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二百四十章 这事可不是儿戏

你好,1983 第二百四十章 这事可不是儿戏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青山老弟,你是我亲弟,不,你是我亲哥!”

大老李跟在刘青山屁股后面,嘴里喋喋不,核心意思就是俩字“借钱”。

自从得知刘青山和南韩那边草签了出售羊肚菌的协议之后,他算是彻底把刘青山给缠上了。

一斤干品羊肚菌,一百块啊,据说刘青山手头有好几吨存货。

俺娘啊,这是多少钱,谁借俺个算盘,好好算算。

刘青山也烦的不行:“老哥,钱还没到账呢,你这也太急了吧?”

“不急不行啊,单位职工,天天上俺家蹭饭,俺都不敢回家。”

大老李可怜兮兮地说着,还保证:“老弟你放心,利息肯定比银行还高。”

这年头,银行的利息就已经高得吓人。

“真怕了你,等那边的钱到账,我借给你四十万。”刘青山算了算,手头的羊肚菌,出手一半的话,也有三吨,六千斤,六十万块。

他现在暂时也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就借给大老李好了。

大老李这人和他关系一直很好,于情于理,都应该伸手帮一把。

不过利息什么的,他不打算要,刘青山有更好的合作方法。

斟酌一番之后,就跟大老李说:“老哥,你看这样行不行,这四十万块,就算我从你们酒厂,采购药酒的货款。”

大老李揉揉酒糟鼻:“老弟,你的意思是买俺们厂的药酒,那成,俺肯定给你出厂价!”

“成本价!”这是刘青山的底线了。

大老李一跺脚:“成,那你啥时候拉货?”

刘青山摇摇头:“不拉走,就放在你们库房里面存着,你们的酒窖最合适储存。”

“你小子,这是准备等广告打出去之后,坐地高价卖酒是吧?”

大老李算是明白过来,不过他也佩服刘青山的胆量:

毕竟人家是真金白银拿出来,到时候要是广告没啥效果,这批酒,岂不是就砸在手上?

有机遇,自然也就伴着风险,大老李忽然有点明白了:或许这就是刘青山的胆识,他们这些国营厂子的人,绝大多数,显然不具备这一点。

双方正式达成协议:等刘青山那边的钱一到账,就立刻给酒厂划过去四十万的货款。

大老李也算是放过了刘青山,然后就开始天天围着崔敏浩转悠,希望早点促成交易。

崔敏浩不大好说话,但是翻译夏欢乐好忽悠啊,这家伙最喜欢喝酒,而大老李是干啥的,开酒厂的啊,就不缺这个。

于是把夏欢乐一天天给喝的,走路都跟踩着云彩似的,天天那叫一个欢乐啊。

结果还真有作用,几十万的小生意,崔敏浩这个副社长当然也能做主,很快就钱货两清。

等到四十万现金到账,大老李差点热泪盈眶,拉着刘青山的手:

“老弟,患难见真情,啥也不说了,你以后就是俺亲弟弟!”

刘青山眨眨眼:“你不是说我是你亲哥吗?”

“别扯淡,你还得教教老哥,这个广告该咋整啊?”大老李算是认准了刘青山。

刘青山一伸手:“给钱,策划一支广告一万块!”

“老弟,仓库里还你四十万块钱的药酒呢。”大老李提醒一句,他们现在是一条绳上拴着的蚂蚱。

没法子,刘青山也只能认了,抽空给大老李琢磨广告创意。

虽然他在这方面没啥天赋,但是受过几十年广告轰炸的人,在这个朴素的年代,广告业刚刚发展,他随便鼓捣点花样,就足够吸引眼球。

与此同时,随着崔敏浩的顶头上司,公司社长来到碧水县之后,双方的谈判也紧锣密鼓的展开。

三天之后,就正式签订协议,这是年创汇大几百万的一项合作,都上了省报啦。

剩下的事,就跟刘青山没关系了,都是县里主导,需要建厂招工,眼下最迫切的还是落实胡萝卜的种植面积。

虽然已经分产到户,但是在种植方面,也不是老百姓自己完全说了算,县里,公社,大队,层层分派下去,不种也得种。

和以往的硬性摊派不同,这次是直接签订收购合同的,最低八分钱一斤,而且坚决不打白条。

这种好事,广大的农民兄弟当然也乐得种植,胡萝卜这玩意省心,收货周期也短,只要上边肯收,那他们就敢种。

最关键是产量大啊,一亩地的胡萝卜,产个五六千斤,那都是少的。

算了算,一亩地的毛利,就达到四百块,刨去百八十的成本,一亩地稳赚三百块。

三百块啊,往年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不一定能攒下这么多钱。

如今,一亩地的胡萝卜就解决了。

而且你要是种植甜菜和亚麻这些经济作物,卖给糖厂和亚麻厂,全都给你白条子,想算出钱来,费老鼻子劲了。

唯一的阻碍就是,家家预留的种植胡萝卜的土地,都没多少,一般也就一两条垄,连半分地都没有。

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因为萝卜白菜种植的晚,大田里面,玉米黄豆小麦之类,都已经开花抽穗,总不能毁了吧?

等到各乡镇把种植数量统计上来,县里立刻急了,加在一起才几百亩,差得远呢!

于是又召集各公社书记,紧急来县里开会。

刘青山正写广告策划书呢,也被通知去开会。

“这个好像没俺啥事吧?”刘青山有点纳闷。

“王县长说了,你主意多,是咱们碧水县小福星。”来通知的秘书不由分说,拽着刘青山就走,给硬拉过去。

现在高书记基本已经退了,由王县长主持会议,他也直奔主题:

“号召广大农民,把预留种植白菜和大萝卜的土地,全都种植胡萝卜,否则的话,达不到合同里签订的产量,他们这方是要承担责任的!”

将近二十位公社书记,也都愁得不行,有人站起来小声说:“要是没有白菜萝卜这些秋菜,冬天咋过?”

“不管冬天咋过,出口创汇的事情,坚决不能耽误!”王县长也是火大,这几天,嘴上都起大泡了。

话说这么说,可是每个公社也挤不出那么多土地来,你能有什么办法?

最后实在没招了,那就搞摊派吧,每个公社先分二百亩,完不成任务,你这公社书记也就甭干啦。

公社书记们也都想好对策:回去就找各大队干部开会,把任务分摊下去,你说完不成咋整?

完不成的话,我这个公社书记在不干之前,也要先把你这个大队干部撤喽。

农村工作,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下边就开始领任务,每个公社,最低是二百亩,一个一个上我这报数!”

王县长也是被逼得没招了,这么大的一个出口创汇的项目,连省领导都惊动,要是因为他们县里完不成种植任务,那损失就大了。

这是相当于立军令状了,公社书记们彼此对视一番,知道今天是肯定躲不过去。

毕竟农时摆在这里,已经七月初,马上就要种植胡萝卜了,还是火烧眉毛顾眼前吧。

一个个都硬着头皮上去,基本上都是报了二百亩的底限。

青山公社的孙书记,本来也打算报二百亩的,结果刘青山凑到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孙书记立刻面露喜色,来到王县长面前,底气十足地说道:“俺们青山公社,上报五百亩!”

五百亩?

会场里一下子就肃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望向孙洪涛。

“老孙这是想出啥风头,不会是要把苞米地毁了种胡萝卜吧,那些农民还不告死他才怪?”

旁边有不少公社一把手都开始吃醋。

王县长也严肃地望着孙书记:“老孙,这事可不是儿戏,别捅出什么娄子?”

孙书记一脸笃定:“俺们公社的夹皮沟大队,不是养奶牛了嘛,他们一个大队,就能腾出来三四百亩地。”

大伙都有点懵圈:养奶牛跟种胡萝卜的空地,这好像是两码事吧,风马牛不相及好不好?

“我来解释一下。”

刘青山一直当看客,这回终于站起身:“俺们夹皮沟养奶牛,搞青储饲料,种了将近四百亩的青储玉米,眼下马上就要收割。”

“到时候土地就空闲出来,抓紧时间整地,再上肥,应该能来得及种植胡萝卜。”

说完又想了想:“不过因为没养地,产量可能会稍差一些,所以俺们公社准备多种点。”

好像有点明白了,但是好像又没完全搞明白,啥是青储玉米,现在就能收获,难道玉米不都是秋天的时候,收玉米棒子的吗?

看到这些公社书记都继续懵逼,刘青山也不介意跟他们多说说,要是他们也能把奶牛养殖搞起来,形成规模和产业,那就更加有利。

于是就把这个产业链完整讲述一下:种植青储饲料,然后养殖奶牛,奶牛的粪肥还田。

原来还能这么搞,听起来好像很高级的样子。

那些公社书记望向刘青山的目光,都是**辣的:人才啊,俺们公社,咋没有这样的人才?

“小刘同志,俺有个问题。”富强公社的老魏书记,都五十多岁了,还像小学生似的举起手。

“您说。”

刘青山乐呵呵地朝对方点点头。

魏书记这才站起来:“那你们夹皮沟还收不收青玉米秸秆,要是收的话,俺们就豁出去了,叫一部分农民把自家的苞米割了。”

“然后空出地来,种植胡萝卜,大不了公社给补偿一部分损失!”

剩下那些书记们,也都眼睛一亮,再次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刘青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