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53章 马铃薯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53章 马铃薯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徐学聚几人商量一阵,觉得瓜菜代可行,王文龙又强调如果确定要实行此法必须要赶快行动,现在已经进入十月,再晚一些几乎就没有多少蔬菜可以种植。

于是沈有容急忙赶回福州将这个办法报告给金学曾,陈经纶则因为农学家的身份,所以受到徐学聚邀请留在泉州参与后续事宜。

农历十月过后正式入冬,万历二十七年的冬天并不平静。

九月末,土默特部进犯锦州、义州,大肆抢掠。

大明人士只以为这是因为今年气候不好,所以这些蒙古的部族又再次来打草谷,唯独王文龙听到消息之后明白,这是因为此时东北的林丹汗正率领察哈尔部与努尔哈赤的后金进行战争,这些土默特部被林丹汗东迁到辽东地区,成为东土默特防备后金。

土默特部人生地不熟,遇到寒冬怕熬不过去,于是抢掠大明州府准备过冬。

这件事侧面说明后金正在飞速壮大。

与此同时,北方的灾荒已经惊动朝廷,十月初六,朝廷决定开仓赈济逃到京师的饥民。但是饥荒仍然呈蔓延之势,眼看今年冬天不会好过。

同时朝廷却因为要对播州杨应龙用兵,还在增加四川和湖广两省的田赋总额,只看消息就知道今年能用来调拨救灾的粮食不会富足。

入冬之后福建终于开始普遍降雨,苦雨打的沿海地区百姓瑟瑟发抖。

百姓普遍咒骂,这雨但凡能够早半个月下来,今年的秋收将是另一个局面,到秋收时节才下雨,非但不能补益,作物反而使得谷子晒不干容易霉病。

但雨水毕竟缓解了土壤墒情,徐学聚长舒一口气,如果再不下雨,变成一年的连旱,那么王文龙提出的瓜菜代也没有实行可能,种蔬菜也是需要水的。

……

自从确定要实行瓜菜代之后徐学聚就让陈经纶和当地农官讨论要种植什么瓜果蔬菜。

农历十月份已经入冬,可以种植的菜蔬种类其实非常有限,陈经纶和当地的劝农官也是第一次主导这样的事情,他们列出的第一张单表里面都是一些冬天特有的蔬菜种类。

徐学聚交给王文龙参谋时王文龙一看就知道决计不可行。

因为他们所列出的蔬菜以瓜类和青菜为主,甚至还有一些本地驯化的野菜品种,这些东西只能勉强给人带来饱腹感,能量含量相当低,吃这玩意儿肯定不顶事。

好在入冬之后漳泉的雨水情况改善,多种作物都可以种植。

王文龙思索一番,另外列出了一份表。

蔬菜的种类不需要复杂,只要能顶事。

王文龙想到的第一种作物就是甘蔗,没错,这玩意儿在历史上也是救粮救荒的重要作物,而且甘蔗在福建就是秋冬季种植的。

而且甘蔗的种植直接把甘蔗的切成小段,埋在土里就可以。

泉州一直有种甘蔗的传统,只不过种植规模较小,只是作为经济作物,但这东西是懒汉草,管不管的也能长起来,只不过是含糖量有区别罢了。

甘蔗能提供糖类,长得快,新鲜甘蔗的热量能比得上红薯,绝对比陈经纶他们建议的种菜要靠谱。

之后就是一些本地冬季常种的蔬菜,包括冬瓜白萝卜等,只可惜南瓜的季节已经过去,要不然这东西也能够作为救荒粮。

最后王文龙请求徐学聚找门路问一问能不能弄到马铃薯。

根据历史,马铃薯在万历年前后可能就进入了大明,因为几十年后徐光启《农政全书》其中就已有对马铃薯的记载。

但是王文龙询问徐学聚和陈经纶,两人却都表示没听说过这种作物。

王文龙一番思索终于想起,和从沿海传入的红薯南瓜不同,马铃薯进入中国的路径应该是从缅甸经云南传入和贵州四川。

马铃薯适应高寒高海拔的气候,生长所需的温度比红薯更低,其实不太适合沿海地区种植,反而是云贵地区合适的辅粮作物,一直到几百年后云贵川地区也热衷于做狼牙土豆、洋芋片、旋风土豆等等,换各种花样吃马铃薯。

“藩台大人可以找西南人士询问,或许能得到结果。”

说这话时,王文龙心中也有些打鼓,因为此时云贵地区正在闹播州杨应龙之乱,说不定会影响马铃薯传入和散播的速度。

想要推行瓜菜代,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弄到大量的马铃薯薯种,但若是这时因为战乱,马铃薯还旨在云南或贵州的哪个边境地区少数种植,即使发现了,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徐学聚也有这样的担忧,但是他还是连忙找关系去询问,甚至直接动用官方的驿站,快马加急寻找薯种。

十月中旬,今年福建冬天的雨水特别强,但是这却让王文龙等人高兴,雨水太多顶多让作物长出来不好吃,总比种不了菜来的好。

凄风冷雨敲打着窗檩,徐学聚身上披着一件蓑衣带着一群幕僚仆役快步走过藩台衙门的门楼。

在他进院之后身后的仆从连忙关上用铁皮包着还密密层层盯着铁钉的大门,多少能够阻挡刺骨风雨的飘入。

见到徐学聚一脸兴奋的进屋,正在谈论事情的王文龙和陈经纶都看向他。

徐学聚高兴说道:“建阳,你说的那个马铃薯,果然在广西找到了!”

陈经纶惊讶道:“大明果有此种作物?”

徐学聚脸上的喜悦神情溢于言表,“是我的同年写信来说的,他到乡间寻访到这马铃薯,果然如建阳所说,可以抗严寒并且能够当做主粮,吃了饱腹感不比粮食差多少!”

“此物在广西几县已经有人种植,特别是当地土人已种了十几年,只是一时还没散播开,我已要那他在当地广买薯种,直接装上船只走海路运到福建。”

这年代从广西运大宗货物到福建,最近的道路就是从梧州进入广东,然后从广东出海,所费的时间如果快马加急能够缩短到十几天。

而徐学聚的那位同年也知道他急需薯种,在来信的同时就已经派出船只往福建运输马铃薯,过不了几天马铃薯就能在泉州上岸。

王文龙闻言也是高兴,“如此一来作物就都找齐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