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20章 我当为东人呼吁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20章 我当为东人呼吁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萧汝芳叹息说道:“为何建阳在社学的会讲如此受到东人学子的欢迎,就因为当今世上真没有几人能如同你建阳先生一般将我辽东子弟也当做华夏子民去对待,每当我东人学子踏足关内,耳中所听见的污言秽语,真是难以忍受。”

王文龙闻言也是愕然,他知道辽东人受歧视,但没想到受歧视到如此地步,只能劝说道:“这或许也是一地百姓的误解,就比如我在江南福建一带,便从未听闻此话,那里文人说起辽东还是甚为向往的。”

萧汝芳点头:“富庶之地,文教昌盛,百姓思想多半也开放一些,可惜山东不能如此。”

这时两人就见佟卜年重重的一拍桌子,他咬牙道:“他们越是看不起我,我越要考出点成绩,他日定当金榜题名,为东人争气,也为天下做出些名堂来!”

“好!”萧汝芳激扬赞赏:“这才是我辈读书人的言语,不管别人再怎么看,我辈自当践行君子的道理,告诉天下人我东人也可济世救民,建阳你说是也不是!”

“是呀。”王文龙听着佟卜年的话,又想到原历史上佟卜年的遭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原历史上的佟卜年几年之后高中进士,顺顺利利当了几年小官,然后到天启年间,他被“以辽人守辽土”的熊廷弼看中,调到山东监军。

那时萨尔浒之战已经打败,辽东局势紧张,人心惶惶,佟卜年上任不久就被控告私通建州女真。

以佟卜年当时的身份确实也是有口难言,因为他的家族太敏感。

佟卜年的佟姓来源于他们部落归顺大明之前的居住地——佟佳。

没错,佟卜年的家族就是原历史上有满清第一外戚集团之称,“佟半朝”的那个佟佳氏。

佟卜年的爹叫做佟养直,佟卜年的叔伯辈人物包括大汉奸佟养真、佟养性等,包括康熙的生母佟佳氏也是佟卜年的亲侄女。

佟卜年这样的身份自然很容易被怀疑通敌,而他也是个烈性子,被丢入诏狱之后不久就自杀明志了。

但佟卜年的冤屈却没有被昭雪,因为佟卜年的案子本来就是天启皇帝和东林党的一场斗法。

佟卜年的罪证都是捕风捉影之事,根本构不成问罪的证据,而是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给东林党设的一个局。

东林党想要保住佟卜年,东林党的刑部尚书王纪审理此案认为证据不足,不能判处死刑,然后被天启皇帝以包庇叛徒的名义大骂,天启拿着此事将王纪撸了下去大大打击了东林党的势力,为魏忠贤掌权铺路。

至于佟卜年之死,只是附带的而已,天启皇帝根本不在乎。

佟卜年在狱中自尽之后天启便将他的案子做成铁案,下谕旨表示佟卜年:私通女真,馋害毛文龙,罪在不赦,拟罪正法。接着又派人到辽东将佟卜年的父亲给杀了。

这之后佟卜年的儿子佟国器孤苦无依,被叔祖佟养性收养,他的老爹爷爷全都是被大明皇帝给弄死的,又在佟养性家长大,佟国器对大明一点好感都没有,从小就自认为是满族人。

原历史上的满清时期,佟国器一路当到福建巡抚,在福建巡抚任上佟国器还找人编了本《高阳集》,在书中为父亲“美化”生平,佟国器将佟卜年的背景改写成“大清忠臣”,表示佟卜年是潜入明朝从事情报活动被锦衣卫擒获,宁死不屈才被大明处斩的。

佟国器甚至可能觉得自己把老爹的历史评价塑造成满清间谍,是对老爹一生的最大褒奖。

而在王文龙看来,历史上佟卜年的一生十分悲情,他想要报效大明却被污蔑成女真探子,他自尽明志,却被自己的儿子将探子名声给坐实,实在是报国无门四个字的绝佳写照。

明末的历史之所以看的让人窝火,就是因为大明朝廷尽搞些这种神操作。

此时再看看眼前意气风发的少年,王文龙心中百感交集,但又无法说出,他只能举起酒杯道:“我敬八百一杯,祝你来年马到成功。”

“多谢建阳先生。”佟卜年举杯,将杯中黄酒一饮而尽。

之后吃饭过程中王文龙心中觉得十分不舒服,再也不想说话,而佟卜年和萧汝芳也只当他听说了东人受歧视之事心中受到震撼。

其实今日饭桌上话题被引到此处,他们两个辽东学子心中也是不快,同样没什么话好说。

一餐饭就这么闷闷的吃完,萧汝芳和王文龙告辞离开,回去路上,王文龙还在思索着此时大明对于辽东人的歧视问题。

他越想越觉得大明对于东人这种狭隘的歧视心理,实在是太愚蠢了。

就拿山东人歧视逃回到山东的辽东军户来说,山东人说辽东军户都是胡虏,背后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回到山东的辽东军户大多就是祖籍山东的汉人。

就比如后来搞出吴桥兵变的大汉奸孔有德就是出生曲阜,自称还是孔子后裔,妥妥的山东人。而且孔有德之所以能够在辽东出名,也是因为后金打下开铁防线之后他和父亲不愿做亡国奴,所以率领开铁的矿工起义抵抗,其父战死孔有德便继续领军,直到后金军占领辽阳之后,孔有德还带领剩下的义军投奔毛文龙。

如果孔有德当时和父亲一起在铁岭战死,妥妥就是一个大明双忠,而且孔有德和手下的兵马一直到崇祯年间还老老实实退到山东。

但这些辽东军户在辽东打生打死,回到山东内地居然被当成胡虏歧视,吃不给吃穿不给穿,还被派去辽东当填线炮灰,一路上连粮食都征不到,终于在吴桥引起辽东军变。

而孔有德吴桥兵变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登州去搞屠杀,这群辽东军户对于山东人实在太恨了,杀爽了之后才跑去投降满清。

历史上酿成如此悲剧,固然有孔有德这群人意志不坚、卖国求荣的原因,但不得不说明朝中叶以后内地人对辽东人不理智的歧视也是很大的推动因素。

而且历史上很讽刺的是辽东的战事越是吃紧,内地人对辽东人的歧视越深。

就比如崇祯年间,东林党的陈仁锡居然能直接呼吁“凡辽人前往省直者,尽数出关”“以清内地”。

意思是既然“以辽人守辽土”,那么辽东土地都被占了,辽人就应该都在辽地战死,为什么还跑到内地来惹麻烦?就差没说:“只有死在抗击后金前线上的辽人材是好辽人了。”

内地社会对于东人的排斥和仇恨,最终结果就是将辽东人视为非我族类的异己。

这种情况下还要辽东人为大明死战,谁又愿意上?

而后金则趁机主动接纳辽东汉人,使得明清之际辽东都司的汉人群体大量叛变。

那些原历史上对满清认同感极强的汉人包衣奴才,不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投靠后金的。

就像父亲、祖父都被天启皇帝弄死的佟国器,对大明那是切骨的仇恨。

但事情本不应该发展到这一步的。特别是对那些到今天还自称东人而不是辽人,满心对大明忠义的辽东子弟来说,这样的结果和历史评价实在太不公平,王文龙觉得他们即使身处地下也会切齿悲恨吧。

……

两乘轿子停在萧汝芳的家门口,萧汝芳正要下轿,就见王文龙从一旁走上来,“近德公,我此次回关内当为东人发声,让关内人物都知道,东人世代镇守边关,东人是我们的一脉同胞,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子弟!”

萧汝芳一愣,渐渐眼中泛上泪光:“我替东人谢建阳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