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叩问仙道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太师

叩问仙道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太师

作者:雨打青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2-15 22:09:59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飞舟上,二人相谈甚欢,都快要结成八拜之交了。

他们修为相若,交流起修炼心得,印证自身,皆有一番感悟。

飞舟在空中疾驰,还要很久才能到达韩家堡。

秦桑并未入定修炼,一直望着飞舟外。

白云悠悠、青天碧空。

姿态多变的山川水泽、星罗棋布的凡人村落,这些和古仙战场截然不同的景色,从视线中急速飞退。

“韩道友,”秦桑突然长身而起,面带歉意的说道,“我猛然想起一件要事,恐怕不能和道友一起回韩家堡了,日后有机会,在去拜访。”

韩家主愕然,急忙出言挽留,“秦道友有何要事,这般紧急?秦道友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却险些恩将仇报,还未曾向秦道友赔罪。况且还有甄明他……”

秦桑缓缓摇头。

“在古灵山,秦某只是举手之劳,韩道友就不要再提什么救命之恩了。

“而且此事不怪韩道友,当年指引我去幽山坊市,从此踏入仙途,已经是别人求之不得的机缘。

“秦某确有要事,来日再去韩家堡叨扰,和韩道友把酒言欢。

“至于甄明之事,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真相如何,不重要了……”

韩宗主闻言若有所思,沉吟片刻,深深看了秦桑一眼,道:“我明白了!不过,甄明心怀不轨,必须给秦道友一个说法。秦道友尽管放心,我会处理好。无论如何,秦道友之恩韩某绝不会忘,以后秦道友若有麻烦,只需传信过来,韩某必定鼎力相助!”

秦桑点点头,纵身从飞舟上跃起,道:“韩道友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韩家主拱手相送,突然想起什么,冲着秦桑的背影大喊道:“秦道友,大隋未曾迁都,帝都仍在原处。”

……

入夜时分。

大隋帝都,万家灯火。

秦桑站在帝都北的一座山顶,俯瞰雄城。

他发现,帝都如今的规模,比他离开时至少大了两倍,连城外的朝圣山都已经被城墙圈在里面。

繁华的程度更是远胜往昔。

短短数十年,从一个被战乱破坏的城池,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

韩家主说女帝大才,绝非虚言。

突然一阵风声,一个肉眼难辨的身影,如一缕清风飘然而来,明显是一种遁术,此人不是武林高手,而是修仙者。

秦桑收回目光,低头看着来人。

“敢问可是秦前辈当面?”

此人落在秦桑面前,看了秦桑一眼,急忙躬身行礼。

“你是?”

秦桑打量此人。

仅看长相,有四五十岁,留着山羊胡,像个儒生,修为不高,只有炼气期第十一层,穿着一身锦袍,异常华贵。

“启禀前辈,晚辈是韩家子弟,当代家主是晚辈的族叔……”

儒生自述来历,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给秦桑。

“家主命晚辈将这封信交到秦前辈手中,并让晚辈禀告秦前辈。

“当年,甄明胞弟资质不足,甄明欲让其胞弟,在两年后借内门招收护卫的机会,进入内门做事,怕被人顶替,故而欺上瞒下,做出卑劣之举。

“家主已经按照族规处置。

“首恶伏诛。

“另,将其后人废去修为,逐出韩家堡,任其自生自灭。”

秦桑边听儒生复述,边将信拆开看。

这是一封韩家主的亲笔信,上面都是些感激、歉意的话,以及邀请秦桑去韩家堡做客。

秦桑将信收起来,向儒生拱手道:“劳烦道友跑一趟,另请代为转告韩家主,就说秦某感谢韩家主主持公道,若有闲暇,定当拜访。”

“晚辈遵命!”

儒生顿了顿,见秦桑没有其他事交代,便识趣退走。

……

大隋,太师府。

已经是深夜时分,书房内依然灯火通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伏案疾书,他面前的桌案上,摆着小山般的文书。

老人放下笔,吹干墨迹,将纸折好,放进信封。

这时,老人突然皱了皱眉,剧烈地咳嗽起来,他用手捂着嘴,压住咳嗽的声音,不让外面的人听见,许久才勉强平复。

“唉!岁月不饶人啊!”

老人轻轻锤了锤后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轻声道:“稚娘,拿几根蜡烛换上,再沏一杯醒神茶……”

‘吱呀!’

一位年老的妇人端着茶推门进来,视线在老人脸上一转,就看出端倪,心疼道:“又咳了?让你向官家讨两枚丹药,你不愿去!这么强撑着也不是办法啊!你不是说官家看你们愈发厌烦,想辞官归隐么,怎么还天天操心这么多事?”

老人抿了口茶,脸色好了些,拍了拍妇人的手,幽幽道:“辞官,也要等老夫完成先帝所托之事,以告先帝之灵,再做打算。先帝和同僚们殚心竭虑创下的基业,绝不许发生人亡政息的惨剧,只能先让官家暂且忍耐几年。待事了之后,我们便回你家乡隐居,不问世事。大隋是兴是亡,和老夫再无干系。”

“回古灵山作甚!”

妇人帮老人揉捏肩膀,“我幼年时的记忆全是苦难,在你们派兵攻打的时候,还被抓起来,险些……被你救出来,才过上安稳日子,你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咦?公公不是葬在翠明山么?不如就去翠明山吧,那里风景也不错……”

说着,妇人回头看了眼书房后面。

很奇怪,吴家的灵牌只有一个,不供在祠堂,而是在书房里。

更奇怪的是,灵牌上写的是吴哑巴,不像人名。

在灵牌旁边,还放着一个画轴,这些年一直摆在那里,不曾展开,只见夫君磕头,不见夫君给它烧过香。

做夫妻这么多年,夫君也未曾跟她说起过此人的身份。

几个孩子被夫君命令给画像磕头,好奇地问,夫君也只说是自己的先生。问为何只磕头不烧香,便说先生福缘深厚,肯定能长生不老。

……

这个老人就是吴传宗,当年的乞儿,如今官拜太师。

听到夫人说起翠明山,吴传宗立刻想起故人,怔怔出神,喃喃细语:“不知先生今日身在何方?是否成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