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62章 洛阳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62章 洛阳铲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平保突然说:“我感觉这考古同盗墓也没什么差别,不一样是往地下挖宝贝?只不过安阳那里挖的不是人家墓葬,这倒可以接受。”

听着自家堂哥说的话,王文龙无奈摇摇头,想要转变普通人的观念,需要时间。幸亏安阳的甲骨大多数是放在专门的甲骨坑里,如果甲骨是保存在墓葬中,甚至保护甲骨的号召都不会被大多数百姓支持。

“考古学发展之后才会有更加精细的考古技术,现在的考古方式还是太粗暴了。”

董其昌在安阳发掘甲骨甚至还找了不少盗墓贼做指导,一切都因为考古概念刚刚出现,相应的技术和工具也没有发明,只好找最相近的工种做参考。

等一下,考古工具?

王文龙突然想到,更高级的工具发明不了,但是洛阳铲自己是可以搞出来的。

王文龙开始思索给董其昌弄两把洛阳铲的事,此时众人也坐船到达了开封,开封是明代河南巡抚、巡按驻地所在,王文龙一到开封便受到了以方大美为首的河南官员热情的招待,虽然这两年河南省没少受灾荒,但是开封府的日子还是相当过得去,方大美直接招待《苏州旬报》访问团的众人一顿黄河鲤鱼的全鱼宴。

鲤鱼焙面是没有的,这菜原历史之中得到清朝才发明出来,不过鱼丸、鱼羹、酥鱼、鱼松等等菜品样式也足够精致。

在开封逗遛一日,众人便继续北上,到卫辉府汲县坐船,经过几条卫河的支流,最后转入洹水,直接就到了安阳。

王文龙到安阳之时,当地官员也在港口旁热情迎接。

甲骨社在安阳的发掘一直是受到彰德府本地官员的热烈支持的,这年代有名士聚集的地方就有声望和人气,就如同在常州当知府不可能不去捧东林党人一样,甲骨社聚集了这么一大批著名文人,彰德知府巴不得去拍甲骨社的马屁,好给自己在政坛上混声量。

要是没有彰德府本地官员的支持,董其昌最开始的甲骨发掘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甲骨社的主要发掘地点就在安阳城西北,如今此事已经得到朝廷支持,甲骨社打算进行更大规模的发掘,这地方的地主直接就将田地卖给了社里。

虽发掘现场都是是好平地,但是在价钱上,地主们也没有太过于纠结,毕竟甲骨社还是给钱的,而朝廷税监挖矿脉什么时候给过钱?万一过两天朝廷真的来人说要将此地征收,那他们可一文钱都收不到了。

和董其昌一起来迎接王文龙众人的是负责安阳考古现场的范允明与浙江名士王士性。

王文龙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便从自己包袱中拿出了两把洛阳铲。

有了拿洛阳铲的想法之后王文龙本来是打算到了开封府之后找铁匠铺打一把,却没想到刚到铁匠铺,他直接就在一众打好的农具中找到了两把成型的洛阳铲。

王文龙惊讶于这玩意儿怎么比历史上出现的这么早,而且就在省府的铁匠铺里公开卖,河南盗墓贼再是多也不至于猖獗到这种程度吧?

而他一问才知道,原来这种圆形的铲头并非盗墓贼所用,而是用来穿井的。

洛阳铲形制的这种圆形铲头在河南一带早就有了,人力打井时代“凿地为泉”用的就是这种铲子,此物在靠近河岸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带非常管用,两三个用个几天就可以穿出一口几米深碗口大的小井,这种铲子一直到后世机械打井技术普及之前都还在使用。

王士性站在董其昌身旁听王文龙说了说洛阳铲的用法,瞬间就明白了,并且眼睛发亮。

王士性字恒叔,台州临海人,王家是台州的官宦之家,王士性从小就被过继给族叔王宗沐。

他的养父王宗沐往上三代都是进士,往下,王宗沐的儿子、王士性的从弟王士涣、士琦、士昌也都是进士,并且全部在《明史》有传。后来人修《台州府志》,光记载王士性一家的内容就将近五千字,相当于两章小说。

王士性自己考上进士之后却因为上书触怒万历被派往外地为官,他一生被派去当官的地方遍布四川、广西、云南。

本来在明代被派到这些西南地方做官就应该没什么作为了,但是王士性却另辟蹊径,在当官过程中顺便游历各地,足迹遍布全国几乎所有省份,留下大量记载,最终成为了有名一朝最有名的人文地理学家,原历史中,四十年后徐霞客在游记中经常称赞的“王十岳”就是王士性。

王士性去的许多地方人迹罕至,常常徐霞客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达某地并且为之做记的文人,结果却发现当地山石上已经有王士性的题记……

原本历史中王士性才四十几岁就去世了,不过在这个时空他不知为何也被改变了命运。

万历二十六年他在鸿胪卿任上辞官之后回老家安养,纵情山水,然后就被董其昌邀请来了安阳,主要工作是帮助勘探。

王士性见多识广,又是一个山川地理学家,对于风水葬经也极有研究,甚至研究盗墓。

他几年前所写的《广志绎》就是历史上最早记载此时人的盗墓手段的书籍:“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掘)。”

这种探土方法叫做铁锥法,用一种尖端带小孔的长铁锥刺入地下,可以打到数米深,之后将土样取出,盗墓贼直接用鼻子闻土就能辨别出墓葬所在。

但是一个小孔所取出的土样哪里有洛阳铲取土的数量大,这东西的好处行内人一听就明白。

王士性取过洛阳铲试验几下便把这东西玩溜了,叫来几个贼眉鼠眼手脚粗壮的汉子,吩咐他们去打探洞。

王文龙问王士性:“恒叔先生,过去咱们甲骨社是用什么方法寻找古迹?”

王士性回答道:“先看山形水势,寻找可能藏有甲骨的地点,之后再在地面上寻找有无甲骨碎片,将范围确定在大致地方,然后便扎入铁锥,寻看土样,若是发现有焚烧过的白土,那便多半是埋藏甲骨的地点了。”

“这种方法只怕误差还是大了些,”王文龙对董其昌和王士性建议说,“我看大多数甲骨坑的遗址大小都超过三丈见方,不如将可能藏有甲骨的地方圈出一大块,之后于地面上画出一个个三丈米乘三丈的方格,在每个方格的交点处都打一些探洞取土,用这种网格法当可确保不会遗漏甲骨坑。”

董其昌点头道:“有理,如此就万无一失了,建阳果然机敏!”他转头对王士性等人笑道:“这样好的办法如何过去我们从没想到?”

王士性拿着洛阳铲笑着说道:“这办法也是有了取土方便的洛阳铲才能奏效,若没有这个宝贝,打好网格后要一个探洞一个探洞用铁锥穿刺然后用鼻子去闻,非得把咱们的鼻子都给嗅坏不可。”(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