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20章 无底限抹黑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20章 无底限抹黑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文龙的这篇文章胜就胜在资料详实,将历史上二十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崛起时总结出来的各种民族主义历史资料都往上贴,每一个他所举出的例子都有相应的史料证据加以左证,而且全都是正面例子。

王文龙知道,这篇文章发表出去,哪怕是最保守的儒家学者也没有办法反驳。

几天之后,这篇《古来之民族主义》发表在《苏州旬报》上,果然立刻就引起江南学者的极大反响。

民族主义在江南本来就有相当大的潜在影响力,从远期来看这甚至是一种可以让江南仕商不再被东林党人绑架的思潮,而此时虽然这样的思潮还没有发展到足够力量,可是不少接触了《民族国家论》的江南学者却已经对这种理论感到颇为亲近。

前段时期大量儒生对《民族国家论》的攻击让一些喜好此论的人难以找到反击的借口,而王文龙的《古来之民族主义》一出,瞬间将民族主义的根子托上了古之圣贤。

《古来之民族主义》这篇文章立马被大家传看,这一期的《苏州旬报》直接卖到脱销,甚至有抄报行专门将《古来之民族主义》印成小传单在市面上发卖。

可是这样的行为很快就遭到禁止。

刘成直接联系苏松常镇四地的官府要他们察禁市面上敢于发卖《古来之民族主义》传单的商人,光是在苏州市面上就抓了一批的书客。

虽然抓了一大批印传单的小商人,但因为《苏州旬报》背后有李三才的保护,刘成一时拿《苏州旬报》还没有办法。

为了打击王文龙的名声,他便号召自己手下幕僚攻击王文龙的《古来之民族主义》。

被逐客令从京城赶出来的山人之中颇有些有本事的。

逐客事件之后江南就流行起一本名叫《逐客鸣冤录》的书,此书就是被从京城驱逐的山人所写,文字非常有力。

《逐客鸣冤录》站在山人视角大吐苦水,表明他们这些幕僚也是科举无望,为了养家糊口才不得不出山做事,没有道理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江南有名望的读书人对于这些不参与科举依靠当幕僚上位的山人颇看不上,但是不少没有本事考上科举的小读书人却以为这些山人是自己的同类,此书引起一些江南穷苦士人对他们的同情。

而《逐客鸣冤录》为表示这些山人所犯的事情不少是因为朝廷昏暗,所以书中有颇多指斥朝廷之语,而作者怕被追究也是匿名而写。

其实写出这书的山人名叫王启维,他此时就在刘成的府上。

刘成也不知道王启维写过这样的书,只知道王启维有一支利笔,直接给他下任务,要他攻击王文龙。

王启维本来就是靠打笔仗生活的,自然要在新东家面前卖弄本领。

他先从刘成那里拿到王文龙的全部资料,稍加分析之后就对王文龙轻视起来。

他以前要抹黑的,都是朝中有名望的官员,而在他看来王文龙虽然当上了官,但是却是幕僚出身,虽然有许多文章传扬于世,但本质上也无非是一个混得更好的山人而已,这样的人若失去靠山,攻击起来毫无难度。

王启维于是直接下笔写文:

“王文龙此人,本无功名,混迹闽省,结交贵人,奔走于内监、官员门下。鼓弄些西洋风物,传扬些经济之道,其言论于海外闽人之中毫不罕见,无非是内陆之人少闻,故以为贵也。有人以为王文龙有甚本领,却不知其乃是买高卖低,专以魅惑之言炫耀世人。”

“评论此辈人物,多不过以为乃是一个机敏些的海外商贾,科场也不曾入过一回,竟有人以为那‘地理’、‘经济’、‘考据’、‘物理’真能称之为学问,岂非贻笑大方?”

“如此之王文龙混迹大明四载,竟能当监生、成幕僚、出门则鼓吹者云集,所谓‘建阳公’‘静观先生’等称呼不绝于路,甚至有闽地蠢笨男女,以王文龙之容貌,泥塑木胎,做神像供奉,实是一桩异闻。”

“然而此辈妖人名实不符,终究露出马脚,受尽吹捧,晕晕乎乎,以至忘乎所以,笔下乱言,竟作《民族国家论》一书,大坏华夷之辨,妄用圣人言语,终致臭名传扬,诸生愤慨,招来大祸矣!”

王启维深知通过辩论理论,想要打倒王文龙实在太难,还不如直接人身攻击。

在王启维的文章刊载出来的同时,苏松常镇四府的许多报纸也同时出现大量攻击王文龙的文章。

这些文章也全都是人身攻击和揭短:或是说王文龙的武侠小说带坏社会风气,或是攻击王文龙海外商人子弟的出生,甚至造谣说王文龙为了钱财娶了倭寇的女儿做妾……

幕后操盘的王启维看着自己的布置颇为满意。

这就是烂战的打法。

虽然这些文章不能发在什么大报上面,但是一时间一大批小报纸全都带王文龙的节奏,定能使得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对王文龙的人品产生疑问。

而且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造谣,王文龙想要辩解也没办法。

那些小报许多本身就没什么销量,且写作之人只为了抹黑王文龙,即使被揭穿是谎话,但总有没看到辟谣消息的人,在那些人心中就会对王文龙留下坏印象。

这样的事情一多,王文龙的名声就毁了。

所谓众口铄金就是如此。

几天之后。

“这刘成真是无耻之徒!”

拿着一沓报纸的叶昼则气的直接将报纸丢在地上。

叶昼则并不是没见过文人之间的互相抹黑,但是王启维的无下限程度,还是让他受不了。

就比如他手中这份报纸造谣王文龙娶了个日本女子,并还是入赘,有板有眼的说王文龙取了倭国名字,在海外也自称是日本人——这就是为何许多海外华人不知晓王文龙名字的原因。

叶昼则生气道:“建阳,他们如此污蔑你,不如我找人上疏为你鸣冤!”

他虽然是纨绔子弟,但是想组织,还是有一番力量的。

“这种事情越描越黑。”王文龙摇头道。

本来刘成造的谣言还只是小范围传播,如果叶昼则组织人为他鸣冤,刘成无非也就受到些谴责,却会使得这谣言更大范围的传开,他受的影响还更大。

王文龙总算明白,为什么刘成这些太监可以在地方上整的当地官员头疼了。

这年头的官场斗争,虽然暗地里什么狠手都能下,但是两边毕竟都自诩为读书明理之辈,明面上还要持些面子。

而刘成这些太监却完全可以不把脸面当回事。

其实刘成抹黑王文龙的操作有识之士都能看得明白,给刘成自己带来的名声也不好,甚至对刘成的影响比对王文龙更大。

但是刘成不在乎,他的名声本就好不起来,而王文龙的名声在和他斗的过程中却会被一起拉下去。

不过王文龙并不害怕。

因为他翻了几篇攻击自己的文章,发现刘成手下的人把王文龙的许多书都拿出来骂,但就是没骂《尚书古文疏证》。

《尚书古文疏证》让万历皇帝连着好几次参加日讲的消息早就在京城传开了,这说明如果是皇帝喜欢的书刘成便不敢去招惹。

一个多月前伪楚王案时沈一贯还专门写信给王文龙询问情况,当时王文龙就知道:万历皇帝喜欢的可不仅仅是他所写的《尚书古文疏证》这一本作品……

哪怕没有八百里加急,从京城中流传出的书信到江南也就是一两个月,这些消息估计过不了几天就会传到苏松常镇四府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