河之事一般。”

杜松点头说:“对吧?明明能做好的事,钱也花了,工也派了,但偏偏就是做不好,正如这小说之中,明明朝廷有兵士绅又有粮,就是打不了胜仗,真是让人胸中气闷!”

冯从吾说道:“治河之事是朋党勾结,各自排陷,所以才贻误时机,正如这书中所写的打流贼之时,朝廷地方,官员士绅,各有各的算计,一加一后反不如单打独斗了。此皆不知和衷共济之道也。党争之祸如此,这天下不成个自家天下,人人都来争夺权柄,最后就是人人也吃它不到!这小说真把如今天下之病写透了,只是不知如何去治啊。”

杜松笑着说道:“你猜我为何要买此书?正是因为此书写得太直斥其非,把那些个官员骂的挂不住脸,我才感兴趣专门买来看看。”

冯从吾关心问道:“那王建阳岂不是要惹麻烦?”

杜松摇头说:“惹不了麻烦,当其位者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书中那些昏聩官员,被说中了事情的,却都已经被弹劾,一来一去,这王建阳到没落下什么骂名,只是背地里恨他的人怕是不少。”

冯从吾道:“如此一来,对王建阳怕也不是好事。”

杜松摇头笑说:“怎么不是好事?我真羡慕他。”

“就是可惜我杜黑子不会写文章,不然我也照他这方法写上一篇小说好好骂骂这天下的文官,让他们知道这天下被他们弄的病成什么样子,只要看到他们气急败坏,就算被报复我也开心!”

冯从吾问道:“有人要报复王建阳了?”

杜松点头说:“辽东马林据说半个月前还在想方设法查封此书……”

在这年代一般来说除了讲史演义和武侠小说这种通俗作品,正经一点的小说作品都不会流传速度太快,但是《疗疴录》因为太切中此时的时弊,引得许多过去只看娱乐小说的民众争相购买,书坊大量翻刻,小说的片段以及前期刻本居然已经传播到辽东去了。

李成梁离任辽东总兵官之后,边防战备日益松弛,十年之间辽东总兵换了八个,此时的辽东局势已经非常坏。

《疗疴录》讲的就是战乱地区的事情和辽东此时的场景实在太相似,时任辽东总兵官马林看到这书瞬间鼻子都气歪了,书中被宋常勤斩杀的反派军官原型就是贺人龙:此人所做的不听调遣,避免和流贼作战,自保实力,杀良冒功等等行为实在和马林培养自己嫡系的方法太像。

王文龙虽然不是写马林的事情,但是马林看到时还是觉得被打脸,于是动用关系试图不使此书出山海关。

但是没用,因为马林才开始动手,八月份他就因为犯罪被弹劾罢免了。

辽东迎来十年内的第九位总兵,万历让七十六岁的李成梁重新上任。

查书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