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33章 王文龙之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33章 王文龙之富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转眼时间来到了万历三十三年的九月。

京城之中,沈一贯的病还没好,沈鲤和朱庚两人主理内阁中的事物,朱赓是个没有后台的面团子,按理说这情况下东林党应该可以主导内阁,但是沈鲤却发现东陵党人上的折子经常被万历皇帝打回,派人细细查探,然后便找到原因,原来沈一贯虽然请假在家,但却经常偷偷给万历皇帝上密信,嘀嘀咕咕的总是在给东林党使绊子。

沈鲤也不是惯沈一贯的人,号召了一批东林党人一起上疏,指责沈一贯在家休息还要起草票拟、关心政务不合规矩,要万历皇帝斥责他。

沈一贯则反驳表示自己这是力所能及的履行职责,非但不应该斥责,还应该表扬。

两老头就这么扯闲闹,倒是忙活的东林党人和三党人物天天写折子,现在三党也醒过味儿来了,浙党明显要垮,东林党一党独大,齐楚宣党又决定联合浙党一起对抗东林党,但同时他们又要对沈一贯这老狐狸时刻提防,这老头喜欢使些脏招,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又蹦出来了。

于是在外界人看来,这群京官可是忙得很,一会儿互相攻击,一会儿互相防守,合纵连横玩的飞起,然而处理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看起来十分热闹,但大多数人都被党争牵扯了精力,哪有时间去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京城治理水平确实际在下降,所有人都感觉迟早要闹出事来。

不过京中的纷扰王文龙并不关心,他全心全意的写完了自己的稿件,然后便带上书稿出门。

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了,接下来家中得忙上一阵,王文龙也得赶快去收账了。

如今的王文龙身家着实丰厚,置着房躺着地不说,每年家中的净流水就是可观的数字。

首先是《苏州旬报》和《旬报》两份报纸的分红,这两份报纸如今分别是江南和福建最畅销的报章,全都拥有相当大的舆论影响力,盈利能力也相当强,特别是《苏州旬报》完全不需要依靠卖报的收入,光是靠广告费以及连载小说单行本的印刷就能获利颇丰。

这两年《苏州旬报》已经出了《北海屠龙记》、《狄仁杰之通天魔教》、《甄嬛传》三部畅销小说,因为报纸和作者之间的合同是一半版权留给报纸,三部小说,每本都有三四千册的销量,而且这些年代小说并不是一次发行,而是凑齐二十章就发一本单行本,虽然显得每本一钱多银子的价格便宜,但是耐不住连载方便作者水字数,算起来却比直接买一部精装书籍还要贵。

光是小说发行一项,今年这八个月就已经带来六千多两的收入,刨去给作者的分红,报社的纯收入也有二千多两。

再加上卖报纸以及卖广告的收入大头,《苏州旬报》和《旬报》两份报纸,各自的年收入分别来到了八千两和五千两。

经过一段时间的股权稀释,如今王文龙在两个报社之中依旧占有两成以及三成的股分,也就是说光是今年前八月两份报纸给他带来的收入分红就接近四千两。

这还仅仅是报纸的收入分红,福建的油印以及蜡纸作坊一年的分红也在五千两上下。

还有今年已经步入正轨的苏州制币作坊。

如今电镀模板技术和腊模技术已经被攻克,苏州银币正渐渐抢占原本属于洋元的市场,江南百姓对宝泉局银币的接受度非常高,包括外省的百姓也十分喜爱苏州银币,甚至这些银币被送到外省去还会加价售卖。

据说在云贵川,当地富豪特别热衷于收藏银币,一枚水纹优雅、花纹清晰的宝泉局万历银币售价能直接增加一成,面额一钱的银币叫价一钱好银外加十文制钱,依旧抢着买。

要知道如今的苏州银币可不是纯银打造,而是妥妥的银合金,银含量只有九成,剩下一成都是合金所用的贱金属,这银含量比起广东一代造的劣银还要低。

之所以这么坑人的银币能够如此受欢迎,依靠的便是物理学社同仁们孜孜不倦的研究配方,虽然是银合金,但是其光白闪亮程度比起纯银更高,甚至比纯银更耐用,哪怕经历火炼也不会氧化发黑,耐磨耐刮。

依靠这样的独门技术,制币作坊和物理学社今年的收入直接突破了八千两,这还是户部、苏州府、宝泉局三个衙门各自过了一道手之后算出来的数字。

这年代和官府合作做生意就是这样,对于其中有人做鬼王文龙只当做不知,反正按照分红比例他也有三千多两银子入袋。

虽然今年王文龙还没有写正式的大书,但这年头普通的作家也没有王文龙这样的发书频率,王文龙去年写的《训诂学讲义》到如今已经印了第三版,依旧销售火热,算得上绝对的长寿畅销书籍了。

别说去年出的书籍,即使已经出版一段时间的《尚书古文疏证》、《民族国家论》在这年代许多偏远的地方甚至还算是新书呢。

这些书籍虽有颇多盗版,但那是因为正版书植堂、福州书坊的书供不应求才给了这些盗版商生存的机会,正版书籍的销量也不差。

加上零零碎碎所写的《中华文明入台史》《红山玉讲稿》等小文章带来的稿费,王文龙今年的稿费收入也有接近一千两了。

王文龙带着人在苏州转一圈,到处收账,结果发现自己今年前八月的收入就已经来到了一万三千两银子,至于今年一整年的收入很可能奔着一万八千两去了。

这数字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一万八千两是什么概念?就比如广东省有名富裕的几个县份,一年赋税银钱渣渣落落加起来也不过是万两的水平,若是遇到灾荒时节、或是县太爷心慈手软一些,那就只有个七八千两。

一个县也就两三万人,能够出门干活的劳力能有一万人就不错了,平均每个人每月不到一两的收入,其中已扣去给地主大户的租佃钱财,还要交上一两银子的税,租金和税收大概占一个劳动力三四成的产出。

看起来税收不高是因为这年头的人均产出并不高,留下的部分也就勉强够温饱,再收就要逼死人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