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时代的局限性(三更求月票)

你好,1983 第二百三十三章 时代的局限性(三更求月票)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中午,碧水县昌盛饭店,七八个人在一张饭桌前团团围坐,推杯换盏,气氛很是融洽。

酒是酒厂大老李带来的,绝对的老酒,大伙都喝得连连叫好。

只有刘青山,喝得是两毛钱一大杯的散啤酒,而且一杯就够了。

“青山老弟,整点白的,那啤酒臊了吧唧,跟马尿似的。”

乳品厂的厂长,一个劲劝酒,夹皮沟现在是他们乳品厂最大的牛奶供应商,联系越来越紧密。

“俺还没成年呢。”

刘青山又拿年龄来挡酒。

大伙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个小青年还没满十八岁呢,却已经能够跟他们这群中年大叔称兄道弟的。

既然大老李称呼刘青山老弟,那么他也就跟着这么叫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反正和刘青山接触过的,也没真拿他当成小孩子。

还是亚麻厂的老郭,跟刘青山关系最铁,他往脑瓜顶拢拢头发:

“你们这帮家伙,全都没安好心,想把青山小老弟灌醉,然后把他兜里的美金掏走是吧,有我在这,休想!”

“嘿嘿,瞧你说的那么难听,我们又不是抢,兑换的价码,比上边规定的还高呢。”

大伙七嘴八舌的说着,商业局的周局长也在座,他也帮着说话:“青山,你手里的外汇,要是不用的话,还是换了吧?”

刘青山也不隐瞒,把野菜厂要采购设备的事一说,大伙脸上都满是失望,连喝酒都没了劲头儿。

刘青山一打听,原来是西边的辽省滨城,也就是那座著名的北方海港城市,最近有个国际轻工业机械博览会,

参展的都是国内国外比较先进的设备,这些厂子都憋着劲想去搞点好货呢。

听到这个消息,刘青山倒是高兴了,他正准备近期去春城那边转转,争取早点把野菜厂的设备落实。

既然有这么个博览会,那当然最合适了,说什么也得去开开眼界。

酒桌上,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最愁的还是酒厂的大老李,始终耷拉着脑袋,就差脑门上写个“愁”字了。

“老李,喝你几斤酒,至于这样嘛,要不改名叫你李老抠得了。”

周局长是很善于调节气氛的,看到酒桌上有些沉闷,就拿大老李开涮。

大伙自然是一阵嘻嘻哈哈,都瞧着大老李,想到这个倒霉蛋儿,压得翻不过身,顿时觉得自己身上都轻松了许多。

大老李翻翻眼皮:“周局长,俺要上银行贷款,你们商业局可得给俺们酒厂担保啊。”

“贷款给工人开工资啊,那我支持你,准备贷几万?”

周局长对这个手下还是很看好的,毕竟去年在广交会,套上的光环还没有完全散去。

“怎么也得四五十万吧。”

大老李端起酒杯,咕嘟嘟,一口气灌下去。

“啥,四五十万,你们到底欠职工多少工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窟窿?”

周局长也被吓到了,要是四五万块,他还能帮着解决,度过难关。

当的一下,大老李将酒杯蹲在桌上,一双眼睛通红通红的:“俺准备上电视里打广告,奶奶的,广告费太贵啦!”

刘青山正小口喝啤酒呢,一听这话,差点呛着:这还贵?要是叫你知道以后动辄几个亿的广告费,还不得吓死?

眼下广告行业刚刚起步,即便是央视,几十万块,也能打好几个月的广告了。

这个价钱,虽然后世看起来是白菜价,但是在当时,却很少有企业愿意干。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人们没有这个眼光,也缺乏这种意识。

“老李,你疯啦?”

“你这家伙没喝多少啊,这咋就开始冒胡话?”

大伙七嘴八舌,开起批斗会,就连周局长,都说了一句:“乱弹琴!”

大老李又拿着酒瓶子,给自己倒了一杯,他仿佛下定决心:“这个主意是青山老弟给出的,俺信他!”

酒桌上立刻一片寂静,大伙的目光,齐刷刷地又转到刘青山脸上。

这次,他们没人再讥笑,因为他们同样也都相信这个青年。

好半天,周局长这才问了一句:“青山,这么干能行吗?”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这种事刘青山也不敢百分百保证呀。

“几十万块试试水,青山老弟,你这手笔还真够大的!”郭厂长朝刘青山竖竖大拇指,不过觉得有点不大合适,又很快缩了回去。

“我觉得够呛,砸这么多钱,能收回成本吗?”

另一位啤酒厂的袁厂长,则是一个劲摇头,嘴里继续说道:

“老李,我帮你算算账,就算你那药酒,一斤赚两块钱利润,最低也得卖出去二十万斤,才能收回成本,你能卖出去那么多吗?”

连大老李自己都摇摇头,表示没有这个信心。

不过,他还是瞪着猩红的眼睛:“俺还是准备拼一把,俺信青山老弟!”

这是准备一条路跑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了,大伙也都纷纷摇头,表示不看好。

虽然这位青山老弟,以前创造了不小的奇迹,可是这一次嘛,只怕步子迈得有点大。

可是当着刘青山和大老李的面,也不好再说丧气话,一时间,酒桌上的气氛,变得更加沉闷。

就连周局长,也不看好这件事:“老李啊,贷款打广告的事你就别想了,县里肯定不支持你这么搞。”

“而且,你想到后果没有,几十万砸下去,要是没有效果的话,只怕是……”

这时候的国营企业,有重大过失,那是要追责的,这么多钱叫你打了水漂,没准得判个几年。

大伙的目光,再次汇聚到大老李脸上,亚麻厂的老郭跟他关系最好,忍不住说道:“老李,慎重啊。”

啤酒厂的袁厂长好歹也算半个同行,也苦口婆心劝说:“老李,还是别瞎折腾了,消消停停干几年,你也该退了。”

大老李也一脸纠结,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只有那酒糟鼻子,始终红灿灿的。

“俺决定了,拼一把!”

好半天,他终于下定决心,然后端起酒杯:“青山老弟,咱们干一个,成败在此一举!”

刘青山心里也不免有些激动,这年头的领导干部,混吃等死的多了去,大老李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属难得。

无论如何,也要帮他这一把。

于是他也站起来,把杯子里的啤酒先喝掉,又倒了一杯白酒。

当的一下,跟大老李碰杯,然后两个人同时一饮而尽。

“你们啊……”

周局长连连摇头,最后也陪着喝了一杯:“那我预祝你们获得成功。”

这话说得一点底气都没有,其他人,也都随口应酬几句,便纷纷起身告辞。

老郭走在最后,他拍拍刘青山的肩膀,又拍拍大老李的肩膀:“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他是信刘青山,相信这个神奇的青年,能再一次叫所有人震惊。

“老郭,谢谢你。”

大老李拍拍郭厂长的胳膊,然后又说:“今天这顿饭,你把账算了吧,等俺们成了,以后天天请你。”

“好,一言为定!”

郭厂长又拢拢头发,笑着去结账。

像他们这种大厂子,只要签个字就成。

滨城那边的轻工博览会是在五天后,碧水县的团队,后天集体出发,刘青山也报了名,然后就急匆匆地回家筹备。

既然是去采购设备,最重要的,就是把钱准备好,除了那笔美金之外,刘青山还准备多带点钱。

毕竟野菜厂的有些设备,也可以在国内的厂家买到,外汇能省则省。

他现在手头也没有别的钱了,只能是先借用合作社的存款。

在队部里面,合作社的领导成员都在场,老板叔拿着账本,一笔一笔地念叨:

“咱们合作社,最近的一笔收入,就是大前天猪场那批育肥猪出栏,都卖给收购站,一共进账三万五千元。”

这一批的收入,比年前自己宰杀卖肉少了一千多块。

而且要是自己宰杀的话,还能剩下头蹄下水这些边角料呢。

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现在这月份,自己宰杀的话,没等拉到外地,肉就臭了。

而收购站那边,在收购的时候,则是会给生猪定等的,按照重量和肥瘦,划出不同的等级,价钱也有差距。

张队长听完也撇撇嘴:“以后咱们还是自个杀猪得了,青山,野菜厂建个冷库就好了,不用瞧别人脸色。”

正吧嗒小烟袋的老支书咳嗽一声:“野菜厂可不是合作社的,是青山自己出资,是他自己的产业。”

“嘿嘿,俺把这茬给忘了。”张队长抓抓后脑勺。

野菜厂筹建的时候,大伙就商量好了,只不过因为现在上面的政策还不明确,需要借助夹皮沟合作社的名头。

毕竟发展乡镇企业,上面还是大力支持的。

要是私人办厂,那困难和麻烦就多了去。

而且他们几个,私下也签署了协议:这个野菜厂,刘青山占股百分之九十,剩下的百分之十,才属于合作社。

主要是以前大伙一直都是在一个马勺里搅和,习惯成自然,容易搞混。

但是老支书这么大年纪,经历太多的事,知道利益分配,最容易惹起争端,所以这个原则问题,必须明确。

连张队长都习惯了,村民肯定更是这么认为的,老支书觉得有必要在大喇叭里面,跟全体村民讲讲。

别到时候野菜厂赚了钱,大伙都嚷嚷着要分红,有些问题,还是早早摆到明面上比较好。

刘青山当然也明白老支书的意思,笑着朝支书爷爷点点头:有这个明白事理的老爷子坐镇,夹皮沟前进的方向就歪不了。

老板叔则继续报账:“第二笔主要收入,就是这些日子,沥沥拉拉出售山野菜的利润。”

“一样一样数,有点太麻烦,俺就报个总数吧,目前为止,合作社在山野菜上的收入,一共是五万六千多块!”

咝,这么多!

屋子里一阵抽冷气的声音,算下来,差不多一户人家两千块钱呢。

几个人热切的目光,都望向刘青山:这山野菜,果然有搞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