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256章 中国人写的欧洲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56章 中国人写的欧洲史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虽然阳玛诺说的花团锦簇,但是听说《葡萄牙国史》这本书是中国人所写的欧洲史作品,沃尔特的兴趣一下淡了许多。

他还以为王文龙的作品写的是中国的风土人情,如果那样还有一关的价值,可对于欧洲史研究中国人能有什么样的见解?

对于中国,此时的大多数欧洲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道德高尚的隐士国家,但这其中也有贬低的意味,因为隐士是不能出来做事的,就从从前往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个个都借助信息差把欧洲宣传成地上天国就能看出。

毕竟此时的欧洲已经开始殖民海外一百多年,征服了许多其他文明的领土之后欧洲人对于海外风俗的看法也渐渐从原本的敬畏转向了不屑一顾,欧洲中心主义正在诞生。

耶稣会在澳门的翻译人手并不足够,大多数精通拉丁文和中文的神父需要传教或者从事编写传教小册子的工作,所以对于《天演论》和《葡萄牙国史》的翻译工作只进行了一部份,最后决定还是将这些书籍带回到欧洲。

所以此时沃尔特手上拿到的两册书中,王文龙所写的《天演论》只翻译了大半,另外一本《葡萄牙国史》更是连第一章都没有翻译完。

沃尔特先看的是《天演论》,看着看着就感到无趣,他对于《易经》毫无了解,而且耶稣会士翻译黄道周所写文言文的能力也很糟糕,甚至有大量误读,沃尔特读完一半直接就把这书给放下。

“嗯,果然是与众不同的东方思想。”沃尔特含糊的称赞,其实已经不想再读。

读过《天演论》之后,沃尔特又拿起《葡萄牙国史》,心中并没有多少期待。

他原本以为《天演论》肯定很有意思,但是他看了却不以为然,而中国人所写的欧洲历史书籍,想来就更没有什么趣味了。

可是刚刚看完序言沃尔特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这本书的写作手法真先进……”

没错,是先进。

此时的西方文学已经走出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与骑士史诗的牢笼,文艺复兴所带来的人文主义文学方兴未艾。

《十日谈》《巨人传》都已经出现,在伦敦,莎士比亚声名鹊起,但这些不过是一些把笔触用于描写正常人而非基督教骑士的文学创新而已,只是描写对象上的改变,真正划时代的小说理论还没有成熟,引领变革的长篇小说也还未出现。

后世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堂吉诃德》还要四年之后才能写出。

而就世情小说来说,此时的中国文学已经走在了欧洲人的前面,哪怕没有王文龙的到来,《金瓶梅》《水浒传》也全都是把笔触指向世上普通人的伟大作品。

此时,《葡萄牙国史》开篇那极富史诗感的宏大叙述以及接连不断的冒险故事纷繁复杂的人物,直接就把沃尔特给震惊了。

这虽然是一本历史书,但却比沃尔特看过最有趣的小说还要吸引人。

澳门耶稣会对于《葡萄牙国史》的翻译水平十分一般,但是只看了序言和小半章,就让沃尔特对于《葡萄牙国史》的作者万分佩服。

他面前的《葡萄牙国史》有厚厚的十几册,沃尔特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些精美的中国蓝色书匣之中装着的作品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沃尔特毕竟是政客出身,他心中无比激动,但是却强行让脸色淡然下来,点点头询问道:“这部《葡萄牙国史》你们有能力翻译吗?”

沃尔特很想看到《葡萄牙国史》后续的内容,甚至打算把这本书拿回去,此时的欧洲出版业也正在兴盛时期,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欧洲出版界的一个中心,将此书拿回英国出版肯定有利可图。

不过沃尔特知到在此时的英国能够翻译一部中文书籍的人想来是没有的,即使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有一些华人,那也必须把书籍送到印度去,现在沃尔特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阳玛诺说道:“耶稣会在欧洲有一个翻译中心,其中就有能够翻译东方文本的神父,凭我是没有这样的本事的。”

阳玛诺盘算的精着呢,阳玛诺其实能够读懂一些汉文,王文龙所写的《葡萄牙国史》文字也并不艰深,比那些儒家典籍好懂多了,但如果阳玛诺说自己就能翻译,他哪里还有回去的机会?

沃尔特闻言有些失落,但总算还有点希望,这一次出海殖民沃尔特并没有找到黄金国,无法对资助自己的股东们交代,好在抢劫了这一艘马尼拉大帆船,将所有货品以及船员卖掉之后应该可以补齐出海的亏空,而这本《葡萄牙国史》只要销售火爆,他就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沃尔特想要出版《葡萄牙国史》必须要耶稣会帮忙翻译,所以最后的收入也必须要和耶稣会分润,于是沃尔特便和阳玛诺谈起了《葡萄牙国史》的出版事宜。

这就是此时大洋之上的规矩,需要利用到彼此之时就是最深仇大恨的敌人,之间也必须要互相帮助。

一个半月后,意大利萨莱诺城,耶稣会士罗明坚收到了耶稣会巴黎总会寄来的书信以及文稿。

罗明坚,意大利人,欧洲汉学鼻祖,毫无疑问是这个时空欧洲最有学术能力的东方语言学者。

罗明坚早在十九岁就在意大利思品纳佐拉城大学获得两个法学博士的学位,之后加入耶稣会学习了哲学和神学,三十年前,他从里斯本出发到果阿传教,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当地的南印度语言,接着他抵达澳门,开始学习汉语,两年后他就已经掌握了一万五千多个汉字,可以阅读中国书籍,三年后开始用汉语写作传教经文。

就是罗明坚确定了耶稣会在澳门使用中文对中国人传教的传统,他在澳门创办了第一个教授葡萄牙人汉语的学校,和利马窦一起编写了第一部《葡华词典》。

罗明坚十分熟悉中国文化,认为想要在中国传教必须要让传教士先了解中国,而不能用在殖民地实行的霸王方法,于是十多年前他回到欧洲,积极致力于让罗马教宗遣使大明,同时开始翻译中国典籍。

现在罗明坚正在把《四书》中的《大学》部分翻译成拉丁文,准备在罗马发表,他认为想要到中国去的人,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文化。

翻开巴黎送来的书信,罗明坚惊讶不已。

总会的干部在书信中表示:澳门耶稣会的一批人员和资料回欧洲述职之时在船上遇到了海难,人员和物资都被英国人给扣下,现在总会和英国人已经达成谈判,必须要帮助英国人翻译一本中文书籍他们才愿意放人。

耶稣会总会请求罗明坚放下手头的工作,先把《葡萄牙国史》翻译出来,搭救此时还被囚禁在英国人手中的阳玛诺兄弟。

罗明坚早在之前和澳洲耶稣会同僚的通信之中就听说过《葡萄牙国史》这本书,而且还看到一些只言片语的文章,早就对《葡萄牙国史》这本书感到好奇。

罗明坚连忙放下手中儒家典籍的翻译工作,打开那中国线装书的匣子,开始阅读《葡萄牙国史》,而读了不久之后罗明坚就对《葡萄牙国史》喜欢起来。

这本书的文风以及遣词造句都很符合他的口味,而书籍内容更是比罗明坚看过最精彩的小说,还要有意思。

与此同时,对此书感到好奇的耶稣会也派人到罗明坚处了解《葡萄牙国史》。

罗明坚见到总会来人就对这本书赞不绝口,他毕竟还是欧洲人思维,毫不犹豫的认为这是他所看过最有意思的中国书籍。

只不过面对总会询问罗明坚表示自己不建议此书在罗马发行——《葡萄牙国史》中有大量葡萄牙人反抗西班牙的描写,渲染了葡萄牙人艰难崛起的过程,甚至眼光比欧洲人还要毒辣的分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此起彼落的冲突。

这样的书籍一旦发行肯定会激起葡萄牙人的民族主义,并且使得此时已经吞并了葡萄牙的西班牙统治者感到不满——耶稣会在亚洲传教还需要大量依靠西班牙殖民地的帮助,耶稣会并不想搞坏和西班牙人的关系。

最终耶稣会也考虑到罗明坚的说法,于是取消了自己发行拉丁文版《葡萄牙国史》的计划,但是给沃尔特的货还是要交的。

虽然翻译《葡萄牙国史》的过程比起翻译《四书》来说堪称轻松愉快,罗明坚干的也很起劲,但罗明坚毕竟是快六十岁的人,精力有限,所以翻译工作也只能缓慢进行。

且《葡萄牙国史》翻译成拉丁文之后,还要再拿到英国再翻译成英文发表,过程复杂,想快也快不起来。

广大欧洲读者第一次看到此书恐怕得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

把视线转回大明国内,王文龙在京城待到了万历三十年,而且一时还走不了。

正月份,湖广江西大灾,粮价飞涨,毛文龙采购粮食的安排被大大拖延,王文龙只能继续跟他在京城走关系。

这年二月,太子大婚,此时朱常洛已经立为皇太子,满朝的文官全都松了一口气,大婚之日,整个京城热热闹闹,但是太子的婚礼刚刚完毕,气氛却突然改变。

万历皇帝召集所有京中大臣到仁德门候旨,这道命令来的无端无的,瞬间引得满城议论纷纷,连王文龙都听到市井间发出传言:万历重病,即将宾天,现在正在打算交待后事。

传这消息时毛文龙的语气十分严肃,而王文龙的表情就精彩多了——他知道万历年间一大名场面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