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纨绔世子不好当 > 第193章 朝堂与西市

纨绔世子不好当 第193章 朝堂与西市

作者:菲硕莫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0 02:35:5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齐烨再次出山了,与阿卓查案,只不过这次没有官方身份,最多算是个顾问,还没工资拿。

最近一段时间齐烨也练了练马术,与旺仔、阿卓相比肯定是比不了,不过提个速、加个速、下个腰上个马、撅个腚坐个莲什么的不在话下,上了官道一路平坦,也不如以前那般折磨。

骑在马上的齐烨还是想不通:“案子虽然没查上,可太仆寺就差脑门上写着我有罪仨字了,为什么不启动正规程序直接告诉宫中,光明正大的查呢?”

“朝堂三方互相牵制,在无铁证前,牵一发动全身。”

齐烨点了点头,话说的不是那么透,换了以前,他一定不明白,最近闲着没事也和老段聊天,现在能听命。

朝堂三方,说的是朝廷三省、六部、九寺。

三省官员最少,权利最大,这个权利其实就是监管权,监管百官,包括吏部。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可以理解为制定、审核、执行。

很多政务,都是由中书省制定的。

制定后,门下省审核。

审核同意后,尚书省执行。

除了制定、审核以及执行外,三省和吏部的职责也有很多重合之处,能对朝堂官员进行任命、罢免乃至论罪、定罪。

再看六部,六部实权最大,涉及到朝堂方方面面,不过真正的业务都在“京中”。

最后则是九寺,九寺是职责五花八门,业务有京内的,有京外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的有实权,有的有油水,有的就是朝廷边角料。

边角料就比如光禄寺,最早的业务和宫中有关,北齐之后沦落成搞后勤的,越混越拉胯,天天和锅碗瓢盆打交道。

太仆寺就属于是油水衙门了,管天下马政。

太常寺管宗庙利益,结果现在很多业务都被礼部抢走了。

宗正寺名存实亡,本来是管天家内务的,现在被内侍监和内府代替了。

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倒没和刑部业务重叠,前者管的都是“大案”,普通鸡毛蒜皮的小事什么的,都归刑部管,有的时候刑部都懒得管,交由京兆府管。

卫尉寺管屯兵卫,可以理解为管预备役的,本朝统管京卫,京卫又不止是被他们统管,也听兵部的话。

鸿胪寺则是管外交的,负责外宾和使团的一切事务。

司农寺管粮食,最近也是夹着尾巴做人,因为粮仓和官粮这是就归他们管,贪墨官粮一事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去查,好多消息灵通之人却知道实情。

最后是太府寺,前朝掌管宫中库藏和贸易,本朝和宫中搭不上关系,主要管物价什么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系。

朝堂乱也就乱在这里,先是乱在衙署。

衙署一般分成两种情况,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户部这种,尚书说一不二,整个衙署一条心。

还有一种是工部这种情况,分为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派系,左右侍郎互看不顺眼,尚书也没什么铁腕领导力和个吉祥物似的。

刑部就是此例,现在的刑部真正管事的是左侍郎,尚书快退了,还是前朝的留下来的,一点牌面都没有。

衙署内部分派系,朝堂上也分。

个人利益争斗,在衙署内。

衙署利益,则体现在朝堂上,内部可以争斗,但是面对整个衙署的利益,就会一致对外。

不止是衙署,三省、六部、九寺,这三方也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抱团一致对外。

比如三省,三省实际负责的政务并不多,负责的都是大事,但是本应延伸的权利,又被六部给划分了。

就说前一段时间齐烨大闹工部的事,多少官员被抓,被罢免,吏部都没吭声,结果到了三省那边被卡住了,三省的意思是低调处理,毕竟都是官员,还都是读书人,影响不好。

吏部不乐意了,官员奖惩是我们衙署负责的,一个个铁证如山的,你们三省搁这逼逼赖赖,明显是不将我们吏部放在眼里。

导火索一点燃,明争暗斗开始了,吏部开始上书,觉得三省管的太宽了。

三省肯定回击,他们觉得吏部想要“夺”权,进一步稀释他们三省的权利。

这时候,六部之中的其他衙署就开始支持吏部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乐享其中,万事开头难,如果吏部以后能够越过三省进行一些决策,就代表其他衙署也可以在遇到问题,遇到被三省卡主的情况下,从三省之中夺取一些决策权。

三省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也会抱成团。

最后说九寺,九寺也会团结,别看他们成分最杂,可人多啊,都是代表背后世家的世家子,朝堂上争不过,背后的世家可以使劲,可以去协调,可以利益交换。

这就是阿卓口中的“朝堂三方”,其实早在前朝的时候,三省还是最大的,在朝堂上完全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之所以闹的现在不尴不尬的模样,也是康老六有意为之,因为这样有利于他的皇权统治,朝堂三方斗,他就可以作为决策者,最终拍板支持对宫中最有利或是对天下最有利的一方。

如果现在直接调查太仆寺,在没有铁证的前提下调查,必须有个由头,至少也是初步证据。

问题是现在连初步证据都没有,唯一能够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进行查案的,只有一个衙署,抱刀司亲军。

可一旦抱刀司亲军查案查到最后什么都没查出来,宫中就会沦为笑柄,三省、六部、九寺的官员,嘴上不敢说宫中如何,但是他们会叫“士林”开口,用士林这群“嘴替”埋汰宫中,埋汰两句罢了,看似无法影响到皇权统治,可一旦这种事经常发生,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天子的统治力。

天子让三省互相制衡,朝堂之上,臣子又何尝不是从某种程度上制衡皇权。

这也是为什么齐烨不喜欢朝堂的原因,不纯粹,太不纯粹了。

一群官员,最应该想的是百姓、是天下、是江山,而不是争权夺利,那一身身令人望而生畏的官袍下,遮挡住的却是一具具充满野心的躯壳。

“有够逗的,和三国似的。”

骑在马上的齐烨乐呵呵的,又哼起了小曲儿:“美末年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拜登不啰嗦,一心想拿德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想骗川普的馍…”

回到了久违的京中,齐烨第一站选择的是西市。

他也不傻,哪能真的见到太仆寺官员就抓,抓了就揍。

虽说此事和他没关系,可阿卓毕竟找上门了,再一个是马牌一事很可能落在太仆寺的头上,如果太仆寺和工部似的烂到了骨子里,从个人角度来看,齐烨是不想让太仆寺掌管马牌之权的,违背了他的初衷。

京中有“市”,北市百姓聚集,南市多是达官贵人车马不息,西市则多是番商,鸿胪寺也在这里,至于东市,京中没东市,有东市的话直接干皇宫里了。

番商聚集西市,卖的当然不是常见的货物,多是马匹、布料、以及关外之物。

齐烨、旺仔、阿卓仨人到达西市的时候,随处可见各衙衙役,除了京兆府的衙役,还有鸿胪寺的衙役。

都说北市乱,北市乱的是百姓,百姓没做乱的事,只是显得乱。

真要说乱,西市才是最乱,全是番商、番人。

这群关外异族最不守规矩,动不动就闹事,夜里喝了酒招摇过市大声呼喝屡见不鲜,百姓见之绕道而行,光是京兆府记录的,番人伤了百姓的案子就不下百起,一年不下百起。

京兆府还没法管,一管鸿胪寺就蹦跶出来,说都是外宾,都是尊贵的客人如何如何的。

越是如此,这群番人越是蛮横,甚至还有一些番人去北市闹事,百姓敢怒不敢言。

没办法,人家番人说话了,得罪我,你们怕是活腻了,知道我们背后站着的是谁吗,是你们强大的祖国!

百姓在北市丢了几贯钱,找了差役、京卫,没吊用,一年都找不回来。

一群番商、番人,丢块布,不用想,一个时辰内就能找回来,这都算慢的了。

“哎呀我去。”

骑着马的齐烨刚进了西市,啧啧称奇:“还有黑…还有内个,不是,就是那个…”

“昆仑奴吗?”阿卓望向远处浑身通体发黑的几个秃头壮汉:“你未见过昆仑奴?”

“原来是昆仑奴啊。”

齐烨嘿嘿一笑,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旺仔好奇的问道:“少爷,为何这些昆仑奴皮肤皆黑,唯独手掌白色?”

“因为女娲捏他们…不对,因为上帝给他们上色的时候,都搁引擎盖上趴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