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65章 考古一线的轰动报道(36)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65章 考古一线的轰动报道(36)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文龙几人所写的稿件直接派人火速送回苏州,他们在安阳呆了小半个月后《苏州旬报》的相应报导便火热出炉了。

“近日甲骨社于安阳之发掘发现一殷商时期的甲骨灰坑……经粗略清理,已于坑中发现龟甲四千余片,牛骨五片,字古三十余片……此乃殷墟甲骨文发掘至今最大一发现,经过甲骨社的学者分析该坑甲骨文字风格几乎来自同一时期,且字数甚多,从所写内容可以猜测此坑中之甲骨乃是商王武丁时期所埋藏,可能为其王室之史载。”

“笔者记其中一片甲骨内容如下,此片为商王为即将生孩子的王后妇好所作之占卜,大意是:商王于甲申日卜问:妇好要生产了,是否能得男丁?占卜后解为:若在丁日生产即得男丁,若在庚日生产更是大吉,将生贵子也。验辞:三旬又一日后甲寅日妇好生产,未得男丁,生了一个女孩。”

王文龙还在报道后面写了武丁时期的大概情况,武丁年幼时与平民一起劳作了解稼穑之艰难,即位之后便提拔了傅说为丞相,君臣相宜,安邦治国,塑造了“武丁中兴”,是史书上的一代明君。

一写出傅说明代人就看懂了,哪怕这时的人再没有历史知识,四书之一的《孟子》还是读过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嘛,这是孟子都夸奖的一代贤相,圣人啊。

连带着对于提拔了傅说的武丁读者们也直接给脑补了一个有道明君的背景。

这是关于甲骨文研究的文章中第一次长篇引用甲骨文卜辞内容,因为王文龙发现这些卜辞都相当贴近生活,商朝人遇到什么事情都占卜:老婆怀孕了是生男还是生女呀?今天打猎能不能得到猎物呀?母亲的病什么时候能好呀?

从卜辞之中完全可以描绘出商王室的日常,而且和百姓心中想象的帝王生活不同,商王更像是一个众部落推举出来的帝王,权力远远比中央集权时代的皇帝更小,甚至因为当时生产力的落后,商王担忧的一些问题在明代人看起来相当朴实。

过去对于甲骨文的报道都是聚焦于甲骨社的研究怎么艰苦,保护文物的过程如何艰难,王文龙这篇报道是第一篇涉及了甲骨文具体记载内容的。

此报道一出立即引得读者热议,报纸销量都比平均多出了两百多份,甚至被写抄报行做成小篇幅的简报卖出了江南去。

许多读者都惊讶的发现商代的帝王生活原来是这样的,根本没有封神演义中那样多的诸天神佛,甚至武丁都可能没有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商王跟普通人也没啥差别,想的是老婆能不能给他生个儿子、快要到种植季节了能不能下场好雨……

不少普通百姓听到活报摊上的相关内容都连连点头,称赞说:“这商朝皇上还管着种地的事儿,这才叫好皇帝呢。”这时的人不会觉得这是因为商王的权利并不像后世皇帝那么大,而是觉得武丁的这些行为十分亲民,果然不愧为圣人都会夸奖的一代明君。

还有好多小文人拿着《苏州旬报》的这一篇写了歌颂武丁的文章,并且用之讽刺朝政。看看人家商王武丁,再看看现在当朝天子,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甚至小半年之后,市井之间就开始贩卖许多以武丁作为主角的小说,这都是小说家看到《苏州旬报》的这篇报道之后跟风蹭热度写的。小说内容基本是荒诞不经,能够找来史记翻看相关记载的都算是考证严密,最火的一本小说则是直接把武丁和傅说套上一个刘备、诸葛亮的模子,说当时犬戎入侵,武丁御驾亲征,傅说智计百出、打败犬戎的故事。

这纯是瞎编,武丁时期是商朝武力最盛的阶段,武丁征南扫北,极大的拓展了商朝的版图,还到周围国家掠夺了大量财物和奴隶,哪里有外国敢入侵商朝。

而且武丁打的是土方、舌方和羌人,犬戎部落那是周朝才出现的,和武丁时期差着五百多年呢。

但这些缺点丝毫不妨碍百姓对于此书的喜欢,《先商武丁大帝征北演义》直接成为一时经典,还被改编成许多地方戏曲,作者也青史留名,甚至有一些百姓开始建武丁庙,对商王武丁烧香祭拜。

……

与此同时,南京,大历史学家焦竑正在自己新落成的澹园藏书楼之中招待从宁波来南京游玩的范汝楠。

南京焦竑、宁波范家,都是天下有名的藏书家。

嘉靖万历年之前明代并没有什么藏书家,因为当时出版业凋敝,市面上的书籍基本上只是刊刻的古人之作,每年所出的新书只不过几十本,实在没什么好收藏的。

晚明时期的藏书风潮最早起源于章丘李开先,接着便是金陵焦竑,两人时称“北李南焦”,不过在焦竑和李开先之前藏书风气就已经开始了,那就是范汝楠的爷爷范钦辞官之后在宁波修建藏书楼进行私人藏书。

——范钦所修的藏书楼叫做天一阁。

焦竑带着范汝楠在自己的藏书楼中转悠,对范汝楠说道:“防火之法需用骑墙,书架之间也要常做隔断,还有人以为应当多置水缸,然水多便生潮,其实余以为防火之最紧要,便是出入书阁需用严规。”

“哪怕千日提防,此等易燃之物,一沾火星,家中所藏只消半个时辰便可烧尽,所以如我这两座藏书楼,第一条规矩便是不能有丝毫烟火入楼,踏入藏书楼五十步内,抽烟者交出火折、火镰。”

“楼中藏书全部编名目录,先看目录找书,于楼中取出书籍,出楼五十步方可掌灯观看,楼中终年是不见灯火的。”

范汝楠听的连连点头:“这条规矩我们范家可以参考,我闻澹园先生这书楼之中香气特别,想来不只使用常见药材。”

“这是我家特有之藏书药方,乃是从山东找人学来的,防虫之余香气清远,又可以不使书页发黄,且只销一年一换,比之常见的防虫药方大省人力,我可抄一份赠予小友。”

“多谢,”范汝楠又问焦竑道:“不知澹园先生这几日可有时间,能否让我在楼中抄录藏书书目?”

“抄录书目找我儿便可,这几日我不巧正要出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