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35章 参观物理社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35章 参观物理社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李三才当即表态:“这机器的效率远胜之前铸币方法,又节省人工,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一大发明。”

他又转头对一旁的南京户部主事说道:“若能获得这样机器,由漕运衙门会同户部合股办一家制作银币的工厂,想来利润肯定丰厚。”

王文龙连忙接话说道:“江南物理社定然全力支持。在下以为想要办成银币厂,还可以让社会上的商人前来集资。”

“此法甚好。”

李三才和王文龙一唱一和,边上的一众官员也纷纷点头,这时就听到场的商人中有个老者道:“这机器制作的太好了,若是想要办银币厂,徽州詹氏愿入一股。”

认出了说话的老者,李三才脸露笑容,点头道:“詹老板有此意思甚好。”

说话的人名叫詹景寅,徽州人,他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是他的哥哥詹景凤却是一代名士。

明朝的南京下辖十四个府,南京应天府和苏州府最是富庶,松江、常州、镇江也是销金窟一般的地方,但这几个府的人虽然有钱,南京最有名的商人和富豪却几乎全都出自徽州。

苏州出文人、徽州出商人在这时是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许多徽州商人有钱之后便追求风雅,于是纷纷跑到苏州置业置产、追捧文豪、举办文会。

詹景寅的哥哥詹景凤在历史上的身份是书画家,而且还是徽州出生的名士,他还有一重身份就是徽商的代表,詹家在徽州也是数得上名号的富豪。

当年“后七子”中的王世贞就曾经在詹景凤面前嘲笑徽州人道:“徽州商人见到苏州文人,便如同苍蝇逐臭,驱赶不尽。”而詹景凤也毫不留情的反讽:“苏州文人见到徽州商人,也如同苍蝇逐臭,驱赶不尽。”

王世贞和詹景凤两人是至交好友,才能放下脸面开如此玩笑。

如今詹景凤已经过世,詹景寅主掌家业,以他们家的实力的确有能力参与官办作坊的运营。

詹景寅表态之后,其他地主商人也纷纷反应过来。

“徽州汪家也入一股。”

“绍兴兴业堂可代为去绍兴集资。”

“镇江商会也要一股。”

大商人们纷纷许诺,这机器的生产效率如此之高,大家都看在眼里,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除了大商人之外,在场还有一些小商人以及地主却没有机会参与这么大的投资。

但他们也走上前去,围着物理社的成员仔细询问,却是想要购买制币机。

银两只要制成银币,百姓的接受度就会大大增加,同样重量的银锭和同样重量的银币价格也会有不小的差距。

这点差距原本并不足以抵消白银炼化成银币所用的火耗,但如果有这么简单的制币机生产银币,火耗将大大减小,足以让制作银币变成有利可图的生意。

这些个商人地主可不在乎什么犯法的事情,别说私造银币本来就是在灰色地带朝廷不一定抓,就是朝廷三令五申禁止私铸的铜钱他们也敢造。

事实上此时江南私自铸币的中心就在苏、松、常、镇外加杭州五地。

就眼下这时间至少有三千余名原本属于官炉的铸钱工已被“江南富豪任侠之家”招去,这已经超过官炉雇工的三成,大量的地主在铸造“体薄、文黯、多杂以低料”的劣币。

照原历史发展,二十几年以后的天启年间,江南流行的制钱将“大半杂铅砂,百不盈寸,摔掷即破碎”——私钱可能比制钱还多。

歧视这些商人买制币机回去制作银币也是件好事。

随着隆庆开关以后大量白银涌入大明,现在江南的地主富商家里有的是银两,许多银子都被藏在地窖之中。

货币的流通价值必须要在交换之中体现,而大量的实物被换成白银,然后地主们又将白银收藏放在地窖里不用,这种行为对于大明的经济实在没什么好处,如果能将白银做成银币,肯定能够使得白银流通量大大增加,当这制币机被广泛应用到一定程度,银币通行天下甚至都能大大缓解大明对于白银的需求量。

当天下午吃过午饭,王文龙又带着物理社的人回到工作现场,再次将制币机开起来,上午跟工人比试生产效率只是为了宣传,这一次却是为了测试出实际生产之中的生产效率。

不停歇的做了一个时辰,这一回制币机并没有出现问题,计算出来这制币机每个时辰能够生产出银币一千五百枚左右,产量超过传统的翻砂铸造法十倍以上。

李三才对于这项实验的结果非常满意,看到这机器,他就觉得无数钱财在向自己招手。

而由此在场的一众人物也对物理社的各项研究产生兴趣,王文龙又安排大家去参观物理社。

一众人物好奇前去,当看到物理社在苏州各处安排下的研究室、藏书楼以及教学中心,纷纷感到十分新奇。

转过几天《苏州旬报》便对这件事便作出详细报导,而且不光是《旬报》许多道场的人物都写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如《西湖新报》是杭州的大报,当天到场的名士之中便有一人是这报纸的兼职记者,此君参观了物理社之后新奇不已,激动写稿,于是几天之后《西湖新报》便刊载出整版报道:

“王建阳以文章闻名于世,然少有人知其人还是一杂学大家,建阳精于机关数术,与同道在苏州创办江南物理社。”

“近日物理社研制一制币机面世,于苏州桃花坞以南宝泉局作坊同老匠比试。达官显贵、士绅大贾受邀参观者凡五六十人。”

“比试开始,初时机器运行即卡顿,而炉工烧银甚快,银汁一炉浇铸完毕,而物理社一边仅出几枚次品,人皆以为机器不堪用。然而待机器修好,眨眼便超过人力……第二场时,机器一时辰便产银币一千余枚,皆纹样精美之好钱,比之上好洋钱毫不逊色,比之制钱更是精美远甚,在场达官显贵见而奇之。”

“午后,王建阳及社中名士引我等参观苏州之江南物理社,所见物理社中实验之作坊,名为‘实验室’者五处,皆是窗明几净,实验室中有真空管等物,取真空管试之,管中放至轻之鸡毛与好钱一枚,羽毛铜钱同高度落下,铜板竟如鸿毛般轻飘,同时落至管底,满座皆惊……又有小孔黑箱,取一物至于孔前,进入箱中,遮蔽四门使之黑暗,便可见孔前之物倒影于箱后,其神其态纤毫毕现,虽是名家描摹不能比拟,若在箱后放一白纸,取笔将纸上图样描摹,立时成一图画,有此物,虽小儿作画可比名家也……还有万花筒,乃是内置铜镜所制……又有摆钟实验,此物计时可胜铜漏……”

物理社里各种用来教学的实验器材,对这时的人来说实在太心急了,参观知识,大家就如同小学生去科技馆似的争相参与实验。

而这报道一出,介绍的许多新奇事物,立马引得杭州许多喜好奇事之人对江南物理社产生兴趣,不少有钱有闲的读书人干脆北上去往苏州,到物理社中实地查看,物理社由此又招得一大批社员,顺带着物理社研制的制币机也引来许多人的关心询问。

而这之后得到的宣传成果也是不少。

李三才几天之后便决定在苏州投资新办一个制币厂,股本由苏州宝泉局、漕运衙门和民间集资各占三成,江南物理社在里头也有百分之十的股份,负责设备制造和维修。

除此之外,还有常州、镇江的客人订购了两台制币机,物理社开价一台机器二百两,那商人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王徵接下来一年有的忙了,光是工厂和商人所需要的十几台机器就足以让物理社的造作部门加班加点。

这一次实验成功光是制造机器物理社给相应人员发的奖金就超过五百两,参与研制的人员,虽然许多是出于好奇,但是有这样的收入,再不分钱就说不过去了。

在王文龙的倡导下江南物理社的造作部门由此专门拆分开来,成立了一家类似于研究公司的机构。

这家机构由物理设占八成股份,剩下两成则由社中王文龙等有实力的人物出资入股,机构管理由王徵负责,自负盈亏。

机构成立后不光有机器的收入,宝泉局新厂的币样设计和出模也要由他们来负责,这也是一项极有前途的技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