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流萤煜煜赴明月 > 第41章 阳和起蛰

流萤煜煜赴明月 第41章 阳和起蛰

作者:贝格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7:43:1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殿下,还请殿下一定救救我们家小姐。”

亭内,巧儿忽然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哀求着岑思卿。

而亭外,静谧如画。湖畔的一株梨花树繁茂地开满了花朵,清风吹过,花瓣如雪片般飘洒。树枝上的一只黄莺悠然地鸣啭几声,然后翩然飞向远方。

此刻,湖水如镜,梨花轻柔地飘落其中,点起层层涟漪。

岑思卿先看了一眼坐在一旁垂首沉默不语的萧楚曦,然后示意让巧儿起身,并温和地问道:“巧儿,你这是作何?何言相救?”

巧儿并未起身,而是梨花带雨的看着岑思卿说道:“七殿下,我家小姐因为赐婚之事,已经多日未进食,也许久未曾睡过一个好觉。再这样下去,恐怕身体就要扛不住了。还请殿下,一定救救我们家小姐。”

其实,不用巧儿明说,岑思卿也瞧得出来,萧楚曦确实清减了许多。

“你先起来吧。”岑思卿声音轻柔地说道:“你家小姐的事情,我必定会全力以助。” 他这话虽然是对巧儿说的,但视线却未离开过萧楚曦。

萧楚曦听见岑思卿的允诺,随即让巧儿起身,对岑思卿赔礼道:“是楚曦管教无方,让巧儿失礼于殿下了。”而后,她又微叹了一声。

“萧姑娘。”岑思卿盯着萧楚曦的双眼,忽然开口道:“既然我答应了你,便一定会说到做到。也请萧姑娘,放心。”说完,他将眼前的一碟点心递到了萧楚曦面前。

萧楚曦早已认出,那是玉桂坊的桂花糕。

这桂花糕小巧玲珑,仿若一轮明月。外皮由莹白的牛乳和上等的糯米粉精心所制,宛如绸缎般光滑,却又薄如单宣。无需品尝,亦能闻到其淡淡的桂花香气。在这早春三月的瑞京城中,是比黄金还要难求得之物。

萧楚曦虽颔首以谢,却并无胃口。她抬眸望向亭外,见春风轻抚,梨花簌簌洒下,忽而柳眉微皱,神情怅然。

“殿下。”萧楚曦还是没有忍住,看向了岑思卿,开口道:“赐婚之事,迫在眉睫。楚曦虽言无妨,但其实,心中罣碍难平,焦虑万分。”

岑思卿听言,立即回应道:“萧姑娘,请安心...”

萧楚曦见岑思卿对自己的话,虽然句句都有回应,但是眉目间却未见任何忧虑之色。她一时觉得,岑思卿似乎是在敷衍自己。

于是,萧楚曦起身,打断了岑思卿的话,语气略带逼迫,道:“还请七殿下恕罪,楚曦无心冒犯,只是想知道,殿下到底做何打算?如今,圣旨御令不日将至。殿下虽言安心,但此事非但未解反倒愈发不妙,殿下叫我如何安心?”

终于,萧楚曦将心中的郁结,一口气说了出来。这番言辞严厉的质问,听得卫凌峰都不禁侧目,以为萧楚曦要对七殿下不善。

岑思卿心中微动。见萧楚曦虽有匆忙行礼,但态度强势,眼神咄咄逼人,将萧家的将门之势与她的锋芒凌厉,一并展现了出来。瞬时,将这满园春色之景,添了一丝肃杀之气。

“萧小姐,七殿下面前,不得无礼。”卫凌峰好意对萧楚曦提醒道,并看了一眼巧儿,示意其上前劝解。

巧儿立刻来到萧楚曦身边,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怯怯地小声道:“小姐,勿失了礼数,冒犯了七殿下可不好。”

萧楚曦从未对岑思卿有过忌惮,今日也不会有所畏忌。她甩开了巧儿的手,哼气拂袖坐了下来。萧楚曦没有表示任何的歉意,反而将之前岑思卿递给她的桂花糕,伸手又推了回去。

“小姐。”一旁的巧儿看到萧楚曦的言行,越发焦急。她一边瞥了一眼对面的七殿下,一边畏怯地小声再次提醒。

岑思卿见萧楚曦这般模样,并未感到生气,反倒觉得有趣。

他向来知道,萧楚曦虽称不上骄纵,但也颇有性格。以往见萧楚曦在六皇子面前,总是那般知书达理的模样,定是有所顾忌和掩饰。虽非有意,但多亏了自己是无足轻重的七皇子,今日才得以亲见,这萧家嫡长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想到这里,岑思卿不禁叹了口气,微微苦笑。逐而缓缓起身,背手而立,望向亭外的东华湖。

“五日。”岑思卿忽而开口说道。

萧楚曦怒气未消,听见岑思卿无端提及时日,便觉疑惑。于是,她抬头看向岑思卿,问道:“殿下此言何意?”

岑思卿转身,与萧楚曦四目相对,露出淡淡的笑容,说道:“还请萧姑娘再等我五日。五日之后,我必然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萧楚曦听言,内心冷静稍许。可她再一想,五日之后若是婚约依旧,自己又该作何打算呢?萧楚曦仍然是一副愁闷的模样,双眉不展,无所回应。

岑思卿明悉萧楚曦的顾虑,却也只能给予此番承诺,再另做筹谋。

从一开始,岑思卿出谋为萧楚曦解除婚约,便只是顺水推舟,是他计谋中的一环罢了。若事成,必定会拉近他与萧楚曦,以及萧家的关系;但若是不成,岑思卿也只好另做打算。

原本,此事也算进展顺利。可未料,皇帝突然又口头允下了这门婚事。如此,也才有了岑萧二人今日的会面。

但即便如此,眼下对岑思卿而言,这已不是最首要之事。若是让此事耽误了大计,得不偿失,那绝非岑思卿所愿。

“萧姑娘。”岑思卿轻声唤道。

萧楚曦应声抬眸。

亭台内,微风中,梨花飞扬。花瓣翩跹而舞,飞扬于岑思卿天青色的长袍边,最后温柔地飘落在他的发间和肩头。

岑思卿凝视着萧楚曦,允诺道:

“我答应你的事,一定会说到做到的。”

* * *

皇宫东侧一隅,竹林茂密,簇拥着一座青砖玄瓦的楼阁。

春日的阳光透过竹叶,洒在竹径上,光影斑驳,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宁静。楼阁如一座青山屹立在翠竹之间,数里之外,即可遥见。

深青色的墙壁上,浮现着栩栩如生的龙纹,一侧的藤蔓缠绕雕花窗,衬托出它的清幽雅致。楼阁外观宏伟,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大匾额,上面“清秋阁”三个金色的大字,乃是岳国开国皇帝亲笔所题。

此处,不仅仅是主事宫监辅佐朝政之所,阁内更是储存着无数卷轴、册页和典籍,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承载着岳国的历史,也书写着岳国的现在。

竹叶婆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清秋阁内,一片宁静。高大的木梁承托着屋顶,散发着淡淡的檀木香气。

宽敞的大厅内,桌案雕工精美,桌面铺着绛红绸缎,上面摆放着累案的古籍典卷,字迹清秀,书法工整。大厅两侧的墙壁挂着精致的绣屏和字画,或岳国的大好河山,或历代君王贤者之像。正中央,悬有一块匾额,上书“勤恕廉明”四个大字。

匾额之下,六皇子一袭深紫色的锦衣,身姿挺拔。他一只手扶额沉思,眉头微蹙,目光深邃。

案前,奏折铺展而开。正是前一日,从西北快马送来的旱情奏本。

田地旱涝不均,百姓因旱饥困,饿殍枕藉,生计艰难。盼望圣上明察,怜悯黎民,即刻颁下救济,予以恩赐,以解百姓之困...

六皇子凝视着眼前的文字,字字泣血,令人揪心。他长叹一声,端起了手边的茶杯,却发现杯中茶早已凉透。

一旁服侍的太监立刻换上了新茶,端送到案边,六皇子也只是浅浅呷了一口,便无心再饮。

六皇子忽而想起,那日与岑思卿的对话。于是,他将清秋阁内的几位辅政大臣请来,想与众人一起商讨共议。

“如今西北旱灾愈发严重,民不聊生,诸位大人可有何良策,以助灾区百姓度过难关?”六皇子坐于中央,态度诚恳地看着两侧的几位大臣,语气谦逊的问道。

在座的均为两朝老臣,却皆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六皇子也明白,这些人定是不会轻易表明自己的想法的。在皇宫内、朝廷中,说错一个字,便有说错一个字的代价,也怪不得他们如此谨慎。

“既然几位大人还未有决策,本殿下倒是有一个想法。”六皇子微笑着说道。

众人点头,皆翘首以待。

“这粟税...”六皇子说到此处,故意拖沓,没有继续说下去。

果不其然,几位老臣立刻面露惊慌,连忙摇头摆手,劝诫道:“中书令有所不知,这粟税可是万万动不得的。”

“哦?这是为何?”六皇子故意问道。

此问题一出,几位老臣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将条条法规一一说明,又引文借史,费尽心思地的劝告六皇子。其缘由,与六皇子说与岑思卿的话相差无几。这粟税碰不得,也不能碰。

“如此,那便只能从他处缩减支出,好补贴国库亏折,解灾民之难。”六皇子似有妥协的说道。

见六皇子打消了减粟税的念头,几人颇感宽慰,都松了一口气。

“中书令所言甚是。”其中一人捻着胡须,问道:“只是,不知中书令要从何入手?”

六皇子并未明言,只是低声吩咐身旁的太监取来了一本账簿。他将账簿摊开到其中一页,然后示意太监递给在座的大臣们传阅。

几位辅政大臣费了一番努力,借着天光、眯着眼睛,才终于看清了那白字黑字被血红的朱砂圈出的内容:凌渊河寻踪,叁佰陆拾叁万两。

所有人都先是一惊,而后又唉声叹息,连连摇头,最后依旧皱眉不语。

“若是几位大人也同意,我觉得,应从此处入手。”六皇子面对众人说道。

此时,大厅内寂然无声,众人欲言又止。

“各位大人不必担忧。”六皇子解释道:“我并不是要将此事就此作罢,只是将人手暂时稍作削减,待西北灾情有缓,即可恢复。”

几位大臣相顾失色,却又默契的交换了眼神。

“中书令决定便是,臣等谨遵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