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耕读小娘子 > 第20章 原来松花已在京城扬名了

耕读小娘子 第20章 原来松花已在京城扬名了

作者:非我闲散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0:2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其实松花蛋这个名,大司农是听过的,京城新兴的一种吃食,据说已被炒成了天价,他本来也是想去尝尝的,但像他这种两袖清风的,出个大价钱去尝一种新食,他感觉太奢糜了,但不表示他不想呀。虽然他不知道此松花是不是彼松花,但这个味道的确独特,也很合他的胃口。

“古老爷子,我想问问,这个松花蛋,你们是从何处购买的,价钱几何?”好东西一定要和自家老婆子分享,大司农心想,能上农家人桌的,也定不是什么太过昂贵的食材。

其他人也好奇地看向古老爷子,他们也是听说过这个松花蛋的,只不过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物。

古老爷子嘿嘿笑了两声道:“您老可问对人了。此物啊,咱大凌国独此一家。”

“难不成源头在民间?”大司农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在京都,松花蛋五银两子一枚,不知是否就是此松花蛋?”魏达虽不贪口腹之欲,不过还是对于新奇物,大家都是有好奇心的,他也是买过那么一两枚的,只不过这桌上的,都被加工过,他一时还真没认出来。

古老爷子让孙子重新拿来一枚洗去外泥的青色松花蛋:“如果是这样的,那就没错了 。”

魏达点头:“如此,是没错了。不知老爷子是在何处买入的?购价几何?能否代我们也购之一二?”

老爷子哈哈大笑道:“外面你们暂时是买不到的,你们也别问价格几何,等你们回京时,多了没有,咱一人送你们十个尝尝鲜还是可以的。”

“原来此物是出自你家?”佟明彦也没想到,被众学子捧成“此物只应天上有”的松花蛋,竟然是出自古家。

老爷子点头道:“是的,家里老三因缘巧合之下,得了此物的方子,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完美复刻了。”

‘完美复刻’这词也是从小孙女那学来的,他感觉用起来很高大上啊。

“那为何不自己卖?”想必有佟明彦这层关系在,京城的销路也不是问题的。魏达问道。

老爷子摇摇头:“咱就是些泥腿子,做生意这事,不是强项,赚点辛苦费就成。”

“老爷子高义。”魏达心想,要是你知道京城松花蛋那价,你一定会肠子都悔青了。

老爷子表示:那是你们不知道成本价,一两银子一枚,我也已经赚翻了。

大司农心里已经在敲小算盘,打算到时磨一磨古老爷子,多弄些回去,也向老友们炫耀一二。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大司农和魏达等人也和古家人熟络了不少。加上古家小娃们都嘴甜,大家伙相处也少了些疏离。大司农来时就准备跟一季稻的,要长驻小月湾村,直至第一季稻收获,所以,佟明彦和魏达等人在呆了五天,看着鱼苗被放入稻田后,留下了三名护卫保护大司农,其他人就又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当然没少了给捎松花蛋。当然超十枚的,也都是付了钱的,老爷子是死活不愿说出供货价,最后由大司农做主,按一枚二两银付的款,毕竟人家是有合约在身的,总不能让人家难做。

不说随着佟明彦一行人的回京,掀起了怎样一番的松花送礼热,让明月阁东家莫名蹭了一波热度,就说留下来的大司农,这老头儿也不是个见外的,除了睡觉,每餐必到古家报到,还要求每天饭桌上必须有一道菜是与松花蛋相关的,那意思就是要在这里吃个够本。

古西弦直嚷嚷要收他伙食费,把个老头子气得吹胡子瞪眼的,两人每天都要唇枪舌剑一番,不过两人感情是越吵越好了,经常蹲在一起嘀嘀咕咕,也不知道在说啥,惹得古老爷子都吃醋了,说孙女被人分走了一半。这期间,大房两堂哥,童生试结束,并正式取得了童生称号,回来一大家子又庆贺了一番,大司农也各送了一套笔墨纸砚给他们以示鼓励。

几个月时间一晃而过,稻田里的稻花鱼也让大司农大饱口福,他直叹古家婆媳的手艺,完胜京城大厨,那鱼被做得不带一丝鱼腥味,只留了鲜美,真正是一绝。

说起稻花鱼,就不得不说古家人的好运气,一出手就是挂上明月阁,小月湾村这么多的鱼,人家硬是独家吃下了,村人们个个脸上笑出了花,就这卖鱼钱,就抵上了往年一亩田的收入。更别说那沉甸甸的,弯了腰的诱人稻穗儿,一看就是高产了。

大司农脸上的褶子都被这丰收的喜悦给烫平了许多,眼见的稻穗上的谷粒越来越黄,他的心也跟着上扬,身为大司农,有什么是比粮食增产更能让他高兴的事呀。这段日子他天天夜观星斗,就怕来个什么风啊雨啊的,影响了水稻的收割。

好不容易等到了古老爷子说的收割的日子,从古家的稻田开始,全村人齐动手,一家一家顺过去,才用了五六天,所有人种的第一季稻都已收割完毕。为了得到最切实的数值,大司农做了两笔记录,一是水稻刚收上来,扬了稻屑时的净重,一是水稻晾干到准备入仓的净重。不管是哪个数值,都让大司农在惊讶之后,更多了惊喜。

因着第一季稻不在纳税范围之内,小月湾村人人脸上都是心满意足的笑,这可是只属于他们的粮食,净存粮呀。一个个对古家人除了感激外,更多的是要跟紧古家人脚步的决心。

大司农带着满意的答卷,带着古家人赠送的松花蛋,志得意满的打道回京了,不说因松花蛋在老友们面前是多么得脸,就说那份水稻增产数量表递上去后,皇上当场就赏了他双倍的俸禄,并各种其他赏赐,让他的胡子都乐得一翘一翘的。

粮食增产是全国性的喜事,有了切实的记录,并且还附带着每一个细致的步骤,皇上大手一挥,让司农部的众大小官员全部深入民间去推广此法,当然,这推广的也只是育苗法,三季稻受地域影响,并非是能全国推行的,江南也只能是小范围试种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