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70章 风声雨声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70章 风声雨声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介绍了新朋友李国仙之后,大家坐下来便开始讨论最近学佛的心得。

乌闻香笑着说:“这是我最近抄的心经。”

王心玘则拿出了自己画的观音像。

轮到李国仙,她有些害羞的在众人之前站起:“我读佛经有感,写了一首禅诗。”

李国仙小声念出自己所做的一首诗,念完之后害怕的看着众人只怕会受到嘲笑,但是却很快获得一众女子的捧场。

李国仙大松一口气。

每个女子都把这当成社交场中交作业一样的行为,李国仙甚至为此提前三天准备,还去找李旦的幕僚询问格律,终于没有丢脸。

表演结束,她终于渐渐也享受起这样的社交场合。

一番展示,最后轮到乌闻香的嫂嫂曹荟。

曹荟笑道:“我不像众位妹妹一样每天有时间写作,半个月前想抄一副楞伽经,到现在也没写完。”

她已经结婚,每天还要照顾家庭,这次不过是来凑妯娌们的趣而已。

曹荟笑道:“我便说一对这两天听到的佛家对子吧。”

乌闻香当时就不依说道:“嫂嫂好欺负人,用外边听来的一副对子就把我们给打发了。”

曹荟白她一眼“妹妹真是好一张利嘴……这副对子写的真好,听了你们也就知道,我便当一个传话的也能在几位奶奶手上挣些功劳,怎么叫把人打发了?”

白白胖胖的姑娘王心玘笑道:“且先说来听听,若是到时就让你过去,若是对的不好还要拿另外一样才能过关。”

又有人问:“这副对子是谁写的?”

曹荟:“作者大家想必也听过,就是瓜菜仙人王文龙。”

乌闻香好奇:“他还会写对子?”

知晓内情的孙彤笑着说道:“人家可是个大才子,他写的《葡萄牙国史》在福州可是让洛阳纸贵呢。”

“别吵别吵,看我写这副对子,”曹荟提笔,便在熏的喷香的花笺上用十分娟秀的字迹写出那副对联:四面云山谁做主;一头雾水不知宗。

几个女子都凑过来看,细细品味半晌王心玘眨眨眼睛:“这副对子很好么?”

曹荟也是福州有名的才女,笑着对众姐妹解释说道:

“这副对子化用了唐人朱湾的诗句‘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只用了上句,将下句添改成新的。”

“原本是写景的句子,被他一改就深具禅意。”

“红尘世界仿佛九里云雾,人在云雾之中不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幻,佛家虽然看破这世上的虚幻,但同样存在于红尘之中,难免也要分成宗派,但又如何说得清有哪一派是渡人到那极乐世界去的?”

“这副对子写的大有禅理,更难得他用了唐人的原句却只靠下一句话就将原诗的意思完全改变,简直是炫技了。”曹荟说着眼中都泛出光彩来,显然对作者的才华欣赏无比:“炫技同时作品甚至胜过原句,列位说说这对联是不是妙极?”

一众女子回味着这两句对联,越是读也越发觉这对联之中的余味深长,满具禅心。

一旁的李国仙看着那对子却是忍不住笑,心想王文龙前两月才逃离高宷的府邸,不知什么时候又写出这样东西来了?

众人都称好,曹荟继续说道:“我还听了一句他给书院题的对联,你们再看。”

她提起笔在纸上又写下一副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众闺阁中的小姐看着这对联再次惊讶。

如果说那一句无情对是炫技需要解释一番才能看出其中的妙处,那么眼前这副楹联欣赏门槛就低得多,此联语言浅白,但是内容却深刻隽永,让人一看就印入心里。

一众女子只看这一副对联,瞬间就在脑海之中想象出一个身居草庐但是心怀天下的书生形象。

那是陋室铭里的刘禹锡,躬耕南阳的诸葛亮,窝居破屋但是关心天下贫寒之士的杜工部。

虽然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但却想要左右天下局势,为万世开太平。

“真是磊磊英雄气!”孙家小姐忍不住赞叹说道。

王心玘点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想必这位王先生定是一个胸怀天下之人。”

孙彤道:“真想见见这样的好男子。”

一旁的乌闻香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孙姑娘莫不是心动了?”

孙彤脸蛋一下就红了,“姐姐胡说,我还说姐姐伱心动是真,拿我来掩饰呢。”

“才没有!”

“就有。”

一众女子打闹起来。

但听着几人将和王文龙有关的玩笑,并且越发向男女之事方向引去,李国仙却渐渐笑不出来。

她知道爹爹已经在给她找人家,几人越是谈论王文龙的婚姻之事,她的心情就越沉重。

……

书房里,徐兴公翻着王文龙写好的书稿,边看边问道:“武昌汉阳又发生民变,先生打算如何做?”

王文龙摇头说道:“藩台也问我此事,我只能建议将福建的灾情处理好,不必分心。”

徐兴公问道:“为何不上书劝谏?”

王文龙道:“先是湖口李道,再是湖广陈奉,天下议论汹汹,连大学士、吏部尚书、国子监祭酒都已经上述劝诫,当今圣上可有回应?藩台大人再去凑这热闹,又有什么用?”

徐兴公闻言思索一阵,也是无奈同意王文龙观点。

进入十二月,太监征税再次闹起民变,而且变本加厉。

万历和文官究竟谁对谁错或许还有争议,但是万历年间广派太监收税对百姓造成的困扰在几乎所有阶层的历史之中都留下记载,从大明的高层官员到只知道算账的市井小民,除了太监以及他们手下爪牙没有一个人会夸这项政策。

就连后来魏忠贤专权都不敢为这事儿洗白,只因为这事儿做的实在太过分,实在是找不到任何一个利益集团,可以帮着洗。

想知道这帮太监夸张到什么程度,从这两次民变就可以看出来。

湖广的民变是从兴国府开始的,起于十月份兴国官府抓到了一群盗墓贼,他们供述自己挖了唐代宰相李林甫夫人的墓得到大量金银。

几个月前在荆州闹出民变的太监陈奉得知兴国出了这么一件盗墓事件,而且所得的金银众多,于是立马命令当地官府把这批金银扣下,同时上报万历皇帝。

唐代宰相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和张居正太像了,所以在这时的官方对李林甫是持一面倒的批判态度。

这年头也没有什么文物保护的概念,大明人士觉得他个奸臣家眷还配造什么墓?挖了他老婆的墓刚好而已。

于是万历皇帝的骚操作就来了,这货令陈奉将这批陪葬品收入内库,直接把人家盗墓所得给吞了。

更严重的后果是陈奉受到万历称赞,从而发现一条得到皇帝欢心的新路子,他下令爪牙把湖广境内的所有古墓一律挖掘,所得宝贝送入内库。

于是这群税官开始在湖广各地刨百姓祖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