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24章 王建阳,你什么意思?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24章 王建阳,你什么意思?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此时众人还只是将甲骨研究会当成了一个新奇的常设机构,虽然重视,却远不知道甲骨研究会在后来的影响力。

这是大明第一个专属的研究机构,并不是因事设职,入选的研究员只要不犯重大错误被甲骨研究会开除研究员身份就是终身制的。能够入选就说明此人是全国数得上号的前百精英。

科举考试的难度算大吧?但是每一科会试总能考出两三百个进士,而甲骨研究会的研究员哪怕每个人都能干到死,人数也不会超过二百。

物以稀为贵,这研究员的价值未来只会越发水涨船高。

十几年后,哪怕是阁老想要混一个甲骨研究会的名头都不可得,那时礼部甚至都依靠着对甲骨研究会的名义管理权而从六部老末变成了稍有说话权利的衙门。

京城的文武百官只有在礼仪性质的大潮汇才需要全员跑到皇宫去站班,至于平日里的小朝会,大多数六七品的小官每天管了什么事情皇帝并不需要了解,皇帝的家国大政也不需要和他们一起讨论,所以小朝会大多数官员是没必要参加的。

再鉴于如今的天子是十几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大朝会基本上也不太要参加了。

所以辰时过后,就有不少官员贵戚从正阳门入礼部参加甲骨研究会的成立典礼,这些人都是到衙门中点了卯之后又请假出来的,上班时间搞社交对于此时官员来说并不算多大罪过。

官员们呼朋引伴的进入礼部,典礼还没开始,众人却先被王文龙从辽东带回来的红山文物所吸引。

一件件文物被摆在木台上,眼尖之人或许还能发现那木台子其实是别人家中用来放花盆的花架,但王文龙按照后视展示台的形式在每一个花架上都用红绒布厚厚的定了一层,文物躺在红绒布的衬垫上,那些个原本寒酸的玛瑙玉、碎陶片瞬间便显得精致了。

虽然礼部专门安排了人守在一旁不准参观者动手触摸文物,但看着文物下面挂的展览介绍,许多参观的官员还是觉得颇有意思。

王文龙为了这次展览,专门写了不少的展览介绍,确切来说是抄。他把自己脑海中看过的红山文物特展的展览词都抄遍了。

后世大陆博物馆中的展览词虽然一直被诟病为文风古板、介绍单调,但写作水平的确是有的,古板了一点,但是基本不会犯知识性错误。

王文龙通过旁征博引的对比,将红山文物和后续商州时期的文物之间的关连性介绍的十分清楚,让众人看的连连点头。

王文龙还从甲骨社的社员手上弄来了不少商周时期的玉器放在一旁作为对照。

甲骨社网罗了全天下最优秀的金石学家,在王文龙的《训诂学讲义》出来之前金石学是绝对的小众学问,能玩得起这种研究的基本都有闲钱,此时金石学家都是收藏家。

这第一届甲骨研究会的成员选拔中王文龙也混到了一个考据学室主任的位置。

于是两天前,王主任混入甲骨学会的成立前会议,会议间隙他找未来同事们一番讨要,成功从他们手上借来了一堆商周玉器、青铜器参展。

其中最宝贵的一件是赵崡从陕西带来的商代通鼎,满功满刻,而且有清晰的渐变云纹。

王文龙愕然发现这件商代青铜器的纹样补足了红山文化云纹和商代典型云雷纹之间过渡期的史料,赵崡的这尊手把件如果流传到前世,妥妥一级文物。

甲骨研究会第一期的三十五个研究员走入场中央,无论有无官身,他们今日全都穿着簇新的儒服,头戴方巾,净丝白布袜、青云履。

巳时,万历皇帝的御笔亲提匾额“敕办甲骨研究会”从皇宫一路送出来,众人连忙跪接,接着太子朱常洛的贺词也送到,然后是内阁三位阁老的贺词。

研究员们在礼部尚书李廷机的带领下,跟着第一届研究会会长董其昌先拜过御笔亲题的匾额,然后拜祭孔圣、焚香奉表念诵甲骨研究会成立的誓词。

三誓而礼成,众人送着御匾挂入礼部分给研究会的院子中,大明甲骨研究会就算正式成立了。

这么大一个盛会如果是在江南成立,少不得要有游街大贺的桥段,但这是在京城,管着全国典礼运作的礼部也不敢带头违反规矩让一群没有官身的人跑到皇宫前的御街上去夸官游街,甚至连鞭炮也不敢放,生怕打扰了隔壁的工部上班。

但场面绝对是给足的,到场众人对于三十几个研究员给予最热烈的掌声。从江南赶来的苏州旬报快速书写,将这场面记录下来,还有专门从天津杨柳青雇来的画师用细笔仔仔细细的画着记录此场面的工笔画,这画一个时辰之内就会送到天津去刻板,翻刻的木刻板会被全国各地的报社买去,做报道配图。

典礼进行到午时,大家都有些劳累了,但还没走,都在等着礼部管饭。

这么大的典礼,甲骨研究会给大家请来,总不能不给饭吃吧?

此时人流传京师有四可笑: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方。其中光禄寺是专管祭祀庆典时给文武百官煮大锅饭的机构,反正官员吃到了不好吃的菜,也不敢抱怨,自然是怎么应付怎么来。

但别以为大明的官办宴席就都是这个水平,光禄寺以外礼部也有一个专管做饭的部门,即礼部四司之一的精膳清客司,这是专门招待国家宴会的。

听听这名字“精膳”,那司中厨子的手艺是相当不错。

礼部的杂役们将与会的公卿请入正堂,一张张圆桌早已摆好,公卿们这会儿也饿了,言笑入座,都等着这餐饭呢。

午时刚过,就见礼部的厨役们开始上菜了。

每桌先上一盆高粱米水饭,红红的高粱米泡在清水里,南方的官员许多还没见过,以为是甜汤。

礼部尚书李廷机却是在京城生活了几十年,自然能认出这是高粱,瞬间皱眉,甲骨研究会虽然挂在礼部名下,但却是一个自收自支的部门,甲骨研究会这餐宴席所用的钱财也是会中自己出的,李廷机做完尚书,这种小事情之前并未过问。

他连忙小声叫过一个厨役问道:“怎么回事?”

他那边还没问清楚,第二道菜就上来了,一筐杂粮贴饼子被放在八仙桌当中。

有个吏部的给事中也觉不对,问端菜厨役道:“上错了吧?怎么把堂下人的饭也给端上来了?”

那厨役道:“回老爷的话,先生们嘱咐厨中做的就是这个。”

“就吃贴饼子?”那给事中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说话时最后一道菜也端上来了,也算不上啥菜,每桌一盆熬过的干黄酱。

这时就见远处桌上王文龙站起来解释道:“是的,这就是今日甲骨研究会为众位准备的饭食。”

众人齐齐回头,表情奇怪的看向王文龙,随即有些言官的表情变得精彩,他们常年搞事情,职业敏锐度上来了,知道王文龙这显然是有意为之。

刑部福建司主事沈珫眼睛一转,大声问道:“王建阳,你给大家吃这些东西有何用意呀?难道是对我等的不满吗?”

王文龙赞赏的看了自己老岳父一眼,到底是实在亲戚,虽然之前没沟通过,但这临场现挂的话递的是相当舒服啊。(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